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春秋誌 厲耿桂芳

═【立報】════════════════════════════

                                   

═══════════════════════《2002/02/27》═════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春秋誌  厲耿桂芳

 

    大和視窗  留學生恩將仇報?

 

【教育小報報】

********************************************************************

  春秋誌  厲耿桂芳

 

記者蘇瑛慧報導

 

那天經過厲耿桂芳(見圖,本報資料照)的研究室,原本只是想先打聲招呼,詢問是否有訪問的可能,一進去助理就很熱心的招待茶水,並請我稍等一會,表示議員目前在會客,或許可以待會就訪問,那時我想會不會太匆忙?或許該讓議員有些許準備?出乎意料之外,議員答應立即訪問,之後的問答中,不管是最近的教育議題或是目前本身致力推動的政策,厲耿桂芳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彷彿一位努力優秀的學生,急於讓大家看到她的表現!

 

去年底發生教育局決議私立學校減班一案,之後由於厲耿桂芳居中斡旋,使得該事件有了轉機,厲耿桂芳覺得這是一項值得一提的政績。因為WTO的衝擊以及出生率的降低,學生人數大為減少,間接波及私立學校招生員額不足,教育局為了有效控管人數並充分運用教育資源,希望私立學校能減250班,當時有14所私校校長尋求厲耿桂芳的幫助,表達其經營難處,一旦減250班,勢必有許多私校會在這次減班風波中消失不見。

 

厲耿桂芳感到如果因為減班導致「減校」,則中學品質將會缺乏競爭而下降,因此快速向教育局反應,厲耿桂芳感激教育局陳益興副局長的迅速回應,在陳副局長與相關官員就此問題商議決定縮減班級至58班,比起之前的250班,對私立學校而言,確實是一大轉機。

 

談到私立學校即將面臨的衝擊,厲耿桂芳認為私人興學是教育普及的重要因素,公私立學校這樣的雙軌制,可以促進教學品質的提升,以國外而言,有名且優良的學校多是私立學校。反觀台灣情況卻正好相反,政府限制私立學校的學費額度,又給予極小比例的補助,以台北市為例,教育經費共有5百億,90年度用在私立學校的補助僅僅6千萬元,私校家長與公校家長同樣繳稅,但私校家長卻要另外繳交高額學費,享受的教育設備比起公校天差地遠,因此厲耿桂芳建議教育局就私立學校的學費補助及限制,應另行商訂。

 

第二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是私立敦敘工商轉為公立學校一案。創辦人黃賜倫先生捐地捐錢興辦此學校,後來因為財務危機,就將該學校轉給陽明山管理局,之後敦敘工商再歸為行政院退輔會下的榮民工程公司(前身為榮工處),從接手開始,榮民工程公司每年捐助1千多萬元給予該校,到目前為止已累積了2億元,加上經營有方,敦敘工商與一般私校不同,在經費方面可說游刃有餘。

 

另外,師資亦是頂尖陣容,有1/3具備碩士學位,校地面積達3.9公頃,這樣一所站在顛峰的學校即將無償捐贈,只要求校名不改,古語云:「敦敘九族」,有「和睦相處」、「和諧」之意。至於捐贈的理由則是因為榮工處不是教育單位,而該所學校各方面極為健全,盼望能帶給國內教育更多貢獻,一般私立學校多是經營不善、經費短缺,政府部門不得不出面收拾爛攤子,現在敦敘工商以不負債且具遠景的姿態,轉為公立學校,厲耿桂芳說敦敘工商在教育界樹立良好的楷模!

 

第三項政績是有關校園噪音的改善。前年底立委選舉,許多候選人無視校園就在左近,宣傳車的擴音器以高分貝拉票,鞭炮聲不絕於耳,對於教學環境是很大的傷害,因此厲耿桂芳推行所謂「校園的寧靜革命」,希望還給校園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雖然選舉、喜喪事噪音是一時的,但厲耿桂芳認為應推廣此訊息,並加強取締。

 

除此之外,有些學校還面臨了長期的噪音干擾,例如處於捷運軌道下方的大安高工,距離相差不過8公尺,即使以雙層玻璃隔音,亦無法避免干擾。目前可以解決的辦法,厲耿桂芳說:「已建議捷運局在選用材質時,能多加注意。」

 

第四項則是縮小男女廁所的比例,此舉讓厲耿桂芳有了「廁所議員」、「垃圾議員」的稱號!這裡的廁所不單指公廁,更指向家庭廁所,讓厲耿桂芳特別注意廁所文化,起因於當初旅居國外的經驗,她說國外的廁所光線充足、芳香乾淨,甚至有藝術品的擺置,在台灣卻不然,廁所永遠在邊邊角角地帶,陰暗且氣味刺鼻。一個城市的進步與否,從廁所可以略知一二,臺北市每年花了大筆經費在公廁上,效果卻不甚彰顯,因此厲耿桂芳建議馬英九市長,只管提倡推廣觀念,花宣傳費就好,並且要從家庭廁所文化開始,讓大家接受廁所不但是私密性,還能具有觀賞性、愉悅性,自己家的廁所有了另一番風貌,使用公共廁所的觀念也就不同以往,公廁自然會有新面貌。這是一種生活文化亦是教育的一部分。

 

未來的教育規劃厲耿桂芳將著重於校園建設,她說:「以木柵國小的活動中心而言,蓋了十幾年,花費大筆經費,這樣的活動中心屋頂漏水、使用率偏低,,徒具空殼,似乎只要是政府的錢,就會產生弊端,就會讓人感覺可以『撈』。」「又例如龍門國中校地,好不容易說服居民和平遷移,卻發生傾倒廢土事件,為什麼只要牽涉公家機關,就會發生弊端?!」厲耿桂芳沈重的說:「特別是教育機構,更應清明公正,如果連學校建設都弊端叢生,那其他公共建設可想而知。」因此未來的問政目標,將以防弊為主要方向。

 

再來是語言教學的部分。台北市是一個國際都市,目前主流語言是英語,有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指出,愈早讓孩子接觸學習英語,孩子就愈能自然表達。有鑑於此,厲耿桂芳認為降低學習外文的學齡,對孩子的學習有相當的效益。基於此前提,資源分配為關注重點,以仁愛國小為例,其設備、師資皆屬一流,甚至家長的社經背景也普遍較高。而一般學校在師資缺乏的情況下,通常是由他科教師兼任英語教學,不但教材水準不一,發音更是咬字不清,厲耿桂芳說必須避免這樣的落差,否則立意再怎麼良好,不過是菁英階級的複製而已。

 

新近的基本學力測驗中,作文題目為改寫一篇新世代的文章,由於電腦網路的影響,新新人類的作文用語常以注音符號或抽象圖案簡單化表示,甚至誤解成語的例子也隨處可見,厲耿桂芳對於現在學生「用字遣詞」的能力感到憂心忡忡,她說:「一些人用字不適當,在語言流動的過程中,因為經常錯誤使用,使得他人誤以為正確,這根本是劣幣逐良幣!」

 

對於教育,厲耿桂芳有深切的期許,身為議員,她善盡職責監督政府,尋求最大的民意民利。現今社會追求世界教改潮流的同時,她以為中國舊有的「尊師重道」觀念亦不可棄之一旁,教師的養成是改革的重要環節,教師的地位不若以往權威崇高,起因在家長日益增加的參與權及學生本身的學習權、人權,厲耿桂芳認為唯有取得學生、家長及教師三者間的權力平衡,才能讓教改順利達成理想。

 

 

(回目錄)

 

  大和視窗  留學生恩將仇報?

 

文/鄭老師

 

日本在這個月發生了一個不太好的社會事件,讓很多在日本求學的外國留學生感到難過。

 

事情是發生在大分縣山香町。因為遭到強盜侵入住宅攻擊,吉野諭老先生(享年73歲)不幸遇害,而在一旁的老太太也受了輕傷。

 

根據「西日本新聞」報導指出,吉野諭先生在戰前及二次大戰中待過中國吉林省,對吉林省有一分感情。回到日本之後對於中國吉林省和日本的民間交流不遺餘力,在日本地方上是有名的「留學生爸爸」,甚至還任職吉林省的日語學校榮譽校長等等。因為對於興學有貢獻,在1999年還接受過中國政府的表揚。

 

日本警方追查凶手的下落後,赫然發現凶嫌是5名從大陸和韓國來的留學生。而其中一名嫌犯居然在吉野諭先生經營的建設公司打工。而且另外一名嫌犯還是由被害人當他的身家保證人(日本在交學費或是租房子時要有日本籍的保證人)。雖然全案尚未水落石出,但是全貌已漸漸呈現出來了。按照日本媒體的報導,是其中一名自已辦退學的中國人留學生因為沒有學費及生活費,起了搶錢的念頭。尋問其它留學生有沒有「肥羊」,夥同其它的人一起犯下這件案子。

 

這件一傳出來,不僅是別府市當地人士及大學措手不及,校方說因為中國來的留學生就讀日本語別科(相當於日語學校)要求他們先來日本面試實在很難,因此目前的方法是只要書面申請就可以就讀,難以刪選學生的素質。以後打算採取讓學校職員前中國當地面試的方式,以便了解學生就讀日本學校的真正理由。

 

有些報導把這樣的犯罪行為推斷到其它的留學生身上。這些報導中討論了留學生的犯罪背景。其粗糙的邏輯推論是不想念書的留學生,因為沒有生活費而犯下罪行。報導中也以大分縣別府市為例,5年前別府市留學生人數不過是116人,因為別府市增加新的學校,設置「大分留學生交流會館」等積極措施等,市內留學生的人數增加到1千2百多人,在近年來極力往「國際化」發展,甚至在2年前打出了「國際交流都市宣言」。中國學生紛紛前往大分縣別府市的求學。

 

2年中國人留學生的人數是急速增加了,但是其中某些人的目的並不是在於增加知識。但是到了日本之後盤纏用盡,只好打工求生。但是在日本全面性的不景氣,連日本人都保不住飯碗了,何況日語不甚流利的留學生了。再且小型都市內,工作機會不多,僧多粥少,基本生活也沒有保障,所以挺而走險。

 

連我們這種離事件發生地有1千2百公里遠的留學生,也非常地難過。我和擔任留學生事務工作的老師談起這個事件,都不禁搖頭嘆氣。其原因有三。

 

一是,照顧留學生的老先生居然被留學生殺害。

 

二是,如果其一為真,那麼對於留學生的處境是雪上加霜。因為日本不景氣,很多留學生獎學金都縮水了。再加上這樣的不幸事件,日本社會對留學生的善意很難說不會跟著縮水。

 

三是日本新聞報導的方式。

 

我本身就讀大眾傳播,多多少少具備一些所謂的「媒體素養」,我認為這樣的報導方式有很大的問題。為何這名留學生會去殺害日本老先生﹖在老先生公司打工或是受老先生照顧的留學生又是為了什麼要恩將仇報﹖對嫌犯的個人心理因素,日本的報導沒有深度的分析。多半的新聞報導反而是無限上綱為「留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留學生恩將仇報」或是「留學生可能會為錢挺而走險」等社會成因。看過這些報導,連我們外國來的留學生都草木皆兵。更何況其它沒有實際接觸到留學生的日本人了。

 

日本的新聞報導對於外國人的犯罪報導向來有神經敏感的傾向。有時會發布「外國人的犯罪率以倍數增加」,有時會在「外國人犯罪」前加上「凶惡」二字,做成專題報導。但是追究警察白皮書中犯罪數據的內容,我發現除了殺人及竊盜的犯罪之外,連「輕犯罪」算在其中(例如沒有攜帶日本政府發給外國人的登錄證也算是犯罪之一)。

 

有些日本同胞本來在生理及心理上就很排斥外國人(或者我應該說是黃皮膚的亞洲人),也許會因為這個案件或是這個案件報導的方式,對於留學生或是外國人更具警戒心吧。

 

這個事件本身以及其報導方式讓身為留學生的我感到難過。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