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演藝工會如何擋寒流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1.再回應:文化研究 — 從文本分析到政治經濟批判
黃浩榮﹝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2.三塊錢的觀影經驗--「文化批判/工業」知(值)多少?
--回應「黑鷹計畫的歷史再書寫」一文
台大新聞所 蕭舜文(a0515@ms8.hinet.net)
廖漢騰(hanteng@ieee.org)


∮鬥陣俱樂部
新鮮發行--媒體小舖電子報


∮活動轉載
1.緊急封山(部落工作隊)

2.台權會徵稿啟事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2002/3/23第九十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演藝工會如何擋寒流

幾天前,演藝工會才發函要求華視信守不在黃金時段播出外來劇,以
免有損本地藝人權益的承諾,不過,華視仍在利潤的考量下,全然不
理會工會的抗議,堅持播出韓劇「正在戀愛中」,看來韓流仍會繼續
蔓延。

華視之所以如此堅持,當然是成本考量。一集八點檔自製經費大約兩
百萬,但如果外購一檔劇也不過幾百萬,在商言商,何樂不為,何必
管你本土演員的死活。

這並不是演藝工會第一次抗議「外人入侵」,92年台、中合作的「青
青河邊草」以及94年日劇「阿信」的播出都曾引起在地演藝勞工的不
滿,甚至要求禁播。這情形不是台灣獨有,1989年在義大利,去年在
英國也發生類似的情形,包括以「星際大戰首部曲」、「紅磨坊」走
紅的伊旺麥奎格也參與了英國演員工會的罷工行動。

台灣的演藝勞工為工作權挺身而出的舉動令人感佩,特別是1995年「
演藝工會」從「演員工會」改組後,日漸脫離過去為黨國舉辦慶典活
動的附庸角色,逐步成為勞動者爭取權益的基地。例如,去年5月1日
,藝人首度上街參加勞工遊行,而在去年底他們也提出電視台重播舊
戲或綜藝節目,應付重播費或從廣告收益中提撥一定比例給演藝工會
的要求。雖然相較過去演藝工會的作法更具進步性,但整體來看,關
心重點大多仍在探望傷殘或老演員的「修補性」工作。

其實,我們從目前演藝工會的主要參與者來看,大多是二線或過氣的
演員,參與人數也是寥寥可數,這除了反應出大多數演藝勞工對自身
權益的冷漠外,也顯現出藝人對「勞工」身份的疏離。

藝人、明星是通常被歸類為「約聘的創意工作者」(contracted
artists),亦即勞動者和資方是一種從屬約聘(sub-contracting)
的關係,他們通常只能分享一小部分的創作成果(例如,演出酬勞)
,但創意的再生產權力(例如,作品以不同形式的再次發行)則往往
控制在公司的手中。媒體資本家在簽約時考量的不是演藝人員的勞動
力,而是其聲譽、才氣等市場價值的測量。

在這樣的關係下,已成名及想成名的藝人並不會把自己當作是「勞工
」看待,因為,勞工的身份與應有的勞動關係及條件反而會限制其發
展的可能,當然,有更多的演藝人員甚至從未認知到自身的身份與處
境。也因為如此,演藝勞工的權益則更容易受到踐踏,特別是那些剛
出道,尚無法判定其市場價值的藝人更是如此,先前方季惟、「四大
天王」(羅密歐的前身)雖然已小有名氣,但受於合約並沒有得合理
的待遇,反而官司纏身。而目前紅透半邊的F4在半年內創造1.5億元收
益,言承旭每集卻只有一萬元的酬勞,這也突顯勞資關係的不合理。
這樣看來,演藝工會的努力空間還很寬廣。

沒有工作權、沒有合理的勞動條件,再大的創意與再好的演技也無從
發揮,事實上不論是「創意工作者」或者「勞力工作者」都是勞動者
,並且絕大多數的演藝人員仍是受僱於人,無法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工
作。也因此,如何認清自己的勞工身份,培養勞動意識,是演藝工會
抵擋媒體寒流的重要起步。


Our Questions:

1. 你覺得勞工的定義是什麼?

2. 電視螢幕中演藝人員在你的心目中是勞工嗎?

3. 你覺得,演藝人員須不需要有工會?

4.試著計算一下,台灣目前上映的本地製作的戲劇(如:寒夜、流星
花園)與日劇及韓劇的比例有多少。




⊕∮⊙◇★☆



在這兩期傳學鬥一連以媒體以及演藝人員工會為主題,希望讓大家對
於台灣傳播工會有一些省思,以整者個傳播界而言舊有的媒體工會--
大傳聯對於保護媒體工作者工作權的影響力似乎不大,而現有的台灣
記者協會雖然在爭取媒體工作者的權益方面作出相當大的努力外,但
但礙於整體媒體工作者的階級團結意識並無非常強烈,因此記者協會
的影響力也是非常有限。因此,我們不妨想一想台灣的媒體工作者與
演藝人員以及其他的工人階級為什麼無法有個強而有力的工會組織?

另外,在本期電子報刊登兩篇對傳學鬥成員黃浩榮於八十七期刊登的
「Black Hawk Down: White American Up-「黑鷹計畫」的符號分析」
﹝以下簡稱黃文﹞一文所做的回應,兩篇回應文分別對「黃文」提出
不同的觀點,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對於文本我們可以進行多方面的解
讀,但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影響一個文本或是整個傳播現象,其背後的
全球政治經濟結構對於文本與傳播現象的影響,對此,傳學鬥成員亦
作出回應。好了!好了!這一期小編的話多,不打擾各為看倌囉!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教育部又查禁翻印的西文書籍,唉…這一下子正版唱片貴,正版原
文書也貴,為了響應政府政策,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努力打工賺生活費
,否則不夠開銷哇!…感謝政府讓我們努力的打工…中華民國萬歲…

2聽說今年唱片業不景氣,演藝人員將會在四月四日上街抗議支持正
版的行動,嗯…還真希望演藝人員在五月一日上街頭去抗議,他們被
雇主剝削…不過…似乎不太可能…

3.流星花園原本預計在中國播出,但卻遭中國官方禁播,禁播者說流
星花園是 「文化垃圾、精神垃圾」,那台灣不就成為垃圾島,嗯…
想想中國領導人還真委屈…他們還想跟台灣這一個垃圾島統一呢!

4.嘉義以南地下電台業者,三月十五日發動員工到電信總局南區電信
監理站抗議違法抄台,他們也抗議審查過程黑箱作業,結果他們的申
請都未獲核准,成為弱勢,被迫以地下電台方式生存怪怪…一向說要
推動人權的陳總統怎麼連保障言論自由這一項基本人權都做不好啊…
再加油喔!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論▍壇 ▌ ▋▊▉
⊕∮⊙◇★☆



再回應:文化研究 — 從文本分析到政治經濟批判
黃浩榮﹝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首先感謝三位先進的不吝賜教與批評,也讓我們在這個議題上,能夠
激盪出更為多元的分析方式與解讀論述。這正也符應了「在社會及文
化場域上,各方論述均能自由地彰顯其存在,沒有唯一的真理獨裁」


在江國豪的回應文章(簡稱「江文」)中,其文章標題即已明示文章
內容的主軸 -- 「從另一個角度看『黑鷹計畫』」,亦即,江是以另
一不同的解讀取徑,有別於我在原文中的觀點,來分析黑鷹計畫。因
此,與其說江文是一篇針對原文的回應,不如說是另一篇對於「黑鷹
計畫」的不同解讀模式。

綜觀江文,大致可耙梳出兩大論點:黑鷹計畫所宣傳的反戰意識以及
好萊塢英雄角色「人性化」之變遷軌跡。

就江所提之「反戰意識」,很顯然地,這不啻是「不同閱聽人對於同
一文本所可能產生的不同解讀義」,亦即文本多義性的具體呈現。江
認為影片中反映出戰爭的殘忍與驚駭,人(即便是英雄)在戰場上都
是脆弱而渺小,只要一顆子彈,隨時可以結束他的生命。江指出這樣
對於戰爭亂禍的影像表述(近似廣告中的恐懼訴求),足以讓人在驚
懼畏怕之際,同時建立起反戰的和平意識。

此一解讀觀點甚佳,值得我們反覆咀嚼。不過,事實上,即便我們依
循上述邏輯–將焦點集中在影片對我們所造成的視覺震撼,從而對戰
爭感到惶恐與不安–恐怕也未必能夠直接得出所謂的「反戰意識」。
很簡單,關鍵在於每個人的知識基模、社會背景、文化條件等均為迥
異,個人的認知框架及解讀策略也因而有別,是故影像對於個人的認
知、態度所造成的影響便不盡相同。

但正如前述,此乃文本多義性之解讀結果,所以江的解讀觀點(也包
括我的解讀觀點)都是存在的,只是未必能夠普世性地適用在每個閱
聽人的實際經驗上。從而,就文本分析(特別是符號學分析)的層面
上,沒有孰對孰錯的價值分野,真正重要的是,江文為讀者們提供了
另一重的解讀策略與釋義空間。(值得我們留意的是,文本未必總是
完全開放的,而閱聽人也未必能夠完全自主、自由地創造解讀義。但
這又是研究策略上的另一層次了。)

另外,江所提出的好萊塢電影「英雄角色」的性格與形象之變遷,此
論點雖然與我的原文沒有交集之處,所以不在此深入討論,但仍值得
讀者們留心,甚至不失為一個深入研究的絕佳題材(有興趣者可參考
Douglas Kellner的”Media Culture”,Routledge:1995,裡面有
對於過去好萊塢英雄形象的分析)。

關於另一篇回應文,蕭舜文與廖漢騰合撰的「三塊錢的觀影經驗」(
簡稱「三」文)。綜觀「三」文,篇幅雖短,但論點略顯龐複,且也
未與我的原文有太多交集之處。不過,在此對兩位作者的寶貴意見,
略作討論。

首先,值得玩味的是「三」文中所提及:「失職的還有老是批評文化
工業的文化評論者,使得文化工業與文化批評,成為互抬身價的好兄
弟…結果是大家一起混口飯吃。」若照這種思維邏輯,我們也似乎可
以說:「因為有文化工業和文化批評,所以也才造就這類後置於文化
批評的『文化再批評』。所以,結果是文化工業、文化批評以及『文
化再批評』,大家一起混飯吃。而且,這些文化再批評者也失職了。


當然,這是一種詭辯邏輯,純屬博君一笑。「三」文是篇批判「文化
批評」的文化研究式論述,但可惜的是,正當「三」文自認站在無可
挑剔的安全制高點”向下清議”的同時,卻忽視了該制高點之下,地
基不夠穩固的事實 – 其中一項,便是它缺少了全球政經結構的反思
與考察,這塊批判當代權力結構與不平等壓迫的重要磐石。

或許「三」文中曾經意識到政經結構的問題,但它似乎認為,這種把
文本力量與意識形態的統治歸結為「政經結構巨獸」(即它所隱喻之
庫斯拉)是不負責任的作法。不過,倘若只將論述主軸完全放在「文
化」或「現象」的層次上,而忽視底層的政經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全球
權力的不平等,是否更成了一種隔靴搔癢、脫離現實的玄學作風?

舉例來說,「三」文的兩位作者引據CNN的報導,認為要重視「索馬利
亞經驗」(雖然他們並未明確指出其目的為何)。個人相當認同此語,
而這也曾表徵在我的原文中,在比較各地對於「黑鷹計畫」的不同介
紹論述時,所提及的:「儘管這些對於 BHD 的文字敘述來自不同地區
(可惜沒有索馬利亞版)」。

然而,僅僅依靠一則來自索馬利亞的新聞文本,就足以成為所謂的「索
馬利亞經驗」,來與行銷全球、強調美國主義的億萬鉅片進行對抗嗎?
即便在索馬利亞當地有著極為豐沛的批判論述能量,但是受限於全球傳
播管道的寡斷事實,這些能量果真能遠播全球,廣為世人所知?

例如,在「三」文所強調的那則CNN報導中,一名看完「黑鷹計畫」並且
曾經目睹該場戰役的索馬利亞民眾在接受訪問時表示,"It's not fair
what the U.S. is trying to do," he said. "What I saw that day
was different from what I see in the film today. It's not
accurate."(為避免曲解,故直引英文)
(http://www.cnn.com/2002/WORLD/africa/01/23/blackhawk.screen/index.html)

試問,在政經勢力的懸殊差異,以及傳播通路的受限,這些「在地經驗」
果能擺脫「邊緣論述」的命運,順利打進全球資訊潮流當中?或許,在
自由主義或多文化主義的理想境地中,我們的期許是「Yes」;然而睽諸
媒介壟斷、資訊壟斷的現狀,答案顯然是「No」。

「三」文提及,這或許必須歸咎於那些外電翻譯記者,居然不把「索馬利
亞經驗」翻譯、刊登給讀者閱讀,使得索馬利亞的聲音無法向世界廣播。
但是,也許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是:何以記者不願翻譯這篇稿子(假設
記者有讀到這篇外電)?甚至記者讀了也翻譯了該篇文稿,但為何未被刊
登出來?也就是說,我們要深入的是「守門人」的意識形態與守門價值為
何?不翻譯或不刊登這篇稿子,是因為認為索馬利亞不重要嗎?又為什麼
他們認為索馬利亞不重要?是守門人的個人喜好所致,還是受到文化殖民
(源自於政經結構的不平等)的長期涵化,而造成認知與價值等的心理影
響?

故而,在文化研究的場域裡,我們並非僅是在高空中單純地「就文化論文
化」。特別是在影視媒體的產權及內容分析上,必須歸根結蒂地去追溯影
響文化生成的政經結構與社會脈絡。換言之,我們不能僅止於檢視文化的
果實,更必須考察涵養文化的根,這才是文化研究的全面展現。因此,我
們絕不能忽視美國寡斷全球政治經濟資源的事實,不能迴避好萊塢影視工
業對於全球的文化殖民,更不能天真地以為透過他人的詮釋,能讓我們獲
得合理的歷史角色與世界地位。

此外,「三」文認為文化批評者給予「文化」太多關注了,應該將一切重
心回歸到對現實世界諸多苦難的關懷(尤其是當Eagleton在文中呼籲我們
的時候)。然而,事實上,全觀的(holistic)文化研究,一如前述,不
僅側重於「文化面」的評析研究,更透過政治經濟學的構連,來關照現實
世界。恐怕並非如「三」文中所認為的「文化理論家對此什麼貢獻也沒有
」。

尤其,政治經濟結構的批判,何嘗不是對於現實世界之不平等所進行的解
構工作?政治經濟的不平等何嘗不是現實世界的諸多苦難(戰爭、環保、
飢荒等)的基底肇因?所以,我們正是透過對於全球政經現狀的關注,批
判不平等的國際/國家權力與責任的分配,並進而落實對現實苦難的關懷
與遷善。這也正是文化研究「對人關懷」的終極精神之具體實踐。但可惜
的是,在「三」文屢屢強調現實苦難的論述口吻當中,我們卻見不到其對
於現實苦難的起因 – 全球政經力量與資源配置的不平等 - 進行考察。

最後,筆者必須強調的是,以上的筆戰論述中,沒有所謂的唯一「真理」
霸權,只有不同觀點的對應、比較。讀者可在不同論述中進行選擇、認同
自身所偏好的論述。

再次感謝三位先進的指教!



⊕∮⊙◇★☆

黑鷹計畫的意義:批判性的對話—試談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
張時健〈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好萊塢戰爭片「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正在全世界上映中,
全片根據1993年美國介入索馬利亞內戰改編而成,描述一組受過專業
訓的美軍突擊隊,因誤判情報,與索馬利亞民兵發生激戰的過程,對
美軍的英勇戰功作了深刻的描繪。有趣的是,CNN日前報導該片在索
馬利亞以小電影方式上映,索國人民看了該片鼓掌叫好。江國豪、蕭
舜文等人以文化研究的觀點為文認為,這就是所謂宰制性意識形態失
效的一個好例子。

讓人目眩神迷的影音特效、不襲鉅資的爆破場面和人員調度,加上國
家機器的全力動員幫助拍片,讓「黑鷹計畫」不只讓觀者虛擬地經歷
戰地殺戮的洗禮,感受戰爭的無情和政客的醜惡,更摻入對好萊塢電
影所能做到的資本投入的驚訝嘳嘆:能夠生產這樣的類型片,放眼全
球除好萊塢外不作第二者想。

湯姆生曾言:「符號形式傳送的過程愈來愈倚賴媒介工業的科技設備
和構構(institutional apparatuses)」,因此高定與墨鐸認為這樣
的傳送過程使得媒介工業成為分析當代文化最合理的領域。我們固然
不願意讓經濟結構決定文化消費者的意識與行動;好萊塢電影工業生
產的產品固然不能讓五顏六色的閱聽人齊一認同大美國白人主義;善
惡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界線固然在歧異解讀的詮釋能力下模糊不清。
於今我們是可以大聲啷啷,認定閱聽人詮釋媒介產品的方式,是透過
將媒介內容融入自身世界觀及生活型態加以解讀。所以索馬利亞人從
「黑鷹計畫」中,看到美國大兵死於前撲後繼的索國民兵槍下而歡聲
雷動;所以我們從「黑鷹計畫」中,體會戰地中濱死經驗、動容於袍
澤的情誼、不齒於政客為著一己之私而犧牲馬前卒的性命。所以John
Fiske真是對極了,「大眾抗拒與其相左的意識形態;由上而下的權
力關係正在接受由下而上的挑戰,社會的上的紀律正面臨著失序。」
。果真如此,我們應該歡欣鼓舞,畢竟好萊塢電影於文化消費者而言
不過是聲光娛樂,讓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調被埋藏吧!讓哈日族、哈美
族、異國文化崇拜者盡情享樂,全球化的烏托邦來咧!

但是,力陳文化消費者主權無上的觀點,置「消費的選擇」於何處?
既然要講消費,問題不只是「如何消費」,還得談談「什麼被消費」
?人們消費選擇受限於他們在整體經濟形構中的位置這個問題,人類
學式的文化研究經常將之棄之不顧。文化研究的宗師威廉斯就說啦:
「我們所要尋找的,不應是一件產品的各個組成部份,應該去了解的
是這件產品的諸多製造條件」。好萊塢工業生產「黑鷹計畫」,必然
有其資本邏輯下的運作考量:如何讓異地、異時而處的觀者都能在其
中消費到他們想消費的,這才是哥倫比亞影業(Columbia Pictures)
最關心的問題。同時,國家力量的介入,從檯面上國防部藉支援拍片
,直接干預影片的拍攝流程可以與腳本企畫,到檯面下好萊塢慣與白
宮主人交好的歷史來看,可以猜想美國當然期望藉由本片宣揚國威,
順便替頭號恐怖分子小布希宣傳打擊「邪惡軸心」的正當性。國家與
資本利益相互串連,莫此為甚。而影片背負的種族情懷(歧視)與去脈
胳的鋪陳方式,生產者或許是無心插柳,我們不敢單舉此片為例就論
斷柳已成蔭,但是挖掘出藏在影片背後的意識形態,則是批判論述責
無旁貸的工作。而且是有意義的工作。我們關心的是,第一,特定的
文化形式使得某些論述產生作用:是否這些論述只圍繞著容方說法而
建立?是否提供了反抗論述的空間?第二,論述在文本中的處理方式
:是否這些論述以一種明顯可信的方式呈現,使閱聽人偏好某一種論
述?是否以另一種較公平的方式處理,使閱聽人擁有較自由的選擇?
(Golding & Murdock, 1991)

所以研究者的工作在,將這些粗暴的意識形態與「霸權」的結論結合
。回頭看文化研究者的論點:反正閱聽人在各種意義間遊走嬉戲,那
有什麼被決定的問題。是不是太樂觀了呢?文化意識的決定或許不是
直接單向,但日積月累的消費下不等於產生不了影響力。這種影響力
可能不是消費者能自覺的(嘿嘿,以筆者的狀況來講,看了太多好萊塢
片,習慣了美式電影的敘事風格,前幾天看「你那邊幾點」還頗不能
接受。感謝Hollywood!感謝USA!)況且要處理的不只是文化意識的形
塑問題,還有切身實際的國家主權、勞動者工作權等在全球化脈胳下
的問題。尚不論跨國文化以其它形式(eg:衛星、電訊技術)粗魯地進入
開發中國家的現象,單就電影產銷結構來看已太叫人不滿。好萊塢電
影「貢獻」給我國電影票房的比例,從96年後就沒低百分之九十。容
許我們這樣說,這就是霸權。

附帶一點,早年我們藉著盜版、MTV、第四台,不也看了很多廉價的美
國片。如今我們怎麼這麼奉公守法,言必稱智慧財產權了?答案是,
要不是老美在八○年代末期對台灣「三○一」這個「三○一」那個,
我們到今天也可以不鳥他們,看一片三元的「黑鷹計畫」。所以有一
種說法是,老美剛開始不過是裝聾作啞,等你對他的產品往始依賴,
就來個順水推舟,連本帶利討回來。遙想當年,好萊塢就是一狀告到
國務院去,說台灣都在看免錢的盜拷電影,所以美國傾國家之力,要
進行「貿易制裁」。我們只好乖乖地接受海盜王國的惡名,小媳婦般
地看美國臉色辦事。台灣前車之鑑不遠,現在就要替索馬利亞人高興
,未免太早了吧。而且,真的要論文化研究,CNN的片斷報導又是什麼
「索馬利亞經驗」?如果主客易位,鏡頭下的主角不是美國大兵,而
是力抗帝國入侵的索馬利亞民兵血戰沙場,這才叫索馬利亞人開心。
只是邊看黑鷹計畫邊鼓掌,說「哈,又一個美國人死了」,這跟本是
精神勝利法。阿Q挨了揍,不也以為是「兒子打老子」,兀自開心嗎?
文化研究者也來研究一下阿Q對現實的歧異解讀,免得我們老是拿阿Q
當笑話看。




⊕∮⊙◇★☆



∮來稿



從另一個角度看「黑鷹計劃」--
回應黃浩榮「黑鷹計畫」的符號分析
(世新傳研所 江國豪)

在第87期的傳學鬥電子報,黃浩榮的<Black Hawk Down:White American
Up-–「黑鷹計畫」的符號分析>中,用符號學分析的方式來解構「黑鷹
計劃」背後所隱含的美國帝國主義情節。筆者不得不承認這部產自於美國
好萊烏的電影,的確承襲了商業電影的特質—節奏明快、二元對立的元素
,讓閱聽眾能不花太多腦力,以最快的時間進入狀況達到娛樂的效果。

從80年代以來,好萊嗚電影創造出了許多的電影英雄,例如「第一滴血」
系列的藍波、「終極警探」系列的布魯斯威利、以及「魔鬼系列」的阿諾
等等,他們每個人都不外乎具有以一檔百、刀槍不入的神奇力量,代表正
義的美國對抗邪惡的恐怖份子。這類商業的電影一方面位好萊烏賺進不少
的外匯,另一方面也提昇了美國白人堅不可摧的印象。

然而,隨著時代進入到90年代之後,好萊烏的戰爭片類型除了老掉牙的英
雄式影片之外,強調戰爭的慘無人道以及探討戰爭意義的反戰/史詩式電
影也同時出現,例如史帝芬史匹柏所執導的「搶救雷恩大兵」、敘述潛艇
戰的「獵殺U571」、以及最近的「黑鷹計劃」或是在HBO所上演的「諾曼
地大空降」系列。這些電影的主角們不再具有超人的戰鬥能力或是毫不畏
懼的膽量,他們就跟一般人一樣會害怕、焦慮或是懷疑戰爭的意義,死亡
不再是經過上百發子彈的穿透身體而倒下,反而可能只是一顆小小的子彈
就能夠喪命。另外拜科技之賜,戰爭電影貼近真實的震撼戰鬥畫面,也確
實讓我們體認到了戰爭的恐怖。

回到「黑鷹計劃」這部影片本身,綜使他加入了商業電影的基本公式—二
元對立的情境、膚色、武力,以促使電影流暢度高吸引觀眾注意力。但是
這些元素也不能改變它所傳達的重要訊息—反戰意識,讓還沒經歷過戰爭
的人體認到戰爭並不是一場遊戲,而是一場殘酷的殺戮;遊戲是遠在另一
端的美國政客所操弄,而戰爭是前線軍人與當地人民所共同承受的。這部
電影沒有用矯情、偽裝的情感來描述偉大的美國精神,更沒有殺不死超級
英雄、或是奇蹟式的復活情節。

所以筆者認為,這部電影所顯示的並非單純只是如黃浩榮文中所談的美國
白人主義,而更是另一層面的反戰意識與人性本質的探討。縱然此片摻入
了好萊烏元素,但是其早已被真正所呈現的反戰意識所蓋過。相信看過這
部電影的人都會被極端逼真的戰鬥場面所震撼,甚至有人被嚇到流出眼淚
,這不但讓身處於安逸的我們用最近的距離體驗戰爭,更讓我們能夠藉此
而居安思危提防政客有心的操弄政治,棄人民與士官兵的安危於不顧。



⊕∮⊙◇★☆



三塊錢的觀影經驗--「文化批判/工業」知(值)多少?
--回應「黑鷹計畫的歷史再書寫」一文

台大新聞所 蕭舜文(a0515@ms8.hinet.net)
廖漢騰(hanteng@ieee.org)


早在今年一月多,美國才上映幾天的院線冠軍「黑鷹計劃」,就在索馬利
亞,離真實美軍直昇機墜毀的地點不到一英哩的一個開放廣場上映。感謝
盜版,摩肩擦踵的當地民眾,只要付約三塊錢台幣,人人可在「蚊子電影
院」一睹為快。觀眾反應相當熱烈:每當一架美軍直昇機在影片中被擊落
,全場就歡聲雷動,每死一個大兵,掌聲更多。

這情況還是CNN先報導出來的。而一向亦步亦趨隨美國主流媒體起舞的台灣
,卻來不及反應,甚至沒有反應。CNN主動報導,台灣新聞機連被動編譯也
沒有;索馬利亞已有電影可看,台灣民眾還在慢慢等正版上演。

怪哉怪哉,號稱與世界同步的、凡事向美國看齊的台灣文化產業,竟然在這
個事件上缺席?

失職的是台灣的新聞媒體,陽萎的是輝煌的台灣盜版工業。索馬利亞的蚊子
電影院,不僅在時間上超前台灣的正牌華納威秀,甚至盜版業的效率也好得
多。(台灣大學生用幾百元盜印數千元的原文教科書,還得東躲西藏,索馬
利亞民眾只要花三元就與世界接軌。)三塊錢好像就可以對抗美國的文化工
業。

失職的還有老是批評文化工業的文化評論者,重談表面文化的的深層意識型
態宰制,卻不願找尋索馬利亞人的經驗作起點。使得文化工業與文化批評,
成為互抬身價的好兄弟。道理很簡單:批評「文化工業」的火力越大,「文
化工業」越繪聲繪影地浴火變成酷斯拉,也就需要更多有志於文化批判的正
義屠龍使者挺身而出,結果是大家一起混口飯吃。

推說對手是酷斯拉,是偷懶的藉口。連專搞醜化第三世界成戰亂邪惡的美國
CNN,都不得不倚重JeffKoinange這位出身非洲的資深新聞人,才有了上述
的報導(當然,賣的主要還是專業主義在自由主義市場的崇高面子)。即使
在全美同仇敵愾的氛圍中,CNN仍有這則新聞,有了來自索馬利亞的真實聲
音。台灣媒體又何必妄自菲薄?

又說文化批判--著名的英國文化批評大師伊果頓(Terry Eagleton)呼籲過
,我們當前所面對的首要問題有戰爭、飢荒、貧窮、疾病、環境污染、難民
…等等,而這些根本不全然是「文化的」問題,文化理論家對此什麼貢獻也
沒有。自英國文化與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傳統而下,鑽研文化近
半世紀的伊果頓,在【文化的理念】一書結尾千叮萬囑:---我們已經見識
到文化近年來如何取得新的政治地位。但它同時也變成不合儀且過分傲慢。
該是時候把文化放回它原有的位置了-在肯認文化如何重要的同時。 (文化
的理念,p.131)---所以當務之急我們要關切的,應該是可能即將發動的戰
爭。美國已經把索馬利亞鎖定為下一波「恐怖攻擊」的目標。九一一以後的
美國,毫不猶豫地把索國列入邪惡軸心黑名單,不過看完「黑鷹計劃」的一
位索馬利亞民眾也毫不猶豫地跟CNN的記者說:「他們盡量再試試看好了:
當我們再一次像那天一樣擊潰他們,他們將會拍更多關於我們的電影。」



相關連結:
"Somalis cheer at 'Black Hawk Down' Screening"
http://www.cnn.com/2002/WORLD/africa/01/23/blackhawk.screen/index.html

Terry Eagleton, The Idea of Culture(Oxford: Blackwell,2000)

The reporter "Jeff Koinange"
http://www.cnn.com/CNN/anchors_reporters/correspondents/koinange.jeff.html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新鮮發行--媒體小舖電子報


傳播是溝通、媒體是介質
傳播是了解;媒體為中介

傳播是認同、媒體是生活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
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各位好朋友

媒體小鋪電子報正式發行

裡頭除了媒體批評、媒體小鋪網頁更新資訊

還有學術討論、媒體改造運動、媒體小百科

歡迎您批評、指教,以投稿分享、討論

讓我們一起共享知識


訂報專線: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98&which=category



∮活動轉載
緊急封山(部落工作隊)

為了讓神木群保持盎然生機
為了讓飛鼠部落生生不息
我們決定
封山!

2002 年 3 月 11 日,部落裡的青年林世偉,擅自打破數十年來對外
沈默的部落共識,私自對新聞界公佈飛鼠部落傳統領域裡神木群的位
置,此事經大幅報導後,連日來招引大量窺視神木的外來人潮。

我們擔憂,神木的曝光將成為一場生態災難。
我們擔憂,未經規範的人潮將打亂部落的生活。

2002 年 3 月 12 日,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泰雅族飛鼠部落所有長老
會商決議並嚴正宣佈:


一、鳥嘴山神木群與鴛鴦谷瀑布皆位處飛鼠部落傳統領域內,根據聯
  合國少數民族憲章、陳水扁總統與原住民簽訂的條約,飛鼠部落
  擁有完整的自然主權。


二、在未經飛鼠部落完整規劃前,飛鼠部落傳統領域即日起封山。
  
泰雅族飛鼠部落全體長老 2002/3/13

※此訊息之討論請至
http://www.watahope.org.tw/workteam/Moot.htm 閱讀



⊕∮⊙◇★☆

台權會徵稿啟事

最近,你聽了什麼好音樂?

「人權視聽室」長期徵稿:

最近你聽了好音樂嗎?看了有趣的電影嗎?
為何不將這些頗具深意的音樂和電影介紹給更多的人?

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台灣日報副刊即日起開闢「人權視聽室」專欄,希望
邀請你一起參與寫作。

1.介紹凡是內容具人權意義的音樂、歌曲、影片(電影、紀錄片)或其
他形式的藝術作品,內容約一千字。

2.來稿將刊登於人權電子報、人權雜誌(恕不支付稿費),並有機會刊
登於台灣日報副刊(有稿費)。

3.來稿請註明「投稿人權視聽室」,並附上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身份
證字號、戶籍地址(報社報稅用)等資料,寄至台灣人權促進會。

傳真:(02)2363-6102 /email: tahr@seed.net.tw

「人權視聽室」過期文章請見:
http://www.tahr.org.tw/MusicVideo/index.htm


台灣人權促進會
電話:(02)2363-9787
Email:tahr@seed.net.tw
網站:www.tahr.org.tw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c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