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英文的雙峰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07.24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英文的雙峰

 

【左右看】與低利率作戰

 

【教育小報報】

 

******************************************************

【社論英文的雙峰

 

在社會理論中對於現代教育存在著2種立場的對立:現代化論者樂觀的認為,現代所興起的普及教育,對於社會階層的流動具有正面效果,從而將使得現代社會成為成就取向的社會,有別於「前現代」社會之個人位置,乃是取決於血緣、性別等原初性(primary)因素。另一種批判的觀點則認為,普及教育其實只是個假象,現代教育機制仍舊複製原先社會的不平等結構,甚至這種普及教育由於其普遍性,反而使得不平等結構的複製更加具有全面性。

 

2種爭論只要稍微唸過教育社會學或教育理論者皆知,然而,由於意識型態的偏好,人們總會選擇相信現代化理論的樂觀見解;不過,客觀的事實總不會隨著人們的喜好、意志而轉移,必會隨著事實的呈現而大白於眾目之前。去年和今年2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英文一科,由於在統計圖上出現了所謂的雙峰趨勢,使得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移至這類大型考試所隱含「城鄉差距」的問題上,便是一例。

 

在基本學測實施前,研發學測的單位便一再表示,學測題目的製作原則之一,就是受測的學生有50%到75%的通過率,因為檢測的是基本能力,所以可稱為所謂的「基本學力」測驗。照此理論而言,基本學測最理想的統計曲線,應是呈現接近常態分配。如今英文一科出現了雙峰分配的狀態,便說明了統計理論的應用若脫離了社會結構因素,將會存在相當大的盲點。

 

這一結構性因素目前一般皆以「城鄉差距」名之,然而事實上,台灣係一發展繁盛的小島,並無任何社會學意義上的「城鄉」存在,此一「城鄉差距」,究其實乃是「經濟能力」的差異,或甚至是階級差異。英文做為一種語言,對於語言掌握的熟稔程度,取決於日常生活中的接觸頻率。目前,台灣已存在著許多收費昂貴的全美語貴族補習班,這類補習班提供了經濟能力優渥者,更頻繁的英語接觸頻率,自然是造成英文考試呈雙峰現象的主要因素。

 

對於此一現象,教育部表示將組成研商小組提出解決方案;但在目前學校教學條件下,教育部所能使力的部分,其實極其有限。學生家庭的社會經濟位置,也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說明了,若要改變教育問題,僅從「教育」面著手是無濟於事的,社會經濟的改革,方是這一切的根本之鑰。

 

 

(回目錄)

 

 

【左右看】與低利率作戰

 

【左看】另個泡沫的升起

 

■江望台

 

當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時代來臨時,國人究竟該如何自處?這個問題,混雜了普遍的社會焦慮與空前商機的開發。於前者,特別是對靠孳息過活的退休族、基金會而言感受尤深;至於後者,則表現在近幾月來的債券基金、利率連結商品的大熱賣。

 

國內債券基金究竟有多熱銷?在過去,該類產品多數為一般企業法人所認購,用以賺取穩定收益與節稅的雙重功能,其市場可謂冷清。但從今年起卻情況大不同,債券型基金不但檔檔額度爆滿,同時投信機構還向主管機關要求提高額度,以便接納那些拿著錢「排隊」求購無門的民眾。根據統計,國內債券型基金已經快速上升到1.8兆的規模,而更令人咋舌的是,才只有一個月時間,申購金額就湧進了1000多億元。

 

這些似洪水的資金,許多是因為利率走低而解約的定存。惟值得注意的是,這股焦慮失向的龐大資金,極可能再度引發另個債券泡沫,進而改寫債券低風險、低投機的傳統認知。畢竟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極小,其交易向來為銀行、票券、保險機構所把持,爾今資金水位暴漲,日後恐怕難逃泡沫隨時都要被戳破的命運。

 

被網路神話與會計弊案連番針刺的股市泡沫,已使全球金融市場頓失左腳,倘若債券泡沫跟著上演,則金融全球化的華麗景觀,大概將傾頹得更為徹底。眼前,正進入倒數計時的緊張階段。(文字工作者)

 

 

 

【右看】新時代的家庭求生術

 

■陳勝楠

 

在這個全球不景氣的低利率時代裡,安家立命的卑微夢想,其難度勢必高過以往甚多。簡單地講,過去那套工作穩定、爾後儲蓄,進而再將餘錢投入股市投資的傳統生計規劃,絕對將面臨空前的困境。

 

這十年來,台灣由中度成長到低度成長,甚至首度出現經濟負成長,不啻意味了高失業的苦果必成恆常現象,此一流轉應聲衝擊了許多家庭生計。實質家庭儲蓄逐年短缺,程度不一地連帶影響到游資進入股市的動能,長期來看,這都是不容樂觀的警訊。

 

根據日本經驗,消費者往往會在這種壓力下呈現更加保守的趨勢,例如開支不斷樽節用度,錢潮拚命往銀行存款的無風險方向集中。不過事後證明,這種消費者反應並未讓自己免於蕭條的打擊,因此,國內民眾在面臨定存利率急遽滑落,甚至銀行還將提高起息點的狀況下,將金錢擺銀行是否仍是一無風險的舉動,值得斟酌!

 

與此同時,我們卻也看到了在股市走空、利率驟降的當下,越來越多人願意把錢擺到向來陌生的債券市場,甚至海外衍生性金融商品上,藉以在可承受的風險範圍裡,追求相對高的報酬。換言之,愈是不景氣,投資商品愈是多樣化,執著於股票與存款者恐怕只有自陷困境。故國人應該懂得善變,隨時充滿對不同金融商品進行了解的學習欲,並靈活調整自己的理財規劃,方能在這個險峻環境下成就「安身立命」的願望。

 

(社會評論家)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