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怕怕 青春少年兇

═【立報】════════════════════════════

                                  

═══════════════════════《2002/05/0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教育論壇  怕怕 青春少年兇

 

   教育論壇  新考核制 限制教師活力

 

【教育小報報】

********************************************************************

  教育論壇

 

怕怕 青春少年兇

 

文/陳徵毅

 

台灣簡直呈現世紀末狀態,試看社會版新聞,4月24日一日之間發生三起青少年鬥毆,同儕相殘事件,令人怵目驚心。

 

一位北縣板橋中山國中三年級高姓學生與其本已建立深厚交情的黃裕智,因身體擦撞而互相叫罵,而於教室陽台扭打,高君一拳擊中黃君下顎,使其倒地不起;二為彰市陽明國中三年級林姓男生與黃姓女生,因午休時間起爭執,林某先打了一下黃姝之頭並踢其屁股,使其難以忍受,找來十餘名同學圍毆林君,打成重傷;三為鳳山商工補校田姓與歐姓兩生因在放學管制交通時有了過節起了爭執,田君竟請出乃父持鋁棒在超商之前將歐君打成重傷,成為家長介入青少年鬥毆事件之第一樁。如此挺子,簡直是溺愛到家,也是不明事理的表現。

 

推究3件事件之肇因,可說皆因細故而引起。本可避免卻任其衍生,令人扼腕嘆息。

 

青少年犯罪 首列十大社會問題

 

根據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台灣目前10大社會問題的嚴重程度,在民眾主觀的排名依序為:青少年犯罪、社會治安、人口過多、經濟犯罪、升學問題、經濟不景氣、公害污染、色情、失業、離婚,榜首竟是青少年問題,值得各界人士省思。

 

 

問題青少年之成為問題並不自今日始,中國古時稱之為「惡少」或「無賴子」,淮陰侯韓信受胯下之辱,至今已有2千多年,只是沒有當作嚴重的病態去設防。中國人對政治病態比較敏感,故常縷述前代的寺宦之禍,黨錮、藩鎮之禍引為鑑戒,但對於社會病態則反應遲鈍。如今有人慼然而為惡少之為禍憂,毋寧是進步的現象。

 

發榮滋長中的青少年,無論形體與精神皆充滿外向的衝力,爭勝之心已在方寸中萌芽,每一種新的事態對他們都是興奮刺激的來源,他們在孩提時代即不安於室,憧憬著戶外的世界,常以期待與感謝的目光射向攜他們出遊的父母,稍長即馳騁於刀槍棍棒之間,以滿足他們對於戰鬥的幻想。如果不能在戶外找到適宜的戰場,即退而求之於庭院;如不能如願,即勢必表演逐屋戰鬥於斗室之內。任何族群的青少年都是一樣的,父母的阻止只能保證停火於一時,幾小時之後,戰爭仍會捲土重來。

 

西哲羅素曾說:「女人與青少年是撒旦的股肱,最容易走入地獄。」實則青少年是無辜的,猶如美好的女人也有花開花落的盛年,只因強烈生命力的衝動與震慄,不能施之於適當的對象,再加以今天矯正青少年的措施,皆屬於消極管訓,而非礪進於墮壞之先,故而10年來送至少年法庭審判之人數足可排滿16個體育館,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

 

一日三起同儕相殘事件,恰巧北中南各一,其肇因在於:

 

IQ無EQ 稍遇挫折即不平

 

(一)氣候多變:春末夏初之交,氣候冷暖無常,濕氣特重,最容易引發心理的不平衡而滋生衝突。

 

(二)三面夾攻壓力特重:年人最重要的是課業、家人與友情,他全都不能順遂,怎能不動肝火?

 

(三)只有IQ而無EQ:青少年雖有智商,但欠缺調適情緒之能力,稍遇挫折或不平即鑽牛角尖。

 

(四)不良情緒反應如影隨形:

 

1.經常有負面的情緒反應;2.無法適當的控制自我的情緒狀態;3.無法正確的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4.情緒的認知是自我中心,封閉、獨斷以及混沌不明的;5.情緒的行為反應是僵化、極端的;6.無法有效的紓解負面情緒對於自己以及他人的影響。

 

板橋中山國中的高黃互毆事件,與二年前高雄高工夜校二生因在走廊相擦撞而演變成集體械鬥、一生手掌被砍斷極為類似,而且變本加厲;前者只受重傷,後者一命嗚呼。足見現今青少年已染上睚眥必報的惡少心態,社會化程度也比往日來得深。

 

今後應加強青少年的情緒教育,以正面穩定的情緒行為,來紓解自己的情緒問題,使自己能有健康成熟的情緒發展結果。

 

以板橋中山國中事件為例,身體互撞是無意中的過失,道個歉、鞠個躬、哈個腰,就可了事,無心之過何足掛齒,所謂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即係指此而言。

 

彰市陽明國中事件,林君打一下黃姝之頭,並踢一下屁股,就韓信所受胯下之辱而相較,有如小巫見大巫,何可召集十名同學將其圍毆成重傷?何不向導師報告,或於班會中提請同學互相評評理,委由輿論予以制裁。當然,林君只因黃姝在午休時間略為聒噪,就動手動腳打人,不是一個受過中等教育的現代人應有的舉動。如果想到兩人同窗共硯是得之不易的機緣,且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何可勞師動眾大動干戈;當然,學校的導師和輔導人員不能及時化解糾紛,實為一大憾事。

 

鳳山高工補校的田君,想法最為幼稚,同儕之間發生爭執,彼此就事論事,開誠佈公就可解決,何可找來家長加入戰局,使原本單純的鬥毆事作趨於複雜化。

 

青少年階段是情緒波動較大的時期,青少年必須面臨許多來自於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同儕世界的問題,因而容易在情緒上產生許多的困擾。

 

控制負面情緒 做出良好管理

 

一般而言,不良的情緒反應可有下列類型:

 

1.情緒反應比較極端及強烈,是全有全無及不能等待的衝動反應。如高君為黃君所撞,要求立即道歉,否則便要大興問罪之師。

 

2.情緒反應比較僵化或執著,是一種習慣定向的情緒反應,並且長期仃滯於某種情緒狀態,無法釋懷而耿耿於心,如黃姓女生認林君打她頭踢她屁股是十惡不赦的大罪,絕不予以寬貸。

 

3.擴散的情緒反應,有時令人覺得不可理喻。

 

4.逾越社會規範容忍的範疇,以反社會或非社會的情緒反應來宣洩其壓抑或不滿的情緒,而無法獲得社會的讚許。如板橋中山國中高君揮拳打了黃君下顎,使其喪命,便是非社會之行為,為何不略為宣示一已之感觸,請其下次多加留意,便可了卻一樁心事;如今好友成了冤魂,你今生今世永難安寧,代價之高無以倫比。

 

5.封閉、隱澀,以退縮、逃避之方式來表達情緒狀態,不與人溝通但卻在意別人不能理解他,是一種自我防衛式的情緒反應。像鳳山商工田君的做法,即屬此例,他可能自認鬥不過歐君,故而請出靠山──乃父來助陣,渾然忘卻強欺弱、眾暴寡及大欺小所帶來的後遺症有多可怕。

 

要之,今後無論學校教師或家長都應教導青少年做好四大要事:情緒管理、情緒發洩、情緒統整、情緒適應。

 

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是能夠有效而且適當地控制情緒所散發出來的能量,亦即能將負面的、低建設性的情緒,在正確的認知及採取適當的行為反應下,將之轉化為正面的,具建設性的情緒,從而有更成熟的情緒發展。成熟的EQ必具五種能力:提高自覺的能力、有效處理情緒低潮的能力、在逆境中維持樂觀的能力、同理心的能力及彼此關心合作的社交能力。

 

語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同儕相殘是青少年好勇鬥狠所產生的驚人後果。青少年一旦受到侮辱,就會找同伴協助,基於友誼與義氣,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帶起唾手可得的武器前往攤牌,盼能討回公道,故而成群結隊聲勢浩蕩,一聲令下,不分青紅皂白把對方殺得頭破血流,誤殺是習見之事。

 

此次三個事件,雖說板橋中山國中黃君之死最為嚴重,其實那是出乎意外的錯手致命,並非最可惡者,彰市陽明國中的圍毆以及鳳山商工父代子征的事件,所引發的後遺症最難以逆料,如果冤冤相報下去,校園將永無寧日,先前的公民道德生活倫理教育全都為之抵消,最為可怕。(實踐大學副教授)

 

 

(回目錄)

 

 

  教育論壇  新考核制 限制教師活力

 

文/林泉利

 

教育部日前針對「教師考核獎金」做了重大變革,亦即在未來教師年度考核不再人人有獎,改以教學、研究等表現做評估,換言之,原本每年每人原有的一個半月的年終獎金,有人將因此而落空,有人卻因為績效而可領取高達3個月的「額外收入」。或許教育部某些掌握計畫改革的人會沾沾自喜,認為如此可能使老師們更敬業,但事實也不如全國教師會所主張的以教學為主的「專業評鑑」做核發的量化標準所樂觀。

 

教師的福利,不諱言是社會大眾所矚目的;教師的表現,社會各界的標準也極其嚴苛,如多了寒暑假、多了國中小的免稅照顧;所以如何讓教師與一般公務員相同待遇,政府總是想盡辦法找時間切入、解決,從稍早的礙於選票考量而做罷,到如今政府財政困窘,教師們也沒太多反對意見,取消免稅成了第一要事。現在在考績獎金大作文章,應也會讓社會各界稱許;但只要稍加撩撥其配套與盲點,卻又礙處層層呀!

 

球員兼裁判 不惡鬥才有鬼

 

首先是「不患寡、患不均」問題。教育部擬出依然由教評會主導考績獎金歸屬是一件很不得體、不務實際的做法,今天各校教評會的遴選制度有哪一個學校敢說完美無缺?而箇中成員又有哪一個人敢保證絕對公正不阿?當用票選出來的委員要用表決去否定一位老師的考評,事實上也有其人情上的盲點,如果其間「仲裁者」在言行中有把柄落在某些表現不佳的人手上,可能落得兩敗俱傷,只有投鼠忌器了。只要大家肯細心找缺點,全國20多萬名公立高中職以下教師幾無多清白,如果率爾授權給予他(她)們決定其他同仁獎金分配,不互相惡鬥才有鬼呢!因此教評會式的評鑑仍有其無法讓人心服口服的盲點,不曉得教育部主其事者以為把問題丟出去以後,就以為功德圓滿了?

 

其次是這一回考評的標準在「教學進度、輔導」等消極、積極上做量化、比較高低。坦白說,類似標準本來就是老師們份內的事,如今卻拿來「量化」,不是一件很諷刺的事?如果硬要分出高低,明顯的是做球給訓導、教務兩處室;如導師的安排,就可能讓老師們沒有拒絕的理由,如果徇私且分個難纏的班級,有公報私仇的機會就會惡整。如教學上的排課,稍早就已經處處讓人感覺有分配不公的疑慮,現在已經讓教務主任、組長更可能有恃無恐的排課,而任課老師自然不敢有抱怨的膽量了。類似的情景如果演變成校園中行政權獨大,無疑是一種最不民主的校園倫理負面印象;屆時,筆者真不敢想像學校的教師會有何立場介入為「會員」爭福利、爭權益?至於動輒祭出以維學生權益的第8節、假日輔導的額外上課要求,當老師們不能拒絕時,其下場中的無奈可以想見啊!請問這是不是新制的負面效果?後遺症?

 

教師專業評鑑也是唱高調

 

最後則是檢討校園環境應在教改聲中呈現無限大的「活潑」,我們所期望的是每位老師展現教學上的活力,如果行政單位或教評委員打從心理面不認同,因此而做為考評的「負分」,這樣對當事人公平嗎?如今九年一貫實施在即,強調化知識為常識的教學精神,強調多元化的潛移默化、教學指導,如今卻因為教師考核獎金的考量而打折扣,請問這樣合情嗎?而全國教師提出「專業的評鑑」也是唱高調的標準,請問張輝山理事長,大家平平都是老師,憑啥教評會有能耐訂出專業標準?隔科如隔山,區區只有幾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就有能耐訂出專業標準?區區只有幾年教學經驗就可以任意「指揮」、「論斷」其他老師的專業足夠與否?明明有其無法克服的窒礙難處,且教師會爭取教師福利籌碼遞減,為何全國教師會袞袞諸公都視若無睹?

 

走筆及此,想到某些學校已準備改採平均以95%獎金分配因應,剩餘的供做積極教學獎勵,依然人人有獎,或許也算是皆大歡喜處理方式,但卻有違「考核」精神。如果遞減到80%或60%,然後再做安排,這也是一種依據能力、表現的不得已作法呀!否則乾脆讓全體老師共同放棄這一項額外收入,讓政府省下這些經費去改善校園中的軟體設施。

 

政府的任何一種制度改變,當配套都付之闕如時、當與事實相扞格時,在尚未實施前,為何不坐下聆聽一下各界乃至基層教師的看法?如果互相包容、依然通通有獎與互相牽制、醜態百出,請問這是我們所要的?畢竟獎勵金是在鼓舞士氣,用之不當、弄巧成掘,對教育大業有何助益?能不三思再行?(國中教師)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