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六十九期 2002.09.28〉 台灣第一個媒體監督網站-「媒觀e網」隆重登場! ‥‥‥‥‥‥‥‥‥‥‥‥‥‥‥‥‥‥‥‥‥‥‥‥‥‥‥‥‥‥‥ ‧訂閱人數:28,376人 ‥‥‥‥‥‥‥‥‥‥‥‥‥‥‥‥‥‥‥‥‥‥‥‥‥‥‥‥‥‥‥ ˙「媒觀e網」: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編輯室手記=========================== 久違了!各位朋友! 相信你和編者一樣,覺得【媒體觀察電子報】在發刊了二年半、 六十八期之後,應該注入更多閱聽人對媒體真切心聲、學者及實務工作 者對媒體深沉批判,更加充實豐富電子報的內容! 有鑑於此,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八月底就密集籌畫新的媒觀網站。 期望新的媒觀網站不僅能提供網友即時互動,亦仍增添更多元化的 媒體資訊、更多樣化的監督媒體機制,同時,因著結合各大專院校 系所學生、團體,及各方公益、社福團體,讓監督媒體得以真正落 實在社會大眾身上,使台灣媒體改革全民e起鬥陣來! 九月二十九日(本週日),各界期待已久的-「媒觀e網」將正式成立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竭誠歡迎各位蒞臨共襄盛舉、批評指教! 讓台灣第一個媒體監督網站-「媒觀e網」,因你的參與及支持, 得以落實「媒體觀察向下扎根,媒體素養向上提升」媒體改革理念! =======================《本期精華》========================== ◎【邀請通知】:關心媒體e來鬥陣 誠摯的邀情您一同來參與! ◎【媒體活動】:台灣第一個媒體監督網站-「媒觀e網」成立! ◎【媒體觀察】:夠了! 別再鬧了!(沈世華) ◎【專欄專評】:八卦新聞經濟學(黃浩榮) ◎【媒體觀察】:充滿羶色腥、充滿暴力的新聞(溫宜芳) ◎【媒體動態】:2002/07/20~2002/07/27 ===============《關心媒體e起來鬥陣》====================== ◎ 關心媒體e來鬥陣 誠摯的邀情您一同來參與! 配合網路時代的來臨,在媒觀屆滿三年、共ㄍㄨㄢ屆滿兩週年之際, 台灣第一個全民監督媒體的網站「媒觀e網」即將成立,誓言為創造 一個優質媒體環境而努力。繼「0800054780無色情暴力免費申訴電話」 、「全民監督電視節目記錄表」暢達民意後,自此又多了一個網路資源 ,成為無時無刻提供大家發表意見的園地,立即發揮監督媒體的力量。 歡迎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結盟誓師大會,e起淨化電視節目,讓媒體觀 察向下紮根,媒體素養向上提升! 誠摯的邀情您一同來參與! 時間:九十一年九月廿九日(星期日) PM 02:00~04:00(1:30入場) 地點:青少年育樂中心五樓La Mode流行廣場(台北市仁愛路一段十七號) 內容:媒觀、共ㄍㄨㄢ週年慶、「媒觀e網」啟用、共ㄍㄨㄢ擴大結盟 年度優質節目、志工、優秀觀察員表揚、靜態成果展、茶會、傳播系所學生交流聯誼會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敬邀 ===============《全民共ㄍㄨㄢe起來》======================= ◎ 台灣第一個媒體監督網站-「媒觀e網」成立! 歡迎社會各界共襄盛舉!!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將於九月二十九日下午2:00~4:00北市 青少年育樂中心五樓LaMode流行廣場(仁愛路一段十七號五樓) 舉辦媒觀三週年慶-「全民共ㄍㄨㄢe起來」活動。內容除頒發年 度25個五星優質節目、傳播學生交流聯誼會…等活動外,同時為 『台灣第一個全民監督媒體的網站「媒觀e網」成立』,發表全新 改版網站,並正式上線?用。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為提供一個24小時全年無休的全民意見 發表園地,充份發揮全民監督媒體的力量,成立了「媒觀e網」, 一個充分運用網路資源的互動功能網站。該網站主要的功能包括 :全民監督媒體、媒體觀察評論、網路民調中心、主題討論區、 線上申訴、媒體大小事、媒體活動、媒觀講堂及龐大的媒體評論 資料庫等等,提供全民即時監督媒體雙向互動的服務。 為配合網路時代的來臨,台灣第一個全民監督媒體的網站 「媒觀e網」成立,誓言為創造一個優質媒體環境而努力。此次 「媒觀e網」邀請到形象清新的藝人陶吉吉擔任代言人,還有社會 各界來加盟,包括: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 聯合會、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協會、中華民國婦女聯合總會、台 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台北市廣告業經營者協會、台北市雙胞胎協會、台北律師公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白絲帶工作站、台灣癌症基金會、向陽 公益基金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國際廣告協會台北分會、 富邦文教基金會、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新生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蕃薯藤數位科技、功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 金會、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廣電基金、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苗栗 縣社區大學、士林社區大學、數位影音暨網路教學中心、台灣記者 協會、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還包括大專院校傳媒社團,包括: 傳播學生鬥陣、新社會學生鬥陣、大學報、大觀報、文化一周、 世新新聞人報社、政大之聲、輔大之聲、台藝之聲、華岡新聞電視 台、傳播系所學生交流聯誼會等團體。 九月二十九日歡迎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結盟誓師大會,e起淨化電視 節目,讓媒體觀察向下紮根,媒體品質及素養向上提昇。 =====================《媒體觀察》============================== *作者:沈世華(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主題:夠了! 別再鬧了! 薛楷莉主播事件的新聞追逐,各家媒體無論是否經由查證、或透過 與薛楷莉熟識的親友同事接觸,報導的重點顯然過度著重其個人行為 表現,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對於傳播媒體將個人隱私及道德處理議題 極度擴張,以頭條焦點方式處理表示抗議,媒體關注的焦點應以與公 眾利益或民生相關的議題為主,薛楷莉事件純屬個人問題,不應該做 此誇大處理,尤其是擁有廣大讀者群的三大報紙。 臺灣傳播媒體的八卦現象、新聞處理過度重視名人隱私及個人議題 ,近幾年一直受到各界批評,社會大眾經常透過不同管道向傳播媒體 、新聞局等相關單位反應,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亦經常接獲民眾電話 及信件抗議,這些關心新聞傳播媒體的民眾經常指控,他們反應至電 視台的電話會經由不同部門的轉接而石沉大海,而傳播媒體則以這樣 的新聞可以提升收視率或閱讀率來回應閱聽大眾的無奈,這中間顯然 出現嚴重矛盾。基金會除了呼籲傳播媒體要緊守報導公眾議題的基本 原則外,也提醒社會大眾在觀察媒體報導時,要有更周密的思考。 TVBS主播薛楷莉是本週的話題人物,回顧歷年來即有許多名人隱私 或個人行為受到新聞媒體過度渲染的案例,其中包括資深新聞工作者 周玉寇等多位媒體明星,還有陳水扁總統家人等政治人物,均曾是媒 體八卦風的影響下的受害者,然而,媒體如此操作,真正的受害者及 得利者到底是名人本身還是新聞媒體,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呼籲傳播 媒體在處理焦點新聞時應審慎處理。 =====================《專欄專評》============================== *作者:黃浩榮(媒體觀察專欄主筆) *主題:八卦新聞經濟學 現在什麼新聞最熱門?無須贅言,當然是「女主播事件」。其沸沸 揚揚的程度,連九二一週年紀念、第一夫人出訪美國等重要新聞都不 敵女主播的魅力,每天的電視、報紙新聞滿滿都是女主播的相關新聞 。甚至遠在美國的總統夫人還得隔海呼聲,叮囑媒體要多報導外交新 聞,免得國家大事相形見絀。 一如往昔,我們看到(而且還會持續看到)逐日暴增的女主播八卦 內幕,新聞工作者鍥而不捨的專業精神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 許多人必然質疑:為什麼媒體總是在無關公眾利益的八卦緋聞上大費 周章地深入追蹤、長篇連載,卻不見他們也在其他國家政治、財經要 聞上有如此盡責的表現呢?主要原因是八卦新聞具備了以下特質: (一)高新聞價值。「性、名人、暴力」是著名的新聞三一律,而 八卦緋聞通常都具備了「名人」與「性」兩大要素。以女主播事件 為例,事件的主角不是平凡的你我,而是知名女主播與日本男性富商 ,尚且不論他們之間有何糾葛,光是這樣的角色搭配,便足以勾起人 們的強烈興趣。 (二)高閱聽率。每逢名人醜聞爆發,電視新聞總是屢創收視新高。 誠然這種命題當中存在著「雞生蛋、蛋生雞」的爭議:究竟是觀眾 愛看八卦所以媒體才播,抑或媒體播了八卦觀眾才愛看。但是從收視 數字的跳動便足以瞥見人們對於名人隱私的好奇、對於名人醜聞的熱 衷程度。 (三)低生產成本。新聞需要查證,這是基本的新聞專業意理。但是 對真假難辨、各說各話的八卦新聞而言,往往一句耳語、一段謠傳、 一個「據了解」、「據指出」便足以構成一則則的八卦新聞。既然是 八卦,消息真假是其次,重要的是能有源源不斷、辛辣夠味的後續 「內幕」。再者,即便媒體不願花費鉅額人力、物力去追蹤新聞, 也可「轉用」其他媒體(特別是八卦雜誌)重金挖掘到的內幕消息。 反正沒人會記得八卦是從哪台哪報看來的,八卦新聞也不會列為各類 新聞獎的評選內容,所以「不落人後」、「人云亦云」變成八卦新聞 的基本通則。 (四)低報導風險。當名人陷入八卦紛擾時,考量到自身的形象與 地位,多半保持低調、閃躲不回應的態度(還記得仍躲在美國的鄭余鎮、 王筱蟬嗎?)。平日高不可攀的政商名流、螢幕明星,遇到危機時變得 如此脆弱,媒體自然更加窮追猛打;即便報導內容逾越法律界線,當事 人執意興訟時,也泰半只將矛頭對準少數率先披露內幕的八卦媒體。 媒體不僅是名人的秀場,也可能是名人的墳場,因此名人通常不願也 無力與所有媒體為敵。是故,報導名人八卦其風險遠較其他政治、 社會新聞為低。 種種因素加總起來,說明了媒體報導八卦新聞其實是有著高度的經濟 效益作為動機,也說明了當前八卦新聞氾濫的緣由 – 但這並非等同 八卦新聞存在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八卦新聞因為商業考量而被大量製造 販售,這種偏差現象傷害的不僅是名人的隱私與聲譽;尤為要者,漫天 飛舞的小道消息,可能阻卻了公眾接觸真正切關己身利益、攸關社會 福祉的資訊要聞,影響了公眾的生活權益和對於時代脈動的掌握能力。 然而,在意識到這等潛在的公共危機之後,閱聽大眾所要做的不僅 是批評媒體、泛道德地要求媒體自清自律而已。已故傳播大師宣偉伯 (Wilbur Schramm)曾提醒我們,在商營媒體制度下,最強大的制衡 動力是來自閱聽大眾的市場力量。因此,身為閱聽眾的我們,倘若深 憂於媒體八卦亂象、嚮往健全的媒體環境,那麼請從自身做起 – 讓 我們一同拒絕消費八卦新聞。 =====================《媒體觀察》============================== *作者:溫宜芳(政大廣電碩士班) *主題:充滿羶色腥、充滿暴力的新聞 某新聞台報導美國媽媽購物中心前虐女事件、某週刊報導婦科醫師 藉內診強暴女病患!中秋節假期兩天,有空看看資訊氾濫過知識的電 子、平面媒體報導,輕易地暴露在這兩則令人頭暈目眩,不知所措的 新聞報導。對於新聞報導只求收視率,過於羶色腥、充滿暴力等的類 似批評,所在多有。資訊自由的時代,或許我們除了積極監督與自我 教育以選擇資訊外,實無實質權力,控制媒體的〝自由言論〞。 這兩則新聞報導,之所以令人怵目驚心,並不只是報導中:婦女將 女兒帶上車,環顧四週無人後,猛力垂打只看得見四腳朝天的四歲女兒 、並不只是女病患決心揭開醫師惡行,自備攝影機拍下醫師意淫女病患 的下體、脫下褲子假冒治療之名強姦因服用麻醉藥而失去反抗及自救能 力的待宰羔羊!筆者能具體的說出只有30秒的新聞畫面、只有兩頁的 雜誌報導,並非因為這個新聞報導特別有價值,值得記憶,而是因為 那血淋淋的畫面、巨細靡遺的圖解說明,再再強勢地佔據了腦袋的記 憶不罷手。這兩則報導,記者化身為正義,揭開社會的黑暗,懲責犯 罪者的惡行,讓社會的公義得以發揮力量。化身正義的背後,卻不禁 讓人懷疑報導畫面呈現、文字敘述方式的嗜血動機。或許再多的批評 ,也喚不起深一層的反省。但是親愛的記者們,你們即使正確地發揮 了新聞媒體的功能,揭發了應該受到輿論譴責的社會事件,但這種完 全忽視閱聽眾的心理反應、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的報導,似乎要比犯 罪者的惡行,更令人感到氣憤! ─────────────────────────────── ※投稿刊登: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媒體動態》=========================== ◎ 無線電視公共化延宕 無盟傳播學者不滿 在政黨輪替後接受新政府規畫成為台視、華視董事的三名「無線 電視民主化聯盟」成員,昨日以具名方式表達對扁政府延宕改革的 不滿。「無盟」學者在陳水扁競選期間曾為其撰寫「傳播媒體白皮書」 ,政黨輪替後不斷與扁政府互動,但兩年來發覺公共化始終未列入 新政府政策後,三名「無盟」董事郭力昕、石世豪、林孝信已透露 強烈的挫折感,不排除集體請辭董事職務。 「無盟」為國內傳播學者共同組成的媒體改造團體,乃以台視、華視 公共化為運動目標。由於運動發起初期正值總統大選,眾候選人皆未關 注傳播政策時,唯有陳水扁陣營表達意願。於是多名傳播學者不但私下 為其撰寫傳播政策白皮書,在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更與陳水扁幕僚馬永成 、羅文嘉互動密切,並同意擔任董事,以期進入董事會推動公共化理念。 無盟召集人馮建三後因反對賴國洲出任台視董事長案,改由林孝信擔任 台視董事外,另有石世豪、郭力昕分任台視、華視董事。 但三人自決定擔任董事起便受到各種批評,亦不斷受到外界「酬庸」 、「御用」等質疑。三名董事內心雖以達成運動理想為目標,但兩年來 卻目睹扁政府並未將無線台公共化列為傳播政策,雖然前新聞局長蘇正平 曾力圖公共化政策的推動,但現任新聞局長上台後,公共化政策卻是完全 銷聲匿跡。 華視董事、政大廣電系教師郭力昕表示,兩年來他已理解不論是無線 台公共化或是私有化,陳水扁總統其實什麼理念都沒有,唯一有的,就 是現實的考量。未來的媒體改造運動還是會持續進行,但他們已不會過 度浪漫。 台視董事、社區大學運動推動者林孝信也指出,三個月召開一次的 董事會根本無法發揮改變的力量。在深深的期待落空後,目前僅存的 只有強烈的挫折感。過去郭力昕在遭外界質疑時,曾表明「陳水扁不做 就辭職」的態度,而林孝信在言談間亦不斷透露「董事是橡皮圖章」、 「根本無法發揮」等想法。石世豪昨日因家有喜事無法接受訪問。由此 來看,如果現實情況不變,在三人集體表明心跡後,不排除有集體請辭 董事的可能。 【2002/09/29 中國時報】 ◎不解新聞取捨 無線台有話說 「九十一年無線商業電視台第一次聯合公聽會」昨天舉行,學術界 與實務界進行意見交流;對於學界的看法,電視台高層的反應是,如 果能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做,電視環境就太美好了。 電視新聞為人詬病的是羶色腥當道,少溫馨關懷面向的報導,而使 用較為聳動的畫面,無非是為了好看、衝收視率,「新聞評議會」代表 呂郁女教授肯定無線四台不報導柯賜海打架新聞,但她對有些台將 「小鄭與莉莉」事件放頭條,以及大肆報導藝人阿雅派對事件,讓她對 新聞的取捨感到困惑。現場有代表建議,應多製作關懷弱勢節目,在SNG 的使用上走出自己的風格特色,傳播社會溫情,中視副總湯健明則認為 ,綜合台做出特色有難度,數位化後將可做到,另外華視副總宋川強則 說,華視很重視弱勢團體,曾與「喜憨兒基金會」、「董氏基金會」合作 ,新聞部經理潘祖蔭回覆,華視很重視原住民問題,現著重植物人的探討 。台視新聞部經理戴忠仁指出,台視最早作協尋失蹤兒童系列專題。 關於新聞自律,各家新聞部主管也有話要說,民視經理胡婉玲回應表示 ,像抬棺、撒冥紙等不雅畫面都會刪除,至於主播交友送禮事件,她認為 這是偶發事件。 【2002/09/26 星報】 ◎ 主播專業 難度高 「削凱子」疑雲連日大幅佔據媒體版面,一來因為主播被定位為公眾 人物,必須接受社會的窺探與檢視,二來此事件充滿戲劇張力與炒作元素 ,能夠滿足人性偷窺欲望與刺激收視率。但也因為如此,在「主播」這個 符碼被不斷八卦化與污名化的過程中,真正讓部分主播專業不彰的因素卻 未被深刻探討。整體來看,各界對於某些主播新聞專業的質疑,應該區分 為個人行為、結構環境兩個面向。 就個人行為層面而言,薛楷莉涉嫌不當收受日本富商重禮,雖與新聞 專業表現無關,但在社會觀感方面確實不宜。而薛楷莉未能於第一時間 誠實面對質疑、前後說詞反覆不一,凡此種種皆已使薛楷莉自陷不利處 境,是相當負面的示範。 但就結構環境層面而言,如果不是某些電視台老闆與高層主管不在乎 新聞專業、只在乎收視率高低,不在乎資歷能力、只在乎年輕與容貌, 不在乎新聞公信力、只將女主播當做花瓶商品,甚至將女主播視為「旗 下藝人」卻又奢談主播的專業形象,無怪與社會普遍觀感有如此嚴重落差。 持平而論,台灣一些主播的「花瓶」刻板印象其來有自,連男主播也 時有爭議,薛楷莉並非始作甬者,要其承擔所有污名並不公平。各界在 複製強化這種刻板印象之餘,若無法深入檢討其背後的電視台高層心態 與電視圈惡質競爭環境,則非但無法改善主播專業不彰的結構性原因, 更將使主播的專業形象更難以翻身。 【2002/09/26 中國時報】 ◎扁政府跳票 背書學者飽受煎熬 在幾乎可以確定陳水扁政府無意推行公共化政策後,一張政見跳了票 ,一場媒體公共化運動也戛然結束。然而,跳票的政治人物依然活躍於 廟堂之上,但在幕後背書的學者兩年來卻是跌跌撞撞,受盡「御用」、 「酬庸」的冷嘲熱諷,以及面對自我的批判。經過這一場煎熬後,「無 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的成員,決定暫時沉默,獨自反思曾經發生的一切。 面對台灣媒體亂象,台灣的傳播學者比其他人顯示出更大的焦慮;台 灣媒體的表現令人失望,國內多數媒體監督團體以媒體的羶色腥內容做 為批判的對象,獨獨「無盟」組織關注到媒體產業背後的政治經濟等權 力結構,深知經濟的結構將影響民主意見的表達。因此,「無盟」首先 針對無線電視台的改造,提出官股收購民股等媒體公共化的理念。 為了理念的實現,無盟學習與政治打交道,即使過程中撞見政治交易 的利益畢現,但為了更大的理想,只有忍受下來。又即使外面已湧現「 挺扁學者」的譏諷,也只有學習一笑置之。辛苦為陳水扁撰寫傳播白皮書 的學者們,內心無所爭,只落得三席董事。但董事既無實質利益,亦無 任何薪水與資產。而三個月一次的會議,更無法如預期般把公共化的理 念推動於董事會間。 但三席董事卻讓公共化運動在體制內外飄搖不定,既無法守住體制外 的反對派立場,在體制內又絲毫無法形成改革力量。固然前新聞局長曾 以具體行動表達對公共化理念的信守,但新任首長就職後,公共化立即 成為絕口不提的歷史名辭。眼見新政府政策如此多變,更不要提耳邊不 斷風聞新政府要求無線電視台民營化、以及介入有線電視台併購案等傳說。 立法院在野黨炮火隆隆的反公共化呼聲四起,但執政黨內昔日共同宣 誓實踐公共化理念的權力階層,卻從未認知公共化意涵。在西方媒體意識 中,「公共化」是強調多元與平等的傳播理念;但在台灣,「公共化」 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民眾無法理解「公共」為何物?更無法想像沒有財團 經營的媒體要如何生存?而反對黨對政府介入媒體的動機性懷疑,徒留 「公共化」始終成為抽象的精英議題而已。 「公共化運動」沒有政治人物信守承諾,也沒有民間可以生根的土壤, 早已註定難以成功。理想型的學者掉落在現實與理想間,決定暫時選擇 沉默。畢竟,兩年來的反差,夠他們思考一陣;政治的現實,讓他們在 驚醒後需要更多的時間恢復平靜 【2002/09/24 中國時報】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投稿-刊登: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媒觀e網」: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mediawatch.tw@yahoo.com.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