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五十六期 2001.03.19〉 全民出動!監看電視的『跟監偷拍』歪風 ‥‥‥‥‥‥‥‥‥‥‥‥‥‥‥‥‥‥‥‥‥‥‥‥‥‥‥‥‥‥‥ ‧訂閱人數:27,700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編輯室手記=========================== 去年底璩美鳳光碟一案,引發臺灣社會一陣喧嘩,在邊看邊罵之餘, 雖然引發許多檢討與議題的討論,卻也讓『偷拍』悄悄地成為社會潛藏 的『地下勢力』,電視綜藝節目正是這股無形勢力的作手。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舉辦的「全民監看電視節目」活動,在一季的節目監看觀察後 ,便糾舉出多個以跟監偷拍和揭發隱私為節目主軸的兇手,除了呼籲電 視台和製作單位勿藉媒體影響力加重閱聽大眾的莫名好奇心,也希望關 心媒體的民眾,能以拒看、轉台的具體行為來抗議這股電視偷拍歪風。 公益彩券熱持續發燒、國際書展後續大陸圖書出版及影印原文書所產 生的著作權相關議題,在本期電子報都有熱心讀者的呼應投稿,媒觀也 誠摯邀請各位看官加入媒觀之友行列,將你對媒體、社會的關心大聲道 出! =======================《本期精華》========================== ◎ 「媒觀之友邀請函!」(讓我們聽見您的聲音) ◎「全民監看電視節目」觀點:遏阻綜藝節目中的跟監偷拍內容 ◎ 公益彩券 樂透了誰?(王文君) ◎ 印書文化 不得不為之惡(黃浩榮) ◎【本週媒體動態】:2001/03/04~2001/03/18 ===================《讓我們聽見您的聲音》=================== 親愛的媒觀之友: 媒體觀察基金會感謝您的慨允,願意以實際行動支持媒體觀察基金會! 媒觀誠摯地邀請您,在繁忙工作/學業的餘暇中,撥冗寫下您個人的媒 體觀察評論、媒體工作經驗、媒體時事批判等... 任何與媒體相關的文字,都歡迎您惠賜予我們,讓我們經由<媒體觀察 電子報>以及<媒觀網路共享社群>兩大傳播機制,將您的寶貴經驗及獨 到觀點,分享給全國有志於媒體工作的青年學子與社會人士! 台灣社會的媒體教育、媒體文化的提升等工作絕非媒體觀察基金會或 少數傳播學者的職責,而是有賴於您我的共同支持與實際參與!因此, 歡迎您經由投稿等方式,不斷地支持媒觀,成為「媒觀之友」,共同 致力媒體素養的實踐與紮根. 媒體觀察基金會感謝您的熱情參與! 期待<媒體觀察電子報>近三萬訂戶,能夠有機會固定/不固定地閱讀到 您的篇章! ************************************************************** ★投稿-刊登: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基金會報報》========================= ★「全民監看電視節目」觀點:遏阻綜藝節目中的跟監偷拍內容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全民監看電視節目」活動,民眾 反應熱烈,使我們收集到許多來自閱聽大眾的寶貴意見,以作為電視 節目品質改進的參考。三月份公佈的報告中,綜藝型態的節目以華視 「TV三賤客」遭到最多人次反應其節目內容不當,尤以跟監偷拍為主 的「TV搜查線」單元最為人所詬病,也有人認為其跟監偷拍的對象、 情節不實,極有可能是造假的。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認為這樣枉顧道 德原則的跟監偷拍行為,已經造成民眾極大的反感,該單元「TV搜查 線」應該停播,以正視聽。 「全民監看電視節目」報告中還有其他綜藝節目,例如:ET-JACKY 台的「馬妞報報」、中視的「喜從天降」、台視的「綜藝鐵金剛」、 八大綜合台的「大老婆俱樂部」等,都有揭人隱私的內容。無獨有偶 ,璩美鳳偷拍光碟事件的發生,更讓整個社會人心惶惶,擔心隨時會 淪為下一個被偷拍與被公開曝光的對象,可見「跟監偷拍」或「窺人 隱私」情形的嚴重。因此,人人都有抵制、遏阻此歪風的責任。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認為這一次「全民監看電視節目」活動成 效極佳,我們發現閱聽大眾漸漸地已建立起自主的意識,並且形成一 股要求電視節目改善品質的力量。然而,許多民眾反應的問題節目也 是收視率調查公司認為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 面上常見的收視率調查,無法反應節目內容品質的優劣,也無法從多 元的角度反應民眾的觀點與心聲。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呼籲媒體業者 從多元角度了解民眾的想法,製作優質節目,淘汰劣質節目,不要一 味追求收視率的數字假象,而陷入片面的惡性競爭中。 ************************************************************** ★媒觀研究室第一次研討內容: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message/91 ======================《媒體觀察01》=========================== *作者:王文君(上班族/行政) *主題:公益彩券 樂透了誰? 台灣媒体亂象深受撻伐已久,而今隨著政策推行,媒体又隨之搖擺, 愈來愈high。到底身為閱聽人的我們還要被媒介再現的真實與媒介符號 操弄多久,才能再度回歸自我主控意識。 已成為全民運動的公益彩券,形成了連鎖效應,上至北銀,中至投注 站與傳播媒体,下至民眾的求神問卜,全台灣人民似乎陷入了瘋狂的集 体迷思。拜媒体造神運動之賜,神桌的迷信效應更是無稽荒唐。正當彩 券熱如火如荼之際,看中此市場有利可圖的商人們更是趁勢推出相關商 品,例如迷你樂透機,可幫助人們決定簽注的號碼;指南書的推出,教 人們如何下注的秘訣。民眾對彩券的狂熱著實讓不少商家趁機沾上金錢 利益,有學者憂心此社會狂熱會帶來負面效應,建言廢除此機制。這對 於目前的大贏家—台北銀行及投注站經銷商而言,是多麼大的震撼,他 們怎可能放棄此一商機呢?不但如此,還利用廣告符碼拉進更多商業利 潤。 樂透彩的周邊效應花樣百出,每個人都想沾上一點利益,如此看來, 短期內還不可能廢除。而在結構裡扮演擴大效應的媒体,依然秉持著聳 動、民粹與媚俗的商業原則。從採訪、撰稿、編輯的守門人,到主播, 無不掉入商業機制裡。日復一日不斷重覆的儀式行為及相同的新聞內容 ,牽制民眾對彩券的迷思;媒体議題設定的效果,過量的飽和報導,帶 動整体社會的激情,如今竟然有人揚言要在投注站放置爆烈物並恐嚇北 銀,集体的歇斯底里潛伏在激情的社會裡,傳播媒体當然要負極大的社 會責任。 政府政策的推行,媒体理所當然扮演推手,在公共領域裡複製大量符 號,推銷符合政策的意識型態,廣泛曝露於民眾面前,構連效應成功的 牽制人們的自由意念,模糊了人們的理性思維;卻甚少著墨在分析此社 會現象及其深度報導。媒體應做為民眾客觀的諮詢者,而不是符合了副 總統呂秀蓮所批評--「公益彩券是社會土石流」,而媒体正是造成洪流 的暴風雨。 綜上所述,樂透彩的推出,從上層結構到下層結構,都是利潤的常勝 軍,表面上看來大家都得利,然而,真正樂透了的又是誰呢? -------------------------《主題延伸》------------------------------- ◎群魔亂舞誰樂透?(黃筱君) 新聞媒介將樂透此議題表淺化、娛樂化,刻意突顯民眾瘋狂購買彩卷及 求神問「號」等行為,建構閱聽人對此「賭博」行為的集體迷信與崇拜 ,卻忽略樂透對社會整體會造成的何種功能性或衝突性的影響,而也跟 隨著樂透風瘋了起來,拿民眾的社會成本作賭注,漠視樂透對社會造成 的後果,而此風帶來的社會負債將無人償還。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message/23 ◎媒體樂透 但別忘彩券「公益」之名(黃浩榮) 電腦公益彩券熱力依然未減,每期動輒上億的投注金額與彩金數字,在 經濟不景氣的當下,著實對人們產生誘人的吸引力,而媒體報導的熱烈 捧場,更無疑有著推波助瀾的功效。於是,公益彩券成為今年寒冬裡最 強的暖流,媒體正是這股暖流的吹送者;公益彩券為人們打造一個可供 築夢的烏托邦,媒體將這個烏托邦推銷到全國各地。 這些媒介內容等同在鼓勵大眾購買明牌參與賭博,已經可能觸犯刑法第 一百五十三條「以文字、圖畫等方法公然煽惑他人犯罪或違背法令」之 罰則項目。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message/32 ◎誰需要彩券廣告?(梁玉芳) 不少廣告人都會同意:現下最有滲透力的廣告形式,不是「純」廣告, 而是讓廣告標的物變成一個新聞,進攻到新聞版面。當廣告搖身一變以 新聞姿態出現,教升斗小民無從懷疑時,那才具有「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的吸引力。這叫「廣告新聞化」,也是「新聞廣告化」。做新聞的人不管 是有意還是無意,新聞的效果已然等於廣告促銷。 瞧瞧讓全球大人小孩著魔的哈利波特,在CNN以全球皆可達的新聞網絡處 理「一本童書在倫敦、紐約等等(西方世界的)大都市造成搶購熱潮」的 「新聞」後,它的效果是讓「哈」書更哈,在全球各地應聲大賣。一本狂 銷書就此誕生,造就了電影、卡通、T恤等等周邊商品市場骨牌效應。 (原文刊登:二月十九日聯合報)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message/39 ======================《媒體觀察02》=========================== *作者:黃浩榮(媒體觀察基金會特約作家) *主題:印書文化 不得不為之惡 針對美英六大書商指控中部地區影印行侵害著作權一事,法務部長陳定 南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都很有錢,有錢去上網咖、買高級轎車…卻不願 意花個幾百塊或者一千多塊來買原文書。」筆者以為,陳部長這段發言失 之偏頗,不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情況;並且,「印書文化」的由來,其實 並非如此片面而淺象。 筆者必須先行強調,依照著作權法第八十八條規定,不法侵害著作財產 權者,必須擔負民事責任。所以,盜印書籍就是違法,筆者也無意為盜印 行為合法化。但是在對影印原文書籍行為全面冠上「非法」標籤之前,我 們有必要深入認知,何以影印原文書會成為國內學術界與知識界的「不得 不為之惡」。 一般而言,在國內欲取得國外原文書籍的途徑主要有三: (一)到學校或各級圖書館借閱。此舉絕對合法,但事實上,國內大專院 校與各級圖書館對於各類原文書的典藏實乃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應 俱全。即便是列入館藏的書籍,往往冊數極為有限,不敷使用。以筆者就 讀的台灣大學為例,絕大多數的原文書(包括英、法、德文等)都分別只 有一至二冊的藏書量,就算最熱門的參考書,藏書量也至多五冊。這少數 的藏書必須供應「所有」教職員工、研究生乃至大學部學生使用,毋寧有 著僧多粥少之虞。若無其他補救途徑,勢必影響學術研究以及課堂教學的 品質。 (二)向國內經銷商訂購。但是由於原文書在國內的市場較小,平時店家 中的儲書不論在種類或數量上都極為有限,常常發生想買的書缺貨或根本 沒進貨之情事。此時便須透過經銷商向國外代訂書籍,但往往曠日廢時, 不符效率,同樣深切影響了研究品質與教學進度。而且原文參考書的價格 本來就高出一般書籍甚多,加上不論是一般的學生報告或研究論文,所需 參考書目動輒二三十本,如此龐大的購書費用絕非一般學生所能負擔。 (三)向國際網路書店訂購。全球最著名的購書網站莫過於「亞瑪遜書店」 (Amazon.com),此類購書方式運輸速度雖然較為迅速,但所需運費之高 ,眾所週知,往往書本的運費比書本價格還要昂貴。這條購書途徑,對於 經濟能力有限的學生族群而言,不啻是項重擔,令人望之卻步。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國內行之有年的「印書文化」並非全然出自「貪小 便宜」的利己動機,而是由於時間、空間與經濟上的壓力與侷限性,使得 印書成為廣大知識份子在追求知識與真理的過程中,所不得不為之惡。特 別是早在民國八十二年四月,政府受迫於美方壓力,通過著作權法第八十 七條修正案,明文限定海外文化產品的輸入數目與配額,更使得原文書不 易取得,衍生市場壟斷及哄抬價格等疑慮,國內的知識環境也益發困窘險 惡。 今日,倘若檢調單位持續嚴格掃蕩原文書的複印行為,但卻未能及時提 出理想的救濟措施以補救當年政府所種下的惡果,我們可以預見此舉將對 國內社會產生劇烈反挫:第一,知識流通將發生困難,外來知識不易普及 傳播,西學也不易向國內讀者引介,嚴重影響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國家競 爭力的升級。第二,造就出「知識的經濟門檻」,唯有經濟能力良好的社 會上層階級,才能取得西方典籍、汲取知識,窮苦學生則一無所獲。如此 一來,易擴大社會階層之間的「知識鴻溝」(knowledge gap),不僅造 成社會成員之間難以溝通,行動力不一,也拖緩了國家的整體進步。 職是,政府單位若僅是見樹不見林地執法,全面掃蕩全國大專院校附近 的影印行,而未曾深入考量國內學術界與知識界的政治經濟弱勢並謀求救 濟之道,恐將造成學術界與知識界乃至國家社會的一場浩劫。 -------------------------《主題延伸》------------------------------- ◎如何「合理使用」他人著作?(林三元) 報載台中地檢署檢察官大舉搜索中部地區的影印店,此案與日前成大學生 之 mp3 下載事件皆屬大學生是否侵害他人著作權之案例,實有必要對於 高等教育施教者及受教者,「合理使用」他人著作與侵害他人著作權之界 限,做一簡要之說明。 著作權法規範之兩大重要義涵為:一者,鼓勵著作人不斷創作,提供更多 、更好的著作物供社會閱聽大眾使用,因此著作權法給予著作權人一定的 保護,包括道德上的權利(即著作人格權)及經濟利益上的保護(著作財 產權)。二者,著作權法亦考量文化傳播的重要,對於特定的侵害著作權 行為,給予侵權者一定的防禦條款,亦即對著作財產權之限制,此乃前述 之「合理使用」範圍。(原文刊登:三月十四日聯合報)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message/81 ◎取締影印原文書有盲點(鄭進耀) 書籍承載知識,從科技決定論的觀點看來,因為傳播科技的改變,也改變 知識的傳播和儲存的方式。理應,科技愈是進步,愈能讓知識快速累積和 流通,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從三○一法案,成大MP3事件,到昨日的美英六大書商對中部影印店的 指控,看到的是知識流通一再被商業邏輯和消費主義給阻擾。我並非否定 對著作權的保護行動,而是想問這種保護的背後到底是為了什麼?「貫徹 」這種「保護行為」的後果又是什麼? (原文刊登:三月十四日中國時報)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message/80 ◎告訴跨國出版財團:知識無價(鍾瀚樞,侯念祖) 台中地檢署搜索大學附件影印店事件,教育部官員與媒體指學生「貪小 便宜」。此一藉由道德修辭的汙名化指控,其實是掩蓋了事件背後的權力 壓迫真相。 事實上,學生影印書籍有太多的可能:或因為買不到書、圖書館未收入 館藏、學術價值低不值得購買,或者是書價太過昂貴而買不起。現在台灣 經濟衰退、失業率暴增,由於爸媽普遍面臨減薪、失業的惡浪波及,生活 痛苦指數節節攀高,使得在大學校園裡頭同學們為學雜費、生活費而到處 打工的情形越來越多見,甚至有些同學為了貼補家用,不僅拚命打工,而 且省吃儉用、賃居在窄小的木板隔間,一餐吃自助餐、一餐吃泡麵。會斤 斤計較於學雜費、書籍費的同學,在比例上絕大多數都是家境不甚富裕的 廣大工薪家庭子弟,實不應以「貪小便宜」來抹黑窮人子弟。 (原文刊登:三月十四日聯合報)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message/79 ======================《歡迎踴躍投稿》 ========================= ★ 媒體觀察電子報: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所關心的"媒體觀察"議題: 寄至: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新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6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投稿注意事項: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 、聯絡電話(辦公室及家中),俾便刊出後奉酬。媒體觀察編輯室對來稿有 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原則上不退稿。 §投稿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欲知更詳細說明可至網站查詢: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動態》============================ ◎Tom.com進軍大陸平面媒體 今年續擴張 剛剛公布業績的Tom.com,繼去年一口氣在台灣收購四大印刷媒體集團後 ,近日又在大陸動作頻頻,先入股影音娛樂公司,繼而進軍寬頻電視業務 ,並繼續穿梭大陸各地,收購多家戶外媒體公司,意圖打造全球最大中文 媒體平台。 本月五日,TOM的股價突然飆升一成,隨即被要求停牌,下午舉行記者會 ,首席執行官王兟在會上宣布收購大陸從事影音製作(包括宰相劉羅鍋、 三國演義連續劇集)及發行分銷業務的廣州鴻翔音像製作五成權益,宣布 TOM正式拓展業務至影音製作及發行;TOM在大陸的發展方向將更多元化。 王兟強調,TOM原先的目標,並沒有改變。「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打造一個 兩岸三地中文世界最大印刷媒體平台,在香港和台灣開始運作之後,現在 努力的,當然是大陸這個最重要的市場了」。「我們在大陸市場的努力, 從來沒有間斷過,預料今年內我們便能在大陸平面媒體市場有所作為,完 成在兩岸三地的鋪路工作了。」 王兟領軍TOM一年半以來,到處購併,一些香港輿論稱其為「收買佬」。 特別是TOM去年底在台灣擴展版圖,成功將TOM打入台灣。王兟說,TOM只 會在兩岸三地併購雜誌刊物,暫時不準備涉足報業。可靠消息透露,台灣 某大報業集團老闆兩年前主動邀請TOM大股東李嘉誠入股,遭到婉拒。 談到公司策略,王兟解釋說:「從經濟層面和政策法規作出分析,兩岸 三地的報業中,香港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要打進香港報界,並不容易。」 「至於台灣,競爭程度應該比香港少一些,但過去兩年報業的經營狀況 似乎進入調整環境,我們現階段也不會有任何的打算。」「反觀大陸, 每個省都有大報和小報,小報的利潤通常非常好,但現行的政策法規並 不鼓勵外資投資,以後是否有機會涉足,長遠來說是值得探討的,但現 階段,既然已有個別外資涉足雜誌,我們還是按部就班的依循政策一點 點去走更好。」 TOM剛公布的業績報告書中也提到:「通過收購台灣四大印刷媒體集團, TOM融匯了印刷媒體業務領域的專業知識,這些集團的管理團隊經驗豐富 ,並且經歷過媒體逐步開放的經營環境,與中國內地現況十分相似,這 些無形資產對TOM發展中國大陸市場來說,是十分關鍵的。」 【2002/03/18 聯合報】 ◎IFPI盼ezpeer停止未授權音樂交換 網路侵權風波再起!以網路音樂交換為經營模式的全球數碼科技(ezpeer) 十三日證實,已收到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IFPI)的律師信函 ,要求立即停止未經授權的音樂檔案交換行為,否則不排除提出法律告訴。 全球數碼科技旗下的ezpeer網站,主要定位為音樂交換下載平台,由全球 數碼科技提供「點對點(peer to peer)」交換軟體,提供會員之間進行 音樂的檔案交換及目錄服務。同時,使用者透過 ezpeer 網站,搜尋到想 要下載的音樂檔案後,即可直接從對方電腦下載檔案。 全球數碼科技由去年底起,開始推出網路音樂下載的付費機制,不論下載 的 MP3 或其他音樂檔案是否具備著作權,每一 MB 均需付給全球數碼科技 一元,而目前購買預付點數的使用者,已經超過數萬名以上。 由於全球數碼科技啟用的「音樂下載收費」機制,加上網友間彼此交換的 網路音樂中,含有未經授權的歌曲版權,並且牽涉「意圖營利」目的屬實 ,使得外界質疑目前旗下的數萬名會員,都間接成為盜版音樂販售商。 IFPI對此表示,目前已正式寄出律師函,表示全球數碼科技目前的網路音 樂交換平台中,有35首國語歌曲未經授權,已造成侵權嫌疑,要求全球數 碼科技立即停止音樂下載的服務,否則不排除採取後續的法律告訴。 全球數碼科技執行長李瑞斌則認為,ezpeer只是一個音樂檔案共享的「平 台」,本身並不提供檔案下載服務,而是由網友自己去搜尋、下載;同時 ,全球數碼也在軟體責任規範中言明,使用者不得提供、下載違反著作權 檔案,李瑞斌強調,ezpeer網站本身並沒有違法的問題。 【2002/03/14 經濟日報】 ◎大陸圖書 業者盼原則開放 新聞局預定明天召開大陸出版品公聽會,國內數家出版業者認為,開放已 是必然的趨勢,希望能「原則開放、特案禁止」,並作有效管理。在法令 未修訂完成前,更應有彈性建立一套特案申請的格式。 目前在市場上較被接受的大陸簡體字書籍以學術性居多,問津堂董事長方 守仁建議,過去是「原則禁止,但學術特案申請冗長」,未來開放的程度 應該改為「原則開放,特案禁止」,像中共宣傳品、傷風敗俗者或兩岸均 有版權的特案禁止。萬卷樓總經理梁錦興覺得,開放大陸出版品是不爭事 實,政府就順其自然,應以開放為原則,但予以有效管理,針對色情、暴 力、妨害國家安全者訂罰則管理。 目前學術性用書可特案申請,但梁錦興說,這一部分實施並不具彈性,譬 如:某些案子新聞局准了,但在海關往往被刁難,不同的承辦人員可能有 不同標準,因此在正式修法前,對這類申請案應更具彈性開放。至於兩岸 均經授權的書籍如何處置?聯經出版公司總編輯林載爵指出,依此趨勢, 未來台灣與大陸出版界只會往合作結盟關係發展,也會朝版權區域劃分邁 進,在開放時應該不會涉及版權。若一定要開放這類出版品,其具體作法 ,他建議政府參考國外的作法,譬如同為英語系國家,在英國、美國或澳 大利亞,其進口型態、關稅等如何處理等。 【2002/03/14 聯合報】 ◎Tom.Com投資五洲寬頻 香港開播 最近在兩岸積極建構媒體王國的TOM.COM,昨天宣布與大陸合作項目「五 洲寬頻電視」正式在香港開播。除了得到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大力支持外, 其中「中國警務」頻道,是由中共公安部統籌製作。 Tom.Com是由香港富豪李嘉誠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集團)有限 公司與其他策略性投資者組成的合營公司,前年三月在香港上市,主要 發展跨媒體業務,其後在兩岸進行不少大規模的收購和合作項目,以建 構大中華最大中文媒體平台為目標。去年十二月,Tom.Com宣布收購台灣 商周媒體集團,金額達十六億五千萬新台幣,該項收購使TOM.Com成為台 灣最大的雜誌圖書出版集團之一。 【2002/03/12 聯合報】 ◎全民監看電視節目 今年第一季報告出爐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昨天公布九十一年度第一季「全民監看電視節目」 報告。這次監看由社區團體、教師、學生及社會大眾主動參與,共三百 六十九人次監看,指出四十八個節目有不當內容;六十九位觀察員則批 評各家新聞台播報的新聞品質差,大眾購物頻道廣告不實。 受到批評的節目中,綜藝節目占大宗,有廿七個,其中以華視的「TV三 賤客」最為人詬病,尤其「TV搜查線」單元有跟監偷窺等侵害隱私權問 題。戲劇節目,被點名的是台視「玫瑰瞳鈴眼」;新聞節目方面,東森 S台的「社會追緝令」被認為追逐真相的手法過於露骨、暴力、血腥、 裸露,甚至有誇張之嫌。此外,已停播的東森綜合台綜藝節目「 JACKY SHOW 」及三立都會台靈異節目「鬼影追追追」也受指責 【2002/03/10 聯合報】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投稿-刊登: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mediawatch.tw@yahoo.com.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