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章
看見「人」的存在
司改會執行長王時思談法治教育
整理◎曾威凱、吳凱琳
長久以來,許多人抱怨台灣徒有法律條文,卻欠缺「法治」觀念。難道,我們的學校教育不重視「法治教育」?事實不然,我們並不缺乏法治教育的教材,老師與家長也都體認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沒有「人味」的法律是冰冷的,是與人對立的
事實上,我們的法治教育並非毫無進步,但在我們的法治教育內容裡,始終欠缺對於「人」的探討。
我們的法律教育,只會不斷告訴你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否則法律就會怎樣「處罰」你。「人」跟「法律」,就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被對立起來;也就是說,只要我不做壞事,就不會遇到法律。法律就因為這樣而變得非常陌生、而且沒有親切感。法律聽起來似乎偉大且遙遠冰冷。
但實際上,法律就是要處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你必須看見「人」,才會知道為什麼要處理這個關係,以及怎麼處理才會比較好。法律教育裡面,如果「人」是缺席的,其後果就是,我們只一昧地學習法律條文、學習教條,以及各種法律規定,卻忘記法律的源起於--大家共同的承諾。
抽象的觀念從現實生活而來
改變法律教育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看見人的存在」,也就是回到現實的生活面向。譬如在法律教育裡最必須教的,是「平等」的概念,也就是學習人跟人相互對待的平等。法律其實就是在貫徹「平等」這件事,可是我們卻覺得「平等」是很抽象的觀念,而沒有將它跟法律連結在一起。
這種法律來源,以及最基本的精神與觀念,在教育裡一直是缺席的,導致我們認為白紙黑字寫成東西,才叫做法律,卻沒有告訴大家,其實法律就是一種生活的規範與秩序。大人常常告訴小孩說:不遵守法律才是聰明的行為,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發現,原來法律是我們共同的承諾,因為大家都說好願意遵守法律,所以才有法律的誕生;反而把法律當作一個被規定的事情,「上面的人」規定,我不得已只好遵守。
每個人都能懂「社會契約論」
這就是法律的精神以及法律的源起,也就是所謂「社會契約論」:大家覺得必須要有這些規範,認為這樣做會讓這個社會的狀態比較好,人的傷害會降低,大家也能比較安全,譬如說走路要靠右邊走。這是一個人類社會整體的歷史發展,人類社會並不是一開始就有《刑法》,也不是一開始就有欠錢就要賠錢的規定,那也是大家覺得這樣比較有道理,才會變成一個規範延續下來。因為已經形成規範,才有用白紙黑字把它寫下來的必要,就不用浪費時間,反覆重新跟大家商量一遍又一遍。
「法治教育」教什麼?怎麼教?
兩年多前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展開了「中學法治教育教材研討會」,成立這個教材研討會最原始的想法,是想提供給老師們一些幫助。老實說,法律人是一種比較「僵硬」的人,就是我們比較難直接跟小朋友說話,或者是講他們聽得懂的話,那對我們來說很困難,所以發展教材的目的,是要提供老師一些生活化跟輕鬆的教材。
那時候教材與現在所使用的不同,尤其是當時高中的教材很「恐怖」。當時我們先做了一些調查,看高中教材的課本,總共出現了幾種法律名稱,或者出現了幾個法條?調查出來的數量很驚人,出現了上百個法律的名稱,就算是法律人也不會記得這麼多法律名稱。因而我們希望有其他的東西,來取代這些龐雜的法律名稱與條文。
之後,我們把法律的體系整理出來,譬如說在《民法》裡面,最根本的觀念就是「欠人還錢」這樣一個觀念,簡單說就是把事情「恢復」,使它回到原來沒有受到傷害之前的狀況。
去年又我們找了很多部電影,作為課堂上的教材。讓學生看電影,看完電影後討論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會特別挑選一些跟法律有關、或跟「正義」的觀念有關、或者跟集體生活秩序有關的教材,讓大家看完之後,討論影片呈現出什麼樣的法律觀點。像國外常發生的種族歧視問題,可以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平等」;像同性戀的問題,讓學生認識什麼是性別的差異等等,這些方法讓老師及學生可以從生活去理解,而不只是原來課本裡的內容才是教材。
老師也需要協助
這些方法相當受到老師歡迎。老師們非常需要資源,尤其法律不是獨立的課程,而是附屬於社會科、公民科,而法律科班出身的老師還是少數,所以也不知從何教起。我們提供的資料包括時事的整理,而時事常會牽涉很多的觀念,老師就會覺得這很受用。其實老師們很希望上課能跟學生談法治教育,但苦無生活教材。
關於教師進修,目前有類似法律的教育學分之類的學程,可是那還是「非常的法律」,跟我們期待的內容,以及活潑的教學是有差距的。那對於基本的素養有幫助,但對於教學的直接助益恐怕不大。目前老師們大都是靠自修,自己蒐集相關素材。
「法治教育」不能等於「恐嚇教育」
現行教材中有所謂「小執法說故事」,是法務部所出版的教材。平心而論,這個教材已經是法務部歷來出版的教材中,「相對」比較活潑的了,以漫畫方式呈現,而不只是用犯罪實例來說明。
但這基本上仍算是「恐嚇教育」,它總是在告訴你什麼不能做,並這不是法律真正的精神。法律其實牽涉到生活的各個層面,我們卻告訴孩子只有《刑法》,如果你做錯什麼什麼事就把你關起來。法律的其他層面,《民法》規範了人與人交往的事務,例如金錢的糾紛、租約及借據怎麼寫,這都是法律教育裡欠缺的。
好的法律教材,應該要能夠脫離過往恐嚇式的法律教育,回歸到現實的生活面向,用更生活的語言,讓教師與學生,體會法治教育的真正精神。
編按:本篇內容取材自教育電台《教育新航線》節目,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每週一~四晚間六點~七點播出。
<Top>----------------------------------------------------------------------------------
教育新聞
多元入學與科學競賽要脫鉤
教育部決定大幅翻修全國中小學科展競賽規則,新訂多項防弊措施,自本學年六月的競賽起,參展題目必須與學生當年課程教材內容有關,評審及面談時間將延長,所有作品內容須在網站上公布,小學三年級以下不再參加科展。
另外,在制度層面的改善上,黃榮村表示,將於考後全面檢討多元入學制度,並使之與科展及奧林匹亞競賽「脫鉤」,讓科學比賽回歸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原意。…(中國時報03/19、台灣立報03/19)
<Top>----------------------------------------------------------------------------------
四月份台北場「人本之友會」精彩活動預告
特別邀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教授
蒞臨演講「腦‧科學‧教育」
◎ 時間:民國91年4月14日下午二點到五點
◎ 地點:台北市新生國民小學禮堂(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36號)
要請您加入-瞭解教改,關懷台灣的「人本之友會」
人本之友會是為「人本之友」所舉辦的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在於凝聚關懷台灣教育的力量!
會中將:
■報告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近況
■ 提出人本未來推動教育改革的方向
■ 邀請長期關注台灣教育文化的社會賢達、專業人士進行專題演講
■ 互相交流,掌握社會脈動,匯聚教改資源。
如果您已經是人本之友,更希望您能夠介紹新朋友給我們認識。
凡是現在入會、續會或介紹新朋友入會,都能夠優先參加四月的人本之友會。
現場座位限500名,憑卷入場,請及早預約。
歡迎電洽:02-23642952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六個節目,分別是:
■「快樂上學去」;(週一到週五07:30~08:00)由知名歌手許景淳主持,以國小學童與家長為對象的,提供孩子美的經驗;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詹智慧主持,以家長為對象的,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五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的,提供教師新點子;
■「教育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0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以中等教育階段學生為對象的,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也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