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六十六期 2002.08.08〉

關注『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及實踐!

‥‥‥‥‥‥‥‥‥‥‥‥‥‥‥‥‥‥‥‥‥‥‥‥‥‥‥‥‥‥‥
‧訂閱人數:28,292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編輯室手記===========================

媒體教育在國內的發展,已經有段時日,而媒體素養的推行方式,實
乃不一而足。在繽紛多彩的媒體叢林中,探討媒體是如何傳遞與教育學
生對於各式媒體資訊的敏銳意識,更顯重要與急切。

 本期,我們希望透過方念萱副教授及黃浩榮研究生對『媒體素養教育』
的多元探討,使讀者在關注『媒體素養教育』之餘,更能從平日加以實踐
,一同為台灣媒體改革加油、努力!

=======================《本期精華》==========================

◎【更正啟事】:媒體觀察電子報(N0.65)內文有誤,更正說明!

◎【媒觀報報】:鬼月到,拒絕心惶惶,全民監看靈異節目!!

◎【媒體活動】:數位電視內容發展研討會

◎【媒體see see看】:媒介及資訊意識教育高峰會(方念萱)

◎【專欄專評】:不只是理念,更是實踐- 試論媒體教育社團的社會實踐策略(黃浩榮)

◎【投稿】: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媒體動態】:2002/07/30~2002/08/08

=======================《更正啟事》==========================

在上一期的媒體觀察電子報(N0.65)中,讀者投書-溫典寰"期待
「卓越新聞獎」使新聞的生態更為優質!"一文,提到中視當家主播
沈春華說出「主播只是傀儡」一語,由於筆誤,應為時任華視主播的
李豔秋言道,在此特別更正,造成讀者誤解,敬請見諒!


=======================《媒觀報報》==========================

◎『鬼月到,拒絕心惶惶』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發起『全民監看靈異節目』活動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農曆七月開始前夕,發起『全民監看靈異電視
節目』的活動,拒絕做一個被驚嚇的閱聽眾,主動負起媒體批判與教育
的責任,還給媒體一個健康的環境。

8月9日就進入農曆七月,傳統鬼門關開啟之日,每到這個季節,鬼怪
電影與靈異節目大行其道,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靈健康。尤其在九二一
大地震三週年前後,對於各種牽強附會、道聽塗說的靈異事件,更值得
家長與老師注意。

近來本會接獲許多志工觀察員的反應,表示「靈異節目」播出的情況
依然氾濫,分別為:三立台灣台的「戲說台灣」、三立都會台的「靈異
教師神眉」、東森綜合台的「鬼話連篇」、華視的「台灣靈異事件」,
最受詬病。觀察員指出這些節目慣常出現裝神弄鬼的鏡頭,加上來賓詭
異的對話氣氛,很容易對未成年孩童造成傷害。特別指出的是高收視率
的「戲說台灣」被列為普遍級實屬不當。

另外還有以下正在上檔的『靈異節目』必須受到監督:中天娛樂台的
「靈異邊緣」、台視的「玫瑰瞳玲眼」、超視的「學校有鬼」、八大第
一台的「神出鬼沒」、中視的「鬼水怪談傳真」、中視的「歡喜玉玲瓏」
中「福州伯」的單元。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鼓勵民眾以0800054780(無色情暴力)申訴電話
檢舉不當節目,還可以利用每週五晚間06:00~07:00教育廣播電台的
「教育觀察站」CALL IN來告狀,同時,基金會的網站上也提供監看表
下載,讓民眾隨時來檢舉。本次媒觀發起『全民監督靈異節目』的活動
目的就是為了讓『靈異節目』淡出媒體,使它不再成為『人心惶惶』的
罪魁禍首。

───────────────────────────────
※監看表下載: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tvmediawatch.doc


=======================《媒體活動》==========================

◎數位電視內容發展研討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時間:2002年8月14日 下午1:20至5:30

*地點: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03教室 (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30號)

數位電視將於今年底全區開播,根據國外已經推動數位電視國家的
經驗,要數位電視全面普及,除了解決覆蓋率的問題之外,更重要的
是要有足夠吸引消費者的內容,才能讓觀眾願意付出代價,轉而收看
數位電視。然國內對數位電視節目製作的觀念仍相當模糊,僅有少數
從業者在實驗階段。為導入國外數位電視節目製作經驗,並與國內業
者進行實務交流,公共電視特別邀請丹麥公共電視(DR)新媒體部門資
深顧問Peter Olaf Looms以及新加坡SPH MediaWorks新媒體部門資深
副總Chris Rogers來台訪問,並與國內學者、業者進行研討,希望對
國內數位電視節目製作能有所助益。

*研討會議程:

1:00~1:20 報到、入場
1:20~1:40 開幕式

1:40~3:40
【座談一】數位電視內容製作實務丹麥公視DR已經致力互動電視節目
多年,成績斐然;新加坡SPH今年也開始播送互動電視節目,海外實際
營運的經驗,值得台灣參考。本場次之與談人將帶來各自之作品展示
說明。

3:40~4:00 茶敘

4:00~5:30
【座談二】數位時代電視產業之組織與市場再造2000年前後,法國、
丹麥、新加坡、中國都因應數位廣電時代的到來,而針對法規或傳媒
產業做了相當大的結構性調整。其中丹麥公視就做了大規模的組織改
造,這樣的經驗對台灣的電視產業有什麼意義?數位電視時代的市場
結構又有什麼樣的改變?

*現場備有全程同步口譯

*本研討會免報名費,歡迎各界踴躍參加

*交通路線:
龍安國小 52,253,280,284,290,311,505,626,907,0南,指南1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52,253,280,284,290,291,311,505,510,626,642,907,0南,指南1
捷運台電大樓 出站後,由辛亥路步行約10分鐘後即可到?

聯絡人:公共電視研發部研究員 徐秋華
聯絡方式:
電話 02-26301167
傳真 02-26301193
電子郵件 cindyshyu@mail.pts.org.tw


====================《媒體see see看》=========================

*作者: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主題:媒介及資訊意識教育高峰會
  
今年三月我到香港參加「媒介及資訊意識教育高峰會」,會議中來自
香港當地、日本、台灣從事媒體素養教育的工作者,共同探討如何傳遞
與教育學生對於各式媒體資訊的敏銳意識。亞洲各國各地碰上的情形五
花八門,共同面臨的問題在討論中逐漸浮上台面 ── 所有資訊不分青
紅皂白、都是廣告,廣告無所不在,但是如果觀眾並不是興致盎然的消
費者,甚至觀眾是沒有區辨廣告與非廣告差別能力的兒童時,問題就更
值得關注了。
  
 與會的日本學者舉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日本的問題出在廣告、節目
不清;以往專家學者抨擊的「節目廣告化」概念還不足以說明目前媒體
問題所在。一直到現在,為人詬病的「節目廣告化」問題始終存在。所
謂「節目廣告化」指的是節目本身 ── 不論是新聞報導、戲劇表演、
兒童節目 ── 傳遞的看似新知、娛樂、表演、教育的資訊,實際上都
在宣傳特定商品。台灣觀眾應有印象,晚間新聞播報政治人物平坦的小
腹,但是鏡頭前主角身旁始終站了個以開設減肥瘦身中心聞名的醫生。
仔細想想看這則新聞究竟傳遞了什麼訊息?這究竟是新聞還是廣告?又
如黃金時段新聞節目起用即將上檔的戲劇節目主角擔任主播,製造話題
,利用新聞為新產品做廣告,毫不掩飾。
  
 現在節目與廣告糾纏不清的問題又翻新了 ── 在日本,不單單「節
目廣告化」,部分電視台乾脆斧底抽薪,節目與廣告一氣呵成,讓節目
和廣告長得一模一樣。看電視的兒童目不轉睛,一路看下來,倒不是連
廣告時間都不願意錯過,而是他根本分不清廣告和卡通!近年來日本卡
通的故事已不再是以漫畫書的故事為本,取而代之搬上電視螢幕的是電
玩裡的人物,一齣齣卡通內容不再以小朋友早就耳熟能詳的漫畫故事取
勝,而是強調卡通裡的主角參加電玩比賽時發揮神力,讓兒童觀眾欣羨
,希望自己平時操控電玩時也能如此神乎其技。
  
 每晚五點到八點長達三個小時的兒童動畫卡通節目時段中,廣告時間
比例近乎一半,廣告內容又多是新款遊戲機型、遊戲軟體等等。廣告開
始,兩個人物對打,最後其中一人亮出秘密武器,螢幕上斗大的字閃閃
發光,孩子這下記住了明天上市的新傢伙;卡通開始,兩個人物對打,
其中一人亮出招式,哇!幾分鐘前廣告裡的新產品正就是劇中人的法寶!
闖關成功,劇情繼續開展,這下子,說什麼孩子明天也要將那神奇產品
捧回家。從聲光畫面、人物動作,廣告卡通連成一氣,認知能力還沒發
展成熟的兒童將三個小時的卡通時段當作一齣大戲,製作人、廣告商豈
不樂壞?我們試想,假使本地兒童卡通節目的廣告都在宣傳新型戰鬥陀
螺,廣告時間一過,正片開始,卡通就是戰鬥陀螺比武大賽,冠軍的秘
密武器正就是廣告產物,這要讓兒童如何不為商品痴狂?廣告反客為主
,節目成了幫腔的工具與資訊,這讓日本的家長、教師、媒體素養工作
者傷透腦筋!
  
 最成功的廣告長得根本不像宣傳廣告。即使在父母老師耳提面命之後
已經對廣告設防的小朋友,在分不清廣告與節目的情形下,可能對新產
品失去心防。此次會議中,我們對日新月異的廣告手法進行觀察,分享
討論,破解各種新招的祕笈在於因應廣告形式變換,修正相關法令。我
們的結論是,光是「廣告時間限制」並不能遏止廣告訊息深入節目,混
淆視聽;我們必須進一步地透過自我教育,提高警覺,例如利用記日記
一樣的記錄方式,詳盡記載兒童卡通等各類節目廣告的手法、時間、廣
告與節目的相似相異程度、兒童的觀感、分辨程度等等,經由學校的媒
體教育與家庭的親子教育過程,反覆思辨,提高兒童對媒體商業暴力的
敏感度,進一步反制無所不在的宣傳廣告。

───────────────────────────────
◎本文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

◎如欲索取「媒體see see看雙月刊」,請電(02)2704-8856。


=====================《專欄專評》=============================

*作者:黃浩榮(媒觀專欄主筆)

*主題:不只是理念,更是實踐- 試論媒體教育社團的社會實踐策略

「理論的批判還不足以摧毀現實的不合理性。只有從事合理的實踐,
才能為理論的批判增添力量。」- Herbert Marcuse.

任何形式的知識論述,貴在社會行動者能將抽象的學術符號,具體
化作各式各樣的日常生活實踐,並力行踐履之。其中尤以批判教育性
的知識為要,因為這類知識論述在形成過程中,便將「改革社會、遷
善世界」的理想與目的銘刻於本質中:不只是要批判社會的不公義現
象,更要將之具體消弭,重構出完善、公平的社會形構。

批判教育知識的傳播,乃是經由主體與主體間的言語溝通;而批判
教育理想的實現,更須透過不同社會主體的集結、串聯,成就出一股
沛然莫之能禦的改革力量,在社會場域中不斷地將這些知識化為各類
抗爭的實踐(包含在地的以及總體的抗爭),方能衝撞現存的不合理
體制與結構,也才有推動社會以臻於理想境地的可能。

目前國內已有數個媒體社運團體,其規模大小、成立宗旨、成員組
成、運作方式及行動理想等雖不盡相同,但「推動某種程度的媒體教
育/媒體素養」則是各媒體社團間彼此間的公約數。對於任何的媒體
教育機制而言,前述的「知識-行動」理念是絕對必先了然於心的。
睽諸當前的媒體教育,多半是先採取一種批判式的視角來解讀媒體迷
思,之後再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以供閱聽眾日後用以辨析媒體內容、
批判媒體霸權,甚至是從事媒體抗爭(包含寫抗議信函、打電話申訴
、發起消費者運動等)。

這樣的媒體教育策略,泰半是從閱聽人的視角出發,告訴閱聽人該
怎樣作,才能成為一名具備媒體素養的媒體公民。然而,對於媒體社
運團體本身,他們在媒體教育中應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有何具體實
踐路線?這類論述顯然是較為缺乏的。職是,筆者試圖就媒體教育層
次上提出幾個策略方向,以供媒體社運團體在媒體教育的推動上,有
所參考:

一、對全體公民分層進行媒體素養活動。此即一般對於「媒體教育」
的常見定義,亦即是對閱聽大眾直接進行知識賦權(knowledge empowering)
的動作。然而必須強調的是,媒體教育的對象絕對不僅止於未成年的
兒童及青少年,成年的社會公民同樣是媒體教育的實行對象。我們終
日生活在一個媒體訊息無孔不入的後工業社會裡,媒體(不論是媒體
內容、意識形態乃至外顯實存的媒體權力)對於我們的影響絕對是隨
著媒介使用時間的增長而攀升。故而,對於一個有意推行媒體教育的
社團而言,其應賦權的對象絕對不只是兒童與青少年,而是當今媒體
社會的每一位公民。

這類型的媒體教育在國內的發展,已經有段時日,而媒體素養的推
行方式,實乃不一而足。但簡單來說,可依教育對象的族群特質(包
括:年齡,性別,階級,種族等),使用不同的媒體形式、論述方式
、內容深度來實施媒體素養。例如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吳翠珍教授所
規劃的公視《別小看我》節目,便是特別針對兒童族群而設計,透過
聲光效果兼具的電視媒體作為教學媒介。

二、加強對教師、家長的媒體知識交流與聯繫。顯然的,這個策略取
向的表面訴求對象雖是師長,但實質的預期有效對象卻是未成年的兒
童與青少年。教師和家長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兩大機制 - 學校與家庭
- 中,同樣扮演著相當重要的「指導者」與「範型」的角色,對於孩
子與學生而言有著不可言喻的潛化力量。因此,媒體教育社團除了直
接對目標對象進行訴求與施教外,亦應對教師、家長這些社會化的主
要媒介(agent)推行媒體知識的涵養,以期透過「親子互動」、
「師生互動」等潛在的社會化力量,間接地散佈媒體知識,落實媒體
素養於日常生活中。

此外,社團亦應與教師及家長們保持溝通對話,以瞭解他們在初級團
體(家庭)與次級團體(學校)傳播媒體素養時,可能遭遇的實質阻
礙或成果,從而盡可能地提供軟體及硬體上的支援與協助;並竭誠傾
聽他們的意見與建議,以此作為社團日後工作方向的修訂依據以及媒
體素養內容的改良基礎。

三、積極吸收媒體教育義工,特別是大專青年。媒體教育社團推行媒
體素養的目標主要有二:(a)就短期而言,是透過媒體知識的交流
,期能協助閱聽眾以較為完整且全觀的視角來透視各類媒體迷思,過
濾不當的、虛假的媒體訊息,但這無疑地屬於較為消極的層次;(b)
就長期而言,媒體教育終極且積極的理想,毋寧是凝聚媒體公民的力
量,共同推動媒體環境與社會結構的變革與遷善 - 特別是對商業媒體
惡質競爭的社會而言。

然而,任何理念一旦提升到社會運動的層次,便不可能以單槍匹馬之
姿而竟功,這無異是不切實際、昧於現實的作法。媒體教育社團勢必
經過各類管道,積極招募、爭取具有相同理念、富有行動力與戰鬥力
的成員來參與各項媒體教育及媒體改革的社會運動。但是,綜觀國內
各大媒體社團,多半有著經費短絀的經濟壓力,是故,為了撙節開支
,必當以社團的理念與行動為號召來積極吸收義工,共同成為媒體教
育與改革的推手。

理想上,義工的成員組成毋寧是以能夠涵蓋社會各層級的公眾為佳,
不僅能夠取得意見多樣性,也能使社團本身更具社會代表性。但睽諸
現實考量以及過往的行動經驗,真正能夠不斷參與媒體教育社團舉辦
的各項媒體素養活動、參加改革媒體環境的抗爭活動者,幾乎以大專
青年學子為最。社會人士(包括家長、教師、學院人士等)泰半囿於
繁忙工作以及家庭因素,即便認同媒體教育的改革理念,但也經常無
法親身參與社會活動,故而多以精神上的支持或經濟上的援助替代。
因此,青年學子無疑是媒體教育社團在教育理念的實踐行動中,最主
要、最根基的戰鬥力量。

C. Wright Mills曾在《權力菁英》書中積極指出:「目前,只有青年
知識份子才是一種可能的、直接的、激進的動力。」Herbert Marcuse
也特別看重青年知識份子在社會革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誠然,筆者
必須強調的是,媒體教育與改革運動,需要的絕對不只是青年知識份子
,更需邀集社會全體公民的認同、動員與參與,才能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但基於現實因素的諸多考量與侷限,社會各層級的公民對改革活動的
參與以及對媒體教育社團的支持,逐漸衍生出形式不等的實踐方式:
無暇參與實際行動者,便以精神支持或提供捐款;有餘裕參與行動者
,便親身投入每次的活動與抗爭。但就執行層面而言,媒體教育與改
革行動絕對需要大量人力的參與,因此,以大專青年為主的青年知識
份子便是這些社團在行動上的中流砥柱。

此外,由於大專青年(包含研究生)將於畢業後投身職場,媒體教育
社團倘若能先行爭取大專青年對於媒體教育、媒體改革的認同與支持
,傳輸他們相關的媒體知識與、揭露當前媒體環境的弊端,多少有利
於媒體改革的動能流注到到現存媒體結構當中,以滴水穿石的方式逐
漸將媒體改革的意識滲透到媒體從業人員的工作實踐當中,期待最終
能由下而上、聚沙成塔地轉變百病叢生的媒體內在產品以及外在媒體
結構。當然,這將是一條長而遠的改革道路,不僅需要時間的輔助,
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外部奧援以及媒體公民不斷地藉由消費者運動等方
式進行各項抗爭。唯有當各項媒體教育、媒體改革運動聲氣相通、沆
瀣一氣,方能集結匯聚出最堅實有力的變革能量。

基於上述諸項理由,媒體教育社團不僅需要積極招徠社會各界的認
可、資助與參與,更應特別側重青年學子這股強大改革潛力的開發與
培訓。任何放棄開發青年義工的決定,勢將自絕於源源不斷的年輕後
進動力,無疑是自毀長城的愚昧作法。

四、積極開拓、維繫媒體教育社團的各界人脈。此方大致可分殊為三
項,一一說明如下:

(1) 建立並保持與其他媒體社團的緊密聯繫與資訊交換。社會改革
的目標,絕非任何個人或社團單打獨鬥所能完成,而是必須匯聚最大
的行動力量來與現存社會體制進行衝撞、抗爭。是故,就媒體教育與
改革運動而言,媒體教育社團不僅不能亂槍打鳥地各自為政,更不應
以妄自尊大的心態睥睨其他社團,而應保持彼此間的緊密聯繫,保留
在各項媒體議題上的合作空間。

(2) 建立並保持與各大媒體的聯繫。誠然,就媒體抗爭的立場而論
,各家媒體自然是媒體運動者的批判對象,但是「批判對象」不盡然
等同於「敵人」,不必全然排擠拒斥之。尤其,對於媒體教育社團而
言,改革媒體環境的策略並非只限於發動公開的抗爭活動,事實上,
倘若社團與媒體間有一定的交情,彼此互尊互重,社團在針對不當的
媒體亂象提發公眾抗爭前,可先經由公關策略對媒體單位進行私下勸
說,亦有可能因此耗費最小的社會成本,完成媒體改革的工作(註1)
。(誠然,這種改革的可能,多半僅出現在微觀的媒體內容的抗爭上
,而非鉅觀的媒體結構問題)。

此外,社團在推行媒體素養的倡導活動時,也經常需要來自媒體業
界的具體協助,諸如:邀請實務人士演講、媒體文本的租借使用、相
關資訊的提供、媒體工作環境的參觀等,在在都需要媒體業界的配合
與贊助。是故,儘管媒體教育社團多半從事批判媒體的工作,但實也
必須與媒體業界保持一定的聯繫。

(3)凝聚社團義工的向心力與感情。「義工」,顧名思義,是自發性
的義務工作者,與社團之間沒有法律契約的權利義務關係,甚至可說
沒有絕對的、必然的權力從屬關係。維繫在社團與義工之間的,實乃
理念的認同、情感的交流、對社會的關懷,以及一份對於彼此的尊重
。因此,社團不應將義工人員視為宛若約聘人員般的勞動力,反而更
應對義工人員增添一份感激與敬意 - 不論義工人員的年齡、性別、
階級與族群為何。

當媒體教育社團以其理念招來若干義工的參與時,社團便應思考如
何將這些志願義工編制成一股長期的、非正式的常備力量,換言之,
要設法留住義工,並設法拉攏新的義工成員。設若以功利的角度觀之
,要達成前述目的,經濟成本最低的途徑便是「友誼情感」的培養-
經由社團內部成員與義工們不斷地進行情感交流,逐漸開啟義工對於
社團的高度認同,深度融入社團內部,甚至視自己為社團所不可或缺
的一份子。

如此,義工人員自然更樂於參與社團的各項活動,也能自發性地引
領其他朋友共同加入社團工作的參與。簡言之,唯有重視社團自身與
義工人員之間的情感聯繫、彼此互尊互重,才能促成「雪球效應」 -
義工人數宛若滾雪球般日漸壯大,也為社團未來在媒體教育、抗爭
與改革路途上,提供源源不絕的人力及知識資源。

筆者在前面的論述中,結合媒體教育的理念以及筆者親身的行動經驗
,試圖提出數項媒體教育的具體實踐策略,以供媒體教育及媒體改革
社團略作思考,也期望國內的媒體環境,能隨著媒體公民素養的提升
、媒體改革運動的進展,能有臻於完善的一天。

結語:發展融合在地特性的媒體教育最後,筆者再提出一個現象稍作
討論。亦即,部分從事媒體教育的人士以為,國內的媒體教育便是將
西方國家(如施行媒體教育行之有年的英國)經驗與制度,加以複製
並應用於國內社會。筆者必須指出,這種不加思索、一味移植西方理
念的取徑,本質上便是昧於本地社會現實的落後思維。

誠如前述,教育知識的特性之一,便在於其中蘊含了將知識實踐於
日常生活(不論是其所欲結果是維持社會現狀抑或改革社會現狀)的
特質與前提,因此,教育知識以及教育體制必須具備「因時制宜、因
地制宜」的在地性,才能期待教育知識能夠在特定的時空情境中,順
利地、無所扞挌地化為各項社會實踐。

是故,台灣的媒體教育,絕非是要再成為另一塊西方知識的殖民場
域。理想中的媒體教育,固然必須借鏡西方長期以來的寶貴經驗,然
而是要批判性地、有選擇性地將之擷取,並同時考察台灣媒體環境的
外在結構與內在文化的問題與特質,揉合二者,重視西方國家與台灣
本地之間的差異,據此截取西方之長,修補在地之短,進而發展具備
本土特色的媒體教育知識與體制。

或許,教育的哲學理念,可能真有一種超越歷史性、放諸四海皆準
的「真理」思維(當然,後現代哲學斥之為無稽),但是媒體教育並
非玄虛式的哲學理念之探討研究,而是富有社會實踐意涵、推動社會
進步的經世致用之學。媒體教育者必須本著豐厚的媒體專業知識,同
時對於當代社會環境、媒體環境的脈絡變遷有一定認識者,才能充分
地將媒體知識與教育理念做出最理想的構連接合。倘若空有滿腔教育
理念,但卻不願敞開胸懷去認識、接納當代的媒體環境,不願認真汲
取媒體相關知識,恐怕將是徒勞無功。


註1:富邦文教基金會曾於民國88年,依此途徑,勸阻華視停播辣妹
鋼管秀的節目。詳見張錦華、黃浩榮著,《監督媒體DIY》,2001:p.69-85。

----------------------《主題延伸》----------------------------

◎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http://www.mediaed.nccu.edu.tw/

◎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http://www.tvcr.org.tw/

◎公視-《別小看我》
http://www.pts.org.tw/~web02/look/

───────────────────────────────
※投稿刊登: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我要投稿》============================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所關心的「媒體觀察」議題:
寄至: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6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投稿注意事項: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
、聯絡電話(辦公室及家中),俾便刊出後奉酬。媒體觀察編輯室對來稿有
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原則上不退稿。

§投稿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欲知更詳細說明可至網站查詢: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動態》===========================

◎嚇觀眾 誰搞鬼? 人搞鬼!
靈異節目做假 小明星會叫會哭 大法師配合演出

「諸事不宜」的鬼月即將到來,各台靈異節目早已準備好好裝神弄鬼
嚇觀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鬼月前夕,發起「全民監看靈異
電視節目」活動,要大家一起來當「抓鬼特攻隊」,在抓鬼前,觀眾
應先了解這一連串鬼節目如何造假?當越來越多人知道許多靈異V8、
靈異照片都是特效合成時,兒童觀眾的身心靈健康,受影響的程度將
降到最低。

一位靈異節目資深製作人,作了好幾年鬼節目,最後改作健康的外
景節目,因為節目作假到最後,連製作人都無法再面對自己,有一天
他收到觀眾寄來的靈異 V8,假到令他情不自禁笑出來,讓他決定退出
電視陰陽界。

觀眾看靈異節目,恐怖指數最高的部份是探訪鬼屋或與靈界兄弟接
觸,製作單位請工作人員先到現場模擬演練一遍,再找會尖叫,叫到
會流眼淚的小女明星跟所謂的「大師」到現場演出驚魂記,半夜到荒
郊野外出外景,以V8拍攝鬼景點,畫面粒子顯得很粗,現場有具像的
物品看起來都像靈界的「好朋友」,很容易嚇到觀眾。

會叫的女明星到了墳墓,突然又叫又哭:「剛才有人抓我腳?」工
作人員問女明星「誰?誰?誰抓妳的腳?」女明星邊哭邊說「不知道
,好恐怖,我不要錄了啦! 」此時大師配合演出:「我剛才看到1個
女生,她是1個嬰靈。」這對敬業的女明星及大師,下一集節目又受到
製作單位邀請,大師領的通告費是1350元,被嚇得半死,又哭又叫的
女明星來自模特兒經紀公司,長得漂亮一點的領5000元,醜一點的領
4000元或3500元,選模特兒的標準,當然不能長得像鬼,鬼嚇鬼欠缺
說服力。如果女明星表現得太鎮定,不會叫又不會哭,如果大師說:
「這個地方很乾淨,沒有靈……」,那麼,下一集他就接不到通告了。

為什麼電視台這麼愛作靈異節目?因為製作成本低,又有自己愛嚇
自己的基本觀眾群,1小時的靈異節目,製作預算大約15萬,最大的
花費在主持人身上,節目中演鬼的工作人員領不到錢,如果工作人員
向製作人要演出費,下集就換工作人員。

早期的靈異節目讓觀眾看靈異照片,後來讓觀眾看到有動態的靈異
V8,照片就不管用了,科技日益發達,影片合成特效越來越厲害,最
近製作單位可以在一面牆壁上,讓一張臉浮出來,甚至浮出一具人形
,難怪常有老外質疑,為什麼你們台灣人這麼容易看到鬼?到底是誰
搞的鬼?原來是人搞出來的。

【2002/08/08 民生報 】


◎柯賜海 又上鏡頭啦
遭警方拘提新聞 各台都大篇幅報導

柯賜海擅於利用媒體造勢,迫使電視台對他高舉「紅牌」不播柯賜海
的新聞,不過這次他遭警方拘提,電視台還是打破默契,不管是有線還
是無線都播出他被捕的消息。

七日警調單位對柯賜海採取拘提行動,因他涉及多起經濟犯罪,且
不法利得高達兩億兩千萬元以上,調查局幹員前往柯賜海女友位於伯
爵山莊住處將他拘提到案,並向法院聲請羈押柯賜海。

各家電視台七日都以「新聞事件」來處理柯賜海,中視新聞部表示,
雖然各台曾有協議,不播柯賜海的新聞,但那是指「不隨柯賜海起舞」
,昨天他被捕是政府行使公權力,應不在此限。各新聞台都大篇幅報導
柯賜海被捕的消息,中天新聞台還配合「柯賜海A錢手法大公開」、
「柯賜海被捕,狗兒再流浪」等新聞議題報導,東森新聞台則將柯賜海
從總統府前、法院等地的「戰績」做成新聞集錦,反而是以社會新聞起
家的SETN新聞台,七日並未強化相關報導。

以另類抗爭獨樹一格的柯賜海,長期以來與警方鬥「法」,像在總統
府前遛狗,在法院裡打架等,令警方傷透腦筋,而他站在新聞人物身後
舉牌抗議的絕招,更是讓他在電視前揚名立萬,昨天他被拘提後,不止
電視記者,連警察都鬆了一口氣。

【 2002/08/08民生報】


◎廣電3法翻修 下月召開公聽會

 廣電 3 法正加緊腳步全面翻修,依據新聞局的作業進度,目前正在
進行草案文字修定,待文字定稿,下月起即可邀請社會各界召開公聽會
,今年 11 月前,行政院版草案必須完成。包括廣電法、有線電視法、
衛星廣播電法等 3 項相關法案,新聞局將透過修法,在管理體制上力求
畫一。

 以目前無線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換照管理為例,無線電視每2年
換照 1 次,有線電視每 9 年換照 1 次,衛星電視每 6 年換照 1次,
未來則可能在法律上明定畫一,首次發照限期 9 年,第 2 次以後每6年
換照1次。

【2002/08/07聯合報】


◎台灣電影筆記網站改版 包羅萬象

 你知道奧斯卡獎(Osca r)名稱的由來嗎?想了解華語電影中的變裝
文化嗎?在文建會昨日公告最新改版的「台灣電影筆記」網站中,不但
有上述問題的解答,連二輪戲院的優劣、各國電影教育的介紹,甚至一
百多年來的世界電影史,網站上都可一覽無遺,還有各種專題研究,為
電影迷打造了一個網路桃花源。

 由文建會委託國家電影資料館建置的「台灣電影筆記」網站,已於日
前改版完成。跟一般以商業電影為訴求的電影網站不同,活潑但不失穩
重的「台灣電影筆記」,較偏重學術性與資料性,還以人物特寫的方式
,回顧台灣電影史中曾各領風騷的人物。從早期的李翰祥、鄭佩佩,中
期的二秦二林,與晚期楊德昌等人的作品年表與獲獎紀錄,都可在網站
上找到蹤跡。

 此外,網站中也會定期推出專題,探討台灣各時期的電影。例如在
「新電影二十年-台灣新電影」專題中,就記載了近二十年來台灣新電
影的崛起、要角與大事紀。而網站中也會針對當期專題,邀請聞天祥、
李幼新等著名學者與影評人撰稿,提出專題研究;風靡一時的武俠片與
瓊瑤電影,就是專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而「電影教室」的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在「基礎班」中,記錄了一部
電影從策劃、拍攝到後製的過程,如果對流派與取景運鏡有問題,還可
從「電影小辭典」中窺探一二。在「應用班」中,不但有圖文並茂的
「紐約電影地圖」,還介紹了台灣、大陸、日、法、美東等地的電影教
育;在不景氣的時代,「二輪戲院大搜查」對電影迷來說更是福音。

 此外,網站中還會介紹國內外重要的電影書籍,並提供專業書評;
還會不定期舉辦徵文、有獎徵答活動,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隨時連結。
(網址:http://www4.cca.gov.tw/movie)

【2002/08/07中國時報】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投稿-刊登: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mediawatch.tw@yahoo.com.tw)

═══════════════════════════════════

------------------------------------------------------------------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c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