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09.18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全教會的培力角色
【左右看】新瑞都爆料
******************************************************
【社論】全教會的培力角色
針對全國教師會將於928當天舉行大遊行一事,近來除了政府單位頻頻「溝通」以圖化解之外,所謂的「民間」則以反對之姿,一波又一波的對全教會此舉進行攻擊,例如,有家長團體反對教師擁有「勞動三權」,亦有「進步的」教改團體連署倡議,反對全教會所提出的「課多少、補多少」。對於這些以敵對姿態站在全教會對立面的團體及其說法,我們並不欲進行是非二分的裁決,因為這都只是「負面戰爭」,並無助於藉此事件朝積極的方向進行;換句話說,我們認為,這一事件應該跳脫出「防禦」與「攻擊」的混亂局面,進而從「培力」這一觀念來討論教師會的意義。
在討論這一問題前,我們可以先檢視另件亦是近日所發生的爭議。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由於意圖以「領域教學」取代「學科教學」,因此在「社會」與「自然」2個領域中,分別將過去諸如地理、歷史,或是生物、理化等科目,各自統整成為「社會學習領域」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然而在國中開學後,由於許多學校的既有師資(加上教科書的編寫)無法適應此一協同或統整教學的理想,紛紛採取過去的分科教學模式,因此出現了教師與教育部的爭論:「統整教學是否已然破功」。
站在教育部的立場(或云知識的立場)上,自然不認為此一統整教學的理想完全破產,而是認為可以藉由實施時所發生的具體問題,進行不斷調整,從而逐步實現統整教學的理想。其實在這一爭議中,所暴露出來的正是這一波教學改革的最大盲點:忽略了現場教學的能力與品質,才是教改是否成功的關鍵,反而卻從枝微末節處下手--教科書開放、考試制度改革、複雜棼亂的課程綱要,所以教改一旦實施上路,障礙必然重重。
然而,若要從實際教學過程中來達成理想並非易事,其一,這並非教育部一而再的表述立場與想法即可竟其功;其二,若要藉由新一代教師的養成過程來「自然形成」,則是緩不濟急,而且將以無數學生的學習成果做為慘痛代價。因此,我們認為,教師會在這一難題上,正好可以扮演極具意義的角色,亦即,教師會除了可以扮演爭取教師權益的防禦性角色外,更可以藉由教師內部的連結,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學科統整的相互教育,從而形成一「學術社群」,壯大彼此的教學能力與知識視野,這就是教師間的相互培力。
其實我們已可看到此一可能性正在醞釀:全國教師會日前表示,將要自編教科書以供應全國師生需要。我們十分欣喜於全教會的這一自我認知,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一步,汲汲於反對教師會的個人與團體,是否也應該換個角度來認識教師會呢?
【左右看】新瑞都爆料
【左看】功德猶在
■江望台
流彈四射的新瑞都弊案若真追查下去肯定會動搖國本。論層級,從前總統、立委、國民黨黨產經理人,再到總統府資政幾乎通通入列,無一倖免;看手法,從施賄、收賄以及中間環節的抽佣串接,更是巧妙地化藍綠為一色、熔統獨於一爐,新台幣就這麼被愈洗愈亮。
從新瑞都案擴散出去,台肥釋股的眾家啃食、中華開發營救尖美地雷企業等情事,其實就像一張張待解的相關拼圖,若能深究至水落石出,其勁爆絕對較時下清查黨產爭議更形「精采」數倍,畢竟區區國民黨貪贓枉法,也比不上橫跨執政與反對、貫穿中央與地方,甚至政黨輪替後依然故我的權力結構眾生相。就結果而論,倘若這一窩蛇鼠能被徹底清算,亦絕對不下於發動一場社會革命。
很明顯地,光是批判黨國資本主義根本不著要害。首先,單單對準國民黨黨營事業放砲便未盡週全,好歹民進黨的黨員事業,例如全民電通難道不需一併被攤在陽光下檢視?後者非驢非馬,卻又政、經兩界游刃有餘,豈不怪哉?復次,藉批判黨國資本主義揭政治、經濟二分的主張,更是(間接)推就了國營事業的私有化。然台肥案證明了,私有化其實是政治、經濟重新膠合,只是將國有財產端送特權階級而已。如此觀之,終結了藍綠、統獨,甚至重創自由派的臆想,恐怕是新瑞都案所留下的唯一功德吧!
(文字工作者)
【右看】強盜資本主義
■陳勝楠
新瑞都開發案發起股東蘇惠珍挺身爆料劉泰英索賄案,最後真相究竟為何尚待有關單位偵辦釐清。但可以確定,台灣這種官商盤根錯結、錢權交易已讓民眾大開眼界。
不同於西方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模式,後進民主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裡,往往充斥著恩庇貪贓的過程。這種發展經驗不同於法令規範的官商互動界線,亦迥異於理性計算的投資報酬,而是政治特權與經濟利益彼此存在著犬牙交錯的綿密關係,以錢換權、以權納錢,兩者互為旋轉門。正由於缺乏適當的民主規範,故如此發展經驗向被西方學者稱之為「強盜資本主義」--誰有本事就整碗捧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悲哀的是,台灣似乎正走上這條路。
蘇聯解體後的國有企業市場化,便是強盜資本主義的經典之作,而新瑞都案的台肥釋股插曲亦有同工之妙。至於忙著經改的大陸則更傳神,一句「放權讓利」口號,就能讓國有企業被迅速掏空而化為烏有,有人一夕翻身,但更多的人卻只能準備下崗討生活。回到台灣,從一介學者到曾經身任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個人究竟累積了多少財富?同時,肩負龐大股東責任的中華開發董事長,劉泰英過去幾年對地雷企業伸出援手,究竟動機為何?凡此種種無不指出,若欲一窺90年代後的台灣資本主義形貌,劉泰英無疑是關鍵的謎底。
(社會評論家)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