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隨風而逝〉從何而來?(上)──六○年代民歌手承接的歷史遺產──一個隱形的故事(陳信行)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2/08/05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隨風而逝〉從何而來?(上)
──六○年代民歌手承接的歷史遺產──一個隱形的故事(陳信行)

Joe Hill 何許人也?他是美國歷史上最激進的工會─世界產業工人聯
合會(IWW)─的桂冠詩人,他是一位普通移民工人、工會組織者、和
詩人作曲者。在他於 1915 年 10 月 30 日在猶他州鹽湖城被以殺人
罪處決,而無論是當代輿論或後世歷史研究都認為他唯一的罪名是寫
了那些挑戰資本主義的歌。



=========================【 緊急通告 】=========================

由於最近 HiNet 又阻擋到「南方電子報」,如果您原先使用 HiNet
信箱訂閱「南方」,建議改用智邦生活館或 Yahoo!Kimo 信箱訂閱。

目前「南方」最新電子報均會即時放上網頁,建議您亦可改由「南方」
網頁閱讀文章,可避免 ISP 信箱、免費網站信箱因擋信、漏信造成
漏失重要重要文章的風險。

(南方網頁位於 http://www.esouth.org)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感謝「全景傳播基金會」捐款 2000 元。 (7/10)
◎ 感謝侯尊仁捐款 2000 元。 (7/15)
◎ 感謝余薇捐款 200 元。 (6/28)
◎ 感謝無名氏捐款 2000 元。 (7/15)
◎ 感謝無名氏捐款 1000 元。 (7/22)
◎ 感謝管中祥捐款 1000 元。 (7/24)
◎ 感謝戴政賢捐款 2000 元。 (7/25)
◎ 感謝楊敕貝捐款 1000 元。 (7/25)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3018 元。 (8/1)

南方目前資金僅夠支付工作人員兩個月薪水,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
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
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三、線上信用卡捐款,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725.htm



========================【人文活動訊息】========================

◎(台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徵研究助理/企劃/秘書/編輯 (8/1~10/1)

◎(台北)教師工會的理念與實踐 (8/10)

※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union.html
閱讀詳細資料



==========================【人文通訊】==========================

◎ 香港視野音樂節

(香港視野音樂節)

香港視野音樂節(HK Sound And Vision Festival)已註冊成為一個
獨立,非牟利的文化社團,我們都知道這是一條難行的路,但我們都
覺得有需要把音樂節辦下去,也有信心繼續向前行。

今屆的節目,以「音樂紀錄像 Musica Documenta」為題,另外,我們
更嘗試以 SVF Summer Music School 的課程形式,作更深入和更全面
的音樂影像接觸。

※ 本訊息詳情內文,請參閱
  http://www.hkac.org.hk/online/c/programe/activities.tcl?programme_id=63&category_id=34


◎ 原住民族電子報改換網址

(部落工作隊)

原住民族月刊為達到擴大服務社會大眾之目的,讓原住民族的時事現
況能更迅速地提供最新的資訊,有關原住民族反抗殖民者的歷史文件,
以及關於民族事務,民族問題的思潮、理論、實踐與戰鬥。從九十一
年七月起原住民族月刊停止每月固定印行之製作方式,改以全新的網
際網路「原住民族電子報」,首頁以「原住民族解放運動綱領」為主
題,七月份起,你可以透過電腦連線到

工作隊的網址: http://www.watahope.org.tw/ 選取「原住民族」或
直接上 http://epost.theleft.org.tw/ 即可。

在部落裡沒有電腦的原住民族同胞,可逕向有電腦的族人借用電腦自
行下載原住民族電子報文章。



◎ 還我祖先的「靈魂」
◎ 教師工會的理念與實踐專題討論會
◎ 有殼的滋味----台北市民「共築一個家」歡喜入厝
◎ 全民健保調漲部分負擔及保險費資料庫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 2002 夏季營隊
◎ 形塑噶哈巫文化走廊:守城社區生活街道改善動土
◎ 支持菲律賓婦女聯盟-- Gabriela
◎ 非營利組織女性領袖培育工作坊
◎ 誰在教育我們的孩子? --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公聽會
◎ 工傷協會急需影印機
◎「左翼雜誌」電子版第九~二十期上線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20020722-0802.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由「關注全球化資訊中心」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
如需轉載,請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
聯絡,或者請加入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隨風而逝〉從何而來?(上)
   ──六○年代民歌手承接的歷史遺產──一個隱形的故事
作者:陳信行 (fog@ms51.url.com.tw)
來源:轉載
────────────────────────────────

「清純」是許多人想到「現代民歌」這個字眼的時候第一個浮現的形
容詞。在台灣我們會想到 1970 年代「金韻獎」裡一首又一首如永遠
長不大的孩子的歌─〈外婆的澎湖灣〉、〈捉泥鰍〉......。如果是
情歌,一定是談初戀;如果談國家大事,一定是高中會崇拜教官的那
些好孩子的談法。沒有風塵、沒有江湖、沒有犬儒、諷刺、咒罵─這
些都是「不純」的思想。就算是唱一首最明顯的英文風塵歌 The House
of Rising Sun,咖啡廳裡的台灣歌手注重的也往往是如唱片上的 Joan
Baez 一樣清亮的高音,而不是歌詞中的風塵疲憊與社會批判。

「清純」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歷史、沒有社會觀,慘白年少。這當然不
是台灣民歌運動的全部面貌,而是唱片公司最愛的行銷標誌。台灣民
歌的「清純」也不是憑空而來,或是單純地在戒嚴後期台灣閉鎖的校
園中由一些學生創造出來的。美國 60 年代民歌的影響是巨大的,Joan
Baez、Judy Collins 等人的暢銷金曲透過廣播節目「凌晨之歌」等管
道早就成為台灣校園文化景觀不可或缺的一個部件,與配套的飄逸長
髮、手染棉布杉和木吉他組成了「氣質」的象徵。

當年暢銷的美國民歌手當然不是什麼不問世事的塔裡的女人(或男人),
大家都知道 Bob Dylan 的反叛與 Joan Baez 的反戰,事實上,他們
的反叛青年形象是整個關於 60 年代文化的論述的基調。然而,我們
也不應該很快地下結論說台灣現代民歌的「清純」是由於越洋接收母
國文化產品時習慣性的對進口品所做的閹割與拔牙手術─雖然這的確
是我們社會的文化進口程序的一大特色。一定程度上當年的引介者忠
實地反映了 60、70 年代美國對文化反叛的一種論述。

60 年代美國的文化反叛是「反美國」的!這是很常見的觀點。據說:
反叛者憎恨主流美國文化,不僅是壟斷企業所控制的媒體工業與產官
學綜合體的霸權,他們討厭當下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包括相對高薪的
工人階級)的一切:穿著、打扮、品味、生活方式、傳統......。從
傖俗的當代美國解放出來的道路也許在尼泊爾的靈修聖地、也許在 LSD
或大麻帶來的夢境、也許在美洲原住民的傳統、也許在非裔文化的再
造、也許在陰性歷史的書寫,總之,不會在主流美國的群眾之中。所
以,反叛青年(尤其是白人)必須與美國的歷史決裂,讓心靈從充滿
現代工業污染的大地上漂浮起來,才能獲得解放。所以 Bob Dylan 會
唱:" The answer, my friend, / is blowing in the wind /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風中,會隨風而逝,不會
與大地的人民長存。

這種「隨風而逝」的觀點與台灣現代民歌運動的「清純」(換句話說:
無根)一樣是極為片面的。我們從 Joan Baez 的唱暢銷歌之一 Joe Hill
可以看到端倪:

 I dreamed I saw Joe Hill last night Alive as you and me,
 Says I "but Joe, you're ten ears dead" "I never died," says he
 "Salt lake Joe, by God" say I Him standing by my bed,
 "They frame you on a murder charge; Says Joe, "but I ain't dead.
 "The copper bosses killed you, Joe. They shot you Joe," says I.
 "Take more than guns to kill a man, "Says Joe, "I didn't die." ......
 (昨夜我夢見Joe Hill 和你我一樣活著。
 我說:Joe, 可是你死了十年了「我從來沒死。」他說
 「在鹽湖城,上主為證」我說,而他站在我床邊
 「他們誣陷你殺人」Joe 說:「但是我沒死。」
 「那些銅礦財主們殺了你,Joe。他們開槍殺了你。」我說。
 「光是槍殺不了人」Joe說:「我沒死。」......)

這首歌幾乎在所有的 Joan Baez 精選集裡都是必選,Billy Bragg 和
其他的歌手也常常改編來悼念其他人。但是,唱片封套上的說明幾乎
從來不曾解釋這首歌是怎麼來的,在沒有歷史背景之下,聽眾只好想
像歌手唱的可能是她(他)的某個牽連到命案的朋友。

Joe Hill 何許人也?他是美國歷史上最激進的工會─世界產業工人聯
合會(IWW)─的桂冠詩人,他是一位普通移民工人、工會組織者、和
詩人作曲者。在他於 1915 年 10 月 30 日在猶他州鹽湖城被以殺人罪
處決,而無論是當代輿論或後世歷史研究都認為他唯一的罪名是寫了那
些挑戰資本主義的歌。Joe Hill 的形象因而成為美國二十世紀民歌復
興運動的精神象徵,激發了一代又一代的抗議歌手─三、四十年代的
Pete Seeger、Woody Guthrie 等人,以及六十年代的 Bob Dylan、Joan
Baez、Judy Collins。在這個傳統裡,新民歌與工人、農民的運動是
分不開的。一直到 1950 年代的反共白色恐怖中,這個歷史記憶才硬
生生地被抹滅。

【從IWW到CIO / 從Joe Hill 到 「人民之歌」】

Joe Hill 是瑞典移民。他到達美國的年代─上個世紀之交─也正是我
們所認識的當代資本注意世界秩序成形的年代。金融、交通通訊、鋼
鐵、電氣、石油、化工等壟斷大財團正在把愈來愈多人變成他們手下
的雇傭勞動者。現代帝國主義正在形成,美、英、法、德、俄、日等
國的壟斷資本一方面合縱連橫地交互投資、一方面極力對外擴張,爭
奪原料、市場、和便宜的勞動力。科學家、工程師正在被愛迪生、克
魯伯等大資本家變成他們的研發實驗室中的伙計。而資產階級擁有的
巨大的財富與廣大勞動者階級(無論在殖民地或殖民母國)所承受的
巨大苦難成為鮮明的對比。在美國歷史中,這段期間被稱為 Gilded
Age,鍍金的年代,在亮麗的金裝下是腐蛀的內胎。

當時美國的工會運動由美國勞工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FL)的力量壟斷。勞聯的會員工會絕大多數是技工職業工會,代表土
生美國白人工人階級的上層。但是愈來愈多在新興的大型產業─鐵路、
礦場、大工廠、林業、商業大農場等─的勞動者是「無技術」的各國
新移民、黑人、女性。1905 年,由西部礦業工人發起的新工會組織─
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 IWW)─
主張打破族裔和技能等藩籬,以產業為單位組織起一個全國性乃至全
世界性的大工會。AFL 與 IWW 這個看似技術性的工會組織的策略差異,
在時代環境中卻是代表了工運要保守還是進步、謹守傳統價值還是擁
抱新的未來、排他還是包容、與資本主義妥協還是決裂的巨大分野。
在 IWW 章程的前言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工人階級與雇主階級沒有任
何共同利益。只要全世界的勞動人民還承受著飢饉與匱乏,而構成雇
主階級的那少數人才享有一切人間的福份,世間就不會有和平。......」

像 IWW 這麼一個基進的工人運動的出現當然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什
麼少數野心陰謀份子的成果。當年的美國各級政府在財團控制下不斷
想找出工運的「背後黑手」,用各種暴力手段鎮壓 IWW,甚至不惜違
憲通過地區法令禁止 IWW 成員演講,如 Joe Hill 這種構陷處死的案
子多如牛毛,但是,運動始終沒有因為一些人的犧牲而終止。歸根究
底,工運是根植在當年美國社會的矛盾之中,而且在 IWW 出現之前就
已經在各個角落激化到沸騰的地步了。

自從 1865 年內戰結束之後,勞資矛盾正式上升成為美國社會最顯著
的首要矛盾。十九世紀下半的美國勞工史幾乎是由一次次的血腥事件
串起來的。1877 年的鐵路總罷工有十萬人參與、更多各行各業的工人
參加支援行動。政府調派軍隊鎮壓在匹茲堡、聖路易等地殺了一百人、
囚禁了約一千人,當代人稱為「小內戰」。1886 年,全國超過 35 萬
人罷工爭取八小時工作日,在芝加哥乾草市場的勞工集會發生了爆炸
案和警方開槍的屠殺事件,事後警方羅織工會領袖下獄。此事引起了
國際工人的義憤。第二年紀念屠殺事件的全球同步罷工成為了五一勞
動節的緣起。1911 年三月,紐約市三角製衣廠大火,146 名女工因雇
主把他們鎖在裡面而被活活燒死。由此而引起的國際公憤成為三月八
日國際勞工婦女節的由來。IWW 本身也不斷受到暴力威脅。1914 年在
科羅拉多州的 Ludlow,礦工罷工,被趕出宿舍的礦工家庭在礦區安紮
營,州政府調派國民兵用機槍掃射並縱火燒帳棚,19 位罷工者─包括
8 位婦女和兩個小孩被殺。威爾遜總統調派聯邦陸軍實施軍管才鎮壓
住工人的憤怒抗議。而這些,只是工人遭受到的暴力的一部份而已。

這些事件不止活在歷史書和媒體報導中,事實上,財團控制的媒體鮮
少能不站在資方的一面。但是在工人群眾中,消息和歷史記憶以口傳
故事和史詩民歌超越時空留存下來,如 Woddy Guthrie 的 "Ludlow
Massacre, " "1913 Massacre," "Waiting at the Gate," ...當然還
有傳唱至今的 "Joe Hill" 這首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三
十年代抗議精神的代表之一─說:「當權者可以禁掉報紙、燒掉書,
但是他們不能禁止人們唱歌!」而各式各樣的歌─憤怒的、嘲諷的、
史詩的─從 Joe Hill 的時代開始就一直扮演著這種受壓迫者的媒體
的角色。當 Joe Hill 被處決前,他的遺囑傳遍了全國。他說:「不
要哀悼,組織起來!」

到了 1920 年前後,經過一次大戰時的「反顛覆法」、「反煽動法」
的鎮壓,IWW 已經名存實亡。但是,1929 年,紐約股市崩盤,經濟大
蕭條開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再度成為街頭常景。又一波
的群眾組織運動,如 Joe Hill 所忠告,從農村到工廠發動了起來。
在飢餓的陰影中,南部的農業工人與佃農組成了工會,北部的失業工
人組織了失業者協會,新興的汽車工業終於開始了有實效的工會組織,
各式各樣的新興運動最終匯集在再一次以產業為單位的全國性工會聯
合會,這一次是1935年成立的「產業組織聯合會」(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CIO)。CIO 原來只是在 AFL 之下的一
個臨時組織,1938 年正式與 AFL 分裂,很快地成為復興中的美國工
運的中心。

在 CIO 的運動中,民歌不再是自發的工人文化的一部份,而是一個自
覺的組織手段。在時代氛圍中,文藝圈和知識圈進步的一翼視為人民
運動服務為自己的志業。在這一代的工運歌手中,包括一位奧克拉荷
瑪州貧農的子弟 Woody Guthrie、一位哈佛畢業彈斑鳩的年輕人 Pete
Seeger、第一位長春藤名校畢業的黑人律師轉業的歌手 Paul Robeson、
和離經叛道的民歌採集學者 Alan Lomax 等等。圍繞著這個圈子,一
首又一首結合美國鄉土歌謠傳統和基進政治的歌出現了。在每一個罷
工、抗議、集會、遊行的場合,CIO 的民歌手們創作、蒐集、改編的
歌成為加油打氣、凝聚意志、反思歷史與當下狀況的最好工具。CIO
歌手們於 1940 年組之了「年鑑樂團」(The Almanac Singers),並
在二次大戰後他們和其他作曲家重組為一個「歌謠合作社」「人民之
歌」(People's Songs, Inc.)。新民歌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就是 CIO
的工運高潮。新民歌運動所自許的傳統,也正是從 19 世紀,經過 Joe
Hill 的傳遞而來的美國基進運動的傳統。



======================【主題文章延伸網頁】======================

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IWW)
http://www.iww.org/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美國勞工聯盟-產業組織聯合會)
http://www.aflcio.org/home.htm

認識Joe Hill
http://www.fortunecity.com/tinpan/parton/2/hill.html
http://www.pbs.org/joehill/

Woody Guthrie 基金會
http://www.woodyguthrie.org/

年鑑歌手
http://www.geocities.com/Nashville/3448/almanac.html

關於 pete seeger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JimCapaldi/

為改變社會而一起歌唱:訪 Pete Seeger
http://www.peacemagazine.org/9707/seeger.htm

全球化、搖滾樂與政治(張鐵志)
http://61.222.52.195/news/2001/02/22/2001-0222extra16.html



================================================================
■ 發行人:陳豐偉 (roach@esouth.org)
 「南方電子報」主編:張釗維 (changcw@esouth.org)
        執編:莊靜嵐 (yealan@esouth.org)
           宋明珠 (grief@esouth.org)
        顧問:張育章、高永謀
■「南方」編輯部 Email: south@esouth.org
■「南方」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
  智邦生活館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ategory.asp
  或到奇摩站 http://tw.letter.yahoo.com/Picked/south/
■ 贊助「南方」,請劃撥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