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08/14》═════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天之驕子變成天之棄兒
◎ 他山之石
********************************************************************
◎ 教育論壇
天之驕子變成天之棄兒
文/陳徵毅
師院生為何風光不再
日前拜讀花花先生大作《不再是鐵飯碗》一文,對於今日師院生之處境,可謂「於我心有戚戚焉」。想起48年前,我們北斗初中三年二班13人考取中師,頓時鞭炮聲四起,而今年有位昔日門生之子出身中師,卻在1400人錄取48人的嚴酷考驗下嘗到失業的厄運,如果年年如此,可能再20年也輪不到,是則師院的畢業證書豈非成了廢紙,正應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諺語。
花花先生說師院生面臨寒冬,我說面臨黑暗,方為得當。
前北一女校長江學珠地下有知,不氣得七竅生煙才怪。因為她老人家覺得師院生有如當今之秀才,故而特別愛用,比如教國文的王邦雄、教數學的張深永都受到她的器重,也普受好評。
不過,對於花花先生的某些敘述我不表茍同。他說師院生的實習表現不如非師院生,可能出於以偏概全之流弊,難道4年128學分的教育專業訓練不如26學分的速成教育學程?文中提到某位實習老師以布偶戲來教一個教學單元而嘖嘖稱奇,其實早在民國46年我在台南縣的白河國小任教時,就有南師出身的文允美、吳光裕二師採取此法,尚何新奇之有。
為何師院生由天之驕子變為天之棄兒,推究起來不外乎下列因素:
師範體系長期壟斷教育資源引人眼紅
師院生之遭受非議和貶抑可謂由來已久,早在國民黨執政末期,就有人提出質疑:為何聽任師範體系的一群人,把持教育資源,享盡榮華富貴,試看郭維藩、林清江、楊朝祥、楊國賜、李建興先後當上教育部長和次長,而梁尚章、簡茂發等人分別當上師大、台北、嘉義大學之校長,而許水德則當上考試院長,可說師院生佔盡要津;難道一般大學都沒人才,於是找出非師範體系出身之吳京、曾志朗、黃榮村等人來取代師範體系出任高官,藉以抑住師範幫的洪流,旨在毀師範、抑師範,明眼人一望即知。至於對岸為何各省皆沒有師範院校,可能由於毛澤東出身湖南第一師範,故而無人敢於褻瀆或貶抑師範教育的價值也未可知。
面臨併校厄運福利自然大減
如出之以貿然裁撤,恐將引起公憤,於是先將公費待遇改為自費,只留約5%的公費生,使其無法形成勢力,堪稱一記妙招。他們認為師院生讀完大學就能保障一生的職業,而一般大學卻不可能,未免有失公平。下一步藉由併校而迫使師院轉型。日本在戰前設有廣島高師和東京教育大學,戰後分別改為綜合性的廣島大學和筑波大學。我們的9所師院說要轉型,卻保留原校名,使許多嚮往教育工作的青少年,屆臨畢業才知上了當。
據悉目前師院併校計劃正在進行,第一波是嘉師與嘉義農專合併為嘉義大學,由原教育部次長楊國賜(註:他是我的中師學弟)出任校長,予人肥水不落外人田之感。原國北師本擬與台大合組教育學院,不意台大竟要求國北師教授資格重新審查,國北師教授認為台大很多教授都靠一兩篇論文審查通過即取得教授資格,為何不重審,弄得不歡而散。屏師與屏東農專(改名屏東科大)合組屏東大學,可能有了眉目。
竹師院與清大、交大合組新竹大學,則因清大、交大只希望納入相關科系,不願照單全收,也就難以湊合。有人主張國北師、南師、竹師合組教育大學,但又予人換湯不換藥的譏評,看來成算不大。北市師院與北市體院因利乘便,合組台北市大可能性頗高。台中師院與台中技術學院(台中商專)合組台中大學,也積極接洽中,兩套行政人員縮減成一套,自然大大縮減經費,問題是誰願屈居牛後、誰擔任雞首。
至於貶抑師院生壓縮其就業機率,是否就能解決大學生的失業問題,我看未必,因為9所師院每年畢業生約為5、6千人,而一般大學則為20萬人之譜,所佔比率不高,不致造成太大的影響力,可能由於百業蕭條,使教書這一行變得奇貨可居,大學生趨之若鶩,同時,藉此打壓師院生的氣燄,不失為一石二鳥之計。
不過,令人連想到時光倒流,歷史重演,台灣光復初期,小學國語文人才奇缺,教育廳請師院學校開辦3個月至6個月的國小教師講習班,只要高等科(相當於初中程度)畢業,即可取得任用資格,表面上習得教育專業技能,實則視學生如奴僕,濫施體罰者比比皆是。不啻奴化教育之打手。
教人擔心的是,目前26學分的教育學程能培植出知識技能態度理想都健全的師資嗎?原先5、6千名師院畢業生,分發各小學綽綽有餘,如今開放競爭,取消師院生的保護措施,自然變得粥少僧多,供過於求了。
目前各國小的教育生態產生的問題是:一為由學校教評會審查,由於人多不致產生私相授受之弊病,例如甄選一名音樂教師,由國語科教師2人、教學科2人、藝能科2人合組遴選會,不無外行審內行之嫌。其二為由校長同意即可任用,校長如果徇私舞弊,恐難有公正性可言,許多師院生在參加甄選時,常聽到名額已經內定的傳聞,恐非空穴來風,其中涉及走後門及賣官鬻爵的劣行,有關當局,不能不加以留意。
目前許多師院生的家長發出不平之鳴,認為目前各縣市教育局對國小教師的甄選辦法簡直是齊頭式的平等,試看師院生4年內修習128學分全屬教育學分,而一般大學的教育學程只修26學分,卻要同爐同冶,怎能持理之平,似宜回復往年的積分制,比如師院生積分為15分,一般修完教育學程者只列為5分,方為合情合理之作法。
當然,師院生也不應再以擔任小學教師為唯一職志,孟子有云: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糞土。師院授業內涵及方式也應改弦更張,比如念數學系,就以純數學為主體,數學教學法只列為次要課程,至於體育、音樂等過去包班制時代所必備課程也可減免,始能培養與一般大學的競爭能力。
師院生的應變之道是趕緊修習輔系學系,比如友人周澄就讀師大美術系,覺得山水畫必須親自題詩,始能具有創意,他便利用夜晚赴國文系旁聽詩詞創作課,終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當今少數能自題詩詞的畫家之一。再如名作家羅蘭的女兒,就讀東海大學法文系,另修輔系音樂系學分,畢業後一方面協助乃父法新社業務,一面教鋼琴,可謂左右逢源。
另外,可撥冗接受社會局或縣市政府委訓的社工師(約為156小時),或幼保師(約為136小時)訓練,取得社工員或幼保教師的資格,就不怕喝西北風了。
師院以往以培養包班制的全方位教師為目標,形成樣樣通、樣樣鬆的弊病,今後應將寬而淺改為窄而深的學習,始能在教育界立足。
其實,全方位的師資訓練味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你本來對音樂美術興趣缺缺也要硬著頭皮去學,是以畢業後教滿3年即轉行者比比皆是,當中以轉入司法界及行政部門居多,40年後尚留在小學任教者不到一成,因此,某次母校校長黃金鰲在校友聚會時,表達不悅之色,當然他忘了人各有志的古語。
過去考師範學校難於登天,(大約3千人取200人),今日則是師院生就業難上加難,連實習費用都由全薪改為8千元,當成工讀生看待。或可倣照竹師院的做法,將實習排在4年級下學期,實習一學期之後,如表現良好,畢業後參加甄選可望優先獲得任用,一如各報之由實習記者晉升為正式記者一般。教育部有義務將各縣市教育局每年所欲錄取之名額提前公佈,以免師院生不明就裡撲了個空。
當然為了轉戰各縣教育局,你至少要準備2萬元的費用。(實踐大學副教授)
◎他山之石
編譯/盧永山
對瑪麗.柯曼(Mary Sue Coleman)博士而言,榮膺密西根大學第13任校長,是她學術生涯的最高峰。密西根大學向來是美國的學術研究重鎮,而瑪麗.柯曼是擔任該校校長的首位女性。對瑪麗.柯曼而言,性別絕不是重點,正如她明快指出的:「擔任大學校長是件苦差事,不管對男性或女性都一樣,所承受的壓力沒啥不同。」
就如瑪麗.柯曼所認知的,女性擔任大學重要職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根據美國教育協會最近公布的報告,全美大專院校校長有22%是由女性擔任。1986年時不到10%女性出任大專院校校長,1990年代則僅有11%左右;而目前長春藤8所盟校中有3所校長是由女性擔任。
然而,女性教員的位階晉升卻十分緩慢。目前僅有一半的女性教員獲得終身職,而男性則高達70%,這種情況與10年前相比,沒有多大改變。
瑪麗.柯曼指出:「教員升遷的管道是否改變了呢?的確是。當我回顧我的學術生涯,女性有許多機會之門,許多女性也晉升到職業的頂端。不過,儘管女性是晉升了,但總是很慢。無論如何,我很高興看到女性晉升。」
瑪麗.柯曼將卸下愛荷華大學校長一職,前往密西根大學赴任,她自1995年就開始擔任愛荷華大學校長。作為一名生化學家,瑪麗.柯曼曾擔任許多大學的董事,並在1997年獲選為美國科學院醫學研究中心院士。
瑪麗.柯倫將自李.波林傑手中接下密西根大學校長的棒子,李.波林傑將轉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李.波林傑擔任校長期間,密西根大學透過兩起有關少數族裔學生和教師權益的訴訟案,來強調維持校園多元性的重要。
瑪麗.柯曼指出,她支持密西根大學採用有族裔意識的入學政策,該校已針對上述兩起案子,進行學生組成多元性對學習品質的衝擊之研究。瑪麗.柯曼說:「這兩起案子總有完結的一天,我想要做的是,探討為何學生、教職員組成的多元性,對本校的智識環境具良性且健康的發展。」
瑪麗.柯曼強烈支持校園多元性的觀點,部分奠基於1960年代她就讀研究所之際。她回憶自己在教堂山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求學時光說:「那是一個同質性很高的地方,女性教員沒有幾個,且多數是白人。那裡的教學環境良好,我很高興自己在那裡讀書。25年後,我有機會返回北卡羅萊納大學擔任行政工作,當時我發現,該校已是十分多元的學校,不管是教職員和學生組成,都是如此。該校在學術上的表現生氣勃勃,對此,我牢記在心。」
就像許多大學校長一樣,瑪麗.柯曼也擔負著募款的責任。許多款項將來自於私人捐助者,但瑪麗.柯曼將認真思考維持大學公共責任、擺脫私人利益的重要性。在美國各州政府逐步刪減大學預算之際,瑪麗.柯曼的想法,對大型研究大學將是一個重大挑戰。
瑪麗.柯曼指出:「我曾再三強調州政府應投資公立大學,對於受教學生而言,擁有一所很棒的公立學,遠比私立普通大學來得好。密西根大學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我們希望讓密西根州民知道,我們是一個值得支持的無價之寶。」
根據底特律自由新聞的報導,瑪麗.柯曼在接任密西根大學校長後,年收入將高達65萬美元,擠身於高薪公立大學校長之林。
儘管個人的專長在於科學,瑪麗.柯曼指出,她非常重視人文學科的價值,並打算予徹底的支持。她說:「厚實的人文學科基礎──學習如何思考、寫作和分析,是踏上成功之路的關鍵。我樂見密西根大學師生可以寫出一篇關於大學教育的報告。」
瑪麗.柯曼也發現大學校園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學生酗酒。一名學生在她接任愛荷華大學校長前幾個月死於酗酒,此事成為她發動改革的起始點──她遊說所有愛荷華市民,減少在校園裡販賣酒類,以降低學生酗酒問題──而她深以此為傲。
瑪麗.柯倫說:「我們盡極大努力,使酗酒問題為人知曉和重視。我們成功了嗎?我想我們已改變民眾的認知,民眾認為學生酗酒問題比想像中還要嚴重,而且這是一個全國性和系統性問題。」(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