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03/25》═════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法蘭西視角
◎ 2002環境前瞻系列
********************************************************************
◎ 法蘭西視角
法國學子
自我安全保護教育
文■駐法記者陳美琳
法國日前連續發生學子受到性侵害以及生命危險威脅的案件,造成教育圈內的學子安全問題,再度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加強保護自己的認知
所謂的「性教育」宣導,常常將重點放在人體性器官的認知、愛滋病防範、以及避孕方式的傳播,往往忽略到教導年輕學子一些周邊相關問題的認知,舉凡如何自我性保護、如何防範不肖歹徒的性侵犯、如何謹慎地保護自己、對外在所有的藉口都加以留心等等方面的忽略,造成下列悲劇的產生。
巴黎市區內兩所國中女生,日前被假稱刑警的歹徒,潛入校園內鎖定目標之後,騙取跟隨其後,在校外不遠處強暴,兩名國中生都沒有想到詢問刑警的證件,在心無警戒的背景之下,乖乖地跟著假刑警走,因而產生不幸的後果,這兩起案件引發下列爭論的焦點:
(1)部分國中以及高中的校園大門完全開放,即使在校園大門上用白紙黑字貼著「所有校外人士一律禁止進入校園」的告示,但沒有任何人在大門處防守,因此,任何人都可進入校園(此類情形尤其以大城市市區內的學校居多,學校沒有大型操場以及場地,因此,沒有校園圍牆以及柵欄,僅有一扇大門出入口),在此情形之下,很多危險事件都極可能在校內發生,如何加強校園門口的把關,應是日後急需改善的重點之一。
(2)有9成5以上的學子性侵害的案件在校園外發生,而45%的中、小學生性侵害案件中,不肖歹徒竟是學子認識的人(諸如親人、學校老師或教練、父母的朋友、同學的朋友、教堂神父等),或是學子心中不具任何警戒心的人士(例如上述巴黎國中女生遇害的情形中,歹徒假以刑警的藉口,使得年輕學子完全放鬆防範之心),特此,如何灌輸學子常保警戒之心,對認識以及不認識的人,心存基本的防範認知,才可避免更多的性侵害案件發生。
以心理學的立場來看,當學子受到性侵害之際,究竟有多少學子勇敢說出被侵害的經驗?是否有多數的學子默默地承受此悲劇?如何克服學子的心理壓力?肯定地告訴學子,受害者無須負任何責任,這不是他(她)們的錯,應是校園性教育宣導的重點之一:
(1)保持緘默的立場,可能造成其他悲劇繼續產生,例如上述巴黎國中女生的案件爆發之後,法國各級學校即刻發出緊急訊號,宣導學生加強防備此類「假刑警」,以避免更多無辜受害者受到性侵害;此外,如果性侵害的歹徒是自身的親人,勇敢向警方或是其他親朋好友投訴,才是防止夢魘繼續進行的最有效管道,否則,年輕學子將無其他方式來制止歹徒無休止的性侵害。
(2)當學子受到性侵害之際,必須謹慎地接受醫療檢驗,以防止感染上愛滋病(歹徒鮮少在作案過程中,穿戴保險套),或是因此而懷孕(並非所有的中學生都服用避孕藥),此外,接受心理治療亦是相當重要的後續醫療過程之一,以避免年輕學子因此而嚴重影響日後的身心發展。
如何保護學子安全
法國北部史他斯布省區內,兩名國中女生在校門口吵架,其中一名女生的父親在場目睹期間的過程,當一名國中男生上前勸阻之際,該父親即刻將身上的刀子取出,殺傷該名男國中生,後者目前正在醫院急救中。此案件引起該校全體學生的恐慌,該校從未有此類案件的發生,亦鮮少有問題學子的不良案件,在此案件爆發之後,引起多數學子心中的恐慌,「今天在學校會發生什麼事情?會不會大禍降臨在我身上?」這是學子早上去上學時,心中產生的疑點與不安之處。
特此,該省區的所有國中生、高中生以及家長工會,決定以實際的行動,來克服大多數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他們在市區內進行沈默遊行,希望教育部能夠以有效的行動,來確保中學生的安全,學子以及家長做出下列建議:
(1)在校園門口處,安排安全保衛人士,或是建議校方與當地警局合作,藉此避免其他悲劇在校門口發生,此舉亦可避免校外不良少年在校門口附近,販賣毒品、咖啡因、嗎啡等給中學生,或是勒索中學生。
(2)教育部安排相關的專業人士,在校內灌輸學子自我保護的安全之道,諸如如何脫逃歹徒的侵擾、如何攻擊歹徒以求自保、如何發出求救信號等,以減少學子肢體受到嚴重傷害的機率。
教部教你拒絕被勒索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在校園內被勒索的學生高達8成以上,事實上,根據法國警局的記錄顯示,此類事件在最近5年之內,亦增加10倍以上。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半數以上的受害學生都不敢說出。即使連最親近的家人,亦不敢說出他們心中的委屈,因為不肖學生下狠話威脅,「如果你不給的話,你看著好了,我們一大堆人,會整死你的!」再不,學子感到自己懦弱的一面,自己無法以武力解決此類問題,才會導致壞學生上前來勒索,因此,默默地被欺負,讓不肖學子為所欲為。同班同學即使知道某些同學受到勒索,往往亦不敢伸出適當的援手,因為,深怕下一個被勒索的對象,反而成為自己。
教育部去年明文規定,校方如果在知情的背景之下(舉凡學子被勒索、被多數同學身、心騷擾等),卻未做出任何防止的舉動,將會受到相關單位的懲戒。此法令通過之後,即刻有幾所學校的校長以及相關人士被撤銷職責。但此舉仍然防止不了勒索案件繼續存在各校園中,即使是小學校園內,亦有越來越多的勒索案件。面對此問題,教育部採取的第二防範之道便是,灌輸學子學會如何拒絕不肖同學的勒索,勇敢檢舉這些不肖同學,徹底說服學子此舉才能將此夢魘劃上休止符。教育部並設立免費的電話專線,提供給所有學子,讓受害學子有投訴的對象,而後,教育部再進行實際的調查,來懲戒這群不肖的學生。
◎ 2002環境前瞻系列
土地前瞻:從土地深沉個性談人與土地的相處
文■陳世一(環境資訊協會顧問)
土地原來有其平衡能量的方式,台灣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也在於微棲地環境的多樣化,然而,治山防洪或土石流的防治如果沒有生態思維,反將造成未來生態環境復育的障礙。與其花大把的工程款,不如以「更新」的概念,來對住在(或有產業在)土石流危險地區的人們進行「換地」。
大禍從哪裡來?
土石流事件回顧
3、40年前,基隆八堵獅球嶺下的一個小聚落,在豪雨後造成許多房舍被土石流覆蓋。
1986年,因地震及暴雨導致馬槽地區山崩,沖毀馬槽橋及翠林橋。
1989年,花蓮銅門村聚落遭土石流淹沒。
1996年,賀伯颱風橫掃全台,也造成新中橫附近陳有蘭溪沿線,神木村、和社及豐丘等地的土石流浩劫。
1997年,溫妮颱風肆虐,造成台北天母德行東路、內湖大湖山莊及汐止林肯大郡等住宅區的土石崩落及地層滑動等不幸。
1999年,921大地震發生後,台灣中部山區的地表,彷彿都被瞬間抖上來再落下去一般,一遇豪雨便在各地屢傳災情。
2001年,中度颱風桃芝來襲,南投及花蓮多處發生土石流淹沒家園的悲劇,全台一百餘人死亡,一百多人失蹤。
十幾年前,當台灣的人們大家都陶醉在經濟奇蹟的夢幻暈眩中,同時仍迫不急待地占有、開發那些尚未「利用」的土地時,土石流的巨大陰影已悄然遮蔽了這塊洋溢著幸福的島嶼了。在這陰影的背後,高冷疏菜、高山茶、果樹、檳榔、花卉、養鱒場、遊憩區和道路一波波地的往高山挺進,取代往日的電鋸和運材車,怪手以更具效能的破壞力向大地開刀、整容,以符應人們「有用」的需求。
其實,我們一點都不應該訝異土石流的不斷發生,只是,大多數的人仍要感謝,土石流並未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其實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台灣人避難防災的邏輯
台灣長期以「經濟發展」為最高指導原則的強勢政策導向,加上科技工具的不斷進步,使我們養成了「人定勝天」的價值觀,也使怪手橫行於台灣的每一個角落,土地從人們的母親變成累積財富的生產工具後,所有的施作也僅止於考量它的產出,完全不需順應土地個性的發展。
面對著接二連三的土石流災難,如果我們可以作一份潛在危險區居民的問卷調查,大多數的答案可能都是:不會那麼倒楣輪到我吧!然而,你若問他下一期的樂透有沒有希望,許多人可能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就是下一個億萬富翁幸運兒。
所以,「賭徒性格」是各地土石流為害的致命傷,「無知」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則加速了悲劇的發生,畢竟,誰願意輕言轉換跑道,離開已經習慣了的維生方式呢?
土石流的潛在成因,也不是一眼可見,而且,發生與否或發生在哪裡,其實並不容易準確預測。因而,政府應當擔起更多的責任,為過去的錯誤政策與現在的避難與防治盡力。
土石流今年流不流?
政府能做什麼?
過去,政府部門對土石流的解決之道,基本上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短視近利,以圍堵、疏濬的方式治水是既有的現象。由於長年以來缺乏對自己土地深層結構的認識,在政經、社會面則交織著環環相扣的選票、工程、人情等利益交換的複雜結構。
即便在學術界,我們許多大專院校培養出的水利及環境工程人才,嫻熟於計算建堤擋水,或習於引用、搬作外國的工程理論方法,然而,面對台灣特有的地理環境,土石流不停發生的狀況,似乎都沒有長遠而有效的因應策略。
自從2001年桃芝颱風來襲造成慘重的傷亡後,經建會已於2001年8月15日提出解決土石流災害方案(草案),列出現行與土石流災害防治相關業務及其主管機關,同時提出徹底解決土石流災害應辦事項及分工:
1.潛在危險地區調查及資訊的公開與宣導
2.建立危險之預警及避難系統
3.擴大國土環境保全之基礎建設
4.開發建設及土地使用管理
5.檢討公有山坡地土地放租及放領政策
6.積極處理現有山坡地超限利用
7.妥善處理危險地區
8.配合措施
在重創的災區南投縣,現任縣長也爭取設立「流域管理局」,以期能擴大整合對縣境內溪河的全面整治。
防治和保育
矛盾相對
依現有對土石流防治的相關方案,除了避難及公地放租、放領政策的檢討之外,看到的幾乎是以大工程整治溪流及相關土石處理的對策,好像都沒有看到以生態思維或土地倫理的思考,來看待土石流背後的台灣土地、環境長年被破壞、濫用及誤解的現況。可以想見,當政府揮起了愛護人民、防治土石流肆虐的政策大旗後,緊接著而來的是後面為數龐大的工程費用,和台灣從高山一直到海岸徹底水泥化的地景容顏。簡單的講,把多餘的土石清走,將豪雨來時可能湧現大水的地方圍堵起來就行了。
土地原本有它自己平衡能量的方式,台灣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也在於微棲地環境的多樣化,然而,治山防洪或土石流的防治如果沒有生態思維,花大把的錢來造成未來生態環境復育的障礙,其實得不償失。
與其花大把的工程款,不如以「更新」的概念來對住在或有產業在土石流危險地區的人們「進行換地」,台灣的政府早已過了賣地籌錢建設地方的階段性發展神話,國家的土地不應隨意拍賣,將山坡危險地區的土地變成國有地,而以安全的土地交換,或補助遷村等,都比花大錢硬把不適合人居及生產的地方弄得適合人居及生產作物賺錢,這中間的所謂「成本效益」的算盤,實在該讓我們好好想一想、打一打。
水有自己的流路,土地也有自己的個性,我們如果反其道而行,勢必付出巨大的代價,即便看到一時的成功,終究還是要回歸原點。
所以,防治土石流、固土保水之道,先認識、了解我們台灣土地的深沉個性吧!。
(本系列由「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電子報」策劃,網址http://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