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06.26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終身學習義辨
【左右看】李遠哲的教育經
******************************************************
【社論】終身學習義辨
中研院長李遠哲自中國大陸回台發表見聞時表示,「在台灣轉型的過程中,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大學學什麼,不一定終身就要做這件事,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存在,要養成終身學習的觀念,一直追求新知和才華」。這段關於終身學習的談話,在台灣其實並不新鮮,特別是近十年來,台灣的產業結構面臨國際分工轉變的挑戰,舉國上下莫不強調終身學習的意義。然而,終身學習在台灣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嚴格說起來,終身學習這個詞十分的詭異,因為一個人只要繼續生活在社會當中,莫不處於學習的狀態下;換言之,學習原本即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為了發展自我的潛能、為了適應環境的新變化,人就必須不停的學習,以中國古訓而言,其實終身學習就是所謂的「君子不器」。既然學習是個不中斷的過程,那麼人們為何突然強調起終身學習的意義呢?這與兩種因素有關。
其一,在學校教育(schooling)興起後,眾人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只有在學校中才是接受教育(education),而畢業所象徵的也就是受教育或學習的終止。其二,在台灣面臨產業結構轉型的過程中,轉型的過程是否能順利開展,經常被視為「人力資源」能否銜接的問題,若是人力資源無法同時轉型,則產業轉型勢將障礙重重,特別是在失業率逐漸增高之時,這一說法就愈喧騰。
以這兩種因素來看,這十年來大部分倡導終身學習的說法便十分可議。因為學校教育的形成已是近一百年來的事實,過去未聞終身學習的倡議,為何於今如此熱烈?原因便在於台灣的人力早已不符合資本的需求,對於資本而言,要不就將人當作免洗餐具、用過即丟(外移),要不就要依據自己的需求重新模塑眾人,這也就是近年來終身學習為何突然鵲起的最重要因素,直連中研院長也不諱言這是轉型的需要。
問題是,當一個人依據外在的要求、甚至是強制而來不斷的重新模塑自我時,這種終身學習的意義何在?它只不過是要求一個人從某種「器」變成另外一種「器」而已,和理想中的不斷發展自我、使之成為全人的圓滿教育意義,之間的差距何止以道里計?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為了教育還是為了資本的需求?台灣人從來就沒有搞清楚過!
【左右看】李遠哲的教育經
【左看】大學的優勝劣敗後果
■江望台
面對教改,李遠哲始終興致高昂,也總是憂心忡忡。之所以興致高昂,係因他深信知識與力量間具有流通之機制,故國家競爭力實需繫於教育改革;而李遠哲每每面露憂色,則因現實落後於信念,遂使得李遠哲的身影益發寂寥。
李遠哲認為,大陸的「重點大學」策略已見成效,並頗值得台灣學習。特別是台灣的大學體系同質性過高、研究能力不足,理當效法大陸模式盡早分流。問題是,大陸的「重點大學」策略可真如此無瑕?從某一方面來看,大陸的「重點大學」確實扶植有成,資源勝過台灣,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頭的多數資源其實是挹注到科技、企管等應用學科上頭,而人文社會學科部分則罕被憐愛,故這種學科嚴重傾斜現象,對一個國家或社會來說並非福份。甚者,「重點大學」的勝出,無異今日優等學生、來日社會菁英的保證,而這種菁英化的絕對封閉傾向,更是嚴重背離了民主的價值。
上述現象其實意味了知識、權力與財富不僅較過去更為咬合,同時也催化了大學作為社會不平等的篩選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殊途同歸,教育競爭漸從個人究竟有無上大學的判準,變成了上了哪一所大學、念什麼科系?是以,我們如何針砭大學教育,必然繫乎我們期盼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的認識。
(文字工作者)
【右看】大學何以淺薄?
■陳勝楠
李遠哲日前指出,台灣的大學教育已在多年教改磨練中反呈落伍之態,不祇學校數量眾多、研究資源分散,就連教育部的大學分流都受到重重阻力。
李遠哲之慨絕非無的放矢,更非杞人憂天,相反地,台灣的大學若未掌握剎那的歷史機遇,則江河日下的厄運恐難避免。事實上,大學數量逐年增多乃是事實,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又往科技大學跳階,迄今台灣的大學可說窄門不再,高等教育的淨入學率已有36%,僅次美、加等少數國家,但是就未見高等教育實質水平獲得提升。換言之,量變並未導致質變,而這也使研究水平受限的國內大學,祇能進行搶人招生的低檔次競爭。
問題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將使得研究資源的無效率運用愈顯惡化。教育部曾在2年前推出「追求卓越計畫」鼓勵大型、有創意的研究,但事後證明在先天不良的條件下實在難以奏效。說到底,要整頓台灣的大學體系必須以分流為先,將研究型、教學型、社區型的大學區分出來,再針對特色給予適當資源補助。
但其中的大問題是,大學主事者無人願意屈居教學型與社區型的「污名」,以致困難重重。是以,若再照台灣這種亂槍打鳥的齊頭式平等搞下去,台灣的大學終將淪入規模不大、研究淺薄的窘境。
(社會評論家)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