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供: 旗標出版公司 |
|
旗標技術通訊電子報
第157期 2002.9.12
|
|
|
- 本週新書
- 本期書摘
- 下期預告
- Windows
XP 的檔案系統(NTFS)管理(1)
- 無線區域網路(2)
|
|
硬碟安裝/分割‧系統備分/還原‧與多重開機
產品編號:F672
定價:350 元
施威銘研究室 著
|
|
本期書摘:檔案系統的種類(4)--Linux
的檔案系統簡介
Ext2
Linux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 是專提供給多人使用的環境, 因此
它在檔案系統的架構與設計上, 就和前述的 FAT 或 NTFS 有
所不同。
首先, Linux 所支援的檔案系統不下數十種, 但最常見的就是
Ext2 (Extended File System Version 2) 了!它具備了以下
幾點特性:
-
支援長檔名格式:
最高可長達 255 個字元, 同時大小寫的字元是代表不同
的檔案, 而延伸檔名 (如 .exe) 在 Linux 中是沒有任
何特別意義的。
-
最大可管理到 4 TB 的硬碟/分割區。
-
以『inode』來記錄與管理檔案:
『inode』為 index-node 的簡稱, 它類似 FAT 的磁簇,
其所對應的磁區大小為 1,024 ~ 4,096 Bytes (預設為
4,096 Bytes)。所以若有個 20 GB 的硬碟/分割區, 則
inode 的數量就會有:
20 GB = 20,971,520 KB
20,971,520 KB ÷4 KB/個 = 5,242,880 個
-
強化的資料回復及管理功能:
早在 Microsoft 推出 NTFS 檔案系統前, Linux 的 Ext2
就已經具備了使用者資訊、權限管理、目錄/檔案設定、
... 等多項功能了。
-
有效維持檔案存放的連貫性:
Ext2 並沒有 FAT 容易產生資料存放不連續、搜尋費時的
缺點, 所以在讀取或搜尋資料時, 效率自然比較『優』囉!
Linux inode 的內容
inode 裡面記錄了一些資訊, 包括檔案的權限、使用者識別碼、群組
識別碼與檔案的大小...等等:
- 檔案模式 (Mode) :inode 會描述其所對應的資料類型, 這些
資料可以是一個檔案、目錄、符號連結 (Symbolic Link) 及周
邊設備代號 (包括儲存設備的分割區編號) 等。此外還有關於
權限設定的資訊, 這在多人多工的作業系統中是極為重要的
環節。
- 擁有者資訊 (Owner Information) :檔案或目錄擁有者的
UID 與 GID, 這些資訊和權限設定息息相關。
- 檔案大小 (Size) :單位以 Byte 計算。
- 時間戳記 (Timestamp) :inode 對應的資料之最初建立時間
與最後修改時間。
- 資料區塊位址 (Address of Data Block) :就是存放該檔案
所佔用之資料區塊的位址,好讓系統或程式得以順利找到檔
案並使用它。
|
Ext3 與 Riser
另外自 Red Hat Linux 7.2 則開始使用 Ext3 檔案系統, 其與
Ext2 的相異處在於 Ext3 是一個日誌式檔案系統
(Journal File System), 也就是在原來的 Ext2的格式下, 再
加上日誌功能。
日誌式檔案系統最大的優點在於『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Ext3
檔案系統會將整個磁碟所做過的更動, 像寫日記一樣完整的記錄
下來。一旦發生非預期的當機狀況, 下次再啟動時, 便會自動檢
查已記錄的日誌, 然後依照日誌記錄的動作再作一次, 就可將系
統恢復到當機前的正常狀態。
因此, 採用 Ext3 可讓資料更具安全性, 且可大幅減少不正常關
機後所花費的系統修復時間, 讓資料的使用更有效率。
由於 Ext3 是結合傳統 Ext2 的檔案系統, 所以多少會受其限制
, 而不能發揮所有日誌式檔案系統的功能。而 Reiser 檔案系統
則是由 Hans Reiser 率領團隊所開發的日誌式檔案系統, 它不
但與 Ext3 一樣, 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外, 還有以下 2 項優
點:
-
更快的執行效率:Reiser 採用了 『平衡樹』
(balanced tree) 的資料結構來實現檔案系統。如果您曾
接觸過資料結構的相關理論, 就能清楚地瞭解:平衡樹架
構將能有效地提升存取效率, 而這也是 Reiser 的另一項
優點。
-
更佳的空間利用率:在 Ext2 檔案系統中, 要寫入檔案時
, 會先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區塊後再行寫入, 此時若寫入的
檔案小於一個區塊大小, 還是會分配一個區塊給該檔案。
但 Reiser 就不同了, 碰到這種情形, 它會試圖將多個小
檔案同時放到一個區塊中 , 以便節省硬碟空間。
-- 待續
|
| |
............................................︽.............................................
|
無線網路架設實務
產品編號:F911
定價:320 元
施威銘研究室 著
|
|
本期書摘:無線區域網路(WLAN)(1)
WLAN 是應用於更小範圍的網路技術, 簡單的說就是將原本有線區
域網路改用無線的方式進行傳輸。
WLAN 和前面介紹的 WWAN/WMAN 技術最大的差異就是使用『公用』
的頻帶, WWAN/ WMAN 所用的無線電波都屬於管制頻率, 也就是需
要由官方許可才能使用, 所以才會有申請/拍賣執照這些管制方式
。而 WLAN 是要讓一般使用者在需要時就能自行架設的, 若還要
事先申請執照實在太過麻煩,也將會降低其普及率, 因此各項 WLAN
技術都使用公用的 ISM (Industrial、Science、Medical) 頻帶
(2.4GHz) 或 UNII (Unlicensed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頻帶 (5GHz)。
由於區域網路的應用相當廣, 也使得 WLAN 相關技術較多元化,以
下簡單介紹 802.11、HiperLAN、HomeRF 這 3 種標準, 至於其它
的標準, 則請自行參考其它網路相關資料。
802.11
IEEE 802.11 工作小組在多年前就開始著手制訂無線區域網路規格
, 第 1 版的 802.11 標準在 1997 年通過, 該標準規範 3 種實體
層技術 (2 種使用 2.4GHz 無線電波, 1 種使用紅外線), 可提供
1 或 2Mbps 的傳輸速率。
802.11b
由於 1 或 2Mbps 的速率, 比早期乙太網路的 10Mbps 還慢許多,
因此市場接受度並不高。在 1999 年時通過的 802.11b 新標準, 則
支援 5.5 和 11Mbps 2 種速率, 接近 10Base 乙太網路的水準, 因
此 802.11b 無線區域網路的產品也就逐漸開始流行。
802.11a
但 11Mbps 和已經相當普遍的 100Mbps 乙太網路相比, 仍有如 2
軍一般, 因此 802.11 工作小組也陸續推出更新更快的規格, 例如:
同樣在 1999 年通過成為標準的 802.11a, 使用 5GHz 頻帶, 最高可
達54Mbps 的傳輸速率。
-- 待續
|
| |
............................................︽.............................................
|
|
|
想索取前幾期的電子報內容請至智邦生活館下載
我要下載過期電子報 |
|
|
............................................︽.............................................
|
版權所有人: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本電子報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