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教師節放假與教師組工會

═【立報】════════════════════════════

                                  

═══════════════════════《2002/09/17》═════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教育論壇 教師節放假與教師組工會

                                     

    來去紫禁城 台灣學子在北大

 

    他山之石 手機成了校園必需品(上)

 

 

【教育小報報】

********************************************************************

   教育論壇 教師節放假與教師組工會

 

文■林泉利

 

因為教師課稅問題,全國教師會已決定在9月28日號召20萬教師上街頭遊行,並至執政黨黨部抗議。或許各界有負面看法,例如自毀教師形象、斯文掃地等等。但筆者以為教師有表達意見的自由,在管道不夠暢通時,如教師再「示弱」,爾後教師的尊嚴只有任人踐踏。

 

在台灣的國中小學老師一直被保護,因為享有優渥「免稅」待遇,因為薪資不差、寒暑假照放,讓其他受薪階級艷羨、嫉妒。如今取消福利,回歸「公平正義」,值此國庫困窘,如果老師們還要負隅頑抗,只會招致更多非議與貪得無厭的批判。只是政府為了在教育改革上力求一日千里,不是自學方案,就是九年一貫;不是小班教學,就是鄉土、外語提早學習……總是一個命令下來,學校基層老師們人仰馬翻,結果是理想高遠、落實差強人意。不是老師不配合,坦白說是老師心力交瘁之餘,只好敷衍以對者居多,受害的又豈是學生?這種教學環境,老師想被尊重,又豈以區區免稅就能達成。

 

最近有人質疑「教師口口聲聲說是弱勢,其實占盡便宜」,真是如此嗎?當老師受家長羞辱時,校長、教育長官、民代幾時勇敢主動出面討回公道?當老師只是被懷疑牽涉刑責或一般民事官司時,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校長、教評會等總是迫不及待地先將其趕出校門,直到官司勝訴已回校無門了,這樣公平嗎?至於教師聘任大多以年度為聘,如果遇到有人存心找碴,工作更是岌岌不保,每日臨淵履冰的日子,又何來強勢?看著學子趾高氣昂、家長頤指氣使,讓更多老師逆來順受、讓更多夫子委屈求全、讓更多導師為升學率而出賣教育理念以迎合家長、讓更多老師不如歸去……,請問老師的尊嚴何在?師道何存?

 

今年的教師節可放假,這是阿扁稍早的承諾;如今「跳票」了,人事行政局以「取消身分別」的放假原則,所以不放假。適逢週末,教師的節日或許沒有「放」的困擾,但被尊敬的感覺又彷彿少了。如今全國教師會以不放假為理由向執政黨抗議,基本上應是可以言之成理的,這關係全國數十萬師生的「權益」。訂為國定日,坦白說要重振師道也是可以討論的內涵,除非新政府壓根兒視「教師興國」為無物。

 

教師組工會是教師的結社權之一,只可惜社會各界都把爭支組工會這一個小小結社權,以為要「坐大」,以為為人師表何以要結黨結派;台北家長協會蕭慧英理事長甚至把矛頭指向:如果一旦「工會」組成,教師就是受雇者,教師就應比照企業界退出「決策圈」。蕭女士的說法也凸顯她的荒謬認知,因為工會理事在公司營運上有絕對的「參與權」,舉凡薪資調升與調降、人事任命,希望蕭理事明白狀況後,再出口發言。至於全教會的「教師會」今天會走向這個地步,應是張輝山理事長等「自我矮化」,使教師會淪為教育部門的政策配合者、教師形象糾正者、學指導的領航者!當教師的權益(個人)受損時,教師會的「動作」保守有餘、積極不足;最近我周遭的老師已不太想繳交會費了,光這一點,教師會「心虛」,被教育部、立法院吃定時,此刻高喊組教師工會,讓人感覺「咎由自取」啊!

 

當教師薪資因課稅形同減薪;當財政當局不想課多少補多少時,只在導師費上區區1千元的施捨;當全國教師會被放在另一邊而沒有協商權時,證明教師會的機制已經崩盤了。筆者以為另組一個「全國教師工會」是必要的,依學校、縣市另組相關工會,當與教師會區隔,且兩會的幹部不重疊,各司其職,或許今天的爭議會少一些。

 

想到一群即將要準備退休的老師滿面愁容,因為他們在乎繳稅及教育環境差強人意,而選擇「走人」,現在又遇到降低18%的退休利率,頗有生不逢時的感慨。想到更多老師愈來愈難混了,又是家長、長官的盯稍,更要面臨大約一個月的稅負,忝為同仁的我只有安慰他們,有空就提筆寫幾句基層工作教師的心聲與牢騷,誰叫我們都處在風頭與當下。

 

(國中教師)

 

(回目錄)

 

來去紫禁城 台灣學子在北大

 

文■魏宏晉

 

編按

 

早年台灣學生負笈海外,以美國最多,1994年有近4萬人次,但接著呈現逐年下滑,去年已跌破3萬人。

 

相對的,前往對岸中國留學,由於具同文、費用低等誘因,雖然台灣對其學歷採認仍無明確政策,但知名高等學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對台灣學生仍有相當吸引力。

 

本專欄作者魏宏晉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碩士,今秋在北京大學張開雙臂歡迎下前往攻讀博士。今天起,就由他為台灣立報讀者帶來留學中國的第一手實況報導。

 

台灣官方的中國大陸政策一直未能有開創性的突破,保守中帶著退縮,在兩岸互動競爭上,明顯處於落後與被動;不只是造成人民的困擾,也對已輸在起跑點上的國家前途感到擔憂。

 

以台灣人到大陸就學的情形作對照,台北政府對大陸學歷認證的消極曖昧、態度不明,對旅中的台灣學子不聞不問;北京政府對台灣學生的定位卻非常清楚,完全按照其「一國兩制」的既定政策走,讓台灣學生到這兒來,想要有一點創意性的突破都不可得。

 

以筆者赴北京大學就學的許多實際遭遇,都可以看出這個「一國兩制」劇本是上下一貫、一絲不苟、照表操課地搬演著。

 

9月2日是今年北大新生報到的第1天,也是新生的我,就在當天準時到校辦理手續。據說依慣例,台灣學生是和其他外國人一起,在留學生宿舍所在的「勺園」報到的。然而,當我依指示到了各國人等雲集的報到大廳時,辦手續的老師得知我是台灣人,就告訴我,今年開始台灣學生改到另一地和本地生一起辦手續。這首度和北大交手的經驗,隱約地就透露出台灣學生的特殊性,辦「身分」不行脫離「一個中國」,所以要和中國學生一起;至於實際生活,台灣學生還是住留學生宿舍,享受比本地生多一些的便利與舒適,赤裸裸體現「一國兩制」的現實。

 

台灣學生在大陸學校裡比較特殊的待遇,其實也僅止於住宿和免修政治課程,這是在大方向上,就政策凸顯的優遇。其他小事上,由於校方也大多很有「一國兩制」的政治警覺性,所以有時反而更麻煩。就以我想在這兒辦汽車駕照上路開車的事為例,奔走了數日,到現在也還沒個結論。

 

台灣駕照在這兒的效力如何?各種說法很分歧,有「直接使用說」、「可直接換照說」、「連國際駕照都完全無效說」云云,於是我決定自己去解決這事。首先我找上留學生辦公室,他們一聽台灣來的,就說這事去問港澳台辦公室;我找上港澳台辦公室,他們說沒碰過這事,去問另一個辦公室;那個辦公室也說不知道,去問派出所吧!派出所說,你就去重新考唄……!跑了一圈還是沒結果,我實在很好奇,到底台灣駕照是不是有毒(獨)?一定得符合什麼政治正確才能使用。在這兒一碰到「台灣」事務,政策沒有考慮周全涵蓋的地方,就會如同我的駕照問題一樣,推拖拉一團亂,很難有個結論的。

 

北京官方對台工作的思考想必多元複雜,但是「一國兩制」政策是堅定不移、貫徹到底的,硬把港澳台混在一起說,讓資訊來源管道比較單一,大多數大陸人民腦袋裡的「台灣」概念更加模糊。很多人根本以為台灣和香港、澳門是位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不同分區,地位、政治情況是和港澳一樣的,台灣「特別」之處是由於北京官方「允許」台灣高度自治,但是台灣「竟然」如西藏一樣出了個難搞的「叛變政府」,「背離祖國」當然「天理不容」。

 

知曉了一般大陸人對台灣的理解,是來自於官方的宣傳和意志,其實我們就能用更多的同情和理智,來面對大陸人民對於台灣各種光怪陸離的「想像」。當年我在英國時,有位大陸人問我:「你們出國,是不是要到北京辦護照?」現在我到北京,一個女生說:「大陸每天都往香港和台灣運大量的蔬菜!」不論政治立場,大多台灣人聽了上述「高見」,恐怕都會瞠目結舌吧!但別以為那兩位是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他們可都是博士生呀!人中龍鳳的中國高級知識份子對台灣現實了解都如此離譜,更何況其他更多數以10億計的其他人民呢?

 

當北京政府對台政策已然定調,並且執行堅定,當然威力強大,兩岸交手,我方自是經常處於下風。台北政府的中國大陸政策未能施展開來,雖然有內外交相壓迫的種種複雜因素在其間,但總不能老曖昧不清,什麼都不做吧!如此長期下來對陣籌碼彼長我消,想重新有所作為,是會越來越困難的!

 

(北京大學博士班研究生)

 

(回目錄)

 

  他山之石 手機成了校園必需品(上)

 

帶手機上學 一定要的啦!

 

編譯■賴明芝

 

中學生安妮.帕鐸維斯和阿里.彼得斯,站在購物中心的1樓,心裡想著,要到哪裡去添購他們開學的行頭。

 

「鈴……鈴……鈴。」

 

「哈囉!」安妮接起手機,聽到朋友的聲音,臉上頓時充滿光采。

 

對安妮來說,這支白色輕巧的手機,就和她的筆記型電腦、筆、資料夾和課本一樣,都是她早上去學校時重要的配備。

 

帕鐸維斯今年13歲,她說:「我通常是走路回家,至於手機這個玩意兒,我想,如果我真的需要人家載我一程,或是錯過了公車,這就是很重要的工具了。」

 

整個雙子星市(Twin Cities),或者說,整個美國,有一大群的青少年開始帶手機上學,用這種方式和他們的父母以及朋友連絡。

 

在今天的美國,將近1/4的青少年擁有自己的手機;預計到了2006年,全美會有3/4的青少年「人手一機」。

 

重大事故改變了觀念

 

而正當大部分的學區仍然「禁止」學生在校園裡使用手機和呼叫器之際,有很多學校已經解除這項禁令。手機和呼叫器一度被視為販毒工具。

 

在震驚社會的可倫賓高中屠殺案,以及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現在有很多的父母承認,手機能夠讓他們和孩子之間保持聯絡,而學校方面也開始准許學生把手機帶到學校,但是他們得把手機放在包包或是儲物櫃裡,以免妨礙上課。

 

華盛頓地區一所高中的副校長黛博拉.霍曼表示:「如果家長是基於安全理由,讓孩子使用手機,我們可以理解。我們當中有很多人也是為人父母者。」

 

手機開關機的時機

 

對於手機問題,某些學區一直抱持著官方的政策,其他的學區則准許私立學校自訂規則。教育官員承認,面對今日的社會發展,他們已經變得比較有彈性。

 

布魯明頓學區的發言人艾迪.麥特森表示:「我們的確准許手機的使用,也鼓勵孩子把手機留在置物櫃裡;不過,在學校裡,手機一定要關機。我們試著讓人們覺得,能確保孩子在學校唸書時的安全狀況;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為老師和孩子維護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布魯明頓學區的政策是:手機鈴聲和呼叫器的聲響,絕不能在上課的時間出現。如果有手機的聲音造成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的狀況出現時,校方可以沒收手機,直至有監護人或是家長出面領回為止。

 

在聖保羅和明尼亞波利,私校可以自行訂定規則,不過內容也是一樣的。聖保羅學區的發言人祖恩表示:「通常來說,校長們也都了解,許多學生都有手機和呼叫器,而學生家長也希望能和他們的孩子保持聯絡。然而,校長們必須在維持優良的教學品質和這種需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所以,在高地公園高中,學生可以在早上7點30分以前或是下午2點以後使用手機。

 

(待續)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