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2

2002-05-01 發行 NO.013

企劃專題 生生不息的可更新能源、珍惜運用的回收資源
綠色常識 酸雨的形成
在地行動 垃圾〈下〉
國內活動訊息 各團體活動訊息
國外資訊 國外資訊
贊助單位

柏創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生不息的可更新能源、珍惜運用的回收資源

作者:伊克(新能源生態解說教練)

 生生不息的可更新能源 

  源源不絕的太陽能、地熱、風力、水力、波浪、潮汐、生質與氫等,都是可更新能源。使用後可天然更新,再次提供使用,幾乎不會產生污染,是相當優質的能源,值得善加管理運用。

可更新能源
以源源不絕、使用後更新、再度使用的可更新能源又稱可再生能源,包括了太陽能、地熱、風力、水力、波浪、潮汐與生質能等等的天然能源,使用過程中可維持相當的安全與潔淨。

太陽能
吸收陽光能源、水與二氧化碳,植物好比天然發電廠。

太陽能發電 
透過設計精巧的太陽能板,可以將陽光變成電力。

生質能 
陽光通過生物累積生質,局部使用後還會繼續形成。

生質能發電
作為食物的生質帶有化學能,可以燃燒轉換成為電力。

地熱 
高溫的地球內部,透過地殼縫隙水層與岩石釋放熱能。

地熱發電 
從早期直接使用到現代地熱發電,可把熱能變成電力。

波浪
風吹動海面引起陣陣波浪,帶著動力拍打海岸。

波浪發電 
海浪常常做為水上運動,而波浪發電才剛剛起步研究。

氫能 
水經過電解產生氫氣,氫氣燃燒釋放能量產生水。

氫能發電
氫氣容易儲存又潔淨,火力發電可以把氫能變成電能。

水力
水從高山經過小溪流到大海,將位能變成動能。

水力發電
從早期簡單水車到現代水力發電,可以把水力變成電力。

風力 
陽光照射的海洋與陸地散熱速率不同,引起空氣流動。

風力發電 
從早期簡單風車到現代渦輪風車,可以把風力變成電力。 

潮汐
月球繞地球的引力,形成規律潮汐漲退的位能變化。

潮汐發電
潮起潮落的潮差,藉由水輪可以將潮汐動力變成電力。 

 珍惜運用的回收資源 

  大量的廢熱與廢棄物,其實可以善加運用,回收提供可觀的能量。發電廠與工廠產生的大量廢熱可以回收使用,如汽電共生技術等。廢棄物也可回收使用,如焚化發電或沼氣發電技術等。

回收能源 
廢棄物與廢熱經過回收處理後可再度提供能量,尤其是可觀的廢熱,幾乎是總能量消耗的三分之一。汽電共生可以運用回收廢熱來發電,焚化發電與沼氣發電也可運用回收廢棄物來發電。

回收廢熱
電廠或工廠產生大量廢熱,隨著空氣與排水散失。 

回收廢熱發電
大量廢熱可以回收使用,如汽電共生善加使用廢熱發電。

回收廢棄物
家庭或工廠產生大量廢棄物,拋棄後被掩埋或焚化。 

回收廢棄物發電 
廢棄物可回收使用,如沼氣發電使用有機廢棄物發電。

 替代能源的適當使用 

  如果要針對病因治療,我們必須尋找安全、潔淨而且可以不斷更新的新能源,這樣才能免除危險與污染,並有穩定存量能夠持續供應,讓我們妥善使用這些替代能源來恢復地球健康吧!

 新能源的特點 

安全性Safety

  安全性是指能源開發與使用過程,不會造成近程危險與達程危險。近程危險如輻射、廢熱與廢氣傷害等,遠程危險如酸雨、溫室與核電災難等。新能源安全性一般比舊能源還高。

潔淨性 Cleanness

  潔淨性是指能源開發與使用過程,不會釋放出之廢氣、廢熱與輻射等污染的物質或能量,可以避免破壞環境、衝擊生態或傷害生命。絕大部分新能源都具有相當的潔淨性。

可更新性 Renewabilit

  可更新性也就是用後更新還可再用的意思,一用再用且源源不絕。如果依賴可更新性能源,較能保障長期持續有能可用,屬於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這類能源比較天然而且多樣。

酸雨的形成

作者:伊克

  酸雨屬於酸污染,由致酸物質所導致。

  天然致酸物質,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包括火山爆發噴出的硫化氫,海洋波浪釋放的氯化氫,高空閃電產生的氮氧化物等。人為致酸物質,主要是來自二氧化硫和二氣化氮等空氣污染所形成的,主要是煤和石油的燃燒相關的火力生產和交通生活所導致硫酸雨硝酸。因此,美國的酸雨主要成分為硫酸60%,硝酸32%,鹽酸6%等等。

  這些致酸物質到降下酸雨的過程包括排放、運輸、擴散、轉換與移除等。從工廠或引擎排放的致酸廢氣,經由氣流風吹運輸到達另一地方,並且逐漸擴散範圍,經由化學反應轉換成為直接致酸物質,再經沉降過程由大氣中移除至地表的土壤、水體與植被。

垃圾〈下〉

作者:劉惠敏(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在台灣,政府處理頭痛至極的垃圾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強力通過興建焚化廠、掩埋場,完全忽視在地居民的質疑與抗爭,不僅未徹底檢討垃圾焚化政策下的缺失,以及缺失下的影響,更無法解決大量製造垃圾以及垃圾產生後的處理問題。 

  環保署早計畫在92年垃圾焚化處理率到90%以上,預定於92年前興建21座公有垃圾焚化廠,加上另預定於91年興建完成的15座民有民營(BOO)垃圾焚化廠,全部完成後每日垃圾處理量將達3萬400公噸。不過在回收的意識日漸普及的今天,各級政府廢棄物處理政策普遍朝向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的方向。這個時候可以預見,在犧牲多數地方居民權益下,大量興建價格昂貴的焚化爐,將面臨無垃圾可燒的「窘境」。

  以台北市為例,三座約耗費142億的焚化爐,可處理約4200噸廢棄物,然而台北市去年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之後,家戶垃圾量大減,資源回收量大幅增加,八十九年七月至十月平均每日一般廢棄物約1946噸,一般事業廢棄物約908噸,總量約為2854噸,台北市在垃圾量不夠焚燒的狀況下,據聞將進口基隆的垃圾來焚燒,在此同時,我們又聽聞,基隆市自己也在計劃興建新的焚化爐---。可以想見,到了92年,全省耗費鉅資的36座焚化廠勢必面臨垃圾不夠燒的窘境。 

  廢棄物處理政策在量的規畫上出現了問題,不可避免的要面對投資過當的風險,與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完善化的政策趨勢也互相矛盾。大筆興建焚化爐的預算,反而縮減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推動經費,以成本眼光來看根本不划算,損失的不只是大筆的資金,還包括資源再利用下極大的地球資源與「商機」!

  當澳洲首都坎培拉市提出2010年零垃圾政策(垃圾完全回收再利用)及紐西蘭基督城喊出2020年零垃圾政策而譽滿國際,菲律賓於1999年公佈明文禁止興建焚化爐、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正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垃圾減量40-60%以替代焚化爐時,台灣卻還在以大焚化爐、大掩埋場處理政策來展現魄力!

  我們需要的是多元化垃圾處理模式,諸如消費方式的改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處理,不但減低對環境的傷害與負擔,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以及各種資源,人類現在可以做的是:「回頭是岸」!徹底檢討我們對待垃圾、對待環境的態度。 

各團體活動訊息

為老樹找一個家

社區參與保護區經營管理—以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為例

為老樹找一個家

  捷運新莊線開挖了,捷運新莊機場預定座落在樂生療養院現址,現有十五公頃的基地面積內約近千棵老樹都難逃移除的命運,一群關心新莊樂生療養院老樹的朋友們,共同組成了「保護新莊老樹樂生聯盟」,希望用共同參與的方式,來為老樹們尋找新家。

  為老樹重新找一個家是逼不得已的做法,由於時間緊迫,我們在此呼籲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有符合以下條件時,並願意收容這些老樹的話,請與我們聯絡,讓新莊的老樹快樂的生存下去。

  老樹的家的三個基本要件:
1. 最好是位在台北縣-老樹是移植時是很脆弱的,所以不宜太遠。
2. 儘可能是公有地-包涵學校、公園等,讓民眾可以輕易的接觸。
3. 願意移植後細心照顧老樹。

  我們的老樹有:苦楝、大葉桉、楓香、白千層、山櫻、印度橡膠樹、亞歷山大椰子、小葉南洋杉等…。(樹種眾多,可針對您的需要與我們聯絡)

保護新莊老樹樂生聯盟  
總召: 顏嘉成
Tel:02-89943725 轉 11
Mobil:092725605
Email:chia9811@ms26.hinet.net

社區參與保護區經營管理—以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為例

演講時間:91年5月2日(星期四)晚上7:30
演講地點:中華蝴蝶保育學會(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二巷25號)
     蝶會會館B1教室
講  者:盧道杰

  棲地保育長久以來即是自然資源,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育最重要的方法。其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設立自然保護區。

  近二、三十年來,新的典範紛紛崛起,特別是以地方社區為主的參與式經營管理模式,重視社會人文面向,開啟了廣度的思考。 

國外資訊

詳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

相關連結網站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
世界地球日網站   http://www.earthday.org
台灣地球日網站  http://www.earthday.org.tw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 

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編輯群

發 行 人:盧道杰
執 行 長:林明志 
協同執行長:陳瑞賓 
學 術 顧 問 :賴哲義 (整合學)、金恆鑣 (生態學)、陳章波 (海洋學)
      李永展 (社會學)、張四立 (能源學) 
總 編 輯:朱惟君
副 總 編 輯 :黃怡碧
主   編:江嘉萍
網 頁 編 輯 :杜建億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環境資訊協會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886-2-25783487 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1樓
http://www.e-info.org.tw E-mail: service@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