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汐止社區大學

═【立報】════════════════════════════

                                   

═══════════════════════《2002/03/14》═════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教育論壇  汐止社區大學

 

【教育小報報】

********************************************************************

  教育論壇

 

汐止社區大學

 

汐止社區大學 倒了!

 

兼談社區大學的社會意義及其發展困境

 

文■張振陽

 

停辦為哪樁?人太少腹地太小

 

今年2月初,在眾人一片驚訝聲中,汐止社區大學宣布停辦,這一所曾經在台北縣被評鑑為第一名的社區大學,在長期招生不足,官方經費年年減少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做出停辦的決定,結束其兩年多來在汐止地區服務鄉梓的工作。

 

汐止社大的停辦因素牽涉相當多的層面,當中包括官僚機構的態度、教育部對文憑的管制、學校所在地的人口結構與居民參與等等。

 

汐止市是一個新興的市鎮,是因為十餘年前建商在該地推出大量住宅,以試圖吸引過度飽和的北市人口往北縣流動而人口激增的新興區,其居住人口大多為白天在北市工作的勞工。對於通勤的勞工階層而言,必須在交通尖峰時間由市區回到汐止,趕赴晚上7點的上課時間,有相當的困難。另外,對於原屬社會底層的勞工階層而言,透過新知識的習取而取得更高的社會競爭一事,原本就較為陌生而容易心生怯步,這牽涉到教育本身的階級性問題。何況,期待生活原就處於捉襟見肘的勞工勻出部分收入,到社大就學,更是困難重重。

 

與台北縣其餘社區大學相較,汐止社大所能招生的腹地僅有汐止市一處,腹地過小,原就不易經營,加上近年來汐止因基隆河整治問題而屢發大水,造成居民嚴重損失,更使社大招生不易,經營困難。

 

 

 

官方介入 能載舟能覆舟

 

社區大學在台灣的發展時間極短,由1998年9月第一所社區大學在台北市文山區成立,到2002年,全台灣已經成立39所社區大學,顯示社會對於社區大學所能發揮的成人教育功能賦予極高的期待與評價;另外,各地方縣市長也多以成立社區大學作為社會教育的政績,連帶使得近年來社區大學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官方的介入對於社區大學的發展,形成一個利弊互見的結果。有官方的背書做後盾,使社區大學在校地與經費的取得上有一定程度的便利;但官方是否也得以透過這樣的管道,將政治影響力滲透入校內的諸多運作,確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社區大學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於培養民眾的批判性思考,以建立公民社會,但在高度泛政治化的台灣社會,政治力介入社區大學的發展,卻可能弱化原先期待的批判性格,淪為特定政治人物或政黨延伸其意識型態的空間。

 

 

 

文憑的承認與社大發展的意義

 

授與文憑?教部守門遭受質疑

 

一般認為導致社區大學招生困難的一個重大因素,在於教育部對核發文憑的態度。社區大學的文憑問題從1998年文山社大成立時便不斷被討論,歷經3年多來卻仍無解決的跡象。

 

社區大學的主要推動者之一黃武雄教授認為,對於社大畢業生頒發文憑有多項意義,包括:一、實現人民完成大學學業,接受較完整現代教育的願望;二、協助紓解升學壓力,間接打破文憑主義;三、均衡兩性同時成長;四、普遍提升全民素質;五、給予專科畢業生進修機會;六、提供各界在職進修的課程;七、改進社會技術主義與工具主義傾向等。

 

但對教育主管當局而言,社區大學的課程、師資結構、入學方式、成績考核等方式皆與一般高等教育機構有相當的差異,對社大畢業生授與文憑,無疑將會衝擊教育部對文憑管制的既有權力。

 

而值得思考的是,一般認為文憑管制背後依循的邏輯有二,包括「改善事後訊息品質」與「保障事前選擇權益」兩者。前者的意思是指教育部對文憑的管制,有助於社會大眾區別文憑所代表的意義與價值,理解此一文憑持有者可能具有的能力為何?後者認為一般大眾缺乏對該學校教育品質的認知,必須透過教育部對其文憑的管控,以協助民眾決定是否進入該校就讀。

 

教育部對於文憑的掌控,乃基於認為社會民眾無力自行衡量文憑的意義,因而必須透過政府的管控。這暗示著──民眾為缺乏自主能力的個體,必須由政府協助其做出判斷。另外,文憑掌控隱含著另一個危機,即政府將透過這樣的管控影響知識傳播的自由,將學校作為形塑意識型態的場域,將教育視為統治者權力的禁臠。而必須思考的是:在教育文憑的事務上,國家是否能以「守門人」自居?而這樣的行徑會導致怎樣的結果?而社會大眾是否真的無法去理解文憑之間的差異,需要教育部代理,來做出判斷?另外,文憑管制無形中保障了一般大學的既得利益,減少來自社會的挑戰,而這是否也將導致高等教育與知識的象牙塔化,傷害公民社會之發展?

 

 

 

文憑主義與社大經營的關聯

 

少了誘因 學術靠邊站

 

當然也有部分人士對於社區大學積極爭取文憑的舉措,提出某些質疑,認為其一方面宣稱要打破文憑主義,一面卻要求期待以文憑來保障自己的招生順利,是否有所矛盾?對於這樣的質疑,黃武雄教授曾提出這樣的說明,認為如果要反對文憑主義,就必須反對文憑制度,反對官方依文憑用人,依學歷敘薪的制度。因此,只要文憑制度依然存在,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反對「別人」取得文憑。而只有當人人都有機會去拿到文憑時,文憑主義才會自然消失。而一天到晚擔心文憑會因而貶值的人,正是道道地地的文憑主義者,同時也經常是文憑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

 

缺乏文憑支撐的社區大學不僅可能影響招生,同時也影響學員的選課心態,依照社區大學的課程設計,必須是在學術課程、生活藝能課程、社團課程中各修習1/3的學分,但在實際的運作上,除部分學校外,多數的社區大學多面臨學術類課程缺乏師資,或選課人數過少而致無法開課的狀態,而多數的選課人數集中在生活藝能類科中較為實用的科目中,如電腦或養生保健的相關學科。對於無意取得學位的學員來說,較為枯燥的學術學程多不在其選課範圍內,而對於有意修習學位的學員,長期以來「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文憑承認政策,大大降低其修習學位的意願,連帶使得這些學位必修的學術學程,而其選課人數無法因文憑誘因而帶來明顯的成長。

 

 

 

社大與公民社會的關聯

 

公民社會太遙遠

 

課程經營失衡的問題,最重要的弊病是社大所揭櫫的諸多理想將面臨重大考驗,而這當中最為重要者為關於公民社會建立與健全民主政治的問題。社大設立的時候期待透過廣開民眾學習之門,增加民眾對社區的認同與對社會的關懷,以培養公民社會的性格。但當部分課程,尤其是人文思想或社會理論等類別,在實際的經營上多面臨極大困難時,這樣失衡的結構能否支撐社大所期待的協助公民社會建立的理想。例如在某社區大學中,其社會科學學程內僅有「法律與生活」此一課程,而細查其授課內容,多集中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問題如何解決。這樣的課程架構是否合於社大開辦的初衷呢?此類現象顯示社大期待的理想,在當代社會的落實中出現極大的落差,也顯示39所社大中確實良莠不齊。若以分區粗略觀察,北部的社大較能體現其理想,而這也反映了台灣多數的高等學校集中於北部的事實,但這也指出更需要透過社大提升公民素質的其他地區,相對缺乏足夠的資源。除課程設計是否能符合公民社會的期待外,在授課方式上及各類活動的進行,教師與學員是否有足夠的互動,以期達到民主學習的目的,抑或只是複製了體制內教育的權威學習模式?這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問題。

 

 

 

社區大學的社會意義

 

寧靜的社會運動

 

社區大學的教育理念及其實踐方法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實驗,也是一個劇烈的社會運動,外表卻以極為寧靜的方式進行其力量的延伸。企圖和社區營造的公民社會建構於一身,是一個複雜且深邃的理念,但在實踐行動上又必須極富藝術及實驗性,困難度極高,因此在目前的落實過程中,出現某種程度的落差。而社大的經營困難,也多少起因於官方並未深刻理解其教育宗旨,將之視為成人教育的延伸,或將之社會福利的某種形式,因此,社大的預算常在這樣的思維下與社會福利預算相互排擠。而對於政治人物而言,將預算投注在更具選票指標的項目,似乎又遠比投注在社大更具實際效益,於是,政治人物寧可選擇動則數十億這類雨露均霑式的老人年金,卻不願挹注1年1千萬的社區大學,但後者卻可發揮益於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正面效益。

 

實際參與社大運作的社會人士都尚難預期社大的目標被實踐了多少,但所有的成員應都能感受到社大在各地產生了部分的正面影響,藉由在共同的校園學習,社區意識開始被體會而啟動;老人與家庭主婦利用學習機會而走出家庭,重新與社會連結;透過對新知識的吸收與校園活動的參與,學員的人生都似乎產生新的變動。社大的經營或許尚未盡如人意,但其功能正逐漸的發酵,假以時日,社大將可能成為各地的政治與文化資訊建構的重鎮,因此,汐止社大的停辦將會是該地人文發展的重大損失,官方的短視,或將造成汐止地區長遠的傷害。

 

 

 

後語:致意

 

關於汐止社大的停辦,撇開以成敗論英雄的評判方式,其已播下的社運種籽將仍繼續在該地醞釀,等待重新發芽的一天。而對於這些曾為社大理想,而在汐止開疆拓土的學員與工作人員,整個社會都應對於致上一份敬意。這包括近3年投注無數時間、金錢,為此負債3百餘萬元的潘英海主任,金蓉、小乖、美玉、阿亮、阿海、智銘及現在法國的小威等等,經年熬夜的工作人員。他們以最少的人力完成了最有效率的工作成果,還有無數無償為社大付出時間與精力的志工,有這些人的無私,才能為未來公民社會的發展留下一線曙光。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