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02/25》═════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六大議題VS.動畫 童真動畫 鏡射永恆真理
◎ 六大議題VS動畫 人權
◎ 目前上映中的動畫電影
◎ 法蘭西視角]
********************************************************************
◎ 六大議題VS.動畫
童真動畫 鏡射永恆真理
在螢幕上
彰顯6大議題
文■特約記者陳皓薇
引言
動畫,這個具備兒童般的樣貌,卻反映出成人世界價值觀的人造產物,在價值混亂的現代,往往擁有最真實清晰且一針見血的魅力。如同甫由柏林影展抱回最佳影片金熊獎的「神隱少女」一般,動畫不僅僅只是「小孩子的玩意」,它已經成為蘊含藝術、價值與文化的媒介。然而,這麼一個簡單卻複雜的東西,在社會口口聲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潮流之中,卻很少有人重視到其間存在的意義;其實,處於人生狂飆期的青少年,叛逆和反抗是自然的現象,我們也知道,很多東西光靠「大人們」來「講」是沒有用的,何不嘗試利用對學生而言具有親和力,對老師而言具有教育價值的動畫,讓課堂更加鮮活,讓學習更加輕易,體驗更加真實?
筆者以為,動畫片在近幾年的社會當中勃興,情節製作也愈加精緻複雜,特別對於許多熱門議題的關注,更提升了其間的教育價值。筆者粗淺的以九年一貫強調的6大議題:環境、資訊、家政、兩性、人權、生涯作為分類,討論動畫所聚焦的幾個面向,更作為6大議題融入各領域時的一些參考。當然,相關的素材仍多,筆者僅能拋磚引玉,真正在實用上,仍須教師親自去貼近孩子們生活中的動畫,期待教師走近孩子們的空間,藉由孩子的語言訴說成人世界的意義。
◎ 六大議題VS動畫 人權
尊重和了解 滿溢想像世界
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而人權教育則幫助我們了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進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
既然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因此,「尊重」可說是人權的基本概念,互惠的權利與責任,更是公正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契約;所以,人權教育可說是尊重、合作、公正、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在動畫影片當中,許多故事都曾經關懷過人權的議題,例如長篇動畫「銀河英雄傳說」便是討論民主與帝國制度的弔詭與兩難;迪士尼的「風中奇緣」,則是由一位印地安公主的故事,帶出了族群間的衝突與尊重;而家喻戶曉的「埃及王子」則藉由聖經的故事,討論到以色列人為埃及奴役,以及階級社會中的不平等。至於最近上演的「怪獸電力公司」,更處理人類與想像中的怪獸之間的對立與矛盾,即令真實世界沒有怪獸的存在,但無論如何,就像劇中的怪獸一般,面對陌生的族群,我們應秉持相互尊重與了解的心態,才是人權教育的標的。
兩性
從平權到情愛
何處不是題材
兩性教育的推動,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使「兩性」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更促進男女在社會上的機會均等,而在兩性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
這樣的議題,近幾十年來成為社會的顯學,各方面關注焦點不斷,動畫影片自然也不會缺席。舉例來說,如迪士尼的「花木蘭」便是典型的作品,木蘭在片中被塑造成堅強自主的女性,顛覆傳統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而在「美女與野獸」當中,王子更因為不懂得慈悲與寬容而被變為野獸,也點出了人與人相處中,彼此付出的重要。另外,宮崎駿畫作中,飛翔、自主而堅強的少女形象,創造出另一種視野;至於像阿拉丁、小美人魚等典型愛情故事,則可以作為兩性交往的討論題材。
生涯發展
行到十字路口
主人翁也困惑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由曾任美國教育署長的馬連博士(Sidney P. Marland, Jr.)於1971年所提出的一種新構想,他認為生涯教育同時具備學術及職業功能,升學及就業準備,強調在教育中建立起職業價值,並培養個人能夠創造有價值的人生。而生涯發展教育在分段能力指標中,則分成自我覺察、生涯覺察和生涯規劃3方面;綜合來說,便是希望透過生涯發展的教育,教導學生認識自我、社會、與人生,進而培養出積極進取的心態,規劃自己的未來與生涯。
在迪士尼的動畫當中,主人翁常常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泰山應該選擇回到森林還是人類世界?「玩具總動員2」的伍迪應該待在博物館中還是回家?其實,人生常常也要面臨許多抉擇,「作決定」其實也就是一種生涯的規劃,如何做出不會後悔的選擇,也是每個學生需要學習的一環。另外,在日本的動畫當中,也有許多強調「工作」與「人生」的故事,例如「魔女宅急便」的琪琪,便被塑造成一個沒有專長和能力的女孩,從困難當中拾回成為魔女的自信。而「心之谷」中的雨下更與一般在面對聯考的孩子相仿,懷著徬徨忐忑的心情,面對未來十分迷惘;然而,在身旁朋友的勉勵之下,他藉由完成一篇小說來測試自己的能力,也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個方向。還有,最近上演的「神隱少女」中,千尋本身便是一個任性平凡的女孩,但是卻在工作當中,學習到許多人生的道理,也帶出了積極的人生觀。
資訊
體會與思索
比技能更重要
資訊教育往往讓人想到技能的一面,但是,其實資訊教育的核心概念應包括「資訊科技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與概念」、「資料的處理與分析」、「資訊的溝通」、以及「資訊的搜尋」等方面,是以資訊教育除了最粗淺的將電腦融入各領域學習之外,更應廣泛的容納對於資訊社會認知與情意方面的理解。
以資訊科技為主題的動畫不少,庵野秀明的「EVA」,就是一部討論機器與人性的故事。另外,除了以資訊為題材的動畫之外,目前動畫界時興的電腦科技,也一步步的將虛幻的人物場景塑造的栩栩如生,如「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怪獸電力公司」、「神隱少女」等,都嘗試使用電腦輔助,塑造出更加真實生動的場景。
環境
腐海和拉普達
警醒無所不在
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了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特別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與環境間的互動,更需要朝永續、均衡與和諧的方向來邁進,萬物的價值與意義更加彰顯,而地球村的概念也一再被提及,是以對於下一代環境教育日益迫切。
教育界的這番訴求,其實早落後於學生次文化中的動畫文化,因為動畫界對於環境議題的關切由來已久,透過這種理念作畫的動畫家不計其數。像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從「風之谷」、「天空之城」、「歡喜碰碰狸」到「魔法公主」,一次次的藉由看似童稚的動畫人物,訴說大自然深刻的呼喚。或是風之谷裡的腐海,或是天空之城的拉普達,或是歡喜碰碰狸的多摩丘陵,或是魔法公主鹿神……,這些虛幻的世界和人物,卻同樣表達出人與環境間的相處,人類屬於自然,人類需要找到一個出路,一個讓自然與人類都幸福的方法。其實,類似的動畫相當的多,甚至連人氣甚旺的「神奇寶貝」也有這番意涵,更不用說什麼「風中奇緣」、「泰山」、「碧奇魂」這類的動畫了!
家政
維繫生命所在
俯拾皆學問
家政教育的課程目標有3:一為了解日常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生活的實際活動,充實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能。二是加強對日常生活的關懷,維繫與自己、他人及環境間的和諧關係。至於最後一個,則是陶冶改善家庭生活及建立幸福家庭的信心、志趣與理想。
在動畫影片中,從最粗淺的技能方面,像「中華小廚師」和「將太的壽司」便十分寓教於樂;而在生活管理上,「蟲蟲危機」的儲糧問題和「怪獸電力公司」的能源危機,可以作為討論題材。至於家庭生活層面,除了「泰山」的人猿家庭之外,「花木蘭」的中國傳統規範,以及「小美人魚」的家庭衝突,都可以作為輔助教材,另外,「螢火蟲之墓」中的兄妹親情,也可以發揮情意陶冶的功能。
◎ 目前上映中的動畫電影
神隱少女
獻給青少女們
甫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殊榮的神隱少女,在一般觀眾群中也得到很高的評價。「神隱」指小孩子失蹤的意思,故事描述主人翁千尋,誤闖入奇幻的神靈世界當中,為了解救變成豬的父母,替湯屋的魔女湯婆婆工作。在千尋冒險的途中,遭遇了五花八門的困難,卻也遇見了許許多多的伙伴,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千尋由一個任性、孤僻而且冷漠的孩子,逐漸學會成人世界中的進退、禮節、忍耐、勇氣、友誼和付出。
有人說,「神隱少女」強調在日本貪婪的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年輕人應該重拾勇氣、禮節等美德,才能讓國家重回正軌。其實,從更微觀的角度來看,正如同迷路的千尋一般,現在的孩子普遍生活在一種麻木、迷惘、曖昧、懷疑和冷漠之中,千尋回到人類世界的條件,並非打敗了惡勢力,而是挖掘出自己真正的生命力,一種積極進取活下去的希望。
宮崎駿說,這是一部畫給十幾歲少女看的電影,也許,片中普通平凡的千尋,能給予少女們更多生存的建議和鼓勵。
怪獸電力公司
歌頌友誼
追求大和解
怪獸世界的能量來源來自人類小孩的尖叫聲,而「怪獸電力公司」就是專門以嚇小孩為業的公司,怪電員工主要的工作就是出沒在全世界小孩房間的衣櫥裡,嚇唬小孩以取得能源;然而,現在小孩越來越大膽,怪獸世界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毛怪和大眼仔是怪獸電力公司業績頂尖的拍檔,某日卻碰到了誤闖怪獸世界的人類小孩阿布,由於怪獸們篤信人類小孩身上帶有劇毒,會導致怪獸世界滅亡,因此拚命要把小女孩送回家中,而在旅程波折當中,怪獸卻和小女孩建立了感情……。
這部影片當中,將「怪獸」與「小孩」間,相互「依存」和「對立」的衝突,描繪的令人會心一笑。怪獸與小孩間的恐懼與不了解,加深了對對方的排斥與距離,但在相處與認識之後,消弭了彼此的隔閡;於是,怪獸不再驚嚇孩童,反而逗他們發笑,讓「笑聲」成為新的電力來源,而「小孩」也不再視他們為洪水猛獸,成為和平與友誼的大和解。
◎ 法蘭西視角
一份付出
一份收穫
法國學子與眾不同的打工方式(上)
文■駐法記者陳美琳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大學中輟生的原因,9%可能是因為家庭經濟因素,在學費和日常生活費無著落的情形下,不得不選擇中途輟學,跑去賺錢去了。而81%的大學生表示,放學後以及周末假日的時間相當難熬(期間最大的原因在於,法國大學內的社團活動不多,並不普及化,大多個人過個人的大學生活,頂多同系學生幾個好友聚在一起娛樂罷了),這類學子則選擇在周末或是假期期間內打工,一方面賺取少許的零用錢,一方面藉此增加自己的課外生活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昔日打工的最大宗旨,是希望填滿荷包袋,因此,即使是必須付出勞力的工作(諸如炎炎夏日,在大太陽底下幫忙收割水果,或是在速食店中,汗水俱下地包漢堡與炸薯條……等),亦得到學子的吸引力,而現今學子的打工目的,不再侷限要求賺取金錢而已,其他形式的打工回饋方式,同樣受到法國年輕學子的青睞,且打工的年齡層可以不受限制(即使是小學生,亦可以參加此類新興打工的活動),因為,學子在付出之餘,所得到的另一種收穫,對學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正面意義相當大。
義工活動換取住屋保障
法國境內,大學生的住屋難求,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教育部設定的廉價大學宿舍僅提供給清寒家庭子女,即使每年都有大批學子在候補名單上徘徊,以避免昂貴的私人住屋費用,教育部在無其他預算經費的實際障礙之下,仍無法解決此類問題。因此,對於住家遙遠的大學生來說,大學就學期間內的住屋去處,的確是全家人傷腦筋的主題之一。
特此,法國天主教教堂活動中心,去年便推出一項義工住屋的活動,由大學生在學期期間內,擔任社區義工的角色,以幫助社區內年輕學子的課業,義工在付出時間以及心力之餘,所換得的收穫便是──可以擁有一間由天主教主辦單位所提供的住屋房間。
截至目前為止,大學生報名參加的比率相當踴躍,大多數都認為有免費的住屋,是最大的吸引之處,是住屋環境類似學生宿舍性質,可以同時認識其他學系或是學院的學生,外出求學生涯不再是獨行俠。此外,可藉此接觸其他高中生以及國中生,幫助他們課業上的困難。類此社區家教的工作內容,並不是艱難的打工工作。至於家長們,亦抱持贊成的心態,因為,天主教教堂的活動較單純,家長們可以放心子女參加活動;另一方面,家長們更可省下一筆額外的住屋費用,兩者之間的報酬比率相當平衡。
天主教發言人米契爾(Michel Gardou)表示,此活動一方面是為了幫助部分大學生及家長的就學住屋問題,一方面主要也是希望藉此提高法國人對於天主教的重新重視(法國雖為天主教國家,但長年以來,法國人漸漸對於天主教失去傳統的信仰,受洗禮的人數日益減少,且僅為傳統形式化,實地奉行宗教儀式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
(明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