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 農業電子報 發行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發行人: 林俊義 總編輯: 安寶貞 執行編輯: 楊舜臣、李如萍、劉嘉汶 寄件日期: 九十一年八月二日星期五 _____ ●罕見豎琴蛙 台灣不及50隻 ●詳全文及查詢每日剪報內容,請至:http://www.tari.gov.tw/news/index.htm _____ 【重點新聞】 【罕見豎琴蛙 台灣不及50隻 中國時報 第13版 2002.8.2 (五)】 八年前在南投縣魚池鄉發現的豎琴蛙,因鳴聲如撥琴弦而得名。學者 徐敏益兩年前進駐蓮華池棲地,經長期觀察,發現總數低於五十隻,完全 符合珍貴稀有保育條件。為避免絕滅,他呼籲應儘速立法保護。 豎琴蛙酷似腹斑蛙,除體型略小於後者外,外觀幾乎無從分辨。八十 三年間,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周文豪在蓮華池觀察到部分「腹 斑蛙」有掘土築巢產卵習性,不同於一般平灘水面蛙種,叫聲亦顯著不同 ,確定為全新發現物種。因其連續的「登登登登……」鳴叫頗似豎琴撥弄 聲,遂以之為名。 目前台灣地區豎琴蛙主要棲地除蓮華池外,宜蘭礁溪亦曾發現,不過 近幾年來後者已若有似無,幾乎絕跡;蓮華池部分,僅剩的少量族群主要 分布在一處地點隱密、約廿坪不到的石砌攔水池中。國外部分,則僅限於 琉球及大陸四川微量殘存,如與蓮華池連線,勉強還能湊出破碎的帶狀分 布。 彰化師大生物研究所畢業的徐敏益,因調查需求,兩年前進駐蓮華池 。經長期普查,發現族群總數已不及五十隻,比保育類的水鹿、長鬃山羊 及櫻花鉤吻鮭還要珍稀。 然或因相關研究論著極少,未被重視,再者非台灣獨有,一直未被列 入保育類動物。以其棲地分布之狹隘,加上對生存環境之高度要求,已嚴 重面臨絕滅危機。 徐敏益說,豎琴蛙與腹斑蛙神似,連學者也難以分辨。尤其個體顏色 會因環境而有差異,即使在棲地發現,除非親聞鳴叫,否則幾乎無從確認 。也因此,發現初期曾被國外學術界認為係由腹斑蛙演化而來。 不過,本地豎琴蛙與大陸、日本呈帶狀分布的事實,顛覆上述演化論 點。台灣發現豎琴蛙對兩棲生物演化及遷徙史的拼湊均具重大意義。若不 及時保護,將來如因棲地環境改變絕滅,失去證據、失去指標,地球生物 史也將永遠少了重要的一環。 雄蛙掘洞彈琴 吸引雌蛙交配 豎琴蛙屬赤蛙科中型蛙類,體長約四、五公分,背部常有中線,外觀 與較常見腹斑蛙相似而小,生殖習性則完全不同。腹斑蛙通常產卵於水草 間,豎琴蛙則由雄蛙選擇水邊陸上挖洞後,以類似豎琴(也像五色鳥)的 鳴叫聲吸引雌蛙進入交配、產卵,每窩約有百顆,繁殖期四月到八月。 豎琴蛙對環境要求極高,蓮華池棲地為例,不但水質清澈、水生植物 茂密,地形亦極隱密,除提供豐富食物外,也成為防範人類入侵的極佳屏 障。據林試所人員表示,到過棲地者不到十人。(沈揮勝 / 魚池報導 ) _____ 電子報訂閱網址:http://www.tari.gov.tw/news/index.htm 與我們聯絡:yang@wufeng.tari.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