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到日光溫暖曬曬陽光

《黃色壁紙》導讀—從女性書寫談起

作者:傑維恩

提到女性主義,絕對不能忽略夏洛蒂.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她出生於一八六○年的美國,在少女時期就表現出高度的自主,曾經聲明終身不婚,卻在二十四歲那年嫁給一名醫生。

在一八九二年,夏洛蒂.吉爾曼以自傳型式寫下了《黃色壁紙》一文,來表達她的產後憂鬱。由於是她首創女性書寫先例,從此就被認定為女性主義的鼻祖。

這篇自傳式小說,幾乎就是夏洛蒂.吉爾曼自己本身的寫照,她生下女兒之後,產生了強烈的產後憂鬱症,她遇上許多生活上的困境,也曾幾度向醫生丈夫表達自己的心境感受,但是都沒有獲得正視。而現實生活中的夏洛蒂.吉爾曼在歷經了四年的婚姻生活之後,毅然決然結束婚姻,與醫生丈夫各自分離,由夏洛蒂.吉爾曼獨自扶養女兒。較特別之處,四十歲之後的夏洛蒂.吉爾曼竟然決定再婚,直至到夏洛蒂.吉爾曼罹患乳癌末期,一度陷入重度憂鬱,在心力憔悴之下服毒自殺,享年七十五歲,這才結束她紛紛擾擾的一生。她死前甚至聲明「個人應有選擇死亡之基本權利」。

在歷史上,也有多位小說家都是因為精神方面的疾病而離開人世,如哲學家尼采、小說愛倫坡皆是如此,而這幾位作家都對於人性方面的書寫相當敏銳。

令人唏噓的是,其實在《黃色壁紙》一文當中,女主角就因為重度憂鬱而發瘋,這與夏洛蒂.吉爾曼晚年的生活情境竟不謀而合。

而一八九二年付諸出版的《黃色壁紙》並沒有引起相當大的重視,一直到一九七二年才由出版社重新出版發行,世人也才有機會了解這部十九世紀的女性主義作品,直到現代仍有許多評論家不斷提及此部作品,它幾乎成為了女性主義的代表作。而近年來台灣出版業也頗重視這部作品,諸如《中外文學》等平面媒體都曾專文介紹過。而《黃色壁紙》也因此被認定為夏洛蒂.吉爾曼畢生當中最出色的作品。

除了《黃色壁紙》之外,夏洛蒂.吉爾曼也在一九一五年出版了《她鄉》一書,以寓言題材為主,來敘述女性烏托邦式的情節,說明三名男性誤闖全是女性所組成的女兒國--她鄉所發生的故事,這部小說同樣是女性主義的典型作品,它試圖扭轉以男性為主的價值觀。

《黃色壁紙》突顯了男性蠻橫的態度,並且控訴其醫生丈夫自以為是的治療方法,敘述者由於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醫生丈夫的指使下,敘述者接受了丈夫所安排的休養治療法。

所謂的休養治療法即是不能參與社交活動,禁止工作,必須長期吃藥休養,形同對於敘事者的軟禁。文中刻意強調了醫生丈夫的崇高地位及專業,以及敘事者的渺小。

此文是由第一人稱的妻子來描述,說明妻子接受了丈夫所安排的度假散心治療法,最後終導致精神崩潰的過程。矛盾的是,而妻子在治療期間寫下此篇小說,其書寫的行為也是被醫生丈夫所禁止,而敘事者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認為書寫的過程對於己身的心靈有相當大的放鬆,也許是有助益治療的方式。

在整篇文章的治療過程敘事當中,其實要強調的並不是休息治療(rest cure),其實就是父權主義對於女性的壓迫控訴,讀者可以在小說中看見一個充滿潛力的女性在不被認同的過程當中被要求放棄閱讀與寫作,甚至被剝奪了想像空間,才導致敘事者移情至房裡的黃色壁紙上。

敘事者也曾以妻子的身分向醫生丈夫提出抗議,但是一直沒有被正面接受,祇能無可奈何地接受丈夫的醫療安排,這位名叫John的醫生甚至要妻子別想太多,輕視了女性的自主能力。就我自己的觀察,這位名叫John的醫生無論是否真存在於現實當中,其實John幾乎就是一九世紀美國大男人主義的縮影,其普遍的名字也可能是泛指當代的沙文主義者。文中除了丈夫之外,另外兩名壓迫敘事者的角色(兄長、小姑),則可能是指當代父權主義被誤導的幫兇。

文中一開始即是古老莊園(Ordinary)為背景,並且闡述這一是個鬧鬼的莊園,讓讀者閱讀之初就被敘事者的悲觀所感染,而往後的發展也一直讓讀者處在灰色悲觀的氛圍裡。

文中不斷強調醫生丈夫的權威性,以及女性的無能為力,列舉以下例子。

一、敘事者提及書寫創作是不被允許,但對於創作者而言,卻是很大的精神放鬆,這也包括《黃色壁紙》一文的書寫。

二、屢次強調男性與女性的不同。

三、文中反覆突顯醫生丈夫的對女性的壓迫、自以為是、傲慢無理。

四、醫生丈夫雖然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卻不曾傾聽敘事者說的話。

五、敘事者消極地接受醫生丈夫的支配,被放置在床上無法動彈。

而整篇文章最精采處,莫過於女性心理與黃色壁紙間的描敘,如何能夠從無生命的壁紙去影射女性的心理?這是夏洛蒂.吉爾曼的高明之處。

文章中沒有秩序、邏輯、語言及精神失序等等,也加深了黃色壁紙的可閱讀性及複雜的女性心理。

就壁紙來說,為何僅有敘事者可以從中看出端倪?醫生丈夫卻無法看出壁紙之間的變化?是否和光線的投射有關?就我的觀點來解釋,這可能暗喻著男性的不夠纖細!

而敘事者精神失序那刻,黃色壁紙也開始呈現混亂的景象,這樣的景象一直持續至小說結尾。在這兩者之間,夏洛蒂.吉爾曼做了相當巧妙地安排。

而在黃色壁紙的圖案上,日光照射之下沒有特別的順序,在敘事者眼中的壁紙圖案甚至還會變動,混亂的景象可能意味著敘事者己身沒有明確的形象。

而敘事者每日盯著黃色壁紙瞧,她幻想的情境愈清晰,她的精神狀態就愈糟糕,對黃色壁紙著迷的程度也逐漸加深。

我想這是表達了敘事者的精神狀態脫離了現實世界的情形,直到敘事者愈來愈確定自己從黃色壁紙當中瞧見的景象,其精神方面的疾病也讓敘事者無法區分現實與幻想。

敘事者到了後期,甚至會瞧見跳動的窗戶,這樣沒有邏輯的陳序,也充分表達了敘事者脫軌的精神狀態。

從敘事者日夜顛倒的作息習慣來看,她白天睡眠,夜晚看到黃色壁紙到出神,是不是註定敘事者與現實脫節的事實?

最後敘事者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不斷在地上失序的爬行,也憤把黃色壁紙撕下來,敘事者的精神狀態也到了無可藥救的地步了。

我認為《黃色壁紙》整部小說最成功的描述,就是在於敘事者與黃色壁紙之間,這當中暗藏無數的譬喻,也投射出女性複雜難懂的心理狀態。

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描述,在於夏洛蒂.吉爾曼讓敘事者「我」及黃色壁紙合為一體,文中這樣描述「我和斑駁的壁紙內日以繼夜爬行的女人合而為一」,而壁紙中日以繼夜爬行的女人不也就是敘事者本身嗎?

敘事者以沈默與逃逸作為最後的控訴,作為文章最後的結尾。這樣消極的態度也難怪有評論家認為《黃色壁紙》無助於女性主體在社會環境地位的改善。甚至更有評論家指出,「沈默和逃逸並不能讓力量攀生,而這些獎勵則是包著糖衣的迷幻毒藥。」

夏洛蒂.吉爾曼是在患了產後憂鬱症之後,寫了這篇控訴性的小說,此篇小說在一九七二年重新被出版之後,也引起了許多婦女團體對於產後憂鬱症的重視。

其實在男性普遍無知的觀念裡,生產不過就是很單純的生物性生養關係,不過女性在產後卻必須獨立面對精神方面的煎熬,而真實世界中的夏洛蒂.吉爾曼在她女兒九歲那年,同意讓她和父親及無子的繼母同住,在女兒離去之後,夏洛蒂.吉爾曼反而專心從事與改善母職環境有關的哲學論文。

我認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應該要跳脫出生理方面的生物性生養關係,而把重心放在精神與心靈方面,知名的童話大師安徒生一生皆無子,不也完成了多部童話鉅作,並且終其一身為兒童奉獻?

也有女性評論家說,「身為一個女性讀者,我也無法感到對文中努力堆砌的情境產生任何親切的認同。」來說明《黃色壁紙》整部小說的鬆散,也有評論家十分厭惡這種以文載道、為了宣揚信念的作品。然而評論家楊照卻也指出,「就算是一個從來沒有反省過這些東西的大男人都會興味盎然地讀下去。」

正反兩派的評論皆有存在,就我認為,《黃色壁紙》強調女性受到父權主義壓迫的訴求,應該遠勝於改造父權主義的根深蒂固的觀念。我更認為,會因為讀了此文章而體恤女性心理的男性恐怕少之又少。

由於女性書寫經常充滿著叛離意識,容易被批評為「雜論無章」、「沒有秩序」、「沒有起庂」的書寫,部分評論家認為《黃色壁紙》雖然刻意閃躲「人際互動」的小說結構,但是反而深陷文中,成了敘事者自說自話的情形。

不過就我己身的觀點,這何妨不是一種書寫方式?女性書寫經常刻意突顯Feeling,而非是一般書寫的Ideas,而女性書寫跳躍式的表達方式,其實更容易讓讀者去隨著敘事者去探索其內心世界,不是嗎?

讀者更可以從文中這對夫婦孑然不同的個性來看出現實世界的縮影,敘事者羅曼蒂克的性格相較於John的實事求是、冷酷無情的性格,這何嘗不是目前的兩性關係?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女性主義,其實真正活躍的時期還是在二十世紀,由於二十世紀的世代及環境變遷,女性知識份子逐漸抬頭,書寫的作品也漸受重視。也由於長期受到父權主義的壓迫,所以女性書寫者更急於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及思維。

女性主義書寫運動也不僅限於女性作家,例如托爾斯泰及契訶夫都曾經以女性為第一人稱來書寫。而女性主義最風行的國家莫過於美、法,典型代表人物便是法國女作家皮桑,她利用男性權威的角度來敘事,完成了知名的文學劇作《貴婦之城》,而美國女性小說家勒奎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瑞森也都是相當活躍的女性主義書寫者。

在國內最為活躍的女性主義作家莫過於施叔青,從早年六○年代開始,施叔青即發表相當數量的女性主義作品,其中較為世人所熟稔的作品包括《壁虎》及《拾掇的那些日子》,這兩部作品都有共同的特色,它們明顯討戰了六○年代保守的父權體系,不但強烈具有女性主義色彩,也同時承襲了六○年代所盛行的現代主義及七○年代的鄉土文學,同樣訴求對傳統倫理的反抗與覺醒,甚至碰觸了當時少人提及的「性」題材,並且反覆強調女性幽微的內心感受。

施叔青的作品在當時引起來不小的騷動,畢竟她挑起了父權體制與女性主義的戰爭,作品當中不避諱提及了「戀兄」、「亂倫」等相當禁忌的題材,且施叔青描述女性對於性自主的掙扎,不但描繪細緻並且相當赤裸,我想這也是所有男性作家較難深入發揮的部分。

由於施叔青出生年份的關係,她的作品更是複雜地融合了現代主義、鄉土文學、女性主義,這也讓她的筆法自成格局,在台灣奠定了女性主義書寫的重要地位。

以《壁虎》一文來說,它簡直使用了與《黃色壁紙》相同的寫作手法,並且女性主義旗幟鮮明,文中利用「壁虎」當成隱喻,投射出女主角對於戀兄癖的難以割捨,女主角忌妒嫂子奪走了她最鍾愛的大哥,女主角經常夢見「塗擦顏色、油亮的、僵化面具」等各種假象圍繞在她身旁,壁虎其實就是暗喻女主角憎恨的嫂子,甚至女主角還夢見二、三十隻壁虎在一張灰色大網中逃竄。身材豐滿的大嫂與夢中的壁虎,在女主角的心裡自成一體。

而施叔青的另一部作品《拾掇的那些日子》是以自傳型式來撰寫,又與《黃色壁紙》不謀而合,作品是描述一名女子小說家迷戀男主角的過程,當中對於女主角精神方面的著墨不少,也是相當典型的女性主義作品。

除了施叔青之外,國內也有相當多對於女性主義推動有相當貢獻的作家,包括平路、謝瑤玲、李奭學、李元貞、顧燕翎等等,由於這些作家的努力,在近代有助於女性主體意識的啟蒙以及女性書寫。

就如兩性研究學者顧燕翎說的,「讓女人找到她自己,是實踐女性主義理論的重要基礎。」這何嘗不是《黃色壁紙》的初衷嗎?

英美文學研究者謝瑤玲更是表示,「只要是接觸女性文本,就必須讀這一篇小說。」藉此表達《黃色壁紙》的重要性。

雖然不少的作家大聲疾呼女性文學,但是在這個以父權至上的台灣來說,女性文學依舊算是相當小眾,從三○年代日據時代至五○年代反共,以及七○年代的鄉土文學,幾乎沒有純粹以女性主義為主的年代出現,許多實驗性質的文學作品都不被注意,而大部分女性所閱讀的作品也多數以言情小說及羅曼史為主,甚少有女性真正關心以探索心靈為出發點的文學作品,這也是我們該深思之處。
  

後記

黃色壁紙是讀《The Yellow Wallpaper》之後的心得感想,在網路上及圖書館裡都甚少發現夏洛蒂.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資料,國內似乎也沒有譯作,傑維恩祇能很辛苦的讀英文版,但是夏洛蒂.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卻是美國女性書寫的鼻祖,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閱讀並且整理成心得與大家分享,若談及女性書寫就不能不知道她。

如果你對夏洛蒂.吉爾曼也有所涉獵,歡迎寫信與我交換心得。

關於愛戀情事出版計劃

許多人來信詢問愛戀情事徵文比賽的文章什麼時候集結成書?我已經向出版社詢問過數次,由於出版社正值搬家,許多事情紛紛擾擾,也就跟著延宕了出版的計劃,至於究竟何時出版?出版社也沒有給我正確的日期,但是傑維恩若有最新的情報,就會立刻跟你們說。

《傑維恩愛說故事》一書已經出版!

作者:傑維恩     出版社:法蘭克福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記憶;未免都太鮮明了,我迫不及待寫下來。
年輕男人後來不小心想起,許多年前藏在心裡的那個孩子,竟然還在不停地說著故事。
寫書,不過是紀念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記憶。
《博客來網路書店購書》


造訪日光溫暖文學報網站年輕的男人後來遇見了文學,他在Internet上架了一個小網站,不停地說著故事來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歡迎造訪「日光溫暖」網站,讓男人用滿滿的故事招待你。
日光溫暖文學報 寫信給傑維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