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如何避免師生衝突

═【立報】════════════════════════════

                                  

═══════════════════════《2002/07/22》═════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教育論壇  如何避免師生衝突

 

   法蘭西視角  新社會教父教母制度

 

【教育小報報】

********************************************************************

   教育論壇

 

如何避免師生衝突

 

文/陳徵毅

 

教育部日前公布89學年度校園事件統計,共達9,587件,除了運動遊戲傷害、學生暴力事件、偏差行為之外,師生衝突事件成長了36.5%,而在國中校園約占67%。原本平靜的校園,竟潛藏著對立的暗潮,不禁令人憂心忡忡。

 

推究師生衝突事件日增的原因,在於:

 

一、招生組織作為仲介。二、師生不再是統一的德與藝的完整人格之典型,訓導之人與傳業之人各不相侔,而前者未必即有篤行高義足資範式,只是學校生活規則的看守人而已。三、傳道的正統被破壞,各逞其說,各道其道,形成思想的虛脫與紊亂,傳道之師既不為世所重,其本身亦缺乏思想的穩定中心,只是知識的販售,而去道愈遠。四、商業意識充斥,一部分學校成為知識與學歷的代理商,師被降為僱傭的教僕,在店主與顧客的好惡喜怒之下,趨避進退失盡尊嚴,在此情況下,欲求究明師道,何啻緣木求魚。

 

為今之計,欲求避免師生之間的衝突,可由下列諸端去因應:

 

一)作文親作之師作之友: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地區的青少年約有5成認為同輩朋友與同學的影響最大,而3成認為父母,2成認為老師具最大影響力,今後教師應作為青少年的新同儕,作之親作之師作之友,除了關心其學業外,也應關心其人際關係及未來出路,用青少年的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用青少年的腦,體會他們的觀點,用青少年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世界,且與他們同行,近閱名書畫家江兆申詩文,覺其常利用假期偕同學生遊覽獅頭山、黃山等名勝,共同覓致繪畫及作詩之題材,迭見佳作,十分可取。

 

二)潛移默化:血氣方剛的學生何以常會無端發飆,肇因於心靈的空虛。唯賴美學與文學素養以培養學生的觀點能力,感受程度及表達水準。缺乏美學素養者,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是富於美學素養者,看山會有崇山峻嶺、翠峰秀巒之感,欣賞到潺潺流水之美,更懂得何為琴韻鐘聲,何謂輕歌曼舞。

 

至於文學的啟迪功效亦大,如赤壁賦所謂「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牛斗之間」、「駕一葉之扁舟,凌萬頃之茫然」,秋聲賦的「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醉翁亭記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無不可以提供青少年豐富的人文素材,增長美感經驗,對學生美學素養之增長助益良多,自然而然不再心浮氣躁了。

 

三)身教重於言教:我國古代教育,傳道重於授業解惑,人師重於經師,身教重於言教。蓋言教訟身教從,為人師者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學生耳濡目染,相率就善;若但憑口說,行不符言,雖唇乾舌敝,收效甚微。教師平日修養篤實,約已甚嚴,雖獨處亦不稍懈,心誠則貌舒,內一則神清,故言可以為法,行可以為則,睹其容貌神采,即使人感召,鄙吝盡消。

 

四)善用誘導方法:教師誨人,應循循善誘,學生有過,微意諷示,冀其改過遷善,或從容告誡,使其心悅知悔。通常一人與人爭論,或盛怒之下,身心易呈激動狀態,如立刻加以規勸,每不易聽從,先須使其身心恢復寧靜,心平氣和,然後析其事理,評其曲直,較其利害,使回心轉意,善言方入。常人皆有私心,責人常明,責己常暗,蒙於一時氣憤,而蔽事理,遂生成見。待其身心寧靜,曉以義理,促其反省,始怡然樂從。

 

五)慎用獎懲規則:一般而言,道德論者分為二派,一為動機派,一為成效派。前者類乎唯心觀點,以動機批評行為,後者視其行為結果,以利害分別善惡,動機派主張正本清源,本固則林榮,鴻清則水流自暢,成效派主張計功責效,事必求可功必求成,至於獎懲之實施,應以被獎懲之行為動機為準,教師主持獎懲之事,不宜於獎懲之前先存私意,著重念慮,念慮即行為之動機,念善則有善行,念惡則有惡行,切忌採用集體懲罰。45年前我在中師就讀時,體育老師稍不稱心即罰全班兔跳足球門,累得個個腳酸腿軟,莫名其妙,對其恨意橫生,差點遭學生暗算。

 

六)顧及學生尊嚴:40多年前在中師就讀時,莫王二教官對學生吹毛求疵,絲毫不顧學生顏面,令學生恨得牙癢癢的。某次同樂晚會上,一位來自緬甸的翁姓僑生唱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他一聽立即橫眉豎目地吼叫道:「不准唱了。」為何不等唱完再婉轉說明那是中共的統戰歌曲,不宜在台灣流行?另一簡師科學生,某晚為了準備月考,爬上校門旁的一棵大樹上去,就著路燈啃書,不意中途睡著,書掉到地上為校警撿到,第二天立即受到開除處份!開夜車又不是大不了的罪過,何須動用校規予以款待。

 

我在40多年來也有2次與學生發生不大不小的衝突。民國59年我在北斗國中教三年壬班國文,某日學校舉行模範生選舉,師生皆可投票,該班要求我支持班長,我答以:「儘量。」後來衡量之下,覺得三庚的戴同學是業師之女,國英數俱優又很孝順父母,我在左思右想之下投給戴同學.後來三壬班長落選,學生不知從何查到我未投給班長,第二天上課時,竟有人在黑板上寫字來羞辱我,我並未發火,只對未能履行諾言向她們致歉,並婉轉告以:全校模範生對外代表學校總以品學最優者為宜。

 

第二次是去年上實踐大學進修部一甲的詩詞課,當我講到陶淵明的時代背景,敘及晉朝「八表同昏」時,我連想到今日政壇上又何嘗不是八表同昏,約略提及總統大選的造前局勢,一位翁同學舉手說:「老師,我不喜歡聽政治的題材。」當時全場一陣錯愕,我臉不紅氣不喘,心想:此姝勇氣可嘉,教詩詞應以詩之意境探討及結構分析方為得當,便告訴她:「下次我會調整。」後來她對我畢恭畢敬,期末考得了95分,還義務幫我打文稿,成為最敬重我的學生。如果當時處理不當,可能釀成一場師生大衝突,也未可知。另一位為室設四許同學,上學期修我哲學課,提出閱卷申請,他期中考得80分,期末考得62分,平時成績6次作業只繳3次,平均只得35分,三項合計,折算成24分+19分+14分,只得57分,分明他只重視期中、期末考,而對於平時習作掉以輕心。我雖對他深表同情,但不能破壞我的評定成績原則,只好請他明年捲土重來。即將爆發的火山就此暫告平息。

 

七)善用溝通技巧:面對桀驁不馴的學生,教師一定要講求溝通技巧,不僅投其所好,主動打招呼,引發對方的好奇心,尋找共同的話題來發問,談對方最熟悉最喜歡之事,運用連想力新闢話題,說不定經過一二次的誠信交談,原來的叛逆者變成真心好友。心理學者有所謂印象整飾論,運用各種語言或非語言與民眾接觸,到原住民區穿原住民服,到工地戴安全帽,到客家區講幾句客家話,俚語打諢齊出口,目的在拉攏當地人的感情,產生認同感,博取好感,此種人善於控制一己之情緒和言行,並能隨著對方的好惡和環境的不同而調整,與人溝通時要因人、因地、因時而制宜。

 

人與人相處總希望互惠,禮尚往來,我對你好幾分,你就要對我好幾分,期待回饋之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一旦期待落空不如預期,甚至對方的回報是嘲笑、侮辱,必然會懷恨在心,俟機採取報復性行為,因此師生溝通中不必一定想佔上風,逞口舌之快,贏了辯論卻失去了友誼,心之相處貴在無私無我的付出,最好不要預設立場,要求回饋,徒增困擾。

 

既知師生衝突事態嚴重,教育部實應調集國中新進或中壯教師到師大或師院接受再教育,否則,長此以往,後果堪虞。

 

 

(回目錄)

 

   法蘭西視角

 

新社會教父教母制度

 

對法國學子的正面影響

 

文/駐法記者陳美琳

 

傳統的所謂教父、教母,是幼兒在接受洗禮之際,由父母或家人選擇值得信賴的親朋好友擔任,不具任何法令責任,純為宗教儀式的傳統;但教父、教母大多有教育、教導與關愛子女的責任,原則上,如果沒有住家距離的限制,子女與教父、教母之間的關係大多相當親近。

 

法國社會局推出「新社會教父、教母」制度,與傳統站在相同的出發點,不同之處,完全與宗教無關。社會教父、教母不是學子的親人,為社會各界的陌生人,凡是願意付出自身寶貴時間、愛心、與金錢者(購買禮物給學子、來回接送學子),皆可向法國社會局申請擔任教父、教母,社會局篩選的條件為,有固定住所、固定收入、無前科記錄、精神方面等疾病,社會局會先後篩選3名學子,讓申請人藉著文件的內容,有選擇的機會。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申請人以單身成人(年齡40歲以上的女性居多,其中未婚者佔40%)、以及年長的祖父母階級(沒有子女子孫或是因為住家距離因素無法常常見面者)居多,本身已有家庭、年幼子女者,鮮少提出此申請,來擔任學子的社會教父、教母;學子的家長則因下列因素,替子女向社會局申請一位社會教父、教母(學子的年齡以小學生居多)。

 

1)本身為單身家庭(父母離異、從未辦理結婚手續便分手、或其中一方去世),為了讓子女平衡成長,接受社會教父、教母的不同關愛。

 

2)學子沒有祖父母、其他親人(或雙方鮮少見面接觸),學子的家長希望透過此制度,讓學子接觸到其他有愛心的成人,嘗試不同的生活環境、想法、與人生態度。

 

3)父母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徹底照料子女的心靈成長,為了讓子女有其他親近成人關愛,以彌補自身無法付出的苦楚。

 

4)子女與父母之間無法順利溝通,雙方不是冷戰、便是火山爆發的場面,社會教父、教母可能可以緩和子女的心境和情緒。

 

5)經濟屬於清寒處境的家庭,希望透過社會局的安排,讓子女在物質生活上,有其他愛心人士幫助滿足子女的物質需求,諸如小禮物、衣服等,或是有機會到有別墅、庭院的教父、教母家中度假,品嚐到庭院中的水果以及蔬菜。

 

大多數的社會教父、教母,每個月至少與學子接觸一天的時間,不少教父、教母更是在固定時間內,諸如每個星期三、或週末時間,在家接待不需上課的學子,住家距離允許者,更是擔任接送學子放學的家長角色。30%的教父、教母會擔任家庭教師的角色,顧全學子的學校課業,但最顯著的正面成效,則是在學子的成長過程中,讓他們快快樂樂地茁壯。

 

在漫長的暑假假期內,社會教父、教母相當高興安排年度假期,配合在家接待學子至少一、兩個星期的假期,帶學子逛街、看電影、騎腳踏車、聽音樂、游泳、釣魚、打球等任何假期內的活動,學子們亦相當高興。愛心百倍的社會教父、教母、新的住家環境,氣氛完全籠罩在傳統家庭大綱之下,對於學子的家長而言,亦減輕不少頭痛煩惱的情形,以安排學子度過一個愉快的暑假假期。

 

就讀國中三年級的阿娜憶絲(Anais)表示,她的單身媽媽在家常常要她停止唱歌、彈吉他,她心中感到很不解;與熱愛音樂的新教母認識不到一年,兩個人之間共同欣賞音樂、唱歌,她覺得彷彿找到一位媽媽級的朋友。從此不難看出社會局在安排的細節過程中,會實際考量學子與社會教父、教母之間雙方的實際需求、興趣等,而不是隨意地搭配。

 

社會局的「新社會教父、教母」制度,已推行多年,有越來越多的成人提出申請,亦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替子女提出申請,兩者達到幾近平衡的趨勢;在暑假假期前夕,申請的人數更是明顯成長。心理學家相當鼓勵此制度的擴張,因為社會教父、教母有心付出,而學子則樂於接受愛心人士的付出,可謂雙方皆大歡喜。對學子而言,的確有深遠的正面影響,但不可諱言的是社會教父、教母與學子雙方,無法達到愛心傳遞的情形,約佔2%的比率;由於失敗的經驗,其中半數都會因此而放棄此類的接觸。如何避免此類情形的出現,應是社會局日後的工作重點。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