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07/19》═════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 小辭典 瑞吉歐艾蜜麗鎮學校教學法
◎ 田園筆記no6
◎ 觀察後記
********************************************************************
◎ 他山之石
編譯/盧永山
在劍橋港兒童中心(Cambridgeport
Children's Center),當7個幼稚園學生切割自己的照片,並且把它們黏在藍紙上時,一架攝影機正把過程紀錄下來。就如拍攝的老師艾哈默所觀察到的,這群小朋友利用這些照片來重做一項最近的討論。
班導艾哈默用愉悅如歌的聲音問這群學生:「我們在做什麼呢?」4歲的費雪回答:「紀錄(documentation)。」紀錄不是測驗,它是一種引自義大利的教學法,用以貼近觀察一群孩童。而紀錄這種教學方法已漸漸為美國的學校所運用,包括幾所波士頓的學校。
「紀錄」這個教學方法源自義大利北方小鎮瑞吉歐艾蜜麗(Reggio Emilia),它是世界上幾所最著名的幼稚園和嬰幼兒中心的發源地。這些學校依照一些原則運作,如美學和尊重,這些學校也認為,而不僅是個人,小組(group)也會產生智慧的力量。
這些觀點聽起來也許有點老掉牙,但對許多美國教育學者而言,它們卻深具革命性。近年來,就連幼稚園老師在為學生準備教材時也備感壓力。在一所典型的美國幼稚園,老師會根據主題來設計教學內容,例如,若主題是數數(counting),老師就會準備一些活動來完成這個主題。大部分時間,小朋友都是個別地做,老師很少有時間分析小朋友做的成果。
在瑞吉歐艾蜜麗鎮,一所通常只收5歲以上兒童的學校,老師視自己是研究者,他們創造學習環境,然後觀察兒童如何合作探索這些環境。這些學校風景優美,校園裡充滿了燈光和天然景物,如樹木和石頭。兒童可能花好幾周的時間,想像一具傳真機怎麼使用,或用黏土雕刻一個清晰的臉孔。老師透過筆記、照像和錄影來紀錄兒童做了什麼。在放學後,所有的老師花數小時討論如何改變環境,以建立一個他們觀察所得可以幫助學習的環境。
哈佛大學教育系教授戈登納(H. Gardner)將瑞吉歐艾蜜麗鎮的學校視為一種傳奇,並將他們與柏拉圖學園(Plato's Academy)和最早的蒙特梭利幼兒學園(Montessori preschool)並列;蒙特梭利幼兒學園是在20世紀初,由義大利籍的瑪麗亞.蒙特梭利所創辦。
戈登納說:「瑞吉歐艾蜜麗鎮的學校,擴展了我對人類能做什麼和幼兒能做什麼的想像。我們無法了解幼兒心靈的力量,直到看到瑞吉歐艾蜜麗鎮學校的辦學成果。」
過去4年,瑞吉歐艾蜜麗鎮的教育人士與哈佛大學的一個教育研究團隊「零計劃」(Zero Project)合作,戈登納是團隊領導人。這兩個團體共同探索為何瑞吉歐艾蜜麗鎮的學校辦學成效如此良好,以及這些辦學理念如何移植給美國的學校。他們的研究結果已集結成一本書《使學習看得見》(Making Learning
Visible),書中結論是:小組學習(group learning)可以教導學生如何變成班上最有貢獻的成員,最後使班上變成一個團體導向的學習場所;且當老師透過透過筆記、照像和錄影來紀錄課堂情況,他們可以更有效率地督促學生。
在劍橋港兒童中心,艾哈默和同僚致力於讓紀錄的觀念為4歲孩童所接受。這群老師在一些問題討論課程上拍照,並且要求孩童形成自己對問題的觀點,在孩童討論過程中,他們進行錄影。
艾哈默說:「小組討論使他形成一種新的思考方式。」
小組學習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美國,可能是一個難以推行的觀念。瑞吉歐艾蜜麗鎮學校的教學方法是如此的沒有限制,這些方法通常難以測量孩童究竟學了些什麼。有些人就質疑,在瑞吉歐艾蜜麗這個富有且同質性高的城鎮所形成的這些教學方法,是否適用於美國大型且多元的都會學校系統。
總部設於華盛頓特區的湯瑪士福特漢基金會(Thomas B. Fordham
Foundation)執行長芬恩指出:「我不認為這些方法可適用於社會處境不利(disadvantaged)及少數數族裔孩童。許多研究發現,這些以孩童為中心的進步教學法,有利於中產及中上階級家庭孩童,但卻不利於社會處境不利之孩童,而對後者而言,教育是改變他們社會處境的不二法門。」
然而在過去10年,瑞吉歐艾蜜麗鎮學校依然成為各方模仿的對象。1991年,《新聞周刊》稱該地的的幼稚園是全世界最好的,有關瑞吉歐艾蜜麗鎮學校教學法的會議甚至在全美各地召開。
「零計劃」負責人塞德爾(S. Seidel)指出:「問題不在於美國能否複製瑞吉歐的模式,因為粗糙的模仿根本難以維繫下去;真正的問題在於,瑞吉歐模式成功的關鍵元素是什麼,它們對美國有什麼樣的參考價值?」
瑞吉歐艾蜜麗鎮的學校設立於二次大戰後,一名義大利記者兼學者馬拉古齊(L. Malaguzzi)組織了一群媽媽,希望利用進步的教育方法,來重建她們居住的區域和改善生活。目前,瑞吉歐艾蜜麗鎮共設立了21所幼稚園和13所嬰幼兒托育中心。
波士頓米希山學校校長梅爾指出:「在聆聽孩童的心聲上,瑞吉歐艾蜜麗鎮的學校做的比美國的學校還要好。他們非常關注孩童的真實體驗,以及孩童對此體驗所形成的理解。」
要使美國的幼稚教育超越瑞吉歐艾蜜麗鎮,並非是件難事,但「零計劃」的研究成員有一個更為宏大的目標:希望使瑞吉歐艾蜜麗鎮學校的觀念,作為美國中小學教育的參考指標。
例如,在劍橋港小學,教師弗拉曼就協助她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設計一套團體計劃。在介紹古美索布達米亞文明時,弗拉曼沒有直接講述美索布達米亞文明,而是讓學生決定他們要如何認識這個文明。在經過討論和爭論後,弗拉曼的學生決定設計了一本名為《四千年前》的觀光客導覽書,他們採取分工的方式編纂內容。
弗拉曼的學生伊莎貝爾說:「採行分工的方式,每個人的負擔就減輕許多,所以我們決定一起做書。」(取材自波士頓環球報)
◎小辭典 瑞吉歐艾蜜麗鎮學校教學法
瑞吉歐艾蜜麗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鎮,二次大戰期間飽受戰火摧殘,1960年代起,學者馬拉古齊組織了一群媽媽,希望利用進步的教育方法,來重建她們居住的區域並且改善生活。
1980年代起,馬拉古齊將其教學法及成果在歐美各國作巡迴展覽,此項名為「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展覽,獲教育界人士高度評價。瑞吉歐艾蜜麗教學法之成功關鍵在於其互動性關係教育理念與實踐,它強調學校、老師、家長、幼兒及環境(教室與社區)在活動中表現。
瑞吉歐艾蜜麗教學法主要特點有4個方面:
1)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係:教師是兒童活動內容的安排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助者、兒童行為的紀錄者和研究者;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何時介入兒童的活動、何時作出調適、讓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知識,並將其成為自用的知識。兒童透過教師隱性的、自然的「指導」從而得到高度尊重。
2)以計劃(project)為本的課程設計:瑞吉歐艾蜜麗的教學法,絕大部份都以計劃為重心教學,並以小組或自選活動形式進行,著重兒童學習的自主性及自發性,教學題目是基於兒童之興趣及經驗而加以選擇,計劃內容是在了解兒童後才安排的,著重啟發兒童思維發展,自由表達及發揮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兒童與教師之間是緊密合作的。
3)環境佈置:教室內如一個家庭,四周擺放植物,兒童使用的木製家具,令兒童與教師宛如置身在家中,產生強烈的安全感,兒童可自由選擇學校提供的點心,尤如在家中一樣自由自在,教師之間亦沒有任何層次等級,他們是平等的共事者與合作者。
4)師生的比例較少:一位老師負責照顧5至10位孩童,因此對每位孩童的能力、興趣、個別需要更加了解,師生之間保持著長期而穩定的聯繫。(盧永山/整理自香港維多利亞教育機構)
◎ 田園筆記no6
時間:2002年5月1日
地點:石坡國小五年甲班教室
主題:感恩
人物:蚊子老師、五年甲班全班同學
紀錄:雲小小
一進教室,蚊子老師就很誇張地說她對不起我(註一),因為今天沒有田園課。她解釋,為了配合母親節,所以學校要各班小朋友製作一本「感恩小書」,這兩堂課就是要做這件事。
蚊子老師降下黑板前的投影布幕,開啟電腦中「五甲的生活」,影片中都是小朋友們在學校的照片,有人倚著窗邊沉思、有人做鬼臉、有他們上台做天文星座報告的團體照片,也有帥哥美女的個人寫真,每個人都看到自己的身影,不時配上蚊子老師的旁白:「哇,○○○好認真討論的樣子耶!」「嗯~~○○這張照片可以拿去相親ㄛ!」「嘿,這個電眼小美女真是迷人啊!」台下的小朋友們或興奮、或因為被讚美而不好意思,但是大家都很興奮地玩成一團。
照片看完了,蚊子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內容敘述一個在醫院上班的護士,生日當天原本打算要和朋友一起慶祝,但卻在後來一連串忙亂的孕婦生產過程中,體會到母親的辛苦,決定回家和母親一起慶祝生日。
故事很簡單,但是蚊子老師念得很有感情,她問大家,知不知道自己出生時的體重?「我是4250!」「我是3千多!」「我……」小朋友此起彼落相當踴躍。「好,你們知道小孩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她又問,「從子宮!」小朋友回答。「子宮原本只有拳頭這麼大,但是媽媽懷孕的時候,子宮會變得這麼大!」蚊子老師比了一個手勢,「加上增加的體重……」「10公斤!」一個小男生舉手發言,「對,○○的爸爸是婦產科醫生,所以他很清楚,10公斤有多重?你們今天回家去抱一包米,抱上一個小時,保證你腰酸背痛得不得了,而你的娘要這樣抱上好幾個月!」
然後她講到生小孩的痛楚。「你們有沒有受過傷,在操場跌倒的時候,手上的傷口勢不是很痛?你媽媽生你的痛,比這個痛上百倍千倍。」蚊子老師舉例,她從前生兒子的時候,陣痛時痛得把鐵床的床架都拔了起來,卻渾然不覺。全班笑成一團。
「尤其是剛剛○○說他出生時4250公克,他媽媽一定受了很多罪,因為正常的小孩大約3千多,這麼大的小孩,過去經常有媽媽因為生不出來而死掉,就是所謂的難產,所以每生一個小孩,媽媽就要冒一次生命的危險。」蚊子老師一邊說著,班上小朋友也一邊在台下竊竊私語。
蚊子老師手上拿著一疊淺黃色的簿子,解釋這是學校製作的「感恩小書」,上面有一些簡短的文字敘述,希望學生可以貼上或畫上媽媽懷孕的樣子、自己出生的樣子,以及四個月大的樣子。蚊子老師強調裡面許多資料需要學生回家收集、訪查並且從事創作。下課鐘響了,蚊子老師和大家說再見,並且再一次提醒他們記得寫作業。
註一:
因為她不喜歡名片(不環保),也忘了我的名字,只記得我是研究生,但是不記得是哪一個所?所以沒法通知我今天不要來。
◎觀察後記
下課時間,我們正在談話,有小女生過來問問題,她先是不理會,然後告訴小朋友:「妳至少要等到我們說話說到一個段落,才可以打斷我們,不然這樣很不尊重大姊姊。」然後另外一個學生又出狀況,她趕去解決,我就雞婆地幫忙指導小朋友的功課。
小女生說她看不懂造句的意思,我看了一下,一字一句念給她聽,然後要她造一個相似的句子,她一臉茫然,搖著頭說:「還是不懂!」我正準備再接再厲,蚊子老師靠過來對她說:「妳先回去坐,我等一下過來教妳寫。」
然後她低聲地對我解釋,小女生本來是資源班的學生,但是由於教育部「回歸主流」的政策,所以資源班的小朋友都散到各班一起上課,雖然有時會有跟不上的情況,但對於小朋友「融入社會」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她的反應能力不是很好,對於抽象的事物比較無法理解,但是平常的表現都還好,應對沒有問題,而且蚊子老師發現她的觀察力很敏銳,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角度看事情。
蚊子老師舉例,學校裡有兩隻校狗,一黑一黃,是另外一位阿寶老師領養的,有天阿寶老師在額前染了一撮黃髮,大家看了說:「哦,阿寶老師作什麼怪啊!」可是這個小女生卻說,阿寶老師是因為他的狗是一黑一黃,所以他才去把自己的頭髮染成那樣,和狗狗一樣。
蚊子老師談到這個小女生時得意的表情,就像她稍早前給我看一篇學生寫的很好笑的作文一樣,很得意的,好像這些孩子都讓她覺得很驕傲,雖然一個有學習障礙,另一個則是寫自己上網咖打電動的糗事。
對於小孩,我感覺得到蚊子老師的熱情,她知道每一個孩子的家庭狀況,了解每個小孩的脾氣與個性,在隨性的聊天中,我可以感覺到她對孩子的愛意,以及她對教學的熱情。我曾問她教書這麼久,難道不會有倦怠?她對我說,作行政沒有成就感,可是她也知道,作行政其實是很多人期待的升官之路,我想,這也是她的堅持吧,否則,教書十多年,還能維持這樣的熱情,真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