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08.09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全民指紋庫之議須審慎
【左右看】公務員退休金改制
******************************************************
【社論】全民指紋庫之議須審慎
鍥而不捨地纏戰了8年,某吳姓警局局長的愛女命案終於宣告偵破。透過電視螢幕,國人看到了吳姓局長的垂淚而有共感,亦對行兇者的慘絕人寰群情共憤,雖說法網恢恢、天理昭彰,但吳姓家屬所呼籲的建立「全民指紋庫」主張卻容待國人商榷,不應躁進。長達8年的時間,不但對受害家屬有如漫漫長夜的煎熬,對偵辦員警來說也同樣意味了破案契機的日復黯淡。坦白說,在這個不利的條件下,還能夠沈冤昭雪,誠如警方所說乃拜指紋比對之賜,進而逐一耐心過濾,終獲破案之果。對此,受害家屬的吳姓局長亦以專業角度進言,指出建立「全民指紋庫」的重要性,茲求剷奸鋤惡的死角徹底見光。
綜觀該案情的歷年發展,建立「全民指紋庫」確有進步意義,例如過去曾有3度瀕臨破案的情事發生,而其中1次便在指紋鑑定下,發現比對結果並不相符,因此排除該名嫌犯涉案。就這個角度來說,全民指紋庫的進一步建立,或可強化「毋枉毋縱」的要求。但問題是,「毋枉毋縱」的基本規範,是否必然得以「全民指紋庫」的建立為確保前提?這其中涉及了「全民指紋庫」形同國家警察權力,對個人隱私的滲透得到正當性依據;公民免於國家侵害的民主疑慮從此揮之不去;寧可錯放一百,也不可錯殺一個的現代法治原則於焉動搖;凡此種種皆說明了「全民指紋庫」的建立,將有從法治國家淪為警察國家之虞。是以,藉「全民指紋庫」的強制建檔,換得案件偵辦的迅速確實,卻必得以民主與人權的萎縮來代償,可謂得不償失。
其實,類似情事的隱憂已經不勝枚舉。例如若無之前的大法官會議解釋,國人猶恐不覺警察權力的濫用,而仍耽溺於治安維持的主流說服。甚者,邇近又有健保IC卡的爭議,官方喜孜孜稱道此乃個人資料整合,惟國內人權團體卻極力抨擊,個人私密資料形同被迫繳交,而不得不暴露於更大、更莫名的生活風險之下。職是之故,欲求毋枉毋縱的高破案率雖是全民所冀,但「全民指紋庫」的倡議是否為應謀之途,甚至為唯一之道,在在值得商榷。
【左右看】公務員退休金改制
【左看】司馬昭之心
■胡寧寧
經建會此刻正著手研擬建立公務員「可攜式退休金制度」,據報載此舉旨在促使日後公、私部門間退休撫卹制度的接軌,未來公務員轉換跑道便可將工作年資帶到民間部門,如此有利於推動公、私部門人力交流。
經建會闡釋其政策推動原委,據說係鑑於未來就業市場結構發展的多樣化趨勢,不但有別以往的非典型雇用工作比例將大幅增加,甚至,公民營體系向來嚴明的界線也將得有所突破。是故為解決公、私部門人力交流障礙,公部門退休金改制成了重要的關鍵。
平平都是人力流動,君不見近年來民間高科技業者為保障其競爭力,防止伴隨員工離職後可能的機密外洩,紛紛要求員工簽定競業禁止條款,明定員工在離職數年不等的期間內,不得在同性質的公司任職。此作為不僅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自由,甚者可能對生存權造成威脅,其所引發的爭議與反彈聲浪已層出不窮。
然企業競爭力的大纛一揮,政府單位瞬間倒地不支,至今仍未在失衡的勞、資間予以明確規範,置之不理換來的是競業禁止的日益猖獗,官商聯手束縛了私部門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既成現狀,事實上正擺在眼前!在私部門人力流動障礙不除之際,奢言要推動公、私間的人力交流,眼見政府組織精簡的浩大工程已排上日程,一心將人力擠向私部門吸收的企圖,似已呼之欲出,真是好一個促進人力交流!
(文字工作者)
【右看】一元勞動力市場
■陳正心
為打破政府與民間人才流通的壁壘,經建會已於日前開始研擬「公務人員可攜式退休金制度」。由於稍早前勞委會已提出勞工退休金可攜式制度,目前尚躺在立院待審議中,日後若兩者順利接軌,將可建立全面可轉移的退休金制度,一元的自由勞動力市場雛型似已儼然浮現。
台灣國營事業和公務部門人員流動率甚低的主因,即在於不忍放棄優渥的退休金,以致造成今日人事制度僵化,改革窒礙難行。因此,以退休金改制作為社會工程改造的切入點,實不失為可行之道。
然話雖如此,整體改革配套措施未臻完善,似又不容我等過於樂觀。現行公務員服務法仍設有「旋轉門條款」限制,公務員離職3年內,不得擔任與離職前5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的營利事業董事、經理、顧問等重要職務,此規定實不利於公、私部門間人力交流。過去財政部對此即反彈最力,因其轄下的金融局、證期會等部門均卡在此一限制,而難以延攬民間優秀人士入內。
所幸的是,日前行政院已擬妥「公務員服務法」修正草案,將旋轉門條款由原先的「職務限制」改為「行為禁止」,換言之,即由原先限制公務員離職轉任職務,改為限制對原任職機關相關業務的接洽和處理。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旋轉門條款雖有其存在之必要性,但對人才市場的限制鬆綁似已漸露曙光。
(政治評論者)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