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穿越時空愛上你──『歷史空間再利用』在高醫的困境與展望(陳炳仁)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2/06/14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 穿越時空愛上你──『歷史空間再利用』在高醫的困境與展望(陳炳仁) 去年在校方主動釋出要提供一個閒置已久的舊校舍讓學生來運用的訊 息之後,由醫四學生劉介修邀集的籌備小組在學期初的第一次全校社 團大會中,首次向各社團社長們提出了一個構想,就是想將這一棟民 國 63 年左右出現的前高醫附設醫院洗衣部的舊建築透過「閒置空間 再利用」的操作,來創造一個以高醫學生作為主體,屬於學生的理想 實現之地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感謝蘇崧棱捐款 2000 元。 ◎ 感謝知名不具捐款 2000 元。 ◎ 感謝無名氏捐款 1000 元。 ◎ 感謝黃介政捐款 1200 元。 ◎ 感謝馮建三捐款 2000 元。 ◎ 感謝林志鴻捐款 400 元。 ◎ 感謝蔡珮汝捐款 250 元。 ◎ 感謝知名不具捐款 500 元。 ◎ 感謝張麗伽、陳裕鑫捐款 3000 元。 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 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南方電子報將出版年度文選】================== 為了讓呈現在「南方電子報」上的社會脈動,能以平面的形式再次流 傳,「南方」將規劃出版年度文選。為此,「南方」於以下網址: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ategory.asp 成立「南方電子報文選籌備處」的 list hosting (某種形式的電子 報)。如果您對未來將出版的南方文選有興趣瞭解或購買,請到此 「籌備處」留下您的 email address 。未來有相關訊息,「南方」 將透過此 list hosting 發佈,或徵詢讀者意見。 ========================【人文活動訊息】======================== ◎(台北) 21 世紀公民養成社區工作營 (5/18~6/23) ◎(全國)台灣少年的一天全國徵文 (5/25~12/31) ◎(台北)汐止在地文化研討會 (5/29~6/16) ◎(高雄)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誠徵行政助理】(6/10) ◎(全國)贊助台灣到地球高峰 (6/10~9/4) ◎(外國) 2002 年兩岸優質青年生活共識營--第二屆天津團團員甄選 (6/11~7/22) ◎(台北)「家族星座」心靈成長團體 (6/16) ◎(高雄)媽媽教室活力再造工作坊 (6/22~6/23) ◎(高雄)姐姐妹妹站起來 --『婦女教育種籽人員培訓及進階研習』開班了 (6/27~9/5) ◎(台北)新世紀的人權挑戰與建制--第三屆大專生人權研習營 (6/29~6/30) ◎(台北)荒野第十期解說員訓練班 (6/29~8/18) ◎(花蓮) 2002 第五屆和南佛教藝術營 (7/3~7/8) ◎(桃園)自然觀察研習 (7/4~7/20) ◎(雲林)探訪諸羅認識樹蛙生態營 (7/5~7/6) ◎(台北) 2002 法治教育種籽學生營隊 (7/6~7/7) ◎(嘉義)第三屆〈發現好美的天堂〉人文生態研習營 (7/9~7/11) ◎(屏東)魔鬼樹探險記 (7/9~7/12) ◎(嘉義)發現好美的天堂 (7/9~7/11) ◎(高雄)大暑,瀰濃(2002美濃節)(7/12~8/6) ◎(高雄)重返客庄--青年客家營 (7/19~7/22) ◎(外國)加拿大服務學習青年教師團 (8/3~8/28) ◎(台北)關渡百分百---親子自然文化體驗活動 (8/3~8/3) ◎(台北)紀錄片的界線與感動 (8/7~9/4) ◎(台北)蟲蟲世界自然體驗營 (8/11~8/19)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union.html 閱讀詳細資料 ==========================【人文通訊】========================== ◎【新世紀的人權挑戰與建制】第三屆大專生人權研習營 (台灣人權促進會) 網際網路特有的匿名性讓使用者得以突破階級身份、學歷、外型等限 制,在網路的世界中享有秘密通訊的自由,以及平等發言的機會。然 而在電腦普及、上網率高的都會地區之外,卻存在著「數位落差」, 對於不會使用或沒有電腦或上網機會的人而言,看似平等的網路空間, 卻是造成不平等的最大因素。 第三屆大專生人權研習營試圖將人權的思考集中於討論新興科技的發 展所衍生而來的人權問題,讓學員能夠深入探討新世紀基因工程、網 路資訊普及等新興資訊科技與基因工程的發展所引發的挑戰。期待大 家共同參與!網路報名時間延長至 6 月 20 日下午 6:00,敬請把握! ※ 本訊息詳細內文,請參閱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20613-1.htm ◎ 世界高峰會將是「零垃圾」的盛會 (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 年 6 月 10 日—聯合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 會之公民社會秘書處、以及南非政府已同意根據「零垃圾」的原則來 「綠化」世界高峰會。約翰尼斯堡的高峰會將從世界各地帶來數萬名 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企業界及其他公民社會之成員,探討全球環 境,並規劃永續發展的行動計畫。。 負責今年 8 月約翰尼斯堡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尼汀‧ 迪塞 (Nitin Desai) 與非洲地球生命組織的「零垃圾」團隊會面時, 強調他對此事的支持:「我支持這項計畫,並鼓勵大家盡可能地達到 「零垃圾」。」 ※ 本訊息詳細內文,請參閱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20611-2.htm ◎ 台灣可以向美國說不,人民有陳情的權利! 反對加入 WTO 之不當政策,簡淑慧竟遭判刑! ◎ 徵求電腦 ◎ 公民社會的基點--我們的計畫:媒體觀察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由「陳炳仁」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如需轉載,請 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絡,或者請 加入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穿越時空愛上你──『歷史空間再利用』在高醫的困境與展望 作者:陳炳仁 (history_represent@hotmail.com)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 來源:投稿 ──────────────────────────────── ◆ 楔子 那是內科見習最後一段時間,剛結束跨年假期的熱潮在冷冽的冬天清 晨爬起,參加科內重頭戲──外賓演講,清晨 7:00 的醫院新講堂內 已擠滿了各個階層的醫師們,我同大伙兒作在那氣氛異常沈靜的黑暗 空間中,諦聽著台上講者說明著癌症治療的歷史及跨世紀的突飛猛進, 在無意間,我看到了一幅令我激動不已的景象──新講堂外那幅描繪 著高醫一開始的現代醫院建築(現今中和紀念醫院的南棟)與校車疾 駛在田野的圖畫,穿過那扇未閤上的門,很印象派地投射在X光片箱 上,我很難忘懷那時的興奮,心裡想著,我之所以坐在這個位置上學 習癌症治療這醫學專業尖端科技的進步與展望,之所以用這個身份這 個姿態存在此刻的空間、享受此刻的資源,全由那象徵著醫學教育發 韌的模糊影像,穿越時空逐漸成長、發展而來!片箱上映著時光的景 深,讓人悠悠地回憶起這座構築在南台灣的醫學教育殿堂的歷史,以 及巨變...... ◆ 高醫校園之今與昔 高醫於民國四○年代草創之時,由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教授與 高瞻遠矚的前董事長陳啟川先生共同協力,在一片宛如塞外之地的荒 煙蔓草間,興建起三棟教學大樓(現今牙醫、藥學、化學系館),在 南台灣開始了醫學教育的奠基,於是,一屆又一屆的高醫師生、行政 人員們便在這三棟建築物裡寫他們的歷史,也寫高醫的歷史。 在高醫創校之前,周圍並沒有太多的民眾居住,最明顯的建築莫過於 十全路上的愛國國小,然而隨著學校的創立,三棟教學大樓的興建, 現在與我們高醫人生活連結的最緊密的安生里社區,當時也在高醫校 園旁,逐漸出現了現有的聚落與生活網絡,於是,高醫與週遭社區便 隨著歲月,一起發展成長起來,而三棟舊的教學大樓在這段時間裡, 扮演過無數的角色,無論是學生上課、行政辦公、各項研究室、甚至 是病房,雖然後來圖書館(民國 50 年)、綜合實驗大樓(民國 66 年)、勵學大樓(民國 72 年)、濟世大樓(民國 79 年)等校園建 物陸續出現,而醫院也漸漸擴大,在 75 年時完成第三、四期(現今 中和紀念醫院的 A、B、C 三棟),逐漸分攤了舊的三棟教學大樓的諸 多任務,但是我們仔細逛逛高醫校園,不難發覺高醫與周圍社區的城 市紋理最有連貫性的便是這三棟建築物,而其也是最能呈現並延續高 醫悠久而豐富歷史的建物,它不僅是高醫人共同記憶的連結所在,見 證高醫茁壯的歷程,更是大王椰(註一)矗立南台灣的根! 然而在新一輪的校園整體規劃(其中也包括正在動工的第一教學大樓 與新學生宿舍)裡,依照規劃書上的設計圖與之前校方曾張貼的公告 中顯示,目前的化學、藥學系館將被拆除,原址將興建第二教學暨圖 資大樓(註二),而唯一留下的牙醫系館未來的命運也並不明確,我 們不禁暗自驚心,未來我們是否真會失去這可以穿越時空,引領我們 感受在地歷史與文化傳承的三棟老校舍? ◆ 歷史建物風華的生與死 試想,今天我們畢業離開學校了,隔了十年後回到校園來,當初在學 校生活時所有的建築物與生態都已面目全非,被另一種你完全陌生的 校園環境語彙所取代,請問你的感受如何?當初同窗的好友也許各奔 前程,難以相聚,然而景物又完全改頭換面,請問「物非人非」,你 又如何連結你的情感,重新喚醒那存在某一個特定時間空間的美麗回 憶呢? 物與空間環境,與我們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因為那是我們所熟悉的 事物,我們與物品在某一段時空裡發生了深切的互動,而空間活動更 蘊含了那一段時裡,我們身處其中所累積的的生活經驗、情感與記憶, 所以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中,或是在世界名著、電影裡,常可以發覺人 在經歷時間長流的浮浮沉沉後,偶然間發覺童年時的玩具或小玩意兒, 或是回到某個熟悉的場所,觸摸到屬於曾經的一面牆、回味起某個與 空間互動的姿勢、視線定格於某個場景,於是心中那股源源不絕、澎 湃洶湧的情緒與感動奔洩而出的體驗,那就是存在著歷史、記憶的外 在環境帶給人那強而有力的連結 雖然說在台灣今天這個講求投資報酬率與經濟效益的時代,在寸土寸 金上,拆除老舊建築物而改建為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似乎對於空間 的使用上取得較有力的位置,但是我們仔細靜靜的想,如果一代又一 代的人們總是不斷而且徹底地揚棄過去,著眼未來,那麼屬於群體的 歷史傳承、文化脈絡將何去何從?失去了既有價值體系與社會文化的 產物,便無法提供摸索未來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座標,一個具有強而有 力延續性的基礎,如此,我們所失去的是否遠超過單純由經濟經營管 理角度切入的利益所能估量的? ◆ 「歷史空間再利用」作為環境創造與營造規劃的重要思考向度 文建會近年來特別著重於歷史文化資產保留與規劃,也將去年(2001 年)定為「文化資產保護年」,最近更積極配合已列入六年國發計畫 的「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其中一環的「地方文化館」來思考並行動, 在計畫中並明示規劃的方向是以不新建館舍,利用舊有的歷史閒置空 間來創造有特色的文化館為原則,這很明白地昭示了透過「歷史空間 再利用」這樣一個思考向度來營造在地文化與主體特色的觀念 大家似乎還會有一種刻版印象,認為古蹟或文化資產的保存「一定」 要原原本本、原封不動的保留舊建築,甚至要「重建現場」,但是根 據不同古蹟與文化資產本身特色、意義的個別差異性,有許多古蹟或 文化資產是可以加入現代建築語彙與工法,將現代與傳統的人文與藝 術元素交揉共存,共同激盪出新的生命力,這就是「歷史空間再利用」 的關鍵,透過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僅可以保存過去的歷史遺跡以及群 體共同的記憶,更可以加入現代的時代意志與表現元素,將當下的人 文活動放入這個空間場域來上演,再現屬於在地那綿延不斷的人文風 貌,如此,歷史便不再只是停留再某一個時間點或黯然地蜷困在某個 角落,而是與新紀元人們的生活不斷地延展、傳承下去,繼續寫著未 完待續的歷史! 這樣一個環境創造與營造規劃的重要概念,其實在全球各地,甚至是 台灣風行已久,在本人旅遊歐洲的兩次經驗裡,無處不發現這樣的再 造模式,譬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巴黎奧塞美術館,是由舊的火車站重新 規劃而成;巴塞隆納加泰隆尼亞博物館(舊病院)、安東尼‧達比埃 斯(Antoni Tapies)博物館(舊出版社),馬德里三大美術重鎮的蘇 菲亞王妃藝術中心(舊醫院)與泰森‧波米薩(Thyssen-Bornemiza) 博物館(舊貴族別墅),柏林、威尼斯的古根漢博物館(舊德國銀行、 Peggy Guggenheim 的舊宅),德國魯爾工業生態文化園區(舊採礦與 鋼鐵製造區)等等著名的案例不勝枚舉;而在台灣的成果也頗為豐富 多元,譬如說宜蘭的博物館家族,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日據時代的台 北放送局),新竹影像博物館(舊戲院),台中 20 號鐵道倉庫藝術 村,嘉義舊監獄再利用計畫,高雄縣橋頭糖廠藝術村,高雄市駁二碼 頭藝術村規劃案等,其實都是在我們生活週遭而且貼近群眾的規劃 所以我們知道,「歷史空間再利用」已經創造了另一股文化環境的氛 圍,而更進一步的扎根與成長,就必須擴大群眾的參與,並增加多方 觀點的討論、溝通與辨證,才能匯集更廣而有勁道的能量,更細緻更 多元地製造更多可能性! ◆ 他山之石──台大醫學院二號館的起承轉合 我們試著把範圍再縮小,看看同樣是歷史悠久的臺大醫學院,大家若 有機會到台大醫學院校區走走,不難發現在中山南路與仁愛路交叉口 轉角處,有一棟緊鄰台大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的兩層樓建築物,帶有 濃濃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建築物前槭樹亭亭玉立,不時可以看到新 人們來這裡拍攝婚紗照,當夜幕低垂,橙黃的燈光撒向古樸的牆面, 樹影掩映著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構成一幅舒服幽雅的夜間景致,它, 就是台大醫學院將近百年的歷史建物──二號館 台大醫學院二號館大致完成於 1910 年代,曾經扮演過院方行政中心、 教學場所、藝文活動演出場所等角色,伴隨著本土醫學的現代化,見 證了台大醫學院由開創、奠基而成長的歷程,1980 年代台大醫學院的 整建工程展開,二號館內原先的行政單位遷到新建的基礎醫學大樓, 而二號館也因為原址預定改建為會議廳及醫學資訊中心而面臨被拆除 的命運;直到 1992 年謝博生教授擔任教務分部主任時,感於校園高 樓林立,舉目所見盡是現代建物與狹隘角落,影響學生開闊胸襟與氣 度的養成,再者,二號館是校區僅存之古老建物,是學院發展成長的 見證,一旦拆除將有礙於學生感受學院傳統的激勵與歷史感,所以提 議修訂會議廳及醫學資訊中心工程的施工地點,並積極推動二號館的 歷史空間再利用,過程中經歷過數年的溝通協調,終於得到大多數同 仁與師生的支持,在校友、校方與政府機關多方資源協助之下,讓二 號館獲得重生 二號館的整修相當艱鉅,建築物的補強、裝潢的整修、水電空調的配 置,都有許多的難度,但是秉持著將新時代的人文活動與精神注入古 蹟建築的方向,經過一年的努力,二號館這棟伴隨台灣醫學發展的老 建築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內部現在一部分規劃成醫學文物展示室 定期舉辦醫學各領域歷史專題展覽,另一部分作為學生做小組討論和 小班教學的討論室,而大廳則提供師生創作作品的展示之用,其他空 間則作為共同教育室、校友會、教師聯誼會等單位的辦公場所,如此, 二號館便以一種新的姿態繼續延展台大醫學院的歷史,在一片現代建 築的校園裡,注入一股暖流 (按:此段參考「二號館之保存與修復」,謝博生,1998) ◆ 高醫校園「歷史空間再利用」的學生參與 去年在校方主動釋出要提供一個閒置已久的舊校舍讓學生來運用的訊 息之後,由醫四學生劉介修邀集的籌備小組在學期初的第一次全校社 團大會中,首次向各社團社長們提出了一個構想,就是想將這一棟民 國 63 年左右出現的前高醫附設醫院洗衣部的舊建築透過「閒置空間 再利用」的操作,來創造一個以高醫學生作為主體,屬於學生的理想 實現之地,並且由各社長自願加入籌組了「高醫閒置校舍再利用工作 小組」,經過近一個月的意見彙整與理念宣傳,學生們對於這棟建築 的再生有了初步的空間想像,而工作小組也根據蒐集到的意見做出規 劃的企劃書提交給校方,內部規劃了飲料舖、學生社團活動資訊中心、 校園紀念品展售部等等,並由校方發包工程完成了整修的工作,而學 生會也成立了小樓管理委員會,由各系選派出來的代表擔任委員,繼 續討論小樓未來多樣可能的走向,雖然目前小樓僅完成建築體本身的 整修,內部裝潢擺設空間運用都未進行,但是相信在小樓管理委員會 嘗試擴大參與,並積極思考討論的努力下,未來一個屬於學生夢想中 的小樓願景相信可以逐步實現 而現在學校因為新的校園總體規劃的原先計劃,可能在三棟老校舍現 址進行新建物的施工,也因此這些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的老校舍可能 面臨拆除的命運,筆者與幾位友人在互相分享與溝通之後,正嚐試籌 備一個高醫學生「歷史空間再利用」的工作小組,希望在這一個歷史 重要的抉擇處,匯集學生的力量參與這樣一項鉅大的討論與工程 在行動目標的部分,我們希望能舉辦高醫校園相片暨文物展,透過相 片、文物展覽,甚至是口述歷史的彙整,讓大家了解到高醫及其所在 的社區近五十年來的發展軌跡,並對我們學習成長的環境有更深一層 的認識與關懷;我們也期待一場關於「歷史空間再利用」的座談會在 高醫來舉行,可以邀請學校裡各個階層的代表,以及校外各方面的專 業人士來與會,譬如說古蹟維護學者、建築師、歷史工作者、社區營 造規劃師等,讓所有關心此一議題的人可以更認識這樣的觀念,在有 更深一層的了解後可以做較全面的思考,並創造多元討論與對話的氛 圍,激盪更多的創意,以期在於校園建物規劃施工時,能有更多可能 的方向可供選擇;我們更盼望能夠與多方力量共同促成高醫校園暨歷 史空間再利用的規劃小組,由校方行政人員、校友、教師、職員、學 生的代表組成,來進行將全體的意見彙整,來與專業團隊配合,催生 屬於高醫全體社群共同的文化資產 (按:此段參考『給我一座「小樓」──「閒置空間再利用」在 高醫的實踐現況與展望』,劉介修,2001) ◆ 終曲 在台大醫學院二號館修復啟用紀念特刊中有一段詩句,請容我在這裡 與大家分享, 『我們曾經想拆除它 像一座城市努力於現代化 想拋卻所有的記憶 包括殖民時期的陰影 最後我們決定留下來 不是為了保存那些殘落斑駁 只是希望記取心酸與浮沉 留住歲月累積的光澤 當城市和天空越見擁擠 這裡會留下一隅沉靜 智慧 交融過去與現代的醫者情懷 預約下一世紀的新文藝復興來臨』 我們清楚地知道,嘗試保留三棟老校舍,並不可能像之前高醫的「小 樓」那樣單純地操作,因為當時的狀況是學生已被授權可以規劃運用 這樣一個空間;整個未來的發展,可能會與台大醫學院二號館的歷程 較相仿,這同樣是個之前可能已經有計畫在原址重建新建物的歷史建 築,所以必定要在保留或拆除重建的不同意見聲浪裡,找尋相互能接 納的最大公因數或最小公倍數,也就是更多實現的可能道路,譬如說 台大醫學院原先要在二號館位置興建的國際會議廳與醫學資訊中心並 沒有因為二號館的保留而成為幻夢,而是校方在院區將另一棟歷史建 物「移厝」之後出現建地空間,將國際會議廳與醫學資訊中心在這塊 可運用的土地上興建 雖然我們真心期待未來能看見高醫的三棟老校舍透過再利用、再創造 的過程,規劃並實現一些想像中的藍圖,譬如說高醫校史館暨杜聰明 博士紀念館,可以提供高醫全體成員或校外人士藝術創作展覽場所或 表演空間的南杏博物館,提供師生小組教學、討論的小型會議室或校 友會、教師會、學生會等單位辦公場地的多功能會館等,當然還有許 許多多留待大家共同想像的創意 然而我們更在意的是這一段漫漫長路的「過程」,當校方、校友、學 生、教職員工因為意識到自己跟這個事件與校園環境息息相關,從而 實際參與整個過程的討論、協調,其實校園裡面存在社群的主體性便 能漸漸地被突顯,而在互相溝通與激盪的過程中,創造更多「利用」 或者先說「存廢」的可能性,例如說原先可能保留的是較靠近附設醫 院的牙醫系館,然而這種狀況會造成保留下來的老校舍被可能興建的 高聳的第二教學大樓、六層的實驗大樓、及十一層樓的附設醫院三四 期包圍,造成空間的壓迫感,並降低可近性,然而在多方意見交換的 過程就可能激發將原先規劃的第二教學大樓興建位置往附設醫院方向 移動,轉而保留靠近圖書館的化學系館的想法,或是運用現代工程技 術,將老校舍「移厝」到其他合適的位置,以增進其與整體校園的協 調性與可近性;而也有人提出可以就地改建原有的圖書館成為新的圖 資大樓,不僅可以解決學校長期圖書資源困乏的問題,也可以留下老 校舍來作再利用的實現! 而大家也可以在這個挖掘並重新詮釋歷史的過程中,更了解高醫的文 化脈絡,體認高醫的在地精神,或許更可以塑造高醫人內化的價值觀 與認同,凝聚高醫人面對新世紀挑戰的向心力與集體意志! 註一:由謝獻臣故校長作詞的高雄醫學大學校歌中,將高醫比喻為 「參天的大王椰」 註二:根據筆者最近一次接收到來自校方的資訊,現階段三棟校舍拆 除與否,以及第二教學暨圖資大樓興建與否,都仍存在著變數,因為 以上問題還牽涉到第二校地的從新選擇、投資與規劃等問題,會造成 資金調度的排擠效用以及校園(考慮兩個校區)設施、建物興建的相 互配合所影響而有所變動 我們由衷地期待對高醫三棟老校舍保存下來作再利用規劃的這個事件, 或說是對於這樣一個實現夢想的嘗試,有任何建議或是想加入我們行 動行列的朋友們,能夠不吝惜將您的想法與參與意願,與我們分享、 聯繫。謝謝! 高醫學生「歷史空間再利用」工作隊籌備小組聯絡方式: history_represent@hotmail.com 高醫學生「高醫學生『歷史空間再利用』工作隊電子討論群」首頁: (歡迎加入群組)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Kmuhistory_represent/ ======================【主題文章延伸網頁】====================== 歷史空間裡的文化新情(孫華翔) http://www.ceformosa.org.tw/%E6%95%85%E9%84%89%E9%87%8D%E5%BB%BA/%E6%95%85%E9%84%89%E9%87%8D%E5%BB%BA%E5%B0%88%E6%AC%84/%E5%AD%AB%E8%8F%AF%E7%BF%94/%E6%AD%B7%E5%8F%B2%E7%A9%BA%E9%96%93%E8%A3%A1%E7%9A%84%E6%96%87%E5%8C%96%E6%96%B0%E6%83%85.htm 再論「建築與烏托邦」(賀承軍) http://www.new-housing.com.cn/newhouse/content_view.phtml?ID=2151 『平反個人主義』(季鐵男) http://home.kimo.com.tw/geoffreyfang/FORUM/pf.htm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思考(劉正輝) http://www.ceformosa.org.tw/%E6%95%85%E9%84%89%E9%87%8D%E5%BB%BA/%E6%95%85%E9%84%89%E9%87%8D%E5%BB%BA%E5%B0%88%E6%AC%84/%E7%89%B9%E7%A8%BF/%E9%97%9C%E6%96%BC%E6%AD%B7%E5%8F%B2%E5%BB%BA%E7%AF%89%E5%86%8D%E5%88%A9%E7%94%A8%E7%9A%84%E6%80%9D%E8%80%83.htm ================================================================ ■ 發行人:陳豐偉 (roach@esouth.org) 「南方電子報」主編:張釗維 (changcw@esouth.org) 執編:莊靜嵐 (yealan@esouth.org) 宋明珠 (grief@esouth.org) 顧問:張育章、高永謀 ■「南方」編輯部 Email: south@esouth.org ■「南方」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智邦生活館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或到奇摩站 http://letter.kimo.com.tw/picked/south ■ 贊助「南方」,請劃撥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