=============================================================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五十三期 2001.01.28〉 冷眼觀看媒體的『樂透熱潮』! ‥‥‥‥‥‥‥‥‥‥‥‥‥‥‥‥‥‥‥‥‥‥‥‥‥‥‥‥‥‥‥ ‧訂閱人數:27,492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編輯室手記=========================== 在全民(其實也或許是再一次的媒體效應)一陣『樂透』的喧嘩中, 我們滿心感動地發現還有熱心的學者在為無線電視公共化議題"發聲"! 臺灣社會的一窩蜂心態,已經不再是悲觀者隨口說說的現象了,看看 近一兩週來,樂透彩券引發的簽賭熱潮、為排隊簽注造成的交通擁擠, 更遑論各家無線有線電視新聞所作的即時的、獨家的、神奇玄妙的 『神桌明牌』報導.....。 臺灣社會民心的不安定不安全感,已經充分反應在這波簽注風潮中, 景氣的低迷使民眾將希望寄託於一顆顆轉動的小球,雖然整體來看也不 無『公益』之效,然而,新聞媒體所呈現的更是人心虛無的真實面向。 公益樂透彩券或許有其正面意義,但是否可以請媒體機構別再多作神怪 靈異的虛幻假象報導了!! =======================《本期精華》========================== ◎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終於成立囉!! ◎ 媒體公共化議題的死與不死(郭力昕) ◎ 片面的商業邏輯難以解決無線電視發展之瓶頸 ——評國民黨的媒體改造政策(程宗明) ◎ 群魔亂舞誰樂透?(黃筱君) ◎ 新媒體觀察運動:一起「投稿」觀察、批判、評論媒體! ◎ 抗議世界日報打壓工會(聲援稿) ◎【本週媒體動態】:2001/01/16~2001/01/27 ======================《基金會報報》=========================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終於成立囉!!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鑒於現今對媒體批判、媒體觀點及媒體趨勢, 缺乏一個具整合性的「知識庫」。因此,希提供一個以「服務個人化」 、「網絡分享化」、「知識系統化」、「觀點多元化」四大中心價值為 旨,並藉網際網路搭起網友彼此分享經驗、資訊、知識的橋樑,期望創 造一個傳播媒體領域的社群聯盟。 期望您的加入,使「媒觀共享網絡社群」更加美好喔! 《社群網址/加入共享》: 網址: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專欄專評01》 =========================== *作者:郭力昕(華視董事、「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成員) *主題:媒體公共化議題的死與不死 台視華視公共化抑或釋股私營的議題,在擦槍走火的媒體效應下, 進了主流輿論的視線範圍。而在辯論之中,許多反對公共化的概念, 是在不求甚解(甚至缺乏起碼的瞭解)或「決心誤解」對主張者早已 提出公共化之具體可行方式的基礎下,就咨意地以標籤化的「新口水」 動員(借南方朔先生的詞彙),將「公共化」污了名、定了罪,進而 再一次犧牲了一項極其重要的公共議題與政策辯論。它立即的效果是 ,立法院反對黨在朝野協商之後,要求投資或轉投資無線電視台之政 府相關部會,需於九十一年度預算結束前提出釋股計畫。 至此,一個原有機會發展出一套針對媒體公共政策之細緻討論的議 題,就如此地遭到缺乏理性基礎的反挫,與粗糙的政治性處理,而 看似要封凍終止。但是,關切建立公共性媒體的人或組織,當然對 此現象既不意外、也不會因此停止我們的訴求與努力;而擔心公共 化議題已死的人,可以逐漸發現,要宣判這議題的死亡,或許還不 是時候。 例如,法律學者陳榮隆、許忠信兩位教授(91.1.17,中國時報), 對台/華視公共化提出了「公益信託」的實踐途徑,以一方面實現 公共化理想,一方面以廣告為財源、但盈餘回饋節目製作以提升媒體 品質。關於財源部分,也是「無盟」早就提出的主張:我們在一年前 印行的《無線電視公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裡即詳細表列,在實行公 共電視制度的諸多國家裡,舉凡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荷 蘭、比利時、奧地利、丹麥、希臘、愛爾蘭與加拿大,皆以廣告為最 主要或相當部分的財源。但不理會這些資料與具體作法、執拗於自己 之矇昧想像的反對者,就堅稱廣告收入與公共化是矛盾的事情。現在 這兩位非「無盟」成員、非「新御用」、非傳播學界的作者,提出了 同樣的財源方案,這回應該看起來比較理性可行、比較不「綠化」了 吧? 又如,針對那些一談「公共」就被污名、被虛無地宣稱「沒有公共、 何來公共化」的聲音,社福學者張世雄教授(91.1.14,中國時報) 也為文指出,既有的文化價值與生活傳統,並非什麼永遠不可改變的 命運或決定系統。(關於此點,我將於稍後多作討論。)此外,文化 研究學者張錦華教授(90.12.27.,聯晚「聯合論壇」)更明確的指出 ,公共媒體是「一個各種社會力量可以公開的、合於法治的進行角力 的場域」,而非一個去政治性的無菌室;因此,認為公共化就是政府 化、綠化的在野黨,不但缺乏見識與自信,也顯示了令人疑慮的論政 品質。 不但媒體公共化的議題顯然未死,更有趣的是,就在輿論普遍認為公 共化不可行、不合適台灣的過去一個多月裡,台灣社會也同時經驗著 媒體事業在商業資本經營邏輯下所製造的愈加不堪的災難:從媒體讓 大眾厭煩至極的反覆折騰著璩美鳳事件、黃顯洲事件,到本地數個出 版集團被李嘉誠併購的買空賣空,我們沒有聽到那些公共化的反對者 出來說明,為何將台視華視釋股、加入已經過多的商業媒體惡質競爭 行列,不會鼓勵更多的全民狗仔文化,也不會帶來更多的外資併購, 使台灣的媒體文化內涵與主體性蕩然無存。 面對這樣嚴重侵蝕台灣社會的媒體現象,反對公共化的人無言以對, 同時(我假設)可能也一樣憂慮,然而他們卻依舊把建立公共媒介制 度、與我們每天在忍受的惡質商業媒體現象,當作兩個好像完全不相 關的問題,而繼續遲疑或反對媒體公共化。為什麼?我認為至少有以 下三個因素。 首先,是源於「沒有『公共意識』、就無法/無資格談『公共化』」的 矛盾論述。台灣社會與人民確實大體上尚未建立公共/公民意識,這是 事實。但若這個事實就能夠使該論述的邏輯成立,那麼是不是說,我們 應該接受這是東方社會的宿命、不要存有奢念?或者,是否西方人因為 細胞裡天生帶有大量有利「公共意識」的基因,所以他們可以有公共媒 介、公共領域?但同樣是東方社會、甚至同受漢唐文化薰陶的韓國與日 本,都有舉足輕重的公共電視系統,為什麼又使宿命論無效呢?難道一 個給予「公共性」一些可能性的制度,不正是使「老百姓」逐漸透過練 習而成長為「公民」、繼而使公民與公共制度都相互成長的最好方式嗎? 我也要反問,如果「公共」與「民主」都不是東方社會的產物,為何台 灣要勇往直前的實踐「民主化」?我們的民主化品質還相當的差,何不 轉向最合乎「東方社會」的李光耀模式的政治文化?美麗島人剛鋃鐺入 獄的二十年前,我們能想像台灣會有民主政治嗎?強人政治的十年前, 我們敢想像台灣能夠政黨輪替嗎?儘管速度與品質並不令人滿意,但這 些過去看似不可能的事,畢竟都實現了,台灣仍有緩慢進步與自我超越 的可能。既然更困難、複雜的政治民主化,我們都上路很久了,且並不 畏懼它的困難,而一個廣電媒介的公共化,我們卻視之如「不可能的任 務」,充滿失敗主義的悲觀宿命的言論,這是什麼道理呢? 其次,反對媒體資源公共化,可能是源於媒體既得利益者的文化資本, 因媒體公共/理性論述空間的增加而相對削減或不在、而產生的「象徵 性權力閹割焦慮症」。是的,究竟是誰畏懼公共媒體的出現?在媒體 完全私有的情境裡,政治人或媒體人可以盡情的搞民粹情緒、將自己 明星化、或在言論上扮演上帝,而且還有不虞被挑戰的保護傘。在公 共性的媒體平台裡,一切言論意見皆可被容許,但是需要接受辯論與 挑戰,不能自己說了算,不能容許獨佔/寡佔的言論市場。這些長期未 受到撼動或均分的文化資本,因為公共媒體空間的開拓而必須重新分配 ,使原先既得利益者的優勢狀態下降,至少不再那麼絕對。這當然會讓 一些自信不夠的人,產生相當的焦慮。 最後,反挫勢力的有效存在,是源於「逢扁必反」的政治文化,與陳水 扁/民進黨過度的現實、妥協性格。反對黨裡的一些政治人物,無視政策 內涵一律先反再說的做法,並非新鮮事,無須於此多說。(但這並不表 示,部分政治人物贊成釋股於財團,沒有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與考量, 只是無須做此利益動機的推測。) 比較需要指出並批評的,是陳總統與民進黨政府對待媒體政策縮頭縮腦 的妥協態度。陳水扁對媒體缺乏認識、沒有態度、更不敢染指;而即使 如此,依然被反扁者胡亂設定的議題與批評,耍得有如驚弓之鳥,一切 觀情勢、看(少數菁英代議的)「民意」風向,只會消極避開媒體問題 ,不敢主動擘劃可長可久的良好制度。在過去一年裡,無線電視改造的 工作,只剩新聞局長蘇正平在為一個陳水扁寫在白皮書裡、卻不願明確 以對的公共化傳播政策而孤軍奮戰。若一切政治作為與否,都剩下風向 、協商、成本計算,施政還有沒有原則問題?一個為了確保執政權而失 掉擔當能力的政府,還有多少可敬之處? 媒體朝理性與公共化的方向進行改造,決定了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工程與 社會進步,是否可以有比較令人期待的速度,因為所有的議題,都要透 過媒介傳遞、思辯、監督。比我們年輕的世代,其實早已展現了更多的 才能與理性能力,但是他們還來不及直接影響制度。我們這些多寡不一 地佔有資源、甚至決定制度的人,是否冷靜下來、負起責任,不需要在 已經夠多的媒體混亂與災難上,製造更多無法逆轉的災難,留一點空間 和可能給下一代吧。 ======================《專欄專評02》 =========================== *作者:程宗明(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兼任講師) *主題:片面的商業邏輯難以解決無線電視發展之瓶頸 ——評國民黨的媒體改造政策 國民黨正式發表聲明,支持黨政軍退出三台,強調只要在法律完備後 ,將逐步出脫手中的無線電視持股;但反對公共化,認為公共電視制度 無法根絕政治干預,而商營電視能展現經營績效,防止政治介入,並呼 籲師法美國,成立如聯邦傳播委員會的機制,取代新聞局的管制。 國民黨支持三退雖為一種革新政策,然而立基的商業經營思維,卻仍是 台灣電視產業問題之重要根源之一,其觀點只是見樹不見林。在此提出 三點淺見,供社會各界相應思考:政治干預的本質是什麼,與電視經營 之關係為何?經營績效的社會意義為何?他山之石的美國,今日之無線 電視景況有何借鏡。 首先,無線電視台作為一個當代國家廣播業之先進者(incumbent),本 身就有利於國家政令之宣導,同時先佔(pre-empt)廣告市場之利潤, 台灣電視之歷史就明確彰顯了這項本質。如今國民黨宣佈要終結前者之 功能,但仍保留後者之經營目標,這叫一個長期領略經營無線電視之好處 的社會權勢之輩,如何能就此罷手呢?而且國民黨手中還有龐大的黨營事 業,依照資本的邏輯與專業經營,只要電視台股份仍在資本市場上自由買 賣,何有真正之約束使其不介入,不介入反而是不專業之經營;與其如此 ,國民黨真正的改革目標,倒是應先承諾放棄黨營事業,回歸政黨專業, 如此自然退出了媒體經營,達到改革之目的。 近年來民主先進國家之媒體觀察機構,無不對商業電視台之擁有者提出批 判。最嚴肅的問題在於,這些資本家於商場得意後,相當多數的人都想在 政界謀取一片天。今年11月6日,財經專業頻道Bloomberg之老闆Michael, 左右逢源一舉選上紐約市長,何來商業專業之自律,反而政商結合之藝術 才是最高之境界,政治力干預媒體莫此為甚!釋股正是此境界之推手。 先進民主國家有鑑於此,無不鞏固公共電視產業之根基,以與商業電視台 取得均勢。這其中以近年來整合經濟勢力下之歐盟,不忘發表公共電視之 合法地位的宣言,最得以彰顯此立意。緣由在於,防止政治勢力介入,並 不是靠什麼遺世之隔絕法,如政商分離的美景來達成;乃是靠賴民主常軌 ,政治制衡來完現。公共電視設計在國會與民意之監督架構下,使執政黨 必須負起專業經營之責,同時各政黨相互監督,使影響力保持在均衡的狀 態下,這樣電視台也必須保持超然之地位,隨時反應社會之多元意見,成 為公眾論壇。 歐盟如此支助公共電視產業之另一因素,則因認同「電視」為一國的文化 櫥窗所致。完全導向市場機制,依據經濟學家研究發現,使愈多媒體向同 一廣告利潤競逐結果,與電視節目多元化成反比。中視上市更具競爭力後 ,台灣的媒體市場出現了引人仰慕的電視新聞專業嗎?電視節目能更多元 反應社會心聲嗎?產業能更開放地讓社會各界瞭解嗎?電視文化有帶領台 灣走入國際世界,參加更多影展與研發組織如EBU、ABU、DVB嗎?顯然沒有 。然而這也非中視的責任,因為商營的績效就在獲利。台灣目前是需要更 多的公共電視而非中視,因為電視的文化需要振興。全世界先進民主國家 ,除了規範頻譜使用與公平競爭的管制組織如FCC外,都再設立專屬文化 發展的部會來扶助電視產業,如加拿大的Heritage、英國的DCMS、法國的 CSA、澳大利亞的ABA、以及北歐國家之文化部,就是這個道理。單靠FCC ,不足成改革大業。 最後看看最近FCC主席Michael Powell對無線電視之評價為何,在一份 「邁向數位寬頻」的政策說帖中他指出:當今管制政策中一個過時想法就 是——在一個付費電視為主的社會中,繼續關注無線電視之發展;他認為 可能有一天,美國民眾都不需要藉由無線電視來收看節目。無線電視為何 在數位化才起飛時,其地位就大大的殞落下去呢?原因在於美國聽信硬體 廠商的意見,選擇了高畫質(HDTV)的數位電視標準,不事電視節目文化 的改進,結果以最清晰的畫質來解析最劣質的節目(八卦新聞、社會異聞 的談話節目、一成不變的sitcom),成為國際電視經營論壇上的笑柄。美 國無線電視不重視文化素質的下場,應是我國之借鏡。建議國民黨如果想 戮力改革無線電視,應先結束黨營事業,回歸政黨專業;另一方面文傳會 應進行文化政策的研發,不再以協助文宣及營利使命自居,如此才是真正 的革新。 ======================《媒體觀察01》=========================== *作者:黃筱君(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主題:群魔亂舞誰樂透? 近日新聞媒體以頭條方式報導樂透在台風靡的現象,透過連日重複 的議題呈現,報導彩卷帶來民眾一連串的跟風效果,其呈顯社會議題 面向的正確性值得商議。 新聞媒介將樂透此議題表淺化、娛樂化,刻意突顯民眾瘋狂購買彩卷 及求神問「號」等行為,建構閱聽人對此「賭博」行為的集體迷信與 崇拜,卻忽略樂透對社會整體會造成的何種功能性或衝突性的影響, 而也跟隨著樂透風瘋了起來,拿民眾的社會成本作賭注,漠視樂透對 社會造成的後果,而此風帶來的社會負債將無人償還。 樂透之所以在台灣刮起炫風,筆者以為是對台灣經濟市場失去信心, 政府政策失靈的隱徵,雖然每人投資樂透數目多半不大,但相對也喪 失了投資股票市場的資金流動,台灣企業朝不保夕、股值下跌致使民 眾轉而投向彩卷這種低成本低風險卻又能夠一夕致富的「賭場」,殊 不知在媒體大肆報導下若造成全民運動,樂隊花車效應勢必在台灣流 行性感冒,而便宜了最終獲利者的潛在陰謀。樂透能夠再創台灣經濟 奇蹟嗎?還是能夠達到人民均富的福祉?相信答案是很明顯的,究其 實樂透不過是集中大多數輸家的賭金獻給少數贏家的惡性競爭遊戲, 然後在電視上解說遊戲規則、機器的公平性、與公佈彩金得獎主等手 法向閱聽人合法化、正當化其機制,並刻意召喚閱聽人與媒體共同進 行意識型態的順服,而國家機器、彩卷機構透過廣告新聞化的作用, 在彩券的交換過程中剝削了其中的剩餘價值,並驅使民眾以瘋狂購買 彩券的勞務行動再生產了此種虛假意識,背後真正的黑手與最終獲利 者,其實是這些國家機器、彩券機構! 媒體本身即具有議題設定與涵化作用,因此身負著告知、教育、娛樂 多重功能與中介社會真實的角色,對社會各個層面影響至鉅,因此必 須在守門過程謹慎把關,避免造成社會負面效應。然而新聞媒體透過 符號化過程:樂透瘋、民眾大排長龍、求神問卜….主動詮釋了樂透 的意義,窄化了民眾思考方向,同時建構民眾購買彩卷的必勝之道- 占卜、擲茭、算命…的集體賭博迷思,將這種商業行為置於不可知的 神秘領域,規避了其在社會的正當性與合法性,除了寺廟因為媒介這 個議題觸煤而香火鼎盛以外,可以想見樂透效應,可能就只剩下集體 賭博這個向下沉淪的力量在支持著吧! ======================《歡迎踴躍投稿》 ========================= ★ 媒體觀察電子報: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所關心的"媒體觀察"議題: 寄至: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新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6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投稿注意事項: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 、聯絡電話(辦公室及家中),俾便刊出後奉酬。媒體觀察編輯室對來稿有 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原則上不退稿。 §投稿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欲知更詳細說明可至網站查詢:http://www.mediawatch.org.tw ========================《聲援稿》============================ ★ 抗議世界日報打壓工會 根據來自美國勞工聯盟(AFL-CIO)會員「美國傳播工作者/報業協會」 (TNG-CWA)的消息,世界第一大中文報紙集團聯合報在美國發行的世界 日報,其位於紐約和洛杉磯分部的175名員工,因試圖籌組工會改善工作 條件,而遭社方打壓。 世界日報洛杉磯分部雇用了150名按時計薪的員工,2000年10月,由於再 也忍受不了低薪資、低福利、加班費不足、缺乏就業安全、以及遭社方 不公平對待,分部的員工加入了「美國傳播工作者工會/報業協會」。 2001年3月,世界日報絕大多數的員工在「美國勞工關係委員會」(NLRB) 的監督下,票選出出席「美國傳播工作者/報業協會」的工會代表;同年 4月,紐約分部的員工也在「美國勞工關係委員會」的監督下選出工會代表 。不過,世界日報社方不但拒絕承認經民主程序所成立的工會,反而開始 以解雇、威脅、賄賂、騷擾工會幹部的方式,試圖不讓工會運作;社方並 且也聘請一名「打擊工會」專家,對工會運動進行反制。 儘管世界日報非法解雇、裁減工作、威脅並騷擾工會幹部的情事,「美國 勞工關係委員會」正在進行調查,但聯合報系和國內其他媒體對此事卻隻 字未提。工人民主運動向來被資方視為眼中釘,媒體資方對於內部的工人 運動更視為洪水猛獸,因為他們擔心媒體工人運動除了會妨害其利潤之累 積,更會有同業擴散效果,也因此各媒體之間對於媒體工人運動有不報導 的不成文默契。 對於世界日報以各種手段打擊員工籌組工會之行動,我們除了表示最沉痛 的抗議外,也要譴責各媒體聯合打壓、封鎖媒體工人運動的行為。我們呼 籲世界日報應承認錯誤,並且尊重員工籌組工會之權利,拿出誠意改善員 工之各項工作條件;聯合報系也必須就打壓工人一事,對世界日報社方做 出懲處。我們也要呼籲其他媒體,公正處理媒體工人運動的新聞,因為工 人的怒火遲早都會燒到你們身上。 ◎ 聯署單位: 傳播學生鬥陣、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敬仁勞工中心、苦勞工作站、連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亞太勞動快訊社 、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陳信行、林正慧、陳秀曼 ========================《媒體動態》============================ ◎ HBO、CINEMAX 今年仍不插播廣告 境外電影頻道HBO、CINEMAX代理權紛爭,二十六日在永同傳播公司宣布 取得兩年代理及一年優先續約權之後,終告塵埃落定。永同總經理趙鎮泰 表示,這兩個電影頻道仍將維持不播廣告的經營策略,與系統業者議價時 並一律採用去年價格,完全不漲價。 【2002/01/27 聯合報】 ◎ 部分廣電媒體未提撥盈餘 新聞局:要打官司解決 部分電視台及廣播電台未提撥盈餘,繳給廣播電視發展基金,新聞局依 廣電基金設置條例發函催繳,廣電處長張崇仁二十五日表示,此事已經進 行年餘,由於雙方對盈餘的見解各有所本,爭論下去勢必走上打行政官司 之路,新聞局不可能因為電視台或廣播電台欠繳這筆錢就停發執照。 電視台或廣播電台,依廣電基金設置條例規定,應將稅後盈餘依累加方 式提撥一定比例數額繳給廣電基金,但包括民視、華視、中視、中廣、正 聲等電視台及廣播電台,自八十八年起陸續未依規定提撥。業者認為依其 經營實況而言,並無本業內的盈餘,民視董事長蔡同榮為此事還正式找過 前新聞局長蘇正平,民視認為其前二年均為虧損,其後雖有盈餘,但依稅 法應將盈餘與前數年虧損,依損益折算後,如有盈餘才算是真正的盈餘, 華視及中視則認為其帳面盈餘皆屬業外盈餘,不符廣電基金設置條例的規 定。 新聞局曾邀請學者專家針對此事進行研討,並送新聞局法規會提供法律 見解,所得結論與業者不同,由於業者所稱也都另有法律依據,張崇仁處 長表示,此事只有打行政官司一途。 【2002/01/26 聯合報】 ◎ 現代社會學大師 布迪厄病逝 罹患癌症的法國知名社會學家布迪厄今天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布迪厄是知名學者,也是現代反資本主義英雄,一九八一年起在法國地 位最崇高的法蘭西學院擔任社會學教授,同時充當學術運動與反全球化 鬥爭之間的橋樑逾四十年。 法國最著名的環保與社會運動鬥士波佛說:「布迪厄的思想及作品是社會 真理的明燈。」歐洲最大的反全球化組織 ATTAC 說:「布迪厄去世將使 法國思想與社會生活失色不少。」 布迪厄的同事及左翼領袖推崇他對的研究專注,尤其是他一九三0年代 研究社會剝削的名著《悲慘世界》(The Misery of the World)及後來 對媒體的批判。他於一九八四年出版的另外一本名著《區隔:判斷與品 味的社會批判》,至今仍為研究消費者行為與社會階級關係的經典作品。 布迪厄在一九六0年代因嚴厲批判高等教育體系一炮而紅,他指控高等 教育加深社會鴻溝,他的觀念對一九六八年的法國學運分子產生很大的 啟發作用。布迪厄不同於一些學者,他不喜歡對媒體發表即興談話,因 此博得特立獨行的名聲,同時開拓思考老問題的新方法。但隨著他的學 術生涯開展,他逐漸由坐而言轉向起而行。到了一九九0年代,他變成 窮苦工人、移民及失業者的代言人,經常參加示威抗議活動。 法國總理喬斯潘透過總理府發表聲明說:「布迪厄是現代社會學的大師 ,是法國學術界的偉人。他在建立社會學研究的同時,也經歷思考與行 動的辯證歷程。他從睿智的分析進入社會政治參與,最近又進入強烈參 與反對自由市場全球化及其對社會文化造成的傷害。」 布迪厄於一九九六年創辦出版社「自由/理性行動」,出版一些批判自 由市場自由主義影響的作品。布迪厄在後期對電視及新聞也有深入的批 判,法國教育部長史瓦森柏格說:「布迪厄不僅是社會理論家,也是追 求社會公平的行動派社會學家。」 【2002/01/25 聯合報】 ◎ 叩應節目太八卦 綜藝節目不雅 民間單位監督媒體報告出爐 台灣廣告主協會針對電視「叩應」節目、綜藝節目等,分別委託台灣 新聞記者協會、媽媽監督媒體基金會,以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 民間單位,進行媒體監督,去年十一、十二月的研究報告出爐,由於這 段期間國內刮起璩美鳳偷拍事件及政治人物林重謨、陳文茜「粗話風波 」,一般被視為高收視率的明星節目都在這次研究報告中被「點名」批 判。 研究報告指出,可以明顯看出叩應節目議題窄化及八卦化,每個「叩 應」節目探討議題至少都有五分之一的比例與公共利益無關,儼然是另 一個「八卦雜誌」,其中「二一◆◆全民開講」在十二月份中,「粗話 風波」占了討論議題的百分之卅,「偷拍事件」占了百分之四十三,這 對一向被認為是「叩應」節目老大哥的「二一◆◆全民開講」是一大諷 刺。 媽媽監督媒體基金會則監看去年十一、十二月四家無線電視綜藝節目, 經監看結果,綜藝節目出現「不當言語」如「見鬼啦」、「狗屎」、「 死胖子」等,頻率最高達五成以上,違規內容前三名的節目依序是中視 「週日八點黨」、台視「週末三寶FUN」、台視「綜藝鐵金剛」。 【2002/01/21 聯合報】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投稿-刊登: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mediawatch.tw@yahoo.com.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