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田野no3

═【立報】════════════════════════════

                                  

═══════════════════════《2002/06/28》═════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田野no3

 

   他山之石  網路

 

【教育小報報】

********************************************************************

   田野no3

 

時間:2002年3月27日

 

地點:石坡國小後山之大坑溪(無名溪)

 

主題:田園教學課-認識大坑溪底棲生物

 

人物:蚊子老師、五年甲班22位同學

 

紀錄:雲小小

 

上個禮拜和蚊子老師約好,今天要和他們一起上課。我又提早到了,結果陰錯陽差,以為被放鴿子,差點淚灑石坡山。事情是這樣的,因為距離下課時間還早,我在教室外看他們班的「給我報報」佈告欄,上面是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剪報,旁邊寫著「我的感想」。有個小女生剪了一篇社會版的強暴案新聞,然後寫下:「這個社會越來越亂,每天看到這些新聞,都會很擔心......」感想的下面是蚊子老師的批注:「所以要未雨綢繆,強健體魄......」覺得很有意思,於是看得入迷,等我回過神來,早已人去樓空。

 

 

 

我急著找人,問警衛、問其他老師,大家都說:「可能到後花園去了吧!」後花園在哪裡?警衛說:「路不好走耶!」我還是去了,繞過大榕樹、穿過小水池,沿著大坑溪的河岸找人。山路並不好走,長滿青苔的石頭、枯爛的落葉、以及蔓生的植物,我一邊走、一邊張望、一邊聽聲辨位、卻只聽到溪水淙淙與風吹草動,至於五年甲班的小朋友和蚊子老師呢?怎麼我一轉眼,他們就這樣消失山林間?

 

 

 

一直走、終於走到了較為平坦的一段溪岸,岸邊種植著一片竹林,看起來有人固定整理,可是還是一抹人煙也無,我低頭看著自己走過的來時路,發現地上的腳印,只有我一雙,咦?難道他們還沒出發嗎?確定他們不在此山中,我快步走回學校,看到幾個同學正在掃地,於是上前打聽。果然,小學生告訴我一個不一樣的答案:「他們可能還在資源教室吧!」那名熱心的同學即刻扔下拖把,領著我爬樓梯,找到資源教室,果然,他們真的在那裡!

 

 

 

我沒有在門口多逗留,趕緊進入教室,蚊子老師正在解說「扁浮游」的構造,看到我進教室,對著全班說了一句:「好,我們今天會有個大姊姊跟我們一起和!」然後就繼續展示生物標本。有幾個小孩不專心地打量我,一邊竊竊私語,蚊子老師沒有明講,卻暗示他們:「不專心,等一下到溪邊你會一無所獲,你要看清楚牠們的長相和生存條件,才知道要到哪裡去找牠們......」

 

 

 

展示解說告一段落後,準備出發,蚊子老師一邊發落用具,一邊要各組組長整理隊伍,分配每個人的工作,拿網子的、拿觀察箱、還有一張環保署出版的底棲生物圖鑑表,全班22人分為5組,平均每組4、5人。我告知剛剛從那邊回來,天雨路滑、不大好走,蚊子老師卻很有自信:「我們常常走,很熟悉這樣的路況!」

 

 

 

路隊開拔,由於擔心放大鏡、鑷子、觀察盤會在行進間掉落,所以我自告奮勇幫忙拎著,一邊照看隊伍後面的同學。這些小孩的身手果然不凡,雖然地滑,但他們卻只是放慢了腳步,也沒見有人跌倒,嘻嘻哈哈地抵達我剛剛到過的竹林。

 

 

 

蚊子老師一邊走,一邊發號司令:「第一組,你們從這邊下去,不許過河,就在這個溪岸。」發給了設備,我們繼續走,一組一組地把小孩分散在各溪段,從第一組到第五組,前後距離約近100公尺,我有點對蚊子老師的自信感到佩服,她這麼信任這些孩子,就這樣把他們放在溪邊作生物觀察,不怕他們掉下去?

 

 

 

最後兩組學生被分配到對岸去,雖然溪流清淺,但是石頭上卻布滿青苔,蚊子老師一馬當先,俐落地度過溪岸,小孩們也在她的口令「三點不動一點動」下,一個一個安全渡溪。

 

 

 

接下來,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驚聲歡叫:「啊,老師,我找到扁浮游了!」「啊!這裡有水黽。」「有魚耶!」「哇!青蛙!」「在哪裡?在哪裡?」小孩們專心地蹲在岸邊,小心翼翼地翻開石頭,仔細地尋找小動物的身影。一邊找,一邊不忘蚊子老師的囑咐:「請使出各位的少林功夫,一不小心可能會讓這些生物一命嗚呼!」

 

 

 

一個有研究精神的小男生一邊對照著圖鑑,一邊喃喃自語:「這是紅蟲嗎?可是這是污染指標生物啊,不應該出現在這裡的,難道這裡被污染了嗎?」另外一個看起來認真嚴肅的小女生,拿著放大鏡對著石頭大叫:「老師,這個蟲好像沒見過耶!」

 

 

 

蚊子老師則身手矯健地穿梭兩岸各組之間指導,很有俠女風範,感覺上是個熱愛山林、喜歡自然的人,所以她不提醒小孩們:「手要輕巧,用眼睛仔細看,不要抓牠。」

 

 

 

我拿出相機詢問蚊子老師可否照相,她聳聳肩:「Go ahead,不過我們都用數位的,比較環保。」呃~真尷尬。

 

 

 

約莫經過20分鐘,每組的觀察箱裡都已頗有份量,有些細心的孩子還在裡面放塊石頭,讓牠們有個棲身之所。

 

 

 

蚊子老師在岸邊集合大家,然後每組派一個人撿石頭,出發時帶來的布袋原來是要裝石頭的,石頭是要拿來補路的,石坡國小附近的石坡坑步道有坍方情況,聽小孩們說,上田園課的任務之一就是搬石頭補路。這樣從小培養他們對社區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是石坡國小課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本來這種美麗的承諾每個學校都會說,但是像這樣能夠持續並將之成為課程的內容,是很難得而且珍貴的實踐,讓人深深感動。

 

 

 

回到榕樹下,蚊子老師讓小孩們靜下來的方法很特別,每當小孩們吱吱喳喳停不下來的時候,她會問:「五色鳥在哪個方向?」(石坡國小附近生態資源豐富,上課時常伴隨著蟲鳴鳥叫),然後小孩們會靜下來,專心聽聲辨位,然後指向某個山頭(讓我頗為慚愧,開始懷疑自己的聽力有問題)。

 

 

 

集合全班之後,蚊子老師要每一組同學分享他們的觀察,每一組排排站到榕樹下,然後向台下同學、老師一鞠躬,由組長開始,每個人都要報告自己的見聞,不管說得如何,蚊子老師都要求每個人開口,有的人說得很流利、有的人結結巴巴、還有人很害羞,可是蚊子老師都給予很溫暖的鼓勵,「XX觀察得很仔細!」「XX給我們介紹了新的生物!」「XX說得很好ㄛ!」

 

 

 

最後,蚊子老師要大家把雙手舉高,在空中合併之後慢慢放下,她溫柔地說:「啊,你們每個人就像是小菩薩……」,然後下課。

 

 

 

我終於有機會好好向她自我介紹,當我遞出名片,她卻拍拍我的肩膀:「我最反對人家印名片,因為浪費資源,而且我這人記性差,妳下次見到我,只要叫我一聲蚊子媽媽、蚊子老師就行了。」我再度感到很糗,好像犯錯的小學生,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但我還是詢問下次參與上課的可能性,她睜大眼睛、聳著肩膀:「妳覺得妳今天有沒有幫到忙?」我楞了一下,很堅定地點頭,她爽朗地笑說:「那就對啦,妳有幫忙就不會是麻煩,小朋友根本不會把妳放在眼裡的,妳想研究就來,只要以後如果有什麼成果出來,也能和我們分享就好了。」

 

 

 

我鬆了口氣,原本一直緊張的情緒終於得到出口,趕緊說:「那是當然的!」「好了,沒事了,閃人吧!」她瀟灑地說,對我揮揮手之後,轉身叫住一個學生,繼續她的工作。

 

離開石坡國小,我開始期待下一次上課,下一次,蚊子老師要上些什麼呢?

 

(回目錄)

 

他山之石  網路

 

編譯/盧永山

 

1960年代末,美國學界就興起萬事萬物互相關連的概念,美國聖母大學物理學教授巴拉巴西在其新著當中,觀察網際網路興盛的情況,說網際網路具備「活生生的生態系統」特徵,並進一步分析各種有機生命體的基因網路,發現生物的基因與蛋白質會互相作用,有如網際網路上的不同角色。

 

他這本新書叫做「連結一氣:網路的新科學」,內容並不難懂,不過其核心概念倒需費點工夫先予理解,才能讀懂全書。

 

他舉具體圖像作為理解的起步。先想像美國的高速公路網、州際連結系統未完成前是什麼樣子:把每個城市當作一個「交點」,不規律地和其他城市連結在一起,每個城市有其「份量」或「規模」,某一城市被「消除」掉的話,大可繞道而行,整個交通網絡的聯繫功能不會中斷。

 

第二步,我們以美國空運交通輻輳系統作比較。有幾個輻輳點,如芝加哥機場和亞特蘭大以及達拉斯等機場,顯然比內布拉斯加州的林肯機場重要,這些重要的輻輳點被破壞的話,會對整個空運網路造成嚴重的「逐層累積阻礙」作用。

 

網際網路也是同樣的道理,重要的「交點」被破壞的話,網路的連結作用也將大受阻礙。「交點」規模大小的概念,貫穿本書,理解此一概念後,要了解巴拉巴西教授的推理與演繹就不困難了。

 

譬如,他自創「網路的結構」等術語,說不同專業領域的科學家發現,複雜性有其嚴格的結構,這是我們正在目睹的一場革命。他認為每一行業或專業的「網路」並不是漫無目的地胡亂運作,而是有其規律地在運作。

 

此一概念運用到人體基因上,科學家對基因排序以及DNA蛋白質的解密,只能算是了解基因和蛋白質如何互動的第一步。他說,下一步,就要去理解基因和蛋白質在一個網路當中怎麼互動。他預言,人類將發現一套「清楚的規矩」,在規範基因和蛋白質的行為,這有助於解開人體的某些祕密。

 

他敢如此預言,因為他和他的研究生已經弄清楚13種原始有機物的互動情況,也發現其互動是根據某種「網路規律」而進行。

 

網路「重要交點」的概念可以舉出許多例子,連雞尾酒會都可如此形容。最善於社交的人是「輻輳點」,所有的賓客和他的關係,可以「圖示」出來。電力公司的供電系統、由貿易連結在一起的公司與消費者、生物的神經系統等等,也莫不有其份量較重的「輻輳點」。

 

財經新聞常見「網路效應」一詞,意思是說,網路比個人或個別的公司能夠產生更大的力量,反對微軟霸佔太多電腦的作業系統,也是根據此一理論。

 

巴拉巴西將「網路效應」一詞應用到更大的範圍,活靈活現地描述其作用,不僅物理學和數學界豎起耳朵聽,電腦科學家、社會學家和生物學家也都得看看他講的有沒有道理。

 

他強調,網路有其正面效用,也有負面作用,需予明辨。正面而言,由於「關連」有其多重面性,有些事物會很快的盛行。譬如,好的觀念很快就能被接納,網路上的Hotmail免費電郵系統就是一例。

 

Hotmail是巴提亞和史密斯兩人於1996年7月所創,不到1年就有1百萬名用戶。再過1年,微軟把它買過去的時候,用戶已達千萬。巴拉巴西說,擴散率越高的創新發明或產品,越能被「網路內一大部分使用者」接受。

 

負面而言,網路難免有其「致命點」,只要一個「重點」被擊潰,整個網路即可能癱瘓,他說恐怖份子的911大攻擊就差點做到這點──美國的航空運輸、金融和通訊系統都遭到嚴重的打擊,攻擊事件發生的頭幾天和某些地區,這些系統形同癱瘓。

 

他把書中的概念大膽用到別行,連經濟學的「市場」概念他都涉足,挑戰亞當史密斯以來「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概念。一般經濟學家都認為市場經濟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因為它太大、太複雜、太不規律了,沒人懂它是怎麼運作的。

 

巴拉巴西說,「其實,市場只不過是受到導向的網路罷了」。他說,「公司、企業、財團、金融機構、政府和所有的經濟角色都是其中的交點」,你只要懂得網路的結構和演進,你就會明白它的運作方式。

 

姑不論主流經濟學界會怎麼回應這個「經濟即網路」論,「屋頂上的提琴手」裡面的老父所說「一切都是政治」,巴拉巴西將這句話改為「一切都是網路」。讀者難免要問:如果我們了解身體的網路,是不是就可醫好癌症?如果世人了解全球經濟的網路,是不是就可防止經濟退縮?如果美國人了解蓋達組織的網路,是不是就可消滅恐怖主義?(輯自中央社)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