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07/0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畢業典禮與政教分流
◎ 法蘭西視角
********************************************************************
◎ 教育論壇 畢業典禮與政教分流
文/林泉利
繼澄社提出「希望阿扁總統少參加畢業典禮」後,全國教師會也不甘寂寞的透過新聞稿,呼籲「尊重專業,畢業獎項命名權還給學校,畢業典禮中政治人物不要來」。這些問題不是今年才有,而政治人物相繼出席,熱絡於途多少也是學校與政客各取所需所在。
以大專院校而言,全教會把責任推給校長、學務長是有些不公平,因為有更多大學生希望能看到仰慕已久的偶像級政客;現在全教會「馬後砲」式的發言,不僅不能改善現狀,徒留把握「發言」版面而已!因此若冀望政客有所「自制」,不啻緣木求魚。所以與其去談畢業典禮,不如談一些如何辦好畢業典禮、如何營造學生畢業之後或升學、或就業都能順利、愉快;至於政教分流也有討論空間,一刀兩斷又有些不切實際。
回到畢業典禮本身,在古早的年代,即使物質貧乏,師生之間離、聚氣氛,只要稍微安排,不必花太多的經費都足以留下值得回味印象。至於師大附中標榜「創意」,但看「附中王朝」、宮庭式的「典禮」,據說至少30萬的開支,卻又顯得浪費、奢侈,這種「創意」又不值仿效,或許附中條件特殊,拒政治人物於千里之外比較容易;那些如台大、政大、明星高中,傑出校友出席之後使活動熱絡,只要這些政治人物與記者不談敏感政治問題,其實並無所謂「政治壓力」問題,如果大學生本身不願意付出心力,在典禮活動上投入,一切坐享其成,回頭來抗議政客壓境,坦白說有些自私。
而中小學老師在稍微的民主程序中,安排師生、家長一起「設計」活動,如因地制宜,如量力而為,如適度標新立異,即使政治人物光臨,未嘗不是一件蓬壁生輝的盛事。過分的「苛求」,也未免太挑剔了,太不近情理了,例如日昨有一所學校只有一名畢業生,如果「長官」大老遠的跑來「打氣」,豈不更顯溫馨,當然「官大學問大」的大人物們在「口德」上做節制是必要的。
其次是畢業獎項命名權還給學校,當年鄭太吉議長獎事件迄仍是某些名嘴一再諷刺範例,或許是承襲慣例,而一般家長也很在乎是否能夠得到「長官」賜獎的殊榮,如果貿然取消,坦白說有些矯枉過正;而每年全國運動會各縣市也卯足勁爭取「總統獎」、行政院等五院「院長獎」,誰說國中小受獎時不能多一些高層的「鼓勵」?如果賜獎單位能注意自己主管最近形象,例行包個獎品、給張獎狀,誰說不尊重專業?倒是刻意挑剔、指責某某政治人物給獎大小或拒絕,反而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中小學生面對畢業的離情,在儀式中可能只是象徵性的上台合影、接受歡呼。依大中型學校早在畢業前夕就在其它時間頒發獎品了,所以硬要把獎項與政治掛勾,更是有些唐突,把問題牽強化了。
最後,筆者也要針對教育主體性、教育的自主權做討論。「教育應本中立」乃無庸置疑,「教育不為特定政團、宗教宣傳」,而是當政者與教育工作者奉行不渝的圭臬,如果任何逾越分際,植此資訊傳播發達的今天,勢必沒有多少人敢「造次」,反省這些教改團體,如全國民間教改會、人本文教基金會,乃至全國教師會,或部分地方教師會,渠等眾所矚目「人物」政黨、政客之間的周旋,早已被各界貼上標籤,請全教會袞袞諸公不要自欺欺人了,去年吳忠泰秘書長投入洪秀柱立委助選行列,羅德水主任也曾掛名前李炷烽立委助理,而人本與民進黨之間的互動良好,丁志仁先生公認是立委辦公室「常客」,信手拈來都是政教連絡,請問全教會,當您特把「政教分離」大帽戴在政客、校長頭上時,也曾否想想全教會及教改團體如果沒有民代、政黨撐腰、支持,何來法案通過?何來頤指氣使?既然政教不能完全分流,教育團體自己的言行也要拿捏分寸,在大聲說別人前,曾否反躬自省,不要一味把調子唱高了,卻落得自陷泥沼。
筆者學校畢業典禮今年移師師大附中舉行,歷來一直鮮少見報,或許校長人脈不廣,但孩子們依然盡興;而其他中小學受到政治人物的青睞,也不要高興太多,渠等光臨也不代表校運從此昌隆呀!行之有年的政治人物到處捧場、給獎,如果雨露均霑、如果不踰分,如果不影響政務,至少吾人不以為一定是教育工作者的乞求關愛「病態」,因為畢業生(主角)及家長的熱衷與偶像級大人物最近的距離接觸,誰說不宜,何必把話說的如此難聽?
至於孩子們的創意演出也只具有演出條件的某些學校可以「安排」,別忘了「附中王朝」可是用了30萬新台幣打造的,窮學校在無力付出龐大經費時,自力救濟式的克難演出,多一些貴賓來撐場面,把離情與同樂做為告一段落學業的註腳,誰說不妥?因此在這兒希望大家往好處想,往好處做,教育其實可以與政治有著良性互動呀!(國中教師)
◎法蘭西視角
性教育社會面
文/駐法記者陳美琳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法國去年年輕女生懷孕的人數,13歲懷孕生子者有26名,14歲有57名,15歲則有109名,隨著年齡的遞增,懷孕生子的人數亦成正比成長。此外,愛滋病患者的學生人數,亦成直線成長的趨勢,上述兩項數據確切顯示法國性教育的確需要再三加強。
正值成長階段的青少女,何以願意提早生子,原因不外乎:
1)年輕女孩幻想做媽媽的完美,活生生的嬰兒比洋娃娃更可愛,嬰兒專賣店中的所有物品,盡是如此純美,讓她們愛不釋手,抱吻嬰兒、換衣服、在街上推嬰兒車……,這些都是青少女覺得相當新鮮以及有興趣的事,換言之,青少女的母性之愛提早出現。
2)在法國境內,沒有收入者,可以領取社會清寒補助,每個月可領取380歐元(相當於新台幣1萬2千5百元);此外,低收入家庭者,懷孕時期直到小孩3歲的年齡,可領取政府的育嬰補助(每個月150歐元,相當於新台幣5千元),很多年輕女生覺得有此類社會補助,原則上,生活上不會有經濟壓力,因而造成越來越多的女學生懷孕生子。
3)半數以上的家長,無法狠下心來不理會子女,往往無奈地在經濟以及人力上,幫助仍是孩子的子女,既然已成事實,提早做了祖父母,不幫忙照顧子孫,心裡也過意不去,不少青少女坦誠表示,事先看穿此點,造成她們很放心地懷孕生子。
4)至於孩子的父親,大多亦為青少年,根據統計,60%的青少年都放棄為人父親的責任以及名義,但此點並不影響或改變青少女的決定。
5)在沒有使用保險套而意外懷孕的情形下,礙於不知道如何墮胎,或是超過墮胎期限,沒有經濟能力到鄰近其他歐洲國家墮胎,亦可能是年輕女生懷孕生子的因素。
實地模擬生育工作
在美國境內,為了防止女學生在心態不成熟的情形下決定生育子女,有「電腦洋娃娃」的設計,青少女必須認養電腦洋娃娃一個星期的時間,在特殊電晶體導體的安裝之下,洋娃娃半夜會哭醒,女學生必須定期換尿布,否則洋娃娃會大哭,如同真實嬰兒感到肚子餓一般,洋娃娃定時間會哭,周遭環境太熱、太冷、或長期曝照在陽光之下……等情形,電腦洋娃娃亦會哭。
此舉的最大目的,無不希望藉此讓年輕女生知道,為人母親的辛苦,無法專心做功課、晚上會睡不好、無法像其他年輕學生一般,去舞會跳舞、逛街、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須付出相當多的時間與耐心。事實上,結果亦證明出此項活動的正面效果,9成9以上的女學生都坦誠表示,不敢領教馬上做媽媽的角色。
在英國境內,少數高中學校內,開始讓高中女學生到托兒所實習兩天,以體會照顧嬰兒的所有細節,嬰兒會莫名地啼哭、必須常常換尿布、衣服會尿濕、喝完奶瓶必須讓嬰兒打嗝,否則會吐奶……兩天的實習過程之後,青少女往往感到異常疲倦,將嬰兒抱在懷裡,並非年輕女孩想像中的好玩,常常需要抱,很多周邊的實際工作必須同時一手包下,青少女往往一天下來便開始覺得煩躁,都不再有原來的三分鐘熱度。
法國境內尚未進行此類模擬母親的活動,但不少教育人士開始考慮此方面的措施,如何讓年輕女生確切知道做媽媽的責任,實地生孩子和玩洋娃娃不一樣。儘管政府有生產補助以及社會補助,但青少年階段即懷孕生子,的確有其負面影響,教育部頒發的宣傳單,或是專業單位舉辦的演講活動(諸如保險套使用、避孕藥服用、墮胎細節等),都讓青少年覺得相當刻板,無法達到青少年學子的共識,則為確切的問題所在。為人家長者如何共同與校方合作,防止此類趨勢繼續拓展下去,應是日後加強的重點之一。
灌輸使用保險套的習慣
隨著世界足球賽的熱烈進行,由世界知名運動足球手共同錄製的反愛滋歌曲,亦在廣播電台以及電視節目上頻頻播放,這項活動的所有收益都將贊助愛滋病的醫療研究之上,此活動的主導人法國知名作曲家帕斯卡(Pascal)熱心推動的最大用意,便是希望年輕人不要忘了使用保險套,其間的意念可能讓人感到相當平凡化,但帕斯卡由衷地表示嘆息,在21世紀仍有很多年輕人忽略使用保險套的風險,這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感染到愛滋病的最大障礙。
從去年開始,法國反愛滋協會開始在各大小城市內舉辦保險套展覽會,此活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會中同時有三級片、以及脫衣舞秀,相當引人注目,主辦單位的最大用意,便是不以高調來提倡年輕人使用保險套,社會中可接觸到的任何有關性的事物,都一一列入展覽會的活動項目中,因此,不管是教育性質的(例如女性保險套),或是一般正式單位拒絕談論的(例如色情舞廳),都可在展覽會中接觸到。
反愛滋協會希望將所有的相關事物,都提上台面,而後再讓年輕人自己去做決定,是否繼續在展覽會之後,拒絕使用保險套、接觸這些三級片、脫衣舞秀、或是有色場所。原則上,年輕人離開會場都會主動領取保險套,但主辦單位坦承地表示,這是一個長時間的挑戰工作,如何讓所有年輕人都習慣使用保險套,避免感染愛滋病以及意外懷孕,這是該會的宗旨,若要接近目標,該會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