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結果不能保證過程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06.05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結果不能保證過程

 

【左右看】媒體勿入股東會

 

【教育小報報】

 

******************************************************

【社論結果不能保證過程

 

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爭議連連,持反對意見者最重要的理由在於,多元入學方案極易造成不公,形成家庭經濟能力較佳者才能充分享受多元入學的好處。這一說法就結果來說沒錯,然而若深入探究當前教改對於多元的認知及其具體實踐,其實多元入學問題並不能僅從結果來看。

 

一言以蔽之,當前多元入學最大問題乃在於,它僅僅只從「結果面」來進行評量,而對於「過程面」毫無注重,這一事實不但使得多元入學成為多「元」入學,而且從本質上來說,與過去的聯考並無二致。

 

多元入學之立意不能說不好,它要求注重學生在智育成績之外的其他種種表現,基本學力成績在其中只扮演著「基本程度保證」的角色,使學生其他的特殊能力,具備著關係入學與否的關鍵因素。但問題出於,僅僅在入學這一關卡來考核學生的多元能力,卻忽略了不同學生可能所具有的潛在能力,是否可以在入學此關卡前的學習階段,有效且公平地被發現、訓練與養成,因此,這便使得多元入學只是從成果這一斷面,來評價學生的多元能力,才造成了諸多不公平的現象。

 

換句話說,如果在學校中的學習期間,校方本身並無能力來發掘學生潛質,並給予具有不同潛質或特殊潛力學生同等的訓練機會,從而將他們的潛能培養成為外顯的能力,那麼,這責任反過來,就只能由家庭單方加以承擔,使得家庭經濟能力成為學生是否能夠具備多元能力的決定性因素,這當然就會造成不公,產生了經濟能力與多元能力似成正比的虛假相關。

 

現代大眾教育的進步性意義,彰顯在它提供了具普遍性質的教育機會,期望不同階級、性別、種族等等的人們都能有同等的受教機會,而不致因受教機會不均造成社會流動結構的僵化。

 

遺憾的是,我們看到,許多教改倡議者卻在實踐其理想時,嚴重地忽略了現代教育所具有的這一重要基本意義,反而使教改推動衍生出一個不平等的結構。因此,與其在入學關卡上做文章、搞技術,不如切切實實地回到校園,從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去找尋改革的方向吧!

 

 

(回目錄)

 

 

【左右看】媒體勿入股東會

 

【左看】似是而非的跋扈

 

■范宏凱

 

聯華電子召開股東會,卻明令媒體莫入,根本連「股東資本主義」所倡議的「民主」裝飾門面都省了。一個小股東人數與中鋼媲美的大企業,卻連一年一度與股東們面對面溝通與訊息披露管道都閉門而行,便可知其跋扈了。

 

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舉了幾個似是而非的例子為己辯護,例如:聯電已有一季一次的法人說明會,以及在股市觀測站發布訊息,故毋須在此時畫蛇添足。問題是,法人說明會性質豈可與股東會相提並論?前者面對的是少數機構投資者,後者卻涉及泛泛小股東,其資訊不對稱情形根本難以道里計。如今,資訊取得能力強勢者,尚享有一季一次的說明服務,而弱勢者之權益倒反遭壓縮,如此行徑何來正當?

 

再者,所謂公司自動在股市觀測站發布訊息云云更是混淆視聽。須知,公司訊息發布雖有證期會監督規範,但這總是單向作為,亦即發布哪些訊息、訊息內容詳細程度仍掌握在公司手裡,一般人祇是被動的資訊接收者。是以,這樣的情形絕不同於股東會的互動答詢,更遑論後者的訊息披露何其重要。

 

近幾年來,國內企業吹起反職業股東的道德風,但事實上,如果能夠對公司經營團隊勇於發問、有力質疑,那麼這樣的「職業股東」又何污名之有?(文字工作者)

 

 

【右看】來往皆為利來

 

■陳勝楠

 

聯電股東會禁止媒體轉播,引起軒然大波,不祇傳播從業者譴責、學者不以為然,就連以股東身分,進入股東會「質詢」的台聯立委也放砲抨擊。

 

然而,媒體與反對黨拚了命要進入股東會,何苦來哉?說穿了,利益兩字而已。眾所周知,台灣散戶比例高於國外甚多,故消息面的風吹草動往往影響漲跌甚鉅,而這也造成了台股基本面不如內線的畸形。若干不肖大股東深諳此道,或是豢養、或是利用媒體記者發布消息,結果造成炒作無罪、坑殺有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媒體若再以社會公器,掩藏其利害關係人角色,委實說不過去。

 

至於,台聯立委以個人股東身分「質詢」聯電經營團隊,更是政治秀場無處不在的證明。其實區區幾席台聯立委能夠呼風喚雨,便是掌握造勢行銷有道的結果,如今不過是依法炮製而已。但請記得,股東會談的是公司利潤成長、股東利益回饋,絕非國家認同大義。天底下從來沒聽過,經營者因未赴大陸投資而虧損卻理直氣壯的情事,反之,祇要公司賺錢,管他西進還是南向,全體股東還是皆大歡喜。

 

是以,曹興誠拒絕媚俗的勇氣值得肯定,畢竟台灣積非成是情形已經過量!媒體自律之不足、反對黨越界演出,在在值得我們反思。(社會評論家)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