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立報】════════════════════════════

                                  

═══════════════════════《2002/07/09》═════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教育論壇

 

   教育論壇2

 

【教育小報報】

********************************************************************

  教育論壇

 

教科書的未來,教部怎能不管!

 

有太多的事,教育部丟給第一線的老師承擔,

 

但,卻沒有告訴他們方法及標準。

 

有一些事,老師丟給出版商處理,

 

但,卻忘了這不是書商該做的事。

 

有某些工作,書商樂於為大家服務,

 

但,並不會告訴你:這是要付錢的……

 

自由競爭,怎能是教育事業的最高指導原則?

 

文▓高鎮(教育工作者)

 

7月3日於三大報刊登全版陳情書之後,教科書業者在7月4日上午一同前往教育部陳情,希望能將91學年度的議價標準(每頁單價)回復到去年的水準。代表教育部接見業者的國教司司長劉弈權,也口頭允諾在最短的時間內給業者一個交待。

 

陳情的現場,康軒、南一、光復、牛頓的代表都認為目前每頁0.4元的計價將使業者無法生存,甚至無法提供良好的教科書水準,進而造成教育品質的低落,間接讓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降低。

 

我們對這件事情先暫時拋開目前的爭議,冷靜地思考以下幾個大問題:

 

1)蒐集資訊 定出價格標準

 

教科書開放應該是為了教科書更多元化,並讓教科書可以跟得上時代潮流,與國際接軌,在這樣的前提下,到底什麼樣的成本是合理的?家長一定不願意多花冤枉錢,但也絕對不樂見教科書變成廉價的商品。為了要維持好的品質,讓下一代有更好的教科書可以用,建立合理的價格制度,事實上是刻不容緩的,不應該如此隨性地訂定價格,否則後遺症很多。至於訂定價格的方法,原則上可以由各縣市推選代表,並收集亞洲各國的教科書價格來參考,經過討論,並由業者參與之後,訂出一套標準。

 

2)「客戶服務」 應連根拔起

 

教科書業者除了少數幾家以單科為主的出版社之外,目前依市場占有率來排,大致上是康軒、南一、翰林、光復、仁林這5家,這些業者除了把資源用在編輯教科書之外,還發展一連串的週邊服務,例如各家都出版大量的免費雜誌、贈品及教具,如果教科書的成本只負擔教科書的研發,不再以各式各樣的花招來討好老師,讓老師務實地選書,不以配套產品多寡來選用教科書,才能起到教科書市場的良性循環。但是,這樣的良性循環的起點是需提供業者可以生存的基本獲利,否則無以為繼,最後就會被財力最雄厚的一家壟斷,這絕非台灣學童之福。

 

3)教改配套 仍待教部補強

 

教育部要扮演更強力的支援角色,例如協助業者編教科書、協助老師接受九年一貫(這點做的很差,今年國一學生要面對把地理、歷史、公民合併為社會的事,但教育部完全沒有相對的配套,自然、藝術與人文也都是相同的狀況),協助學校依合理的方式選用好的教科書,協助生產教具的廠商提供有創意的教具等等,而不是只在陳情會上說:「感謝各位業者的協助,九年一貫才得以順利推廣……」這種檯面話。有太多的事情,教育部丟給第一線的老師承擔,但卻沒有告訴他們方法及標準,這是不負責任的。對台灣300萬國中、小學童而言,更是不公平的。

4)自由競爭 教材愈選愈簡單

 

教科書適合以自由市場競爭的原則來經營嗎?依照目前的狀況,老師得不到主管單位的協助,在選用教科書時,太多會選用比較簡單、比較好教,甚至是不用批改作業的版本來使用;長此以往,學童的能力降低不在話下,如何鼓勵老師選用有深度的教科書(國語願意選生字較多的課本,數學願意選邏輯較完整的版本,自然願意選觀察和動手做較多的版本),這都需不斷地宣導及鼓勵,放任自由競爭,未來一定會愈選愈簡單,而出版社也只好愈改愈簡單。

 

5)得寸進尺 部分教師墮落

 

目前老師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敷衍主管單位,例如課程進度表或空白課程或本位課程,都要求出版社提供,作為選書的條件。我自己曾經以家長委員身份參加過一次說明會,老師現場要求:我們學校少兩部電腦,哪一家提供就用哪一家的教科書。老師還沾沾自喜地對我們說:反正不要白不要,也是為學校爭取福利。這樣子的選書模式到處可見,雖然出版社為業績不擇手段爭訂單是事實,但是老師的這種心態卻是相當可議的!

 

綜合以上分析,個人覺得,一本書多1元、2元的禍害是錢財上的、是暫時的;台灣未來教育的方向是實質的、是長久的。教育部的官員如果不真正聽一聽基層老師的聲音,不用心觀察一下台灣目前教育的困擾,未來台灣的教育普及優勢將會完全喪失,慎之、思之!

 

 

(回目錄)

 

教育論壇2

 

欣見中研院士為國中學測加考作文翻案

 

文■陳徵毅

 

近日,由於國之菁英中研院院士人文及社會科學組,以18票對10票通過提案,建議教育部對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恢復加考作文,緊接著中時及立報等媒體相繼發表社論予以聲援,將來立院重新開議,如果朝野立委也表示支持,則加考作文一案便有敗部復活之可能。

 

中文破碎化 是不爭的事實

 

林毓生院士為廢考作文導致中文破碎化感到憂心,確為高瞻遠矚的看法。早在二千年前學記上就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蓋因記誦古書雜言雜誌無得於心所知有限,故而不足以為人師,也難以立足於社會。記得宋儒陸九淵有一首七律:「墟墓興哀宗廟現,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陸氏強調支離破碎的學問難以持久。

 

去年國中基本學測廢考作文,理由與早年電腦閱卷的理由如出一轍,完全在配合計分評量的客觀性與便利性,結果使莘莘學子只注重文字典故等小學上的片段注疏,卻忽略了文章整體結構與美學的賞析,更遑論經由今古文的識讀提升語文寫作之能力。萬千學子只能熟背一堆古文注釋、作者生平和典故,卻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一年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江河日下,嚴重到連簡單的書信、卡片、報告都不忍卒讀,一位國中生寫給老師的賀年卡竟謂「祝老師音容宛在」,而一位國二生對老師經常逼他打掃教室外庭,竟謂:「老師你不知羞恥。」簡直到了魯魚亥豕的地步。再不改弦更張,可能就要動搖國本了。

 

數年前,有幸採訪陳香梅女士,她告訴我,中國大陸的重點大學十分重視辯論,故而個個能言善道,這一點為我們所望塵莫及,無怪乎台大學生在新加坡與復旦大學學生舉行辯論賽,台大都吃了敗仗;台大學生只會以成語表達孔子的思想,而復旦學生則以孔子行誼加以印證,故而較為深刻而動人。辯論是作文加演說的結合,我們由國中學測廢考作文又不重視演說課程,將來大、中學生與大陸學生的差距可能越拉越遠,若在國際性場合與其碰面,要想占據優勢,可能比登天還難了。

 

回復考作文 為何還要等2年

 

黃榮村部長說學校不考作文就會影響作文教學嗎?未免太過後知後覺了,試看40多年來,儘管憲法規定國民中、小學以養成「智、德、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但在考試領導教學的前提下,德育、體育、群育、美育皆形同具文,以致中小學畢了業,五線譜看不懂,稍遇挫折即欲輕生者屢見不鮮。按說音樂、美術、勞作等藝能科教育對學生身心的陶冶裨益甚大,因為在動亂紛擾的時代裡,處處充滿暴戾之氣,唯有用藝術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所謂貪鄙者導以清高,苦悶者導以愉快,因襲怠惰者導以進取和創作。藝術對於人生的效用即在誘導人生,使其趨於精神化的崇高境界,使其身心健康表裡瑩潔,藉以培養崇高的人格與善良的行為。美術是世界性的文學,不必經過翻譯,而能由視覺直接呈現給心靈,它在空間上所占位置比較容易保存本來面目,而具有賞心悅目之功效。

 

何以五育均衡成為空話?因為各校校長、教師乃至家長大都偏重智育,認為把國、英、數等主科學好,才能揚名立萬,而將藝能科視為副科,許多校長觀念上有所偏差,認為學生對古典音樂感到乏味,不妨搭配流行音樂,而每週一、二節的音樂課和美術課,歷年來所培訓之師資常感不敷應用,只好委之於非藝能科教師瓜代,其效果如何不難揣測。

 

黃部長認為若要回復增考作文,因涉及科目內容的調整,兩年後實施比較適當,我不表茍同,孔子嘗謂:「朝聞道夕死可矣。」國中基本學測加考作文,本屬常態作為,也是多年來約定俗成、理所當然的作為,去年廢考作文是一種實驗性的措施,既知語文表達與素養,是國文教學重要的一環,怎能聽任一個世代語文能力日趨退化,不啻坐視一個時代文明的日趨退化,那是何等嚴重的罪過。

 

揆諸常理,一篇作文足以展現一個人的國語文程度,用字遣詞、章句經營、前後呼應、邏輯推理、知識動員能力皆蘊藏其中,何必等到兩年後,讓兩年60萬考生受此不當制度之影響。

 

推敲起來,黃部長可能受到「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官場箴言作祟,但請把眼光放遠,美國的學業性向測驗(SAT)已決定加考作文,此舉是回應加州大學的提議,加大希望入學測驗能夠包含作文,並能與高中課程緊密結合,將一窺學生真槍實彈的寫作能力。教改人士多為留美學成歸國學者,一向以美國馬首是瞻,如果再與美國大唱反調,豈非自打嘴巴。

 

批改作文 夫子且勿敷衍了事

 

走筆至此,我要提出緊急呼籲,也要說出幾句良心話,在國內,中學不重視作文教學歷有年數,30年前我在國中任教時,每次督學前來視察,都要就地從書桌上取出作文簿去抽查,老練的同事們,總是將作文簿鎖在抽屜裡,只有我這隻菜鳥擱在桌上,成為督學抽查的箭靶,好在我每學期作10篇,用硃筆細加眉批並加上妥善的評語,始免於被督學打官腔。如今想來,督學未免太偷懶,為何不指名抽閱?大概也是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吧!

 

至於大學裡的作文教學更令人感慨萬千,坦率而言,許多教授認為批改作文是高、國中老師的差事,大學只能以報告取代,結果變成抄書大賽,以致學生語文表達能力每況愈下,連個請假單都寫不好,不由得令人擲筆三嘆。

 

據我所知,目前大學視批改作文較為認真的是東吳大學、淡江大學和師大國文系。東吳、淡江多年來循例發給作文批改費,故而任教老師不批改於心難安;師大國文系每年利用校慶舉行作文卷觀摩,因此,在「輸人不輸陣」的情況下,師大教授對作文的評閱總是腳踏實地不敢掉以輕心。且以我本人為例,大一第一篇作文,黃振民教授出的題目是:「高中畢業以後」,我把畢業後11年來在國中小任教的歷程和感受寫成3千字,黃教授在作文卷上替我打了3個圓圈,囑我向報社投稿,我將題目改為「杏壇實錄」,果然受到當時中央日報副刊主編孫如陵的青睞,於一週後,刊登於中副最顯著之處。

 

最令我感到沉痛的是,最近有些國文教授要求學生將作文上網供其評閱,這簡直是空前絕後的創舉,這位老師分明是在搪塞敷衍,他絕不可能詳加批改,頂多憑其粗略印象打個分數,殊不知作文評閱涵蓋內容充實與否,層次是否分明,結構是否合宜,用字遣詞是否恰當,章句經營是否得當,你要學生上網,則批改手續完全付之闕如,對得起道義良心嗎?

 

至於高國中的作文教學,也存在著一大弊端。嘗見某些高國中國文老師採取填鴨式作法,先找來一篇範文,要求學生利用一小時去死背,而後令學生默寫,當然未必要求全篇默寫,至少範文的架構及重點乃至關鍵詞不可遺漏,當然學生學來索然無味;在大學聯考閱卷時,時常出現大同小異的文章,即是由此而來。尤其是補習班,根本不重視寫作能力的強化,而是下功夫抓題,死背幾篇範文,進考場再默寫罷了;有時一個補習班準備了幾篇範文,大家默寫的也都一樣,結果是什麼也都測不出來。無怪乎近年來作文題常要推陳出新不落窠臼,始能測出學生的實力。

 

當然應考作文有時也仰賴一點運氣。民國59年我參加大專聯考時,借宿於舍妹家,偶然翻閱中央日報社論,題為「中興以人才為本」,不意翌日作文題一模一樣,使我樂得跳起來,因為我根據中央社論的架構加油添醋,洋洋灑灑寫成一大篇,獲得36分的佳績。我三妹應考北女師時,我為她惡補兩個月,每天習作一篇,由我細閱,應考時題為「青年應有之自覺」,結果全校33人應考,除了舍妹,全被刷下,因作文不及格一概不錄取,足見作文能力的培養貴在平日勤學勤作,也要有人勤改。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