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06.25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世界盃不純粹是足球賽
【左右看】世界難民日有感
******************************************************
【社論】世界盃不純粹是足球賽
4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隨著精彩的球藝高潮迭起,再加上大爆冷門的情況不斷湧現,吸引了所有世人的注目。這個號稱擁有最多觀眾的運動比賽,不僅扣緊了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及多數亞洲國家,數以億計的球迷心弦,連一向忽視足球運動的台灣社會,也掀起一陣談論足球的浪潮。
足球誠然有其迷人之處,相較於籃球的近身搏鬥,足球場寬闊場域更能兼顧比賽的戰術與戰略之美;對比於美式足球的寸土必爭與蠻勁衝撞,足球賽更講究運疇布局、行雲飄逸。足球既講求個人技巧,又強調團隊合作,需要球員的苦功、體力與毅力,更需要球隊集體的默契、戰略布局與向心力。足球比賽這種多面向的趣味與意境,難怪會引起全球的瘋狂矚目。
但是,除了足球本身的迷人之外,一個世界盃會引起全球各國人士,不論黨派、教育程度、階級、貧富一起觀賞,共同瘋狂,其中還有其他因素,彼此相互激勵,才可能形成這種波瀾壯觀的形勢。這所謂其他因素,至少包括下列2項:
首先是商品促銷的作用。明星式的運動比賽,正如其他明星影片一樣,都是廠商刊登廣告、促銷商品的絕佳場域。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造成它會發生不定期出現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停滯或危機,刺激顧客的消費欲望,成了20世紀經濟學家、政客及企業單位挖空心思的共同課題。透過明星的塑造,使媒體的觀賞者不自覺地產生消費欲望,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和過去以政治人物、作家、學者等為明星人物不同,20世紀出現了大量各種具有商品促銷功能的明星人物。體育競賽既成為商品廣告的最佳機會,資本主義制度的各個受益環節便大力炒熱球賽。
另一端是民族主義的高漲。歐洲近代資本主義的崛起,孕育了民族主義。德、法的民族主義對峙、主宰了19世紀的歐洲歷史。20世紀80年代再度捲起的全球化浪潮,似乎盡量要抑制民族主義情緒。但民族主義終究是商品經濟的一個副產品,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席捲全球之際,在跨國公司大本營--美國,拚命淡化民族主義或國家主權意義的現在,民族主義還是以各種不同面貌且頑強地蔓延開來。911有民族主義的影子,世界盃更充滿了民族主義的激情。
【左右看】世界難民日有感
【左看】難民庇護路迢迢
■胡寧寧
2001年,<日內瓦難民公約>滿50年。在50周年紀念的同時,聯合國宣布2001年6月20日訂定為首屆「世界難民日」,秘書長安南並昭告世人,620是難民的節日,讚揚難民的創造力曾在經濟、文化上帶來富饒的動力,呼籲眾人應同心協助難民打造更美好的前景。
日前世界難民日剛屆滿周年,小布希重申美國將善盡對保護及協助難民之承諾,以促進其尋求政治庇護的權利,並提供其再次安定之機會。
但在911驚爆後,美國對難民資格審定出現大幅緊縮,從去年起,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美國進入加拿大申報難民。借道美國的難民潮大舉湧入,邇今已成了美、加兩國間亟待協議處理的棘手問題。然放眼望去,這不過是國際間推託收容難民齟齬的冰山一角。
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對於來自共產國家的人民,不論動機均給予政治難民地位。隨著前共產國家的土崩瓦解,懷著對資本主義社會物資豐饒的憧憬,大批難民申請蜂湧而至,但朝思暮想的理想國度卻不得其門而入。號稱自由民主的國家在冷戰結束後,紛對尋求庇護的難民豎起壁壘,造就了人蛇集團滋養的大好溫床,跳入虎口的難民成了供其榨取的囊中物。
港口邊塞滿死屍的貨櫃,泣訴著庇護彼岸竟是生命盡頭,也控訴著資本主義下難民政策的虛妄與不堪。(文字工作者)
【右看】真假難民
■陳正心
日趨嚴重的世界難民潮,已成了本世紀聯合國最棘手的難題之一。由於收容庇護難民人數的增加,除意味著當地人民納稅負擔的增加,也衍生出失業等影響社會治安的嚴重問題。
因此,難民政策的風向,近年來在歐洲等國的選舉中,都扮演著相當吃重的關鍵角色。
以1951年第一個加入<日內瓦難民公約>的丹麥為例,歷年來均持續給予難民相當的援助,但在去年11月,該國自由派和保守派聯盟在議會選舉中,承諾將大力減少難民入境人數,因而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英國首相布來爾在選前亦再三強調,如果贏了下屆大選,「難民問題將是我們要處理的優先問題。」
新移民與難民的湧入,成了導致極端右翼主義情緒急速膨脹的主因之一。法國的殷鑑不遠,如何妥善處理難民問題成了不可掉以輕心的重大議場。由於布來爾選前即承諾檢討難民政策,日前英國內政大臣布倫基特,對日後處理英國難民庇護體系政策即進行定調,旨在防止英國國民黨成員等極端分子發生過激行為,是故難民庇護體系,將形塑成一個「公平、快捷、嚴格」的單位,藉此打擊那些「假避難、真移民」的申請者,使英國成為真難民的避難天堂,而非假難民趁虛而入的地方。
對所謂沒有受到政治迫害的「經濟難民」,未來將採取更嚴格的態度,或許這不失為一個試圖在人道與社會和諧間,取得平衡的嘗試,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政治評論員)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