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狩獵文化的迷思和真實:一個生態政治的考察 (上)(台邦‧撒沙勒)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2/02/28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 狩獵文化的迷思和真實:一個生態政治的考察 (上)(台邦‧撒沙勒)

保育政策,不是一個遙遠的、抽象的且孤立於寬廣的政治、經濟和文
化脈絡之外的事物,事實上,它是那些複雜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團體之
間經過協商、對抗和糾纏的結果。就這一點而言,狩獵文化必然是政
治的,無法超越權力的邏輯成為單純的文化課題。


=========================【編輯室報告】=========================

歷經一番折騰,南方網域名稱問題已經解決,目前網站 (http://www.esouth.org)、
信箱(south@esouth.org)、所有工作人員信箱、palm 版電子報皆已回
復正常運作;暫停期間的備用信箱亦停止使用,半個月來造成讀者與
作者諸多不便,我們在此向大家致歉,並期望您繼續指教。



========================【人文活動訊息】========================

◎(台北)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誠徵總幹事一名(2002-02-26 ~ 2002-03-20)

◎(台北)絢麗的海底花園—台灣的珊瑚礁簡介(2002-02-27)

◎(台北)金書獎管理好書精選講座(2002-03-06 ~ 2002-03-27)

◎(台北)繪本創作DIY(2002-03-08 ~ 2002-05-17)

◎(台北)藝術概論:藝術與生活美感(2002-03-19 ~ 2002-05-07)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union.html
閱讀詳細資料



==========================【人文通訊】==========================

◎ 2002台灣環境前瞻系列

(環境資訊協會)

延續「2001年台灣十大環境新聞回顧」對於台灣環境面的關懷,「環
境資訊協會」期待以<2002台灣環境前瞻>系列文稿,提示在新的一
年中,在環境面值得大家持續關注與監督,甚至參與其中,舉足輕重
的議題﹔包括新政策的推行、新的重大變遷、追蹤性議題及國際發展
趨勢之於台灣環境的影響等。依此,自 2 月 28 日開始,每日逐篇就
下列 10 項議題於「環境資訊電子報」http://e-info.org.tw 中刊行
<2002 台灣環境前瞻系列>特刊。

※此訊息之詳細內文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20228-1.htm 閱讀



◎ 我們堅決反對台電用任何形式把核廢料繼續留存在 Pongsono Tao(蘭嶼)
--請大家支持我們Tao人

(蘭嶼漁人教會)

根據一月份環保署行文台電審查意見,並非要求台電自行決定二處場
址作為替代方案,而是由環保署審查委員會審查從五處候補場址中,
決定二處替代場址,再交由台電展開環評調查。

據悉,台電已於農曆年前經過高層決策會議,重新評估五處候補場址
優劣,最後向環保署提報五處候補場址,包括無人島的基隆彭佳嶼,
澎湖望安鄉東吉嶼、台東蘭嶼大深山、台東達仁鄉及屏東牡丹鄉等,
並以台電評估結果,建議彭佳嶼、東吉嶼及蘭嶼的後山大深山為較可
行備用場址。

※本文詳細報導及意見反應,請參閱
 http://www.watahope.org.tw/Moot/Detail.asp?TitleID=525&BoardTell=workteam&Page=1



◎ 嚴正抗議掠奪山地保留地的「強盜條例」
◎ 「致聯合國調查夏隆違反人道的罪行」連署書
◎ 公寓大廈暨社區 問題及發展 解析說明會
◎ 法律淪為警察鎮壓工具‧要求立即釋放梁俊威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htm 閱讀詳細資料



◎ 湖山水庫陳情連署
◎ 讓孩子安心過好年--「教育仁愛專戶」
◎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信仰與基督宗教的相遇:本土實踐經驗工作坊暨研討會
◎ 2001 台灣十大環境新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
◎ 剛果民主共和國火山爆發(香港樂施會)
◎ 湄公河三角洲的發展與生計(香港樂施會)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20020204-20020215.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由「台邦‧撒沙勒」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如需轉
載,請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絡,
或者請加入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狩獵文化的迷思和真實:一個生態政治的考察(上)
作者:台邦‧撒沙勒(Sasala Taiban) (sasala@u.washington.edu)
來源:投稿
────────────────────────────────

2000 年夏天,我參加了由世新社發所主辦的『落實生物多樣性─原
住民狩獵面面觀』的研討會,在討論狩獵與原住民文化保存的議題時,
一位漢族的學者建議:

『當代的原住民應該放棄狩獵傳統,而拿著照相機來記錄知識,作個
現代獵人』。

另外一位學者先前則撰文批判一個目前正在原住民部落進行的學術研
究,他指出:

『山豬是台灣本土中小型哺乳類寥寥無幾的倖存者之一,若假學術之
名,加速了這些碩果僅存的生物資源的滅絕,誰能負責?報導所謂的
兼顧原住民狩獵文化,更是離譜。原住民狩獵文化從目前台灣生態的
大環境看,最妥善當然是藉博物館的形式保存。現今少數原住民狩獵
的動機、方法、器材、獵具(獵人普遍使用以前所沒有的金屬獸夾)
也因社會環境的改變,早就跟傳統文化搭不上任何的關係。兼顧原住
民狩獵文化只是美麗的幌子,實際上只會誤導台灣民眾,分出不狩獵
的文明與野蠻的狩獵各一族。』(陳永禹 2000)。

姑且不論上述兩位學者的良法美意如何,前者的說法顯然隱含了他對
狩獵行為的誤解和不屑。似乎,『拿著照相機』比較文明、幽雅和高
尚;反之,狩獵代表著野蠻、殘忍和噬殺,應該被現代社會所淘汰。
至於後者,則可以從他的見解,嗅出他是如何地鄙視原住民文化。事
實上,他們的看法反映了學術界對原住民狩獵文化的普遍迷思,這個
迷思體現在一來他們支持原住民回復自然主權的主張,要求政府修改
國家公園管理辦法,納入社區參與的機制,賦予當地原住民經營國家
公園的權利;二來,他們卻又擔心當代的原住民早已徹底資本主義化,
根本沒有以往自然保育的倫理,如果賦予他們狩獵、採集的權利,有
可能造成自然資源更快速的消失!姑且不論,原住民是否已被『完全』
的資本主義化,或其『傳統』的生態永續機制已徹底地從地球上消失,
我想要指出的是,學界人士似是而非缺乏客觀實證的說法,對原住民
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當我們質疑原住民已經絕對資本化時,必須要有客觀的事實陳述原住
民資本化的結果與自然環境破壞之間的關連性。以狩獵為例,迄今為
止,學術界關於野生動物因為原住民打獵而消失或減少的客觀數據並
不多;反而,一些研究卻顯示,原住民文化中某些具生態理念的文化
規範恰是自然資源得以永續的關鍵(鄭先祐1992)。遺憾的是,學界
似是而非的論點一旦放入政治學的議程,就容易造成原住民莫大的傷
害。即使,今天原住民已完全地向資本主義投降並朝著市場機制出發,
作為資本主義先驅的漢人社會又有什麼道德基礎指控他們喪失了生態
保育的倫理,而應該藉著博物館的方式保存呢?若原住民喪失保育倫
理的指控屬實,那麼政府與保育界人士常常引以為例的『達那伊谷』
溪流保育的神話又是什麼?

上述現象,其實反應的是被「污名化」(stigmatization)的原住民
與浪漫的自然主義之間的對立,以及一個長期以來存在於原住民與保
育界之間權利不對等的事實。它涉及的是,社會中不同價值的人如何
透過權力 authority(學術、政治、經濟、文化)來界定『自然』是
什麼?以及什麼是『保育』。對保育界而言,自然應該是『荒野』,
所以,最好讓他維持無人干擾的狀態,將『人』這個地球生界中最恐
怖的怪獸從自然環境中抽離,就是保護與維持荒野最好的策略。國家
公園、保護區就是這個意識型態下的產物。然而,對原住民而言,
『自然』才是他們的家,他們靠著自然生活,在自然中傳遞文化、繁
延生命。唯一他們不去碰觸的『荒野』,只有那些祖靈棲息的聖界仙
境。保育界的荒野意識,企圖將人與自然隔離,在空間上區隔人與其
他生物,矛盾的有時將人的地位抬高為『萬物之靈』,認為人透過科
學和技術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環境,增進人類的利益,有時卻又將人類
自己貶之為『巨靈怪獸』,是自然最大的破壞者,必須從自然中剷除,
一褒一貶之間,人與自然形成對立:『有人就沒有自然、有自然就不
該有人!』,這種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自然─文化兩元對立論的
深層思維,從「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過程,就可略知一二。這個
法案,讓我們看到的是,保育帝國主義如何經由它在國內的代言人打
壓本土文化,將西方主流保育價值全盤移植的過程。同時,我們也看
到主宰立法過程的漢人政客,以及受西方科學訓練出來的學界精英,
如何粗暴的剝奪原住民的生存權,將保育無限上綱為絕對真理,要求
原住民自動放棄早已融入他們的社會、文化和儀式中的狩獵傳統。這
樣粗糙的立法和保育的論述,當然無法說服原住民接受,因此每每引
來原住民的反抗,使得保育的美意不但無法有效執行,甚且引發族群
間的緊張關係。這樣的衝突讓我們意識到,西方保育的主流價值,並
非顛撲不破的真理,假設過度簡化了狩獵活動在族群文化中的社會性
意義和儀式性功能,不但會帶來族群間在保育議題上的對立和衝突,
甚至反而阻礙了保育在地方的落實和實踐。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是民族生態學(ethnoecology)關懷的領域。人類
學者李維史陀(Levi-Strauss)認為地方知識(local knowledge)是
具科學意義的分類系統,可以作為西方科學之外另一個瞭解世界的方
式(Levi-Strauss 1969);葛爾茲(Geertz)則認為它是當地住民一
種瞭解周圍環境的常識(Geertz 1983); 伊凡普里查(Evans-Pritchard)
則認為原住民知識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思考和實踐的模式(Evans-Pritchard
1963),和西方科學有著同樣的價值。其他學者如 Berlin, Castetter
和 Nazarea也以為民族生態學和民俗分類系統是當地的族群對於動物、
植物和複雜的自然現象長時間的觀察、使用而累積的知識(Berlin
1992;Castetter 1944;Gragson1999;Nazarea 1999)。總之,上
述學者都認知傳統知識是人類對於周圍環境和生態過程的認知方式,
是他們瞭解各類物種、環境現象的運用法則,這些法則可以透過狩獵、
漁獵、採集等等生產活動而得之。進一步來說,上述這些生產活動導
致的文化模式,是原住民關於自己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和自
然互動而建立的信仰(Berkes1999)。近來,不少學者將視野跨越純
文化的研究領域,試圖探討權力、知識、政治、文化與自然保育間的
關連。他們研究發現,保育政策,不是一個遙遠的、抽象的且孤立於
寬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脈絡之外的事物,事實上,它是那些複雜的
權力結構和利益團體之間經過協商、對抗和糾纏的結果。就這一點而
言,狩獵文化必然是政治的,無法超越權力的邏輯成為單純的文化課
題。因此,狩獵文化的討論必然不能跳脫權力的範疇,也不該被簡單
地從相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領域中排除出去(Bryant 1997; Gadgil
and Guha 1993; Hechtand Cockburn 1989; Merchant 1994; Peet and
Watts 1996)。這樣的認知,使得政治生態學(political ecology)
在 20 世紀末成為熱門的研究。

在自然保育的典範論述裡,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自然保
育主張,常常歸咎第三世界環境惡化的因素為貧窮、不發展和人口過
剩,因此認為,可以透過現代化、都市化、人口節育、經濟成長以及
生態保育的策略,來改善全球日趨危急的環境而達到永續發展的遠景。
此外也認為,落後地區的原始農作、狩獵和採集是造成資源消失的根
本因素,所以,主張以西方科學為本,以進步的思維和技術,嚴格地
限制當地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才能確保永續資源。同時,為了消除貧
窮以及它對環境造成的致命影響,必須藉由全球的自由貿易,以產生
社會資本與環境保護投資所需的經濟成長與財富積累。因此主張實施
由上而下的環境管理,由一個西方科學與自由貿易所形成的結構網路,
對全球共有資源(CPRs)的變動方向,進行控制。全球管理最顯著的
成就就是世界各地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紛紛設立,他們認為保護區
是棲地保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好且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這種論
述,往往忽略了殖民主義的興起與擴張,市場經濟與國家力量的介入,
是造成地方傳統的保育機制淪喪和瓦解的主因,甚至是導致全球物種
消失、生態滅絕的元凶。事實上,國家公園的設計並沒有達到保育自
然的目標,以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為例,因為缺乏生態制衡概念,因
此意圖藉著撲殺野狼、山狗來保護麋鹿,後來因為缺乏天敵,麋鹿族
群數量突然暴增,最後因為糧草耗盡,必須殺死部分麋鹿以避免牠門
大量餓死(劉子銘2001)。由於缺乏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了解,管理者
的美意最後卻變成了野生動物的浩劫,事實上,黃石國家公園設立迄
今已喪失了三十五種哺乳類動物。

保育帝國主義由上而下的意識型態主張,欠缺了社會永續發展的正義
與公平性。這個意識型態的基調認為應該盡快將全球的自然資源自貧
窮人民的手中拯救出來,同時藉由科學的管理以及全球貿易自由化,
將這些具地方特色的生物與文化資源轉化成全人類的共同資產(common
property)。這樣的概念,為北國(先進國家)取得南國(開發中或
低度開發國家)的資源提供了長期的保證。這個現象,促使各國對貿
易相關之智慧財產權(TRIPs)的興趣漸增,因而賦予生物資源探勘
(bioprospecting)更為合法性的基礎,間接導致了數以千計的生物
竊取(biopiracy)以及資源剝奪,同時也促成了 90 年代波瀾壯闊的
新社會運動(new social movements)的崛起(Pena 2001)。



======================【主題文章延伸網頁】======================

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紀駿傑)
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new_page_4.htm

原住民狩獵面面觀~漢﹑原族群對於野生動物保育對話的起點(黃怡)
http://e-info.org.tw/reviewer/huangyi/index2.htm



================================================================
■ 負責人:陳豐偉 (roach@esouth.org)
 「南方電子報」主編:張釗維 (changcw@esouth.org)
        執編:莊雅嵐 (yealan@esouth.org)
■「南方」編輯部 Email: south@esouth.org
  通訊信箱:鳥松長庚醫院郵局 27-70 號信箱 陳豐偉 收
■ 訂閱∕退訂請到:智邦生活館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或到奇摩站 http://letter.kimo.com.tw/picked/south
  訂閱 palm 版南方電子報,請到 http://www.esouth.org/avantgo.htm
■ 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南方」需要您的贊助,請劃撥 41830863 陳豐偉帳號
■ 系統支援:中山大學網路組∕智邦生活館 (http://www.url.com.tw)
================================================================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c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