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2年的新希望

═【立報】════════════════════════════

                                   

═══════════════════════《2002/03/29》═════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2002年的新希望

 

    他山之石  中年轉戰教職 為教育界帶來活力

 

【教育小報報】

********************************************************************

  2002年的新希望

 

復健土地愛護地球

 

遠離公害 讓世人不再受傷害

 

文/李秀容

 

對一個即將步入35歲的女人來說,通常一年的新希望在兒女的教養問題、夫妻的和睦共處和家庭經濟的穩定;但是對我自己卻總有一股想要完成自己願望的事,而這件事卻是不能期待報酬及短時間內會有結局的,這個矛盾一直淺藏在我內心深處,就像它也存在於台灣的各個角落一般,折磨著人的意志和耐心。

 

當台上蕭新煌教授說:「你所說的應該是環境人權對吧!」我點點頭,心想終於有人說出我想要說的那件事。

 

國家機器 漠視受害居民權利

 

1995年我找遍各種書報加上親身經歷做出了一份地圖,上面佈滿了一個島嶼的工業發展所遺留的各種污染和傷害,就給了它一個很難聽的名字:「台灣重大公害地圖」,為什麼難聽?我想是因為自己就在這裡出生、長大、呼吸、喝水、吃這塊地所生產的東西,而竟然發現這裡已經被毒害的如此嚴重,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生存價值,並反問自己一些問題:到底我在這塊土地上還要製造多少污染?這些污染要如何才能清理乾淨?

 

我每天思考這些問題,幾乎陷入絕望深淵。我拼命找公害訴訟的案例,卻只發現極少數的財物損失案件;我找正在訴訟的民生別墅輻射屋居民,卻發現法律對環境受害者的極度漠視,他們只能拼命賺錢以便支付自己和家人的醫療費,及默默的等死,除此之外沒有國家的醫療保護,受害而不能工作的人,他們的下一代不緊要面對貧窮,更要懂得掩飾自己有缺陷的基因。

 

那以前的受害者到哪裡去了?加害者又如何?先看看早期的1975年二仁溪燃燒廢五金引起畸形兒及兔唇、1979年的台中、彰化地區的米糠油(PCB)中毒的受害者、1984桃園觀音鄉及1987蘆竹鄉鎘米污染吧!政府把加害者迅速的趕走,受害者只能對空長嘆,要提國家賠償也已經過了發現後兩年的期限,更糟的是這些被趕走的廠商又組成另一種非法營業的工廠,繼續加害那些原本就傷痕累累的這塊土地和人民;這群受害者就像風中的落葉般越吹越多,越來越虛弱!

 

公害依舊 回饋金是幌子

 

「我贊成用法律及制度來保護環境受害者,但是也不能對廠商使用抗爭手段並逼他們負擔鉅額的回饋金啊!」有一位教授振振有辭的說著!

 

我第一次接觸公害抗爭是在1990年高雄的後勁反五輕運動,當時的主要運動人物不僅被法院判刑,現在都變得卑微不堪,那個被認為地方有很多錢的15億回饋金,掌握在中油公司指派的14個委員、加上一個當時爬上燃燒塔抗爭的劉永玲身上,15個委員,顯然政治加上財團的利益才是這個委員會所要追求的,15億根本是一個幌子!空氣依然非常糟糕,土地依然充滿毒物,人照樣得癌症而死!

 

去過日本很多次,回來後每個朋友都問我有沒有去迪斯尼樂園玩,我的回答總是讓人失望!而我卻一點一滴的帶回環境受害者不斷訴訟勝利的報告,這個實施民主及人權的法治國家已經讓環境受害者出了一口怨氣,也為他們帶來了環境復甦的充足經費及減輕政府對受害者的醫療負擔,不只污染者要付費,受害者更應補償!以前日本也發生過因環境污染黑道要脅廠方賠償事件,但是賠償金有一半是由黑道取走再來就是政治人物利益分贓,事情很快的解決,卻留下一堆社會亂源,因此民間及政府想盡辦法擬出制度及法律。

 

先從照顧環境受害者著手,擬定「公害受害者健康醫療補償制度」讓受害者有一個醫療補償,和生活的依靠,再來就是對加害者的訴訟程序及因果關係的放寬解釋,讓久經訴訟無結果的受害者紛紛獲得勝訴,這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是:受害者的親身體驗的公開和對自己慘痛經歷的昇華作用!

 

日本公害受害者剛開始組織時也跟現在的台灣十分類似,非常不敢說出自己的隱痛、深怕被人知道而遭歧視、認為說出來又沒法解決的心結,整日活在卑微的求生存及工作糊口、付醫藥費的陰影下。

 

走向民主的第一步

 

就像那第一百隻猴子一樣,某年某日的某一天,有人站在巷口、街道、學校、房子裡說一說自己的受害情況,才發現,哎呀!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呀!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時間慢慢累積,他們終於有了行動的勇氣,但也已經病死了一堆人。他們越想越生氣,為什麼自己會無緣無故的成了工廠的受害者?為什麼成了寡婦、遺孤還得忍受工廠的毒害?很多為什麼都指向製造污染的工廠及沒做好污染防治監督的政府!

 

當你的敵人擁有國家最多的資源及最雄厚的資產時,第一你就必須抱著必死無疑的決心,再來就是可以很肯定的說,如果這個國家要走向民主化的話,就一定得對這些受害者做些什麼,這時受害者的社會價值就會浮上檯面,畢竟他們並不是白白的受害,他們帶給社會一個導正的機會、一個懺悔的教育、一種價值觀的反省、一個環境保護的全新面貌!

 

組織動員需要極大的體力和耐力,對於日本的年老受害者來說,活著就像是在展示自己的不幸,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意志力。許多人在抗爭中發病,很多人好幾年都不能躺著睡覺,一種堅強的民族性格在此展露無疑,他們積極地將受害經驗擴散,影響其他地區的受害者也起來抗爭,並找到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讓人們遠離公害、讓世人不再受害,將污染的土地復健,並讓下一代學習愛護地球!」就像我們常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他們將所得的賠償金用作反公害運動的交流,並跨出日本國,到世界各地公害污染嚴重地區,傳播環境人權的種子,及一種和污染共存的深刻經歷體會,帶給許多國家的污染受害者一線希望!

 

大陸環境人權走得比台灣快

 

12月20日,當來自中國上海的經濟日報的茅記者說到他如何對一個消費者受害的法律緊追不捨,而遭遇到財團的巨大壓力時,讓我想起一位在北京法政大學任教的教授正在訓練一批專打環境訴訟的年輕律師,並接受中國各地申訴的環境訴訟案件,且已經成功地為一位受害者追討到350萬人民幣的賠償額案例,在這件事情上中國倒是比台灣更加用心了,接下來,台灣一直念念不忘「台獨」的人,請務必當心中國的環境人權若走的比台灣更快時,不緊台獨無望,恐怕還得遭對岸的嘲笑!

 

加入WTO之後聽說律師也是可以加入國際競爭市場的,而日本有許多身經百戰的公害訴訟律師,他們通常都是義務奉獻個十幾年,然後在公害勝訴後取得微薄的經費,撞破頭也不跟受害者多拿一毛錢,我很好奇,這種律師在台灣究竟有多少個?

 

日本的醫師、護士及受害者更組成所謂「民醫連」的民間醫療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受害者可以安心養病,視受害者的經濟狀況收取可負擔之經費,現在全日本有155家醫院加入,每天為環境受害的病患服務;台灣的醫院越蓋越高,醫療品質卻越來越低,沒錢的環境受害者只能在門外病死。

 

活下去當然需要許多勇氣,環境受害者在此時此地的台灣環境下,更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勇氣和給予希望的曙光,加油受害者!加油台灣!

 

(台灣環境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回目錄)

 

  他山之石  中年轉戰教職 為教育界帶來活力

 

編譯/盧永山、實習記者劉怡君

 

在職場或某個專業領域工作多年後,為了轉往公立學教教書而離職者,教育界稱之為「中年轉行者」(midcareerist)或「事業攀峰者」(capstoner)。在美國各州政府及教育學者的努力下,推動中年轉業,已成為把活力和專業技能帶入教室的新方式。

 

補足短缺教師的策略

 

在此同時,根據各項報導,美國公立學校教師短缺問題也日益嚴重。全國教育協會(NEA)預估,到2008~2009學年,美國需要招募240萬名新教師。儘管目前無正式統計麻州在未來6年需要招募多少老師,根據美國教育部估計,所需數量可能極為龐大。教育部指出,在2001~2002學年,麻州公立學校教師缺超過1千個。

 

儘管由其他行業轉行教書者未必能解決教師短缺問題,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強森指出:「這些新教師確實是因應教師短缺的多種策略之一。」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目前開設特殊碩士學位課程,供想在公立學校教數學和科學的有志人士修習。

 

強森指出,不論其背景為何,個人只要離開另一個工作來教書,都會有強烈的動機回饋社區,並且從幫助他人中得到自我實踐。例如,夏曼去年開始在福斯波若中學教7、8年級數學;而瓦特則開始修習相關教育課程,準備明年申請教師資格。

 

夏曼說:「我教書是為尋求工作的成就感。」夏曼過去20年致力於科學研究,並且擔任數家科技公司的生產作業經理。華特斯在保健、行銷、訓練和教育部門工作了16年,她說她早期的偶像之一是4年級的老師。華特斯說:「因此我告訴自己,如果我能做到老師為我和其他學生所做的,我也能改變小孩的人生。」華特斯期望明年能成為一名教師。

 

職業服務公司高級顧問蘇莉文指出:「10年前,許多人都想脫離教職而轉往大企業上班,但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客戶,如華特斯,他們都於職場中攀升到一定地位,而這也使他們有能力轉換跑道,並且回饋社區。」蘇利文指出,而想要回饋的心,從911事件後特別明顯。

 

宜先做好就業心理準備

 

麻州教師協會發言人杜飛,引述薩林州立學院的資料表示:「麻州教育局和哈佛大學教研所鎖定一些中年轉業者,但明顯的一些轉業的人並未做好教書的準備,這些中年轉行教書者有20%在教1年後就離職了,這個比率高出全美2倍。」

 

麻州教育局發言人帕倫波表示,自1999年起,有375人畢業於麻州新教師研究所(MINT),而他們之中有些人因作滿4年而得到2萬元的獎金。MINT源自於1998年的「教育品質強化法案」(EQEA),該法案提供7千萬捐款供該州來訓練新教師。

 

麻州教育局長卓斯可說:「我們必須吸引更多人才來教書,因為教師的提早退休,使教師不足的問題更形惡化。」

 

教師教育計劃主任暨哈佛資深教授莫塞斯表示,哈佛於1984年設立中年轉業者數學和科學碩士課程,這是美國最早成立教學課程,自此,大約有350人完成這項課程。莫塞斯強調:「這批畢業生仍待在教育崗位的比率很高,我們應發揮創意,以何吸引新的教師,投入教育的行列。」

 

(轉載自波士頓環球報)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