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07.17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再論基測加考作文
【左右看】銀行的現代化之路?
******************************************************
【社論】再論基測加考作文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是否恢復加考作文?此話題於中研院士再度點燃後,日昨亦有國中學生表達對於加考作文的反對意見,他們以「白話文運動」的「我說即我寫」以及「考作文並不能測出語文能力」等為由,反對基測恢復加考作文。
表達願意自然是件好事,況且是「當事人」親自出面。不過在事件的背後,有著十分嚴肅的教育觀念,值得我們多加深究討論。
過去10幾年來,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說法下,國內教育出現了一種近似極端的表現:受教者本身可以自由決定教育內容。如同台灣的膚淺民主認知,將「民粹」等同於民主,這種尊重學生主體性的說法,亦有相同的發展趨勢,甚至於演變成「學生必然正確」、「與學生相左意見者即為權威、保守者」的謬誤觀念。
事實上,教育有其外在於受教者的一個目標,此目標即為受教者所欠缺的能力,否則便沒有教育的必要。因此,教育必然存在權威的現象,只不過這種權威有其限制,亦即是在特定的知識傳授範圍內、不能逾界。但是,在打倒一切權威的風潮下,知識範圍外的權威依舊聳立,但知識範圍內的權威卻屢受質疑,所謂教改界,便有不少團體或個人以此一「民粹」的做法贏得了改革者的美名。
再者,寫作是否無助於語文能力提升?以白話文運動為例實是一種誤解。白話文運動的目的在於意圖使知識的傳播更為普及,並不僅是單純的「我說即我寫」,而知識的學習必然牽涉到語言能力的使用,寫作也因此不只是「國文科」一個科目的事情。換句話說,若今天的學生們所習慣使用的日常語言,或甚至是「網路語言」,能夠精確地進行知識的表達,那麼,確無貶低這種日常語言習慣的必要,但是,能夠嗎?
過去衝撞既存體制的青年一代,有許多即是出身於所謂的「文藝青年」,由於對於語言能力的掌握,使得他們擅長於思辨與洞穿不合理的現象;然而今日「造反」的年輕人,卻只能以粗鄙和辱罵性文字來表達爽與不爽,其中孰高孰低,當下立判。
台灣的教育是需要改革,但在改革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矯枉卻未必能正」的結果,這些勢將嚴重衝擊台灣教育成果、腐蝕過去稍有根基的應對進退,至今卻未見被嚴肅地提出討論。因此,恐怕令人不得不悲觀的是,台灣的教育在不久的未來,將會和台灣的政治一般混亂不堪!
【左右看】銀行的現代化之路?
【左看】一面倒的金融改革
■江望台
約略從97年底開始,隨著企業經營問題的不斷叢生,國內銀行授信壞帳的攀升數據便成財經新聞的必備噩耗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金融改革」這個論述運動,遂被各方勢力所擁簇,而罕受社會質疑。
詳加觀察,台灣的金融改革論述乃是師法於美國,對跨國金融集團濡慕學步,因而金融業合併的推動、金融控股法通過等系列作為,均以追求規模極大化、資源集中化為圭臬。此外,金融產品的多種類開發則是另一蹊徑,寄望藉由銷售與投資等非傳統收入,來獲取比一般利差更為可觀的利潤實現。
近日,央行公布了一份資料,顯示國內銀行的收入來源,仍是高度度倚賴傳統的利差收入,其營利模式遜之外銀遠矣。問題是,台灣的銀行真有這般可憐?表面上,台灣的利率環境仍有央行進行調控,但實際上,向外銀看齊而利差高掛的國內銀行不知凡幾。換言之,以消費貸款的厚利,來補貼大額企業授信損失早已蔚為一般經營常態,貧富階級負擔的兩極化早與央行進行利率調控的初衷徹底背離。
更有甚者,就算國內銀行逐漸擴大金融商品手續費的比重又如何?觀乎國外經驗,這也祇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因為一般消費者不是面臨資訊不對稱的劣勢,不然便是雖以跨過貴賓門檻,根本徒然肥了銀行與富人。換言之,「金融改革」與起碼的社會公平價值脫鉤,才是當前危機所在。
(文字工作者)
【右看】坐在金山上的乞丐
■陳勝楠
央行日前公布一份資料,提到國內銀行的營業收入來源,仍是以傳統的存放款業務為大宗,其利息來源占8成6比重之多,反之,最能代表銀行經營現代化指標的手續費、佣金收入則僅占營業收入的5.72
%,與外商銀行動輒4、5成相差甚遠。
上述新聞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雖然保險代理、代銷共同基金、貴賓理財、信託業務等手續費與佣金收入來源幾為外商銀行所囊括,但他們吃剩的大餅還相當可觀,畢竟國人的理財風氣才剛起步而已,其成長空間無可限量。更何況外商銀行的客源也多集中於有限的頂級客戶,相較之下,國內銀行現有的廣大層客戶基礎,則是難以被撼動的雄厚利基。
不過,看得到與吃不到的商機完全是兩碼子事。
迄今,國內銀行仍面臨競爭力不足的困擾。試想,金控法早就通過,金控公司亦已成立多家,金融業務交叉行銷的百貨化活動,理應越來越得心應手才是,怎會風格依然傳統如昔?究其然,問題恐怕還是出在從業者的腦袋,尚未具有創新的前瞻性進行業務規劃。是以,造成台灣雖有最先進的金控法規與組織形式,卻嚴重欠缺足以駕馭的人才,其窘境儼如坐在金山上的乞丐。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銀行業合併與金融控股公司的較勁才祗是第一回合而已,究竟誰能在新的金融產品領域裡拔得頭籌,將是下一階段的贏家。(論會評論家)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