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科 幻 科 學 報

         http://mail.apol.com.tw/~scisci/
        http://iwebs.edirect168.com/scisci/

                       ▏▏▎▍▌▋▊▉█


     本期內容 ▼〈No.125〉2002.07.16
 ══════════════════════════════
     星艦奇航 ■ 銀河前哨簡介(1/3)
     創作大觀 ■ 寒武紀˙博物館(4/4)
    科學小視窗 ■ 利用星系測量微中子的質量
 ══════════════════════════════

────────────────────────────────
▌編輯的話
────────────────────────────────

  各位讀者大家好^_^

  不知道讀者們曉不曉得,目前正在 Hallmark 頻道重播的影集
《重返地球》與多年前台視所播映的影集《銀河飛龍》及東森洋片
台所播出的星艦系列電影其實都是美國科幻影集─Star Trek 的不
同分支而已。Star Trek 總共有五代影集,第一代為寇克艦長領軍
的《星艦迷航記》,第二代與第四代影集即為《銀河飛龍》與《重
返地球》,而第三代影集曾在台視播映過一季,翻譯為《銀河前哨》。

  《銀河前哨》雖然在台灣播出的集數不多,但此代影集的深度
與廣度絕對不亞於其他任何一代的影集。因此,科科報將連續三期
為大家介紹《銀河前哨》,希望藉此機會讓大家能更完整的去認識
Star Trek,也希望讓沒機會在電視台看到《銀河前哨》的人,能有
機會了解這個值得深思的影集。

                          Kestra
                     星艦學院編輯小組
                 mailto:scisci@mail.apol.com.tw


────────────────────────────────
▌星艦奇航

▌銀河前哨簡介(1/3)

▌Garak˙著 
────────────────────────────────

《前言》

  一個電視影集發展的首要條件是什麼?觀念、外表、氣氛……
這些都很重要,然而整個製作的骨架依然必須由人組成,從台上的
演員到幕後的編導,如果這個骨架象徵DS9這座太空站,那麼它的神
經中樞 - Ops(控制中心)在當年一開始的那段關鍵時刻便是象徵
兩位創始人Michael Piller和Rick Berman。

  當時是1991年秋天,派拉蒙總裁Brandon Tartikoff要求《銀河
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以下簡稱TNG)總製作
人Berman和Piller為公司製作一個新的科幻影集,他建議模仿六零
年代的西部影集Rifleman(正如當年Star Trek的初始觀念也是以西
部影集Wagon Train為出發點),將劇情重心放在一對住在邊陲小鎮
的父子身上。

  乍聽之下似乎很單純,但別忘了標題有Star Trek兩個字,它背
負了不知多少傳統和期待;不過Piller相信他們能將Gene Roddenberry
對未來和太空的夢想帶入一個不同的視野,「我們不想再拍太空探
索的故事,我們認為一個靜態的影集能使人更深入瞭解星際聯邦和
Star Trek世界內部的運作。過去以船艦為故事中心時,劇中人物每
過一星期又是一條好漢,他們在某地完成任務後就可以揚長而去,
不必留下來為自己可能造成的問題負責;可是當你把焦點放在太空
站上,這就是個關於奉獻與付出的影集,關於星際聯邦對Bajor和DS9
的奉獻,關於人們到一個新環境定居後所要做的付出。」

  除此之外,DS9的環境也比它的前輩陰暗,角色雖然都是菁英份
子,但他們的人格並不完美。Berman指出:「Gene創造Star Trek的
基本原則是避免這些未來英雄彼此發生衝突,但為了戲劇性,我們
需要這種矛盾。我們不想老是從外界引進衝突,於是我們決定在主
角陣容裡安插幾位非星聯人員,將週遭環境設定在不適合人類居住
的Cardassian太空站上。」

  諷刺的是這也使影迷為此發生不少爭議,DS9常被人形容為最黑
暗的Star Trek系列,然而黑暗並不是貼切的字眼,其實它傳達的訊
息跟前輩並無差別,都是強調人可以克服逆境,使自己進步,化解
種族糾紛,差別只在於它表達的方式比較真實。至於角色問題,第
一代Star Trek的主角也並非光明無瑕疵,他們能受歡迎靠的是強烈
的英雄氣質,這也是DS9日後的走向。

                         →→待續

────────────────────────────────
▌創作大觀

▌寒武紀˙博物館(4/4)

▌李伍薰˙著 
────────────────────────────────

  兩人生疏的相視而笑,然後一起欣賞即將沉默的夕陽。

  「夕陽好美啊!多麼希望,時間能夠永遠停在這一刻啊!」柏
傑斯緊擁著愛荻,內心無限感觸。

  『各位旅客!日前大衿國協發動轟炸攻擊,導致停戰談判破裂,
合眾國與大衿國協已向第雅共和發射反物質兵器,而共和國也決定
採取報復措施,全世界將在十微刻內遭到反物質兵器攻擊,請各位
自行採取避難措施…。』

  突如其來的,空港大廳緊急插播了這一則新聞。

  夕陽紅暈轉成慘白,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對柏傑斯而言,時間
真的如他所願的永遠暫停了…。

  反物質兵器對消滅的能量,毀滅了一切地面上與地面下的建築。
寒武人們歷經千年辛苦挖掘出土的歷代化石古物、與陳列著化石的
四千多所古生物博物館,也瞬息淹沒在這股毀滅前寒武文明的對消
滅能量激流中,地面上沒有任何事物得以逃過這席捲而來的漫天熾
焰。激流所趨之處只有強光,卻意外地沒有一絲火焰,只因連燃燒
的時間也沒有,便已因高溫而汽化。

  沒有痛苦的喊叫、沒有哀嚎、也沒有倖存者悲切的哭泣聲;不
只因為沒有任何倖存生靈能夠發出聲音,甚至就連聲波傳導的介質
本身---空氣,也都隨著這股狂潮紛飛湮滅。

  大地彷彿被拋入鎔爐般、沐浴著日冕;海洋也沸騰了起來,淺
海整個化為蒸氣向宇宙佚散,除了極地冰帽底下那幾個地底湖泊之
外,淺海生靈幾乎無一倖存。

  居住在陸地上的六足類、包含鼎盛的前寒武文明,在來不及留
下任何痕跡的情況下瞬間絕滅。埋藏在地底下、過去八億七千萬年
來的所有化石都被寒武人挖掘殆盡,而保存這些化石的博物館卻也
跟著寒武人一同被徹底汽化成分子了,自此以後,母星上再也找不
到寒武紀前任何生物的蛛絲馬跡…。

  反物質兵器發動的瞬間,前寒武時期鼎盛的七十二個動物門,
其中三十七個永遠的消失了。鈣質內骨骼、防止水分散失的表皮、
內溫恆定性、特化的神經、閉鎖循環,這些歷經八億七千萬年演化
的成果,全都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大氣消失了好一段時間,不過永續航行的母星卻也在那無垠旅
途中,一點一滴的,伸出重力的手慢慢拉回這張皮膜。地熱噴發、
帶來豐沛的水蒸氣,它們凝結成雨,再度匯聚成為海洋,母星最終
還是回到水的懷抱中。

  只有那些沒沒無聞,居住在深海中的動物得以留下後代。對於
地表上的動盪和毀滅,牠們並非毫無察覺,但遭受的影響卻不多,
安穩度過災變,而後時間跨入了寒武紀。

  儘管物種滅絕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總還是會有老面孔留下來。
幾種深海三葉蟲活了下來,未來的淺海將是他們的天下。偉德氏翁
戎螺也逃過一難,和同為腹足綱的古海兔又繼續生存了五億五千萬
年,在這段漫長歲月中,牠們的形貌沒有多大改變,生活中的一切
一切,都仍舊遵照五億年前的步調不急不徐地進行。

  淺海以及陸地對倖存者而言,是一片未經探索的新天地。他們
有的像翁戎螺一般固守著保守路線,有些則迫不急待跨了出去,來
到淺海。重新形成的臭氧層厚度尚不足以阻擋來自太陽的紫外線,
突變(Mutation)使他們的形體在一代一代間不斷快速變換著,於是
海洋再度充滿形形色色的生命。後世以為當時突然出現了三十五個
門的生物,因此稱那個時代為「寒武紀大爆發」。

  這個時候,極地冰帽下的地底湖中,一群嬌小活潑的極地海口
蟲也自冬眠中甦醒;與其他老面孔不同,牠們是淺海唯一的倖存者。

  一小部份極地海口蟲也選擇探索新天地,牠們來到了溫暖的熱
帶海域,這裡已經沒有令牠們畏懼的奇蝦和歐巴海蠍。牠們也加入
了這場分歧的多樣性競爭之中。其中一支,在奧陶紀(Ordovician)
長出下顎,從此再也不需慢慢濾食海中的浮游生物,而能夠大口吞
嚥食物。妳所熟悉的「魚」的形象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又過了很久,牠們體表長出了骨板,脊索被內骨骼取代。緊跟
著,有些長出了鰭,更有助於牠們在水中優游。泥盆紀(Devonian)
的時候,有些鰭演變成結實的四肢,帶著好奇的眼光攀上陸地。

  而接下來的故事,妳應該是知道的……。

  由興盛而衰亡,或許需要時間醞釀,但卻往往也就只有一線之
隔。寒武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螈民、接著是鳥羽蛇,最後則是
人類。興盛衰亡這問題,也許根本不是問題…。

  累了吧?好好休息,起身走走會是不錯的方式。

  再見了,黑眼珠的女孩。下次來這兒的時候,我們再來談談石
炭紀的故事。離去的時候,可別忘了把門輕輕帶上呀!

                         →→完←

────────────────────────────────
▌科學小視窗

▌利用星系測量微中子的質量

▌科學月刊˙提供 http://www.scimonth.com.tw/
────────────────────────────────

  天文學家測繪數十萬個星系,終於估計出微中子的質量及其占
宇宙總質量的比例。

  大霹靂後微小的波紋將導致宇宙演化形成巨大的物質團塊──
星系和星系團。然而宇宙的質量僅約5%是肉眼可見的形式,其餘則
是由肉眼看不見的「黑暗物質」所構成的,而微中子便是黑暗物質
的構成成分之一。當微中子以接近光的速度疾馳穿越太空時,可重
新配置宇宙的質量,使物質的分布變平均,因此微中子的質量愈重,
現今宇宙中可見的團塊就會愈少。劍橋大學的Ofer Lahav比較宇宙
三維地圖和理論物理學的預測,推論出微中子的質量大約只有氫原
子質量的10億分之一。

  倘若這個推算的結果正確,將可導出一個事實:微中子並沒有
足夠的引力對可見宇宙的演化造成太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微中子對
星系的形成影響並不大。(取材自Nature, 2002.4.11)

                         →→完←

────────────────────────────────
▌台大星艦學院發行 http://club.ntu.edu.tw/~sfa/
▌科幻科學報 http://mail.apol.com.tw/~scisci/

▌關於我們
˙訪談室長期徵求問題,歡迎來信:scisci@mail.apol.com.tw。
˙讀者意見,如未特別註明,視同授權刊登於科幻科學報上。
˙新闢活動看板一區,有任何科學或科幻活動皆可來信要求刊登。

▌關於轉載
˙網路上之非商業轉載:
 若欲轉載,請勿更動版面或刪減文字,並請於文前註明
 「轉載自『科幻科學報』」。
˙商業性質轉載,請先徵求作者同意,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