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教育苦旅15

═【立報】════════════════════════════

                                  

═══════════════════════《2002/06/06》═════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教育苦旅15

 

   悄悄話大聲說

 

【教育小報報】

********************************************************************

   教育苦旅15

 

個案研討會

 

文■Syrman

 

注意!這一次我要說的,對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此事名之為「個案研討會」,這也是這幾個星期以來,讓我吃不好、睡不著的主要原因。這件事情是我這樣已經28年的生命,歷經之前各種學歷所未曾有過的經驗,即使是教育實習期間,在輔導室擔任行政實習,也從未碰過。

 

到底在緊張什麼?

 

這件事在一般的情況下是由縣市教育局來主辦,並且由所分配到的學校來負責承辦,而該校的輔導處室絕對是個案研討會上的要角!而現在除了北、高兩市的學校沒有教育服務役男之外,其餘各縣市中小學的輔導處室役男或是擔任中輟生輔導業務的役男,都有機會可以參與。

 

這件事情很讓我緊張的,因為個案研討會所討論的主題個案正是我手下所輔導的中輟案例。因此,我也就成了這場個案研討會的主要人物之一,協同另外一位輔導處組長一同整理這個個案,並且上台報告。如果你問我有什麼好緊張的,其實我也想不出什麼原因來。

 

不過類似的疑問我也問過別人,而這別人正是我在成功嶺軍事基礎訓練時的班長,班長是管裝備的經理班長,經理班長最怕遇到什麼事情?答案就是:裝檢(裝備檢查)!尤其是高裝檢、軍團裝檢。而我們當時正好就遇上了軍團裝檢,班長他幾乎是一個禮拜都不曾闔眼休息。把庫房裡的棉被胎、被單、水壺、水壺蓋、行軍鍋、鋼盔、軍服……好多好多的東西搬進搬出的,就連我們連上樓梯的金色、紅色止滑邊,都要拿砂紙來磨去沉積於上的髒污。我曾一邊幫忙班長整理庫房工具,一邊問他在緊張什麼,既然平常就已經清點清楚了、該保養的也保養了,我們現在就是呈現出來而已呀!他說他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你到這個位子上來時,就自然可以感受到這股壓力從四面八方、無聲無息地向你簇擁而來,好像你所要面對的不是一個個會哭會笑的人,而是許許多多帶著評分簿、不茍言笑的神,他們可以決定你在軍中的心情好壞、放假與否。

 

踏實努力,必定有成!

 

所以說啦!即使是平常檔案已經整理得很完善了,臨到用時還是不免會緊張,尤其是這次個案研討會的主題是「TA溝通分析法」(Transactional Analysis)。之前的個案研討會雖說也有主題,不過個案報告通常都和主題沒有太大的關係,也就是主題是主題,個案報告仍然按照傳統個案研究的方式來呈現。但是,我的頂頭上司──輔導主任,在參加過一些地區辦的個案研討會之後,每每感慨:理論和實務之間的無法配合!因此,主任這次決定要將個案諮商過程「融入」TA的溝通分析技巧!

 

這下子問題就來了:TA的溝通分析諮商技巧在平常的輔導過程中,我們是有加以使用,可是在量上來說,還是少了一點,簡直沒有辦法將此方法變成個案報告的主題。所幸知道這個消息的時間很早,因此可以對TA溝通分析諮商法再作認識。我們用功的程度簡直就像是研究所開讀書會一般,大家定期聚在一起發表最近的閱讀心得,並且將其中的方法慢慢加進這個個案之中,讓這個個案在架構上看來可以稍具TA溝通分析法的味道。

 

所謂的TA溝通分析法重點在於:「TA在人格結構的看法,由父母、成人、兒童的3種自我狀態,繼續其理論的延續,若此3種狀態能順利轉換,便可形成良好的適應人格,假如其中產生混淆、污染、排除的情形,不適應的行為會因此而生。從溝通方面來說,若在3種自我狀態下,能以互補式溝通進行,那麼溝通是順利、延續性的,但出現交錯式、曖昧式的溝通則會使溝通產生問題。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治療者的任務是要幫助當事人認清其自我狀態為何,以及使當事人發現自己無益或破壞性的溝通方式,進一步改善當事人的溝通型式。」(節取於邱德才先生的《TA的諮商歷程與技術》,張老師文化,2000.6)就是這樣,於是我們得從TA的諮商階段,也就是依序從接觸個案、診斷、合約訂定與處置4個方面來進行個案報告的架構,這和我之前以時間為軸所整理出來的架構,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不同。難就難在這個地方,如何能把之前已經架構起來的東西重新架構,就必須打破原有的思考範疇而重新規劃,所幸利用了幾個工作天的時間加以整理之後,這個部分也稍具了雛形。

 

老師,不要害怕!

 

將個案的輔導過程整理出來之後,往後事情的進行會比較簡單嗎?當然不是!整理個案可以憑著個人之力完成,但是上台報告可就不是這樣了。以這個個案來說,和他有關係的有4位老師:一是他的導師;二是他的認輔老師;三是輔導處中負責二年級學生輔導工作的老師;最後則是我。理論上,這4位老師都必須上台報告他輔導這位學生的經過,不過由於時間上的限制,所以最後長官裁示,由輔導處負責二年級輔導工作的老師和我共同報告個案的輔導經過。

 

軍中有句俗話「新兵怕操,老兵怕煩」,現在問題的癥結才出現。輔導處的那位老師一直以「他對TA的了解甚淺,上台報告恐怕貽笑大方」為由,拖延我和他上台報告的內容分配。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個案研討會前一天晚上都還沒搞定,我內心自然是擔心不已,甚至我向主任提出:既然個案的輔導暨整理過程我最清楚,還不如就由我上吧!主任一直不認為這是個好提案,理由是這個活動不應該由我一個替代役男來獨撐大局,輔導處的老師才是應該上台的,不可以用這樣可笑的理由來推卻。所以當晚7點半又開了另一次的任務分配會議。

 

在這個任務分配的會議上,那位老師仍然一直說TA好難,他完全都不會,一直向主任訴苦。他的模樣看在我眼裡真是猶如小孩子一般!突然,這樣的想法啟發了我藉題發揮的本事,於是我便以他為例子,根據他的行為模式來解釋TA的理論。我說:「老師,容我以你為例子來向你說明何謂TA。一般TA溝通分析時,都將彼此對話的兩人角色很確定的點出來。每一個人在和對方說話時,都有可能呈現P(父母角色)、A(成人角色)、C(兒童角色),而TA的要點正是我們都需要別人對我們的撫愛,即使是在對話時亦然,我們都希望對方可以說出我們想要聽的話。像老師您剛剛一直以兒童對父母(C→P)的情緒性角色在和我們對話,而我們卻一直以成人對兒童的理智性角色在和你說話(A→C),而非以父母角色來滿足兒童的情緒性對話(P→C)。這樣的交錯式溝通便會讓你覺得很挫折,覺得我們都不了解你的希望;我們也覺得很失望,你一直都沒有辦法符合我們的期望。如此的對話過程,對我們兩個人而言都很失望,因為我們的對話一直都具有衝突性。如果我們之間的溝通可以提升成成人之間的理性對話的話(AA),那麼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對彼此的期望都可以達到,溝通的結果可以很圓滿,這就叫做互補性的溝通,這正是TA溝通分析中最重要的部分。」

 

所幸例子舉得適當,也激勵了這位老師,同時讓他知道TA就是這樣的簡單。看他在台上侃侃而談的樣子,我真是領略到好的溝通,威力是這樣的正面且有效。不知道當初諸葛亮在激老黃忠上陣作戰時,是不是也知道TA溝通分析呀!真是不好意思,我好像太自抬身價了,不過這一次的個案研討會成果,真是讓人高興不已。

 

 

(回目錄)

 

   悄悄話大聲說

 

回應「別把大學當高中唸!」

 

提早面對現實罷了!

 

文■Veronica

 

看了5月29日教育專題版小助理寫的「別把大學當高中唸!」一文後,有一些其他想法,想分享一下。

 

大學生流行考研究所,其實算是很平常的事。在我看來,再過個5年,研究所肯定成了趨勢。至於為何要考研究所,我想無非就是為了能有好一點的工作環境﹑好一點的薪水,這是社會的現實,說要裝得多清高,除非家裡開銀行,人們塑造環境,環境同樣逼迫人。朋友在某知名公司工作,大學畢業起薪3萬4,研究所則是4萬起跳,如果能唸研究所,為什麼不唸?

 

人太多,競爭也越激烈,報考研究所的人也是逐年增加,有人補習純粹是補個心安,但也是有人補習正取考上的。當然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補習,每年也一定都有自己唸一唸就上的,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狀況下,有誰百分之百把握自己肯定上?畢竟,比爾蓋茲就那麼一個,光靠個人努力,也還不一定能成功。大學生一堆的結果,就會導致大家想往上爬,我以前常開玩笑說,唸書唸到最後,不過就是為了拿那一張紙,現在認真想想,也許未來研究所的那張紙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實力很重要,我絕對承認,但多一張紙,彷彿就多了一把開門的鑰匙,有鑰匙,當然開門容易得多,沒有,應徵時也許就只好謝謝再聯絡。再說,若沒實力,也不用考了,因為大概也很難上。而可能到了我們的下下代,大家的目標都是超超博士了。有時想想覺得很誇張,但是環境就是如此。舉個簡例,筆者小時後學兒童美語時,英文老師是大學畢業,沒多久,她到國外拿英語教學碩士,回國後立刻很順利的進入某大學當講師。短短20多年過後的今天,英語教學碩士已是滿街跑,今天就算某人從事英語教學多年,有許多見解與想法,想進大學教教書,做做研究,大概也都要博士。別說是大學,小小的技術學院或五專,大都也需要博士學位,沒有為什麼,時勢就是走到此種地步。

 

競爭,迫使很多人不得不提早覺醒,也因為競爭,人人都沒把握努力一定會有收穫,這也許是大家搶著補習的最大原因吧!再說,也許很多學校老師很厲害,學問很高竿,但會不會教,可就不一定是成正比關係了,所以,大家又去補習了。我也的確希望大學生活像讀者講的,「參加社團、學習溝通協調、和同學一起旅遊、整夜無病呻吟的談天說地、通宵在星空下唱歌……學會對自己負責……」而且我認為大學還有一個重點是要學到批判、獨立思考、不倚賴正確答案的能力,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有幸學到這些能力,有多少老師願意或能夠授與學生此種腦力激盪的能力?而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不管如何,每個人到某個階段,終究還是要工作,要賺錢養自己,總是會有面對現實的一天,而考研究所,也許不過是把眼光放遠,提早面對現實罷了。

 

我無意去反對小助理的意見,他所指出的也都是事實,在此就當作是個意見交流吧。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