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台灣歷史教育 不改帝王心態

═【立報】════════════════════════════

                                  

═══════════════════════《2002/09/04》═════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台灣歷史教育 不改帝王心態

 

   他山之石 流浪兒該讀什麼學校?

 

【教育小報報】

********************************************************************

   台灣歷史教育 不改帝王心態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

 

 

今秋 國中實施九年一貫 歷史教學斷裂的一面同時浮上檯面

 

過去的錯誤未曾改變 

 

5千年歷史 等同於歌頌皇帝千秋萬代

 

記錄歷史事件 年號和西元混成一團

 

近代的謬誤也未改變

 

蔣氏時代 教育服侍「殺豬拔毛」大一統觀念

 

民進黨執政 教育服侍去中國化理念

 

何時 教育當局能還給歷史教學自由?

 

 

台灣之歷史教育所面臨的重大變革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

 

文■石文傑

 

一向肩負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的歷史學教育,將在台灣地區本(2002)9月新學年度國中一年級正式實施九年一貫教改之後,面臨重大考驗與衝擊。這是以往50餘年所未見,其產生之重大影響,吾人不得不予以嚴重關切,密切注意其發展。

 

雖然從去年9月國小一年級就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但因以往就實施社會科合科教學,其影響及衝擊面本就較小;而國中以往是採歷史、地理、公民分科教學,國中老師之養成教育亦分系分科,勢必產生較大變革。今年秋天以後國中亦進入九年一貫課程第二階段,3科合科易名為「社會科領域」,意即延續國小社會科合科教學,其變革與影響勢必加大。

 

過去50餘年台灣的國中歷史教學其實變動不大,至多只是教材內容更新簡化,大致區分為本國史、外國史兩大範疇;直到1997年秋,國一改授「認識台灣」(分歷史、地理、社會3篇)始發生較大變革,亦曾經引發一場史實爭議和統獨論戰(可參閱王仲孚編「為歷史留下見證─『認識台灣』教科書參考文件新編」一書),在統派學者強力監督與批判之下,課本內容的謬誤和獨派色彩才稍有修正。

 

現行國中歷史課程的缺失與盲點

 

現行國中歷史課程(教材)是根據1994年教育部修訂頒布的「課程標準」所編輯而成,也是正式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前最後兩屆(國二、國三)的教本,經筆者多年實際教學經驗,發現有下列幾點缺失與盲點:

 

1)歷史事件碎片化:一連串跳躍式支離破碎的歷史事件敘述,如有流水帳(斷爛朝報),加以只有綱要沒有內容,光有骨架沒有肌肉,極不易引發學子對歷史的興趣,更遑論產生同情與諒解,溫情與敬意。其原因不能過度苛責原編者,因為自從改授「認識台灣」,國二本國史、國三外國史均受到嚴重擠壓,加以篇幅頁數受到嚴格限制,編者不得不有巧婦難為之嘆。

 

2)年號紀年令人迷惑:由於採取傳統之皇帝年號紀年,不肯逕自改用一以貫之的西元紀年,有些事件又故意略去歷史時間,致使學生陷入徒記皇帝年號的迷網中,造成歷史時間座標模糊不清,如何能充分掌握古今中外因果關係和歷史始末,更遑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3)歷史等於統治者家譜:無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和歷史史觀,一味的站在封建統治者立場,刻意醜化官逼民反的農民起事,通篇似乎看不見辛苦的勞動大眾,簡直成了統治者的家譜和起居注。

 

 

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歷史教學

 

 

由於國小課程改變較小,本文探討範圍主要放在即將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國中歷史教學,預測其衝擊與影響,依筆者20年中學教學經驗之觀察,試提出以下之淺見,以就教於諸前輩:

 

 

1)歷史教育之邊緣化與稀釋化

 

 

未來歷史課程只佔社會科領域課程(本)的1/3,而其中又要分配台灣歷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以致1/9篇幅必須講授5千年中國史,在排擠效應之下,其內容之簡化可想一斑。再加上明年、後年,國二、國三社會領域都減少1/2節數,以及整個社會風氣走向功利化、技術取向,歷史教育不被邊緣化與稀釋化也難。

 

 

2)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蕩然

 

 

由於學校課程越來越不重視歷史教育,一向扮演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歷史教育,日見式微,更遑論人文社會科學之薰陶。然而在民進黨當局標榜本土化實際上的去中國化,與漸進式台獨走向,影響所及未來青年學子只知台灣不知中國,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當非屬意外。其至進一步修訂課程,把中國史從本國史併為世界的一部分,把台灣史「正名」為本國史,都並非不可能。

 

 

3)歷史教育工作者生存空間被壓縮

 

 

由於國二、國三社會領域都減少1/2節數,勢必造成國民中學社會科包括歷史老師的超額,雖然對現任教師不致有裁撤的危機,但必須排配其他課程,老師的專業教學必然降低,學生的受教品質也將受到影響,至於各大學之歷史學系畢業生要進國中任教,更加困難。

 

 

 

4)九年一貫教改成敗有待觀察

 

 

在台灣三所師大及台大大部分教授的反對之下,教育部依然按既定政策堂堂推動九年一貫教改,其實真正問題今年9月進入國中階段才要面對,其中有不少棘手問題亟待克服,譬如由於教科書一綱多本,由統編本變審訂本,卻出現國中國小不同版本,教材的一貫性大打折扣;今年國小畢業生進入國中所產生之新舊教材無法銜接問題;完全中學究竟往下九年一貫,抑或六年一貫?強調統整精神卻「鼓勵合科,但不強迫合科,也不強迫分科」,令基層教師莫衷一是,如若實施合科協同教學,則老師之鐘點費如何計算?國中畢業生面臨基本學力測驗的升學考試,在升學掛帥,考試領導教學之下,九年一貫教改恐將產生扭曲變形等等,都是極困難解決的難題。

 

 

教育為政治服務乃改革死角

 

在教育為政治服務,以及教育具濃烈之意識形態指向,似乎成為舉世各國的通則,台灣的歷史育亦不例外。以獨立建國為指導方針的台灣執政黨──民進黨,一向主張本土化、去中國化,以達獨立建國之終極目標,其所標榜的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毋庸置疑,在教材的選擇與設計方面,勢必逐漸向台獨傾斜,走向漸進式台獨。近時所推動之母語教學、捨漢語拼音採通用拼音、台灣作家作品應佔國文教材更高比例、取消甄選公務員之高普考國文考試等等,都足以佐證這一一貫目標。

 

 

現任教師面對九年一貫教改,多抱持誠惶誠恐、戒慎恐懼心理。其實從另一角度來看,未來教材大幅簡化,採主題式統整教學,必有助於活化教學,更賦予教師更大揮灑空間;若非國中生還得面對競爭激烈的基本學力測驗,毋寧是一椿美事!只是唯恐太多政治意涵的介入,導致扭曲變形,則非吾人所能完全掌控。

 

(國中教師)

 

 

 

(回目錄)

 

他山之石

 

流浪兒該讀什麼學校?

 

編譯盧永山、實習記者江思瑩

 

許多美國人都同意,讓美國近百萬名流浪兒有機會讀公立學校,是相當重要的事;但談到流浪兒應讀哪種學校時,美國人卻沒有一致共識。

 

支持回歸主流 取得領先優勢

 

有些人堅稱,流浪兒最好應讀專為他們設計、符合他們特殊需求的學校;但有些人則主張,如果讓流浪兒整合進主流學校(mainstream school)裡,他們會更加快樂,並且表現的更好。

 

至少到目前為止,贊成流浪兒應納入主流學校的一方似乎略勝一籌。上上個月(7月)通過的「麥金森凡托流浪兒援助法」(McKinney-Vento Homeless Assistance Act,詳見網站:http://www.nationalhomeless.org/ehcylaw.html)其中一項條款規定,要求將流浪兒安置於主流學校;該法並且刪除了聯邦政府對流浪兒特殊學校的補助。

 

這項新法的支持者指出,將流浪兒納入主流學校,是確保他們獲得平等待遇的唯一方法。北卡羅萊納大學全國流浪兒中心主任戴安娜鮑曼指出:「這是一個公民權的問題。每次都有次級團體(subgroup)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他們最終會失去資源,且無法表現的和主流一樣好。」

 

全美特殊學校

 

面臨一場災難

 

但對專為流浪兒設計的全美41所學校而言,這項新法將會是一場災難。亞利桑那州馬里柯帕學區督學、鳳凰城市帕帕斯(Thomas J. Pappas,註1)學校創辦人珊卓道琳指出:「這是一個嚴重到幾近犯罪的問題,我們的孩子無法理解為何會發生如此的爭議。孩子們都說,我們熱愛這所學校」。

 

帕帕斯也許是美國最著名、專為流浪兒所設立的學校,它也是白宮在最後關頭,所推薦不受新法管制的6所流浪兒學校中之其中1所,其他5所分別位於亞利桑那州和加州。帕帕斯學校受到州政府和私人捐款支持,聯邦政府之後也將繼續補助該校,不受新法管制。

 

幾年前,布希總統在探視帕帕斯學校時,據說曾對該校印象深刻,並且至今還支持該校。甚至連許多倡導流浪兒應納入主流學校的人,也同意該校提供了有用的服務。

 

帕帕斯學校的特色在於:提供盥洗設備、衣服、衛生用品給有需要的孩童;該校也提供流浪兒牙醫、醫療照顧及心理諮詢,他們的家長也有資格接受心理輔導和援助;對於沒有人幫他們慶生的學生,帕帕斯學校會安排生日舞會,並且發給禮物;流浪兒也無需登記姓名或地址,即可向圖書館借閱書籍。

 

支持者說,帕帕斯學校扮演了輔助性角色,學生不會因為將自己的需求告知他人而感到困窘,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出身而羞慚,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同處困境。

 

但新法的支持者認為,像帕帕斯這類特殊學校的存在,可能會掩蓋問題,並且讓社會繼續忽視流浪兒。華盛頓「全國遊民和窮人法律中心」律師派翠西亞茱利安指出:「為流浪兒設特殊學校就像是一種OK繃,只顧把傷口遮住,這是政府單位慣有的一種制式反應。公立學校會覺得他們沒有必要,或者根本不想去幫助這些孩子。」

 

派翠西亞同意,像帕帕斯這樣的學校,對學生是有益的,但它應被鼓勵轉型為流浪兒社區資源中心,把流浪兒教育的工作交由主流學校來做。派翠西亞說:「流浪兒想和主流學校的孩子做朋友。我們曾看過,孩子因此而表現的更好,不僅成績進步了,也過著快樂的生活。」

 

志工擔心:主流學校有缺嗎?

 

「麥金森凡托流浪兒援助法」中,有一項最受支持者認同的條款規定:全美每個學區須指派一位聯絡人,作為接觸和處理流浪兒問題的重要據點。因此,即使之前不太願意配合的學區,如今也得承認流浪兒的需求。

 

此外,新法還特別撥出5千萬美元,加強流浪兒在校可使用的資源。但有些人質疑,這項新增經費是否夠用。根據位於華盛頓的「全美流浪者聯盟」之資料,流浪兒是美國無家可歸人口中成長最快的一部分。

 

在使流浪兒返回學校讀書上,十餘年來,美國已獲致相當成果。1987年,美國國會首次通過一項流浪兒計劃時,報告顯示,僅有50%的流浪兒定期上學。但到了1995年,這個比率已達86%。

 

因為全美流浪人口的總數不斷成長,許多處理流浪兒問題的志工略感欣慰地發現,愈來愈多流浪兒開始登記入學。但仍有志工繼續擔心,主流學校無法提供空缺給這些有心向學的流浪兒。

 

亞利桑那州馬里柯帕學區督學珊卓道琳指出:「對鎮日待在辦公室的國會議員而言,他們很容易著迷於主流學校可使學生獲平等待這類抽象的概念裡,卻不知道流浪兒所面臨到的真實處境。」她強調:「當你接觸、注視和擁抱流浪兒時,你將會有非常不同的體驗。」

 

(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新聞辭典

 

帕帕斯學校簡介

 

帕帕斯學校設立於1989年,創校初期是以庇護所形式運作,僅有8名學生。很快的,該校因招收很多流浪兒而備受注目,並且必須將校址遷至鳳凰城市中心。

 

1990年,珊卓道琳博士在一家翻修過的汽車交易中心設立了帕帕斯學校;1997年,她又設立了帕帕斯幼稚園,專收5年級至國小的幼兒。目前帕帕斯學校有3所:鳳凰城帕帕斯區域小學、鳳凰城帕帕斯區域中學、天普帕帕斯區域小學。

 

帕帕斯學校是以1940年至1989年定居於鳳凰城市的湯瑪士.帕帕斯為名,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無私地致力於安置流浪者,以及提升鳳凰城市中心的發展。

 

(盧永山)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