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章—他的求學故事
林萬億的求學故事
五十二塊半的煩惱
整理◎人本編輯部
好的教育,是要讓我們的學生願意學習,學做好人,做好事。
~林萬億
泰山鄉的黃昏,每逢初一十五拜拜,林家總會有債主上門,藉故說要看他們家的雞鴨,有沒有和林家的混在一起。其實,他們上門來,是為了檢查林家的晚餐。如果餐桌上有一盤三層肉,債主們就譏笑:「欠人家錢,還敢吃肥豬肉!」
林家借錢,為的是繳小孩的學費。多年後,林萬億教授回憶起債主們的冷言冷語,依然歷歷在目。因為想唸書,學費成了家裡沉重的經濟負擔,「那種經驗,對當時弱小的心靈。實在受到很大傷害」林萬億教授感嘆著,「讀書,對窮苦人家的孩子,真的是非常奢侈。」
學費都繳不出來了,還讀書?
媽媽小學畢業,爸爸小學也只讀了兩年,做人家佃農的長工,要自己種菜去賣錢。林萬億說,「我很想唸書,覺得唸書能為家裡改善環境,蠻值得我去追求。」
那時林萬億到台北唸書,在鄉下的林媽媽到河邊洗衣,鄰居、親友就對林媽媽說,「窮得鬼都要抓去,連學費都交不出來,還給孩子去讀書?!人家誰誰的小孩去鐵工廠工作,一個月賺兩三百,不是很好,真是不會想。」但林家爸媽還是覺得,小孩想念書去就要給他念。
林萬億很清楚地記得,那時公路局的車票從泰山到台北是52塊半。如果早跟媽媽講,她會說「為了52塊半,要讓我煩惱那麼多天。」;如果買票的前一天晚上才講,她又會說「要死了,現在才講,你叫我去跟誰借?」說完,還是拎著林萬億的手去找隔壁人家借錢。
因為家計這樣困難,從小很會讀書的林萬億,選擇讀商校,心想很快可以獲得一技之長,替家裡賺錢。先就讀北市商職的夜間部,接著讀市立高職的日間部,畢業後因為在校成績很好,順利地獲得第一銀行的工作。眼見就要順利達到「賺錢」的目的時,林萬億卻一心想著─要唸大學。
現在的他笑著:「這樣說不好,好像考大學是人生唯一的選擇。但在那個年代,會讀書的小孩,的確都被期待能考上大學。」不過讀了商校,要轉考大學是非常困難的。一面工作一面讀書,第一次考試,只差六分就考上的成績,給林萬億很大的鼓勵。不過,緊接著卻得入伍當兵。退伍時離大學聯考還有半年,林萬億跟家人商量,讓他做「最後的嘗試」,這才終於順利考上台灣大學社會系。
只要有機會學,每個人都可以有所成就
求學路途因家庭經濟窮困而輾轉曲折的林萬億說:「對每個孩子,不管貧窮或者富有,只要給他們機會,多鼓勵他們,人人都可以讀更多書。」
他說,求學路上很幸運地在每個階段都碰到願意鼓勵學生的「貴人老師」。他特別提到,小學考北聯前,大家都要去老師家補習,老師跟他說,如果可以繳點錢就發講義給他,不然,就自己抄筆記。這位老師讓他可以不付錢旁聽晚上的補習,這對當時的林萬億是蠻大的鼓勵。
還有,印象最深刻的,是台北市商的一位數學老師。這位老師常常鼓勵學生,不要因為自己讀商校就妄自菲薄,或者認為自己基礎不好,就把自己排除在數學領域之外。老師自製講義,從很基本的數學開始教-用很簡單的例子,別人成功的數學學習經驗,誘發學生學習;又提供許多個別的討論,依照每個人的能力,提供適度的教材。這位老師嚴格的要求學生,在數學下有系統的基本功,又一再提醒學生,每個人只要能學,就有所成就。
林萬億說:「這對成長中的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這種經驗,等到我自己教書,一直拿來當範本,比如,從不遲到、不早退,給學生額外的時間,鼓勵學生、支持學生,不要瞧不起學生,或放棄學生。」是林萬億十分努力實踐的身教。
上了台大的林萬億一開始讀得很辛苦,因為要補一些初商、高商不足的程度,他很努力,自我要求要和其他同學們平起平坐。完成大學學業,考上研究所,畢業後就在台大當講師,四年後國科會有公費留學的機會,他申請到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修到社會福利博士學位,成為當時台灣社會福利界少數的博士之一。從來沒想到能出國留學,林萬億說「那時真的有很大的膽子,現在想起來還一身冷汗」,當然,他補充「是國家給我公費,我才敢去的」。
學成返國回到台灣大學教書,當過系主任,也有機會到英國做訪問學者,走過西方的許多國家。林萬億教授特別強調,「讀書不是為了學歷、文憑,而是要多做點對社會有幫助的事。」
台灣教改的步伐要更調和、更快
任教於台大社會工作系,民國88年到91年林萬億教授借調到台北縣擔任副縣長。擔任副縣長的三年期間,林教授對教育投入非常多的心思,他說,這跟他早年的求學經驗有關。除了致力宣導教改新制外,林教授特別關切偏遠地區和弱勢的小孩。不管是教育現場的第一線工作,或者,執掌地方教育政策的最高決策單位,林萬億教授對於教育一貫地充滿著改革的熱情及動力。
對於台灣現階段的教改方向,他特別強調單項改變都無法調整台灣教育的步調;而必須建立從教育工作者、教育內涵、教育體制,多管齊下,要「一整套」才能把教育制度建構好--
首先,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期待:不僅僅只在傳遞知識,也要傳遞如何做人。老師的知識、美學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一個好的老師,讓人願意親近、信服的老師,對學生十分重要。不能只把老師定位為傳遞知識,把書教好的人;而忽略教育工作者,是扮演很重要的溝通媒介的角色。透過監督、支持師資養成過程,培育出很好的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改造的第一步。
第二是調整教學的內容:知識本身也是一種工具,是用來學習更多能被人運用的知識,要教學生生活、處世的能力。教學內容就不應該是為了考試,過去的教育比較偏離生活實踐、偏重知識的填鴨。現在九年一貫重視對生活領域的參與、對十大能力的培養,已有長足的進步。
第三,研究教學的方法:過去強調的嚴格、標準化、制式,應該被顛覆、打破。教育要讓受教者能學習,有誘因,而且感到樂趣;什麼樣的教學法可以啟發、引起學習動機。「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考慮不同的家庭生活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經驗、智能、情緒;而不是以學校、老師方便統一、集中管理為思考。
第四,建立老師、家長、學校行政整合的教育體制:如果只是改善教科書的編排或印刷方式;或只改善某種新的教學途徑;如果沒有一套,從教育工作者、教育內涵、教育體制的同步改善,單一改變並無法調整台灣教育的步調。教育體制的設計,要配合知識經濟的來臨、產業結構,以及現代人的身心發展、知識的來源,做多元化、適度的改變。
家長的知識水準越來越高,台灣學校教育的挑戰越來越大,尤其加入WTO後,整個國際教育的環境會對台灣造成更大的衝擊,林萬億教授認為,若是面對教育制度的調整還是停留在「改這個就罵這個」的狀態,只會讓改革的步伐,猶豫不決,這是不好的現象。「台灣應該要拿定自己的步伐,加速改革的步調」,他說。
五十二塊半不應該困頓孩子的求學路,對台灣教育的未來,林萬億教授是樂觀且充滿期待的,他說:「因為關心教育的人實在很多,大家齊心同力,一定可以把台灣的教育調整得更好。」
編按:本文原刊於《人本教育札記》第157期,歡迎讀者參閱。
<Top>----------------------------------------------------------------------------------
教育新聞
申請高中職 擬提高社區學生名額
教育部昨天表示,為加速推動高中職社區化,教育部研議提高高中職申請入學給予社區學生保障名額,若各界不反對,教育部擬進一步規畫,規範申請入學招生對象只限社區國中畢業生,其他學生參加甄選及登記分發。…(聯合報07/10)
<Top>---------------------------------------------------------------------------------
校長的寫作課—森林行吟
沒有誰比朱朱更抓得住森林小學的神韻。
孩子的一顰一笑,看在朱朱眼裡盡是生命的節奏,
朱朱是擅長說故事的人,
森小的教學實況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
孩子的心靈,像敞開的大門迎接宇宙。
繼《森林日記》、《森林紀事》後,
《森林行吟》紀錄森林小學的寫作課,
紀錄孩子內心 未曾被發現的—思想。
《森林行吟》定價35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2
劃撥帳號:17508340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部
森林小學系列:
森林日記(200元)、森林紀事(200元)、
森林小學綠皮書(20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五個節目,分別是:
■「快樂上學去」;(週一到週五07:30~08:00)由知名歌手許景淳主持,以國小學童與家長為對象的,提供孩子美的經驗;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詹智慧主持,以家長為對象的,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的,提供教師新點子;
■「教育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以中等教育階段學生為對象的,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也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