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06/25》═════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大學教育的使命
◎ 悄悄話大聲說
********************************************************************
◎ 教育論壇 大學教育的使命
文/陳徵毅
近日,陽明大學教授郭正典在某報言論廣場發表一篇「大學該有什麼樣的使命」,引起許多學者的爭議,忝為高教界一份子,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郭教授對阿扁總統日前對高雄醫大畢業生所言:「如果立志要成為大鵬鳥,就永遠不會只是隻小麻雀」大加推崇,其實根據莊子「逍遙遊」的描述,大鵬鳥是由北海中的一隻鯤魚化成的,是人間的異數,是有超人的智慧,超人的眼界,超人的氣魄,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阿扁此語似在暗示年輕人「立志做大官而做大事」的誤導。
郭教授以醫學院為主體,大談大學的使命,似乎陷入「微觀」的泥淖中。他希望醫學院以「培養醫人醫國的醫師」為使命,也失之唱高調而不切實際;果真醫師能醫國,孫中山就不必棄醫而從事革命了。從40年前嘉義名醫劉堂坤酒後姦污謝姓護士致死,到今日某些皮膚科名醫一天看診1千名病患,以及十之八九的公立醫院醫師絕少使用聽診器看病,只聽取病患自述病狀,幾分鐘內就開列處方,在在顯示醫德之低落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醫德低落的肇因在於欠缺痌瘝在抱視病猶親的情懷,我建議仿照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入學時加考本國史地,以加深準醫師對桑梓的關懷和投入,摒棄唯利是圖的意念。
愚見以為,今日大學教育之使命,可區分為下列數端:
一、光大傳統文化:時至今日大學教育的宗旨有待重新修訂。按我國大學以研究專門的高深學問為宗旨,嚴格說來,是本末倒置、反賓為主的。試問:這些專門的高深學問或知識,究竟為誰所用?顯然迷失了人生主體。西方文化的根本缺失和危機即由此造成。吾人決不可再蹈西方文化的覆轍,應開闢自己的文化路線,亦即將中國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因為中華文化經過幾千年的融合擴大,內容格外充實豐富,也具有許多優點,諸如中華民族特別勤勞、刻苦,愛好和平、講禮儀、重道德,同時吾國文化以人為本,要人踏踏實實過人所應過的生活,所以今日大學生,不但要傳承固有文化的優點,而且須把文化的真精神,表現於日常行為當中。只要人人有決心,此一理想定可實現。
今日大學生立志要遠大,行事要確實,宋儒張載勉人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實應奉為圭皋。有此偉大抱負自能產生一種使命感。因此,我國大學教育的宗旨應修訂為:「大學教育以研究專門的高深學問為實現中國人文理想為宗旨。」
二、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兼籌並顧:我國現代大學教育,一向偏重專業教育,18年前開始設立通識教育,但份量微薄,不及畢業總學分的1/4,因而通識教育教師備受歧視。而政府所需要的各項人才,除部分專家學者外,沒有一個不以通才為適當人選。可是現代大學教育既忽略通才的作育,不得已只好任用專業人員來代替,同時,更有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學位愈高,知識愈豐;實則恰恰相反,博士的知識,只在牛角尖裡打轉,而知識由研究到運用,還有一個磨練的階段。這些,皆為教育當局所忽略,於是又造成「隔靴搔癢」,甚至「尸位素餐」的病態。前些年,某大學主事者,亟需覓致一名系主任,唯一條件是具備博士學位,經人介紹找來一位留美攻讀博士的29歲女性,只通了一通國際電話,連其真正專長為何都渾然不知,即貿然予以下聘,此種飢不擇食的狀況,簡直滑天下之大稽。揆諸實際,專業人員如果沒有遠大的眼光,也只能擔任一個螺絲釘的職務,如超越其知識局限的範圍,絕難勝作較高層的工作,不獨國家登用人才如此,即作為社會中堅亦然,而國家與社會需要一些較理想的通才與專才,即可油修訂的大學教育宗旨作育而成。
強調才教育者認為21世紀是工業化世紀,為適應工業需求,大學課程應予再分化,我國未來大學除培養各界所需要人才外,也是產生高科技的機構,可解決失業、工廠倒閉、結構性失業、生態環境、污染、陳腐的工業設備等問題,不必擔心分化課程會喪失統整功能而淪為工業化的工具。因為實際作業的學習,也是一種達到文雅教育的手段,可以使學生增加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適應環境的潛能。
強調通才教育的學者,認為21世紀是工業化的資訊社會,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其推陳出新的產品,輒有技術淘汰之現象,未來大學教育應重視科際整合,為學生提供工具學科、知識學科及文化陶冶的學科,以增廣見聞,適應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
揆諸實際,專才是微觀,屬於知識層面,而通才是宏觀,屬於智慧層面,宏觀建立於微觀,知識層面可提昇到智慧層面,兩者不可須臾或離。專門知識應以普通知識為基礎,專才教育應建立於通才教育之上。因此,大學課程應重視基礎學科,以工具學科、知識學科和文化陶冶學科奠定專門學科的基礎,採群集階梯模式「先廣後專」和「先博後約」的程序循級而行,意欲使學生獲得統整經驗,以適應資訊社會的需求。
通才本身未必是提供知識的來源,但至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曾經接受思維方法訓練,足以瞭解、判斷、綜合、組織別人所提供之知識。2.曾經接受充分的人格陶冶,具備道德勇氣,足以荷任艱鉅。3.曾經接受充分的語文表現能力的訓練,足以向上級、僚屬乃至公眾,明確傳播其判斷與識解。
三、點燃黑夜的明燈:昔人有言「與其詛咒社會的黑暗,何不燃起一盞明燈」,社會不可能絕對完美無缺,就因它不完美,才給予我們奮鬥成功的機會。青年人血氣方剛,又具高度正義感,要求社會完美,出發點極為正確,不過在做法上要略為考究,不要存有私心,要把眼光放遠,一舉一動以社會國家為前提,以全民利益為依歸,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有云:「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大學生報效國家要從自我的要求做起,讓自己變成一盞明燈,做黑暗中的燈塔,放出光芒,才能產生有效的作用,以自身為天下蒼生的表率,才能發揮大學教育的功能。
明人顧憲成嘗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歷史上知識分子對國事的關懷進而發生莫大影響力的實例俯拾皆是,從東漢太學生張儉的嫉惡如仇,南宋陳東等十餘人的冒死上書,乃至民國8年北大學生之群起反抗巴黎和會之容許日本21條款,終使政府將外交部長曹汝霖免職。而胡適等留美學生,利用暑期在美國鹽湖城渡假的機緣,深思冥索提昇民智之道,因而倡導白話文運動,對我國之步向現代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美國有意在日本的佐世保設立核子基地,東京大學學生認為此舉將使日本成為各國的箭靶,陷日本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因而群起抗議,終使美國重行計議。
民國60年,美國將釣魚台列嶼與琉球一併移交日本,引起台大學生1千人的示威抗議,雖未能挽回頹勢,但充分顯示大學生與聞國是及分辨真偽和判斷是非的能力。
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應展現其獨立人格,切莫隨俗浮沈人云亦云。
如今金權黑道大行其道,公權力淪喪,生活品質日趨低落,富商巨賈大肆自建高爾夫球場,並於山坡地建造房屋,渾然不顧生態環境是否受到嚴重破壞,一般老百姓已切齒痛恨,而迄今未聞大學生表達責難之聲,難道只知躲在象牙塔裡,大作風花雪月的美夢?
◎ 悄悄話大聲說
十分之一
文/不是老輸的老書
正如老書在以前的文章中所言,對於同性戀,老書絕對不表示贊成,這不贊成的原因,除了或許一般人所謂的陰陽合,還有一個很根深蒂固的想法:既然人都這麼好,為什麼不找個好男好女呢!說捨不得人才糟蹋好聽,其實就是好為人師,凡事總以自己的標準認定,就連幸福美滿也是代入刻板公式。
5月19日老書參加了一個同性戀座談會,與會的除了老師以外,工作人員全數為同志。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約莫20來位的同志朋友,真真是大開了老書的眼界,也破除了好些老書對於同志的刻板印象。怎麼說呢?
如果一個男孩子比較女性化,以往老書心裡便會暗做記號,嗯,他可能是個同志。同理,若是一名女子留著短髮,行事較為男性化,老書大概也會自以為的認定她十之八九是個同性戀者。但是這次老書看到十分女性化的女同志,也看到非常陽剛的男同志。甚至老書從以前的的刻板印象裡,也覺得也許同志是自己的性別認同錯亂,以至於喜歡上同性別的人。但這些都不對,老書好奇的請教了一位男同志朋友,他說:我知道自己是個男的,可是我就是喜歡男人,而我現在的伴,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個喜歡男人的男人,絕非如妳所想,我的心理性別與我的外表性別不一致。
多恐怖的誤解!
或許是在所謂正常人的觀點下,他們總是被視做離經叛道的一群。老書私下對組輔其中之一的先生提出疑惑:社會大眾常會覺得同志的私生活相對糜爛,是不是因為性關係比較隨便,以致於愛滋病也比較好發於同性戀的身上呢?這位先生回答我的是:「性關係紊亂,並非限於同志之間,就算是異性戀者,亂搞關係的也大有人在,只能說無論同性或是異性,都該注意安全的性關係。有些同志的私生活確實是比較隨便,其實是因為他們對於同性之間的感情,自覺沒有明天的緣故。至於我本人可是始終奉守一夫一夫制的人哦!」
同時老書也提出為什麼不找個好異性廝守一生,何苦癡癡地守著不知是否有明天的感情。這種同志生活既然都已自覺到不容於道德論者,為什麼不幡然省悟,回頭就上了岸,載浮載沉在未知的人海中,難道不難過嗎?那位朋友他回答我:「妳喜歡吃飯,有人喜歡吃麵,但是吃飯還是吃麵好,每個人有自己不同原因的喜好,重要的是,怎麼樣能夠使自己活得更好,而不是去迎合他人的或是主流的思想吧!」
敢於做自己
老書想,願意參與這個活動的同志朋友,是一群面對黑暗時也能克服的朋友,但在角落裡,有多少無法或不願走入陽光的同志。老書不敢說參加場座談會就能使自己增加多少對同志的了解,但是至少知道他們其實就像所有的人一樣,需要大家的鼓勵與朋友的支持,如果我們對他們不夠了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論斷對與錯,就把這當成男女之外的另種關係,對於認真做自己的人,如果無法給予掌聲,至少試著去了解,應該也沒什麼不好。
開會那天,有位朋友提到,曾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認為這世上應當有1/10的人是同性戀,國外的人口比例約略與此數字相符,但在台灣同志佔人口的比例低於1/10,追究原因,或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所以有許多人不敢出櫃:有位同志朋友說的沒錯:「今天,不會有哪一個人會為了自己是異性戀者,而需要跟別人解釋;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為了某某為什麼是同志,而耳語八卦許久。何妨試著用對待異性戀的眼光去看待同志間的情愛。」
至於,想要對同志有更多認識的朋友,可以透過許多管道,所以,老書僅將同志諮詢熱線網站的網址留下,希望透過更多的認識,我們能夠不再將同志視為異類,因為他們也是上帝所創造的人類,只是他們希望能與一個同性別的人,合成一個圓罷了。
同志諮詢熱線的網址:http://www.hotlin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