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聘用教師 先讓學生面試

═【立報】════════════════════════════

                                  

═══════════════════════《2002/05/24》═════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他山之石  聘用教師 先讓學生面試

 

   博士女生秘密札記

 

   交工樂隊系列02

 

【教育小報報】

********************************************************************

  他山之石  聘用教師 先讓學生面試

 

編譯/賴明芝

 

一年前,當約翰.凱辛吉到派克學院參加面試尋求教職時,被問了一堆問題。其中,有些是關於他的教學技巧和興趣:他會不會對學生來個長篇大論的訓辭或是抓著討論不放?他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麼?體育運動如何?會輔導學生嗎?

 

接著,約翰又被問到,會不會介意被人直呼名字?

 

這一連串的問題,可不是來自學校高層或是行政人員和其他的教職員,發問的,是學生。

 

位於布魯克藍德維爾的派克學院,其學生在面試以及聘用教師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他巴爾的摩地區的私校學生,在是否聘任1名教師的過程當中,也有說話的餘地。

 

瑞克.孔蒙斯是一所私立學校的副校長,他表示:「讓學生參與教師甄選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這群準老師是否會關心學生方面,有很好的觀察透視能力。我們所在乎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孔蒙斯還說:「面試階段表現好的,在教室裡的表現未必好。學生們可以本能地感受到這一點。」

 

今年34歲,目前已經在派克學院擔任歷史老師的的凱辛吉,當時要是沒有通過這群學生的考驗,大概也別想被錄取了。

 

 

被學生稱呼為「K」先生的凱辛吉說:「我很高興接受學生們的面試,這讓我受益良多。我深信,安排學生參與教師聘用的面試過程,表現出該校的特色以及治校精神。」

 

對派克學院的行政人員和參與教師甄選過程的學生來說,校方此舉沒啥驚奇,因為該校實施這項制度已經有8年之久。

 

派克學院的校長大衛.傑克森認為,採用學生的觀點,給予校方一個有關應徵者完整的圖像。

 

傑克森說:「關於學生在這方面回應的品質,我們一直感到印象深刻。在本校,學生和前來參加甄選的準老師們碰面,是很平常的事。」

 

在奧菲爾德學校,身兼副校長和教務長的尚.莫飛表示:「學生有很棒的眼光,此外,整個教師甄選的過程,也是很好的教學經驗。」

 

莫飛說,當奧菲爾德學校要聘請新的訓導主任時,學生在甄選的過程當中扮演極具意義的角色,這是因為訓導主任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聯性。基於這項理由,學生的意見就相當重要,應當被加以考慮。

 

對一所訓導主任也住在校園裡的寄宿學校而言,老師的身教要比在課堂上的表現,更能對學生發揮影響力,莫飛如此認為。

 

強.哈瑞斯是巴爾的摩北部一所私校的校長,他相信讓學生參與教師甄選的過程,是幫助建校的好方法。

 

哈瑞斯:「我們進行的過程很好。有很多人參與中,包括校方的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都能會見前來應徵的準老師們。然後,我們再綜合各方意見。這樣做的效果蠻好的。」

 

海夫曼也是巴爾的摩北部一所私校的副校長,他說,該校學生的參與並非正式的,但是,校方行政人員會在前來應徵的準老師試教後,詢問學生的意見。而學生在應徵者參觀校園或是高年級學生和面試者吃中飯時,也會主動聊天。

 

 

 

【我們會睜大眼睛】

 

海夫曼表示:「對於學生方面的評價,我們會加以注意。事實是,教師的聘用,和學生、系所、校方人員三方有關。」

 

派克學校的副校長路易斯.麥塔也是贊成這項做法的。(資料來源:巴爾的摩太陽報)

 

 

(回目錄)

 

  博士女生秘密札記

 

土包子老師!

 

文/Sophia 圖/Ching Ya

 

上周應邀到某大學進行一個講座,該系系主任找我去演講時,已經告訴過我,我的那個演講將是遠距教學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不僅在總校區的同學聽得到,連該校在另一個縣市的分部同學也同時聽得到我的講話。嘿!我這可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黃花姑娘上花轎,生平頭一遭呢!聽起來挺有趣的,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以往的授課經驗都是在一般教室,從來沒有在這種一兩百人的大教室上過課,感覺還真新鮮哩!系主任將我介紹給同學之後就離開了。留下我一個人在偌大的教室裡,5、60雙眼睛睜著大大地望著我,拋給他們一個我自認最迷人的笑容之後,呵呵!要講正題囉!

 

那種感覺很奇怪,當妳坐在講桌前時,講桌前面就是一個大螢幕,妳可以看到一個笨笨的女生正經八百地在那裡授課,大螢幕的左下角又分割出一個小螢幕,那裡所展現的是你在投影機上面所使用的講義,啊,這個設計真有趣!很先進!的確!在我以往任教的學校裡,我都還沒有用過遠距教學的多媒體教室呢!

 

咦?我在螢幕上看起來好像比較瘦,這是錯覺嗎?當我盯著螢幕的時候,眼睛的焦距在哪裡呀?我拼命地想找出如何才能正視到我的眼睛。啊!我今天穿這件粉嫩色系的襯衫在螢幕上好像無法清晰顯示出它原本的顏色,看樣子下次要改進囉!哇!講義的字下次應該再打大一些,因為這樣學生看起來可能會有些吃力哩!不過這個螢幕真不錯,我能一邊上課,一邊偷瞄我的表情是否具有親和力,呵呵!真是太棒的設備!

 

忽然聞到一股CK one(編按:香水型號)的味道,猛一抬頭,原來是助教過來提醒我,可以開始上課囉!對不起!對不起!我一時陷入「鏡頭情節」,完全忘了要開始講課,真是不好意思呀!幸好控管設備的助教下來提醒我,真是糗大了!只聽到學生在下面發出微乎其微好小好小的笑聲,哎!這下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了!

 

好啦!言歸正傳,跟同學簡單地介紹完今天的授課主題之後,稍微了解一下來聽課同學的科系背景之後,猛然想起台灣的另一端還有人聽我上課呢!於是趕緊抬起頭來,在教室最高的那端,有個相當大的螢幕,所顯示的就是另一端的教室,看看畫面,人還有一些嘛!看樣子有些學生還是挺乖的,不會躲到攝影機照不到的地方(不知道這種想法有沒有很阿Q),也問了他們相同的問題,當然啦!他們應該是有回答,只是我不會按開關聽他們的聲音耶!只好假裝不知道,繼續上下去。後來我想到一個好方法,舉凡螢幕那端的同學,他們就只要點頭或搖頭就好。我在想,他們會不會覺得這個老師真奇怪?沒辦法,我對機械的東西一直不太行,助教明明告訴過我怎麼操作,我還是不記得!傷腦筋!等下次有機會再上這種教室的課,我一定要練得爐火純青才行!

 

但是同學還是挺捧場的,上課氣氛也不錯。上完課之後,還有個同學跟我深深鞠一鞠躬,希望我下次有機會再來上課!啊!當老師所圖的,不就是同學對妳上課內容的認同嗎?值得了!很感謝他們包容我這樣一個土包子老師,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謝謝你們,同學!

 

 

(回目錄)

 

  交工樂隊系列02

 

魔幻寫實般地在地搖滾

 

穿越公路與土地 源於生活建構出的原鄉情感

 

文/林士民

 

要完整地描述交工樂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就好像開放討論文化的定義一般,我們論及了哲學、浪漫主義、文學及美學還不夠,也要顧及社會、群眾及語言、生活的種種面向。因此,用文字工具掌握交工樂隊所創造的音樂世界是一種侷促,他們的音樂內容是全面的,屬於這個時代,在土地之上滋生的謳歌。為了討論交工的音樂,我們必須站在文化的立場上萌發,構造在土地與人的呼應聲響上。聽眾不單單需要親身來參與聆聽,用身體細胞來浸滲音樂力量的質樸,更希望藉由現場聆聽的互動性,來達到知意交流的統整,進而了解音樂運動,真正達到音樂的政治經濟目的。

 

交工的音樂,就是有這樣的特質,他們自「觀子音樂坑」出發。初創期間的「觀子音樂坑」就嘗試著結合在地的傳統素材來創作音樂。在觀子音樂坑時代的唱片專輯,有巡迴台灣各鄉村庄頭的《過庄尋聊》專輯;也曾以面對台灣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危機為音樂內容,發表了《游盪美麗島》作品。在這兩張實驗專輯之後,交工出現了。

 

美濃反水庫運動中,交工樂隊參與了美濃反水庫運動,深入社會現實,運用鄉土語言及文化的美感,從在地出發,運用客家傳統八音、山歌元素,結合客家原鄉美濃的開墾歷史及反水庫運動歷程,提出台灣首張反水庫運動的紀實音樂《我等就來唱山歌》。

 

這些音樂中,交工樂隊以在地傳統的音樂素材為基礎,運用著鑼鼓、嗩吶、月琴等傳統樂器,結合著現代流行音樂手法,創造呼應於現實社會的本土新民謠。他們在唱片內頁寫著:

 

「我們思考音樂作為反抗形式與運動連結的可能,認為要實現這種可能性,音樂必須──

 

1.內容上扣結運動綱領與運動的社會條件與心理現實;

 

2.形式上呼應運動人民的音樂語言與傳統;

 

3.美學上能與各種主流音樂形式抗衡;

 

4.生產過程中帶出社會意義及有機、辯證的運動集體機制。」

 

在這樣的堅持之下,終於,《我等就來唱山歌》獲得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及最佳製作人獎的肯定,以一股不受商業市場宰制的音樂運動思考,交工樂隊硬是在此創作出多首結合著傳統客家音樂與現代歌謠內容的歌曲。直到新推出的《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無疑地在此成功地跨出一條新道路,音樂題材選擇了一個劇情故事為音樂中心:一個叫做阿成的農村青年,到都市謀生不成又返回家鄉栽植花卉為生,後來娶了一個外籍新娘,展開平易而幸福的新生活。交工以這個故事為主幹,發展出10首獨立歌曲,廣泛關切個幾個現實農村的社會問題。

 

結構完整的《菊花夜行軍》就像是一部大型的敘事史詩歌曲。從序曲〈縣道184〉到故事起點,屬於公路歌曲的〈風神125〉;進入主軸的〈愁上愁下〉及〈兩代人〉,〈愁上愁下〉是客家婦女對生活的慨嘆,而〈兩代人〉是傳統山歌形式,透露出父母與兒子兩代之間的期望與歧見;而〈阿成想耕田〉中,失意阿成在世俗價值與外在期望下進行內心交戰,利用大量的勞動來「一行一行把自己種回來,一塊一塊田把自己弄齊全。」之後〈菊花夜行軍〉無疑是故事中最為精要的主題,花農阿成半夜把栽種的菊花,幻想成自己統領的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市場進軍。現實與魔幻的矛盾統一,音樂元素的複雜援用,交融衝突而後解決;而歌曲〈阿芬環人〉描寫出溫暖的懷子之喜;〈嗷!〉發展自客家八音的演奏曲。這些歌曲作品都發揮出交工特有的編曲、剪接與錄音的精要,融合傳統與現代音樂的手法,將交工最為成熟而完整的音樂理念,發揚到極致。

 

聽了交工的這一張新專輯《菊花夜行軍》,我聯想到有「拉丁美洲最有力量的作家」之稱的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小說作品。在瑞典皇家學院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給馬奎斯時,其頒獎理由中寫道:「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並讚揚其長、短篇小說「巧妙地揉合了虛幻與現實,創造出一個豐富的想像世界,卻反映了南美大陸的生活和衝突。」

 

交工的音樂作品,不也正是如此「巧妙地揉合了虛幻與現實,創造出一個豐富的想像世界,反映了農村青年的生活和衝突。」從土地本身的音樂素材中,製作出原創的、自發的、合乎本土音樂脈動的音樂。用魔幻寫實般地在地搖滾,穿越公路與土地,唱出源於生活建構出的原鄉情感。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