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德州的百分比保障制度(下)

═【立報】════════════════════════════

                                  

═══════════════════════《2002/06/05》═════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德州的百分比保障制度(下)

 

   ──兼談生活哲學化,哲學生活化之實驗心得

 

【教育小報報】

********************************************************************

  他山之石

 

德州的百分比保障制度(下)

 

編譯/賴明芝

 

今年,金凱德學校有11名學生要去念達拉斯的私立南方基督教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人數要比過去幾年多,還有更多的學生要去念德州基督教大學(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和聖安東尼市的復活主日大學(Trinity University)。此外,還有4人要去念密西西比大學(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諾斯說:「在過去,這些孩子早就進入德州大學唸書了。」

 

想要擠進排行前10%的壓力,已經對德州的教育產生改變。

 

這個條款也引發類似貝萊爾高中的學校,搞些小動作和花招。舉例來說,A代表4的評比,但是選修進階課程的話,一個A值得5的評比。為了能夠拉高平均成績,學生一進高中就選修一堆的進階課程,等到高二,已經錯過了許多一般的課程。在申請大學的季節來臨之間,對分數是「錙銖必較」。

 

說到黛比,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入學許可固然是受歡迎的,但是,這個通知可能來的有點晚。她已經錯過申請資優入學的最後期限。和姊姊一樣,她本來被喬治亞大學和北卡大學錄取了,並且可以念她想要的科系。黛比對於要離家唸書感到遲疑,而且她的父母不想花錢讓她到外地念大學,但現在,她開始考慮到北卡羅來納大學唸書。不管決定如何,這一對雙胞胎姊妹打算一起行動。

 

雙胞胎姊妹的爸爸說:「德州的學校,將不只失去一位學生,而是同時失去兩個。」

 

5年前,當阿曼杜‧阿蘭尼茲擔任雷根高中的校長時,該校不是培育大學生的溫床。幾乎全校的學生是西班牙裔,而且窮到要吃免費的營養午餐。這所高中學生平均的SAT測驗成績低於900分。

 

沒多久,這些部分全都成了加分的項目。由於種族因素不再是授與獎學金的要點,各大學把評估的焦點放在家庭的收入上。而且,由於最窮的學校常常擁有大批的少數民族人口,德州大部分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公立學校,已經變成一個使高等教育變得多樣性的工具。德州大學首先運用了2萬美元的「長角牛獎學金」來特別幫助那些來自低收入戶的學生。

 

毫無疑問地,賽西莉雅已經面對了困難,德州大學有野心的拓展視野,是她為什麼目前待在奧斯丁分校的原因。她發誓,以前從來沒有聽過德州大學的名號。她的父母無法給她什麼有關上大學或是拿獎學金的建議。德州大學的「長角牛獎學金」解決了難題。

 

最後,過了春假,賽西莉雅終於知道期中考的成績了:歷史報告得B,生物心理學的考試得了A。本來,賽西莉雅想要教西班牙文,但現在她並不確定這樣的想法。比起從前所想的,現在,這個世界要寬廣的多。突然之間,她的選擇似乎並不受限了。(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回目錄)

 

  教育論壇

 

通識教育何去何從

 

──兼談生活哲學化,哲學生活化之實驗心得

 

文/陳徵毅

 

引言

 

近日世新大學舉辦通識教育年會,我因忙於批改作業,未克出席,不過從一位同事攜回之資料,可以看出此次大會成果之豐碩,對於世新之魄力備致推崇之意。

 

立報日前社論「通識教育的深化」談到國內教育充滿工具主義,鮮少進行獨立思考批判能力的培養,筆者深表同感,引伸而言,台灣教育的三大弊端是升學主義、孤立主義、形式主義。有位朋友出身台大電機系,家裡的電視機和收音機壞了,卻不懂得修理,這就是受到許多人所謂大學只學理論,專科才教實務的謬誤觀念所導致。我認識美國西奧勒岡大學校長Meyers博士,他既是心理學家,又是小提琴家,也是汽車修理的專家。我想除非蔡元培再世始有可能扭轉形式主義及文憑主義的陋習,試看當年梁漱溟報考北大落榜,但他提出一篇學術論文,立論極為精闢,蔡元培便拔擢他出任北大講師,使同儕諸友都傻了眼。後來梁氏成為中共的國寶,顯示蔡示培並沒看走眼。

 

親身體驗

 

前天出席一場學術研討會,我在詩詞、哲學乃至修辭學、美學都有所著墨,每次發言都贏得一片掌聲,一位師大國研所博士班黃姓學生問我:「老師,你有幾支筆?」,我答:「5支,一寫論文,一寫詩詞創作;一寫專訪文,一寫評論文(政評及藝評);一寫翻譯文。」再問我得力於那方面的教育,我說:「通識教育。」

 

我在師大國文系之外,為了編輯雜誌,趕往文大向鄭貞銘及其門生賴籐隆請教編採要領;為了迎合日韓教授頻頻需索古典詩,特地就教於汪中、陳定山、許君武三位大師;為了赴日任教,又向何美容老師請益日文,何老師曾為我批改了生平第一篇日文自傳,不意不久即因癌症而告別人世,莫非應了「好人不長命」的諺語。

 

後來應石永貴先生之託,出任中央日報駐日特約撰述,我又再下功夫研讀日本史,曾創下一天在中央日報出現三篇文稿的紀錄,使前輩記者黃天才對我稱賞不已。

 

我若非學得博,學得精,今日可能只當個學究,無法作深刻的人文關懷與社會關懷。謝孟雄校長最新三次在會議中誇獎我是本校見報率最高的一位,使我汗顏無以,但也頗感欣慰。

 

當前之隱憂

 

7年前清大發生過博士生徐明聖為了報復移情別戀的女友而悄悄於溫水瓶內下毒,致傷及無辜男生的腎臟,幾乎使其喪命之事件;4年前發生清大輻射生物研究所女生洪曉慧殺死窗友許嘉真並以王水加以毀屍,創台灣高等教育界空前殘暴之紀錄,顯示目前各大學太過偏重專業科目,尤以理工科大學為然,視專教為人處世之道的通識教育為雕蟲小技,無足輕重。

 

立報社論提及盼透過通識教育之推行,使往日那種以就業取向的專業教育得到平衝,確為閱歷有得之言。

 

美國國家先鋒論壇報最近以「垮掉的一代」(Generation Slump)來稱呼日本現在的20歲世代,形容他們在經歷長達10年的經濟蕭條之後,對未來產生空虛幻滅之心理,成年後,不但競為職場逃兵,並依賴家人資助,成為「單身寄生族」;我國青少年也好不到那裡去,由於6成左右高中畢業生都可進入大學,素質之低落及求學態度之散漫殆為意料中事,除了重視考試與分數外,極度缺乏願景,一般面對專業科目可能還不敢偷雞摸狗,而對於通識科目則視為營養學分,所關心的只是這位老師會否當人。

 

雖說大學通識教育已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提供學生一個民主而多元、專業與實務、人文及科技兼具的學習空間,因為專精一技已不足以應世,一位朋友出身某大學哲學系,只能教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廢考,他便沒頭路,只好重回母校學習電腦繪圖,才免於成為「閒人」之虞。

 

目前最大的隱憂是,大學的主事者鮮能重視通識教育,不但不肯聘請重量級的師資,更遑論投注充沛的教學資源,還有不少學校視通識教育中心為行政單位,令人啼笑皆非。其次為通識學分的薄弱,美國哈佛、芝加哥大學等校均要求人文學科學生必須加重理工科素養,而理工科學生必須加重人文藝術修養到某種程度,其通識教育的比重約佔畢業學分的1/4至1/2。日本對通識教育亦極重視,各大學特設教養部專司其事,約佔畢業學分的1/2之比重。

 

我國自民國73年9月,實施通識教育課程,86年9月正式廢除部定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各大學的通識教育變成較大的推展空間,但目前各大學通識學分尚不及畢業總學分的1/4,比之美國日本相去甚遠。

 

今後因應之道

 

(一)強化師資及跨領域之合作:先要擇優聘請教師,並擇優規劃課程,加碼教學資源,務必積極進行跨校際的教學合作關係,甚至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跨國的教育資源共享來拓寬通識教育的關照面向和發展視野,才可能在短期內提升通識教育的教學品質,來因應日趨開放的世界級教育市場,以及多元化高級人力市場的需求。

 

(二)教師設法自強:教師若再墨守成規不思長進,有朝一日恐有被淘汰之虞。以我任教的國文科哲學組為例,我除了就先秦諸子哲學/兩漢思想/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為基本架構加以講授外,並於每月第一、四兩週各撥出40分鐘對當前社會及教育問題加以探討,我所採取的步驟是:1.訂定總標題;2.問題提示;3.分組研討;4.分組報告;5.教師講評及補充。

 

子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茲就年來探討之一些主題略述如後,藉供參考:

 

1.總標題之訂定:以4年前清大輻生所女生洪曉慧殺死窗友許嘉真,並以王水加以毀屍之事件為範疇,同學們以悲天憫人之胸懷,訂為「哀許嘉真之死」。

 

2.問題提示:A.古代文人知己之交有何典範?B.孔子曰:「富與貴我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徐志摩對愛情的詮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有何相似之看法?C.愛情受挫應如何昇華?D.此一事件是否象徵通識教育的式微?E.有何亡羊補牢之計?

 

3.內容深究:孔子之言與徐志摩之言,皆強調凡事不可強取,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愛情受挫而昇華的實例比比皆是,最近國興有線電視台播映的日劇「秋子」為最佳範例,藥大助理雪江暗戀高木一郎教授,為求匹配於他,逕赴紐約深造3年,回日之後始知好友秋子竟然鵲佔鳩巢,即將與一郎結婚,起先感到痛不欲生,後來埋首於醫學研究而淡忘了不愉快的往事,此即心理學上所謂「昇華作用」的發揮。

 

洪女殺害窗友事件,充分顯示通識教育的徹底失敗。顯示清大對兩性相處之道的忽略。至於亡羊補牢之計,同學咸認今後應將硝酸和鹽酸列為管制藥品,同時實驗室的鑰匙和藥品均應委由專人負責管理,而對於出入人員應予嚴格過濾,始不致重演類似的悲劇。

 

4.教師講評及補充:此次由於許女之死令人一掬同情之淚,故而各組代表報告時,台下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第三組男生代表認為罪魁禍首是曾姓男生,應予嚴懲,校方只令其自動退學,實嫌過輕,頗有義正詞嚴之狀。而各組對事件始末鉅細靡遺的分析、探討,願見此一事件受到重視之一斑,有位同學提出,假設曾男當晚在二女攤牌時,不提前離去,或許可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最後我舉30年前本與一名女友相識即將訂婚,後受一許姓同事作梗而告破裂,不意,許君竟於去年車禍斃命,一同學答以:「弄破姻緣萬世窮」;一同學說:「人在做,天在看」,使我多年積怨為之化除。哲學組每班72人,可見教學成效不差。

 

(實踐大學副教授)

 

●參考文獻:

 

1劉昭仁:從實踐大學立教精神談通識教育(「今日生活」季刊第348期,頁11)

 

2哲學/生活/巧思(同右頁18)──陳徵毅

 

3張美慧:通識教育,任重而道遠(同右頁25)

 

4陸蓉之:E世代的通識教育何去何從?(「今日生活」季刊第363期頁8)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