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台灣立報教師節徵文啟事

═【立報】════════════════════════════

                                  

═══════════════════════《2002/09/28》═════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台灣立報教師節徵文啟事

 

   遊行?遊什麼行?

 

   原民看928倒三角型教育政策  國小教師變犧牲品

 

   女性看928 校園聖殿的性別迷思

 

【教育小報報】

********************************************************************

   台灣立報教師節徵文啟事

 

徵文題目:

 

老師為什麼不該享受優惠?或

 

老師為什麼不該適用勞動三權?

 

教師節快到了。對老師和準老師們而言,今年的教師節一定另有一番感受吧!退休潮、新課程實施、教師甄試重重險阻已在眼前,優惠存款、所得稅、子女教育補助等等優惠眼見就要被大砍特砍,而結社權、協商權,甚至罷教權都還沒個下落。說到底,都是因為教師這一行的身份未定造成的。為什麼老師不該繼續享受優惠?為什麼老師不該適用勞動三權?請將您的看法,提供給台灣立報所有關心教育的讀者們分享。

 

徵文時間:即日起至9/27止

 

徵文對象:教師(含代課、實習)、教育相關校系及教育學程學生

 

徵文字數:600~1200字

 

稿酬:來稿即贈台灣立報一個月

 

刊出者贈稿酬1000元,另贈台灣立報媒體識讀假日講座季票(價值900元,部份縣市可抵研習時數,講座內容請參考本報網站www.lihpao.com)

 

投稿信箱:johann@lihpao.com

 

聯絡人:張約翰(資訊專題中心主任)TEL: (02) 2236-7116 分機241

 

注意事項:可用筆名

 

請以電子郵件來稿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份、聯絡地址與電話、身份證字號

 

 

(回目錄)

 

遊行?遊什麼行?

 

上星期三,我隨口問了一位端坐在輔導處裡的老先覺,問他對於928的遊行有什麼看法。這位老先覺認為:「我想教師是一種良心工作,不應該為了反對課稅而走上街頭。」我又再問了一句:「老師,您有看到佈告欄上所張貼的『團結‧928』嗎?」「沒有呀,哪裡有什麼佈告,我怎麼沒有看到?」我走到了佈告欄將這2張全國教師會發的佈告取了下來,拿到他面前。

 

上個星期五放假回家,在飯桌上面對著一桌好菜而感動莫名時,突然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隨口跟老媽說了一句:「我下星期六要去遊行喔!」

 

老媽問:「遊什麼行?」

 

我說:「928的教師大團結啊!」

 

「是新聞上那個反對政府向軍教人員課稅的遊行嗎?喔!不會吧!你去遊行學校會不會對你怎麼樣啊?而且游院長也跟那些教師團體談過了啊!課多少就補多少啊!這樣還不知好歹!」

 

「去遊行不會怎麼樣啦!現在已經是民國91年了耶!又不是民國4、50年的時候,隨便唸一本書就被抓走了。更重要的是,我不是為了反對政府向軍教人員課稅而走上街頭,而是希望藉著這樣的行動推動政府的政策,讓教師的定位可以更清楚……」

 

就這樣以最平常自然的隨機抽樣做為代表:一位是已經從事教育工作超過30年的老前輩,另一位則是最普通不過的家庭主婦,他們接觸外界的方式絕大多數都是由新聞媒體而來的。

 

很明顯的,媒體對於這個活動的報導是從「國中小教師走上街頭是為了抗議政府取消了他們的免稅、優惠存款等權利」的角度切入,當然會引起社會大眾對於教師的不諒解,甚至會認為以往政府對於教師團體如此的照顧,如今只不過是取消這些以往的優惠,就導致教師要走上街頭抗議,這是哪門子理由啊!根據報載,不只一般社會大眾覺得如此,連身為全國知識份子最TOP位置的李遠哲先生,也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次928教師的遊行活動,並且認為:「不是很好!希望老師不要成為壞榜樣。」(91.9.14自由時報6版)

 

但是這次遊行的焦點是在於:1.取消免稅後增加之應納稅總額,用以改善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薪資所得及整體教學環境之分配方式。2.釐清教師與教師團體之定位與合理協商、協議權。

 

有關於第一點,即是目前一般大眾所注目的焦點。但是由這一次的訴求焦點,也可以知道全國教師並不反對甚至贊成政府取消國中小教師的免稅權。全國教師和所有關心這個問題發展的人都是站在同一個立場的,只是我們更關心教育未來的走向,尤其是基層的國中小教育。這幾年來,我國教育面臨重大的改革。長期以來,國中小的教學環境在大環境較注意高等學歷的情形下,國中、小教師的薪資結構和高中以上的老師們有很大差異,在國中小教師取消免稅之前,這樣的不公平似乎被掩蓋了過去,但是一旦國中小教師恢復課稅之後,這樣的不平等馬上就會被凸顯出來!

 

國中小教師被規定的基本授課時數原就比高中職教師多出不少,而每一堂課的基本薪資又比高中職教師少;高中老師們因為基本時數少,所以超鐘點是司空見慣的;可是國中老師在這麼高的基本時數之下,有機會可以超鐘點嗎?另外,國中不同科目的老師基本時數又不同,如果有機會去校園之中問一問的話,最辛苦的老師莫過於社會科教師、藝能科教師及輔導老師了。他們一個星期最基本要24節(以專任教師來說),一個班級了不起一個星期2節課,所以他們一個人至少要教12個班級、360個學生(一班假設30位學生)!那麼一到考試、改作業時就是他們最頭大的時候了。一個國文老師了不起教3個班,工作份量只有前者的1/3,這樣的比較我想應該夠清楚了吧!這些只是大致的狀況,在全國教師會公佈的這張給全國教師的文告之中,我們看不到這些細節,但是在贊成國中小教師課稅之餘,這些問題更值得我們去深思:如何減輕國中小教師的負擔?尤其是國小老師。國小是包班制,有沒有人數一數他們一個星期要站在講台上多久的時間呢?他們不僅是十八般武藝皆精,他們對於孩子簡直是無日無夜的付出啊!

 

關於第二點,則是希望政府拿出一點決心來定位教師角色!長期以來「軍、公、教」3者都被一起討論,從國家的角色出發,當然希望取得這3者的完全控制。值此教育改革之際,許多教師辛苦了一輩子,沒有獲得應該有的尊重,在這時成了不適任教師,因為他們成了一些專家學者口中不求長進的份子。教師們之前作為政府最忠心的擁護者,現在則變成了教育政策下最大的悲劇英雄!細究這個過程,從台灣光復至今,每一個老師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教學,那麼在過去的教育需要被檢討之際,到底誰應該負最大的責任呢?因此,既然教師定位在政府眼中向來是模糊且可加以利用的,何不就藉此時候好好的定位清楚呢?

 

我常常在看每一次的遊行活動訴求為何,可惜媒體都沒有清楚的報導這些團體他們到底要說些什麼,只會一直拍攝他們大聲呼喊:「○○○下台、※※※出來」的畫面。每次看到這些我都感傷不已,因為這終究只是「喊爽的」而已,在媒體的炒作下這些終究成為一些刺耳的聲音與令人生厭的面孔。這次的928遊行,很高興有機會去實際表達我的想法了。

 

 

(回目錄)

 

原民看928倒三角型教育政策  國小教師變犧牲品

 

教師應豎立典範  理性對話勝於激情抗爭

 

記者舞賽專題報導

 

任何一場政治與社會運動,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下發生的,因而呈現出不同面貌。但不同的政治與社會運動總有其共通之處;比如它是一種集體行為,比如它總是以意見表達為主要形式等等。但是,作育英才的教師走上街頭,這倒是頭一遭。

 

或是因為長期以來,原住民教師(或一般教師)就是扮演政府的傳聲筒,今天突然醒悟,藉著多數人上街頭爭權益的機會,一起為少數人的權益發聲,以免再遭刻意忽略。

 

高雄縣茂林鄉多納國小校長范織欽表示,站在老師的立場,他支持老師走上街頭,藉遊行的形式表達對教育體制的不滿。他說,外界對教師遊行存在「抗稅」的誤解,但遊行的重點其實在長久以來國小教師權益受損太大,他們不得不走上街頭。

 

范織欽校長說,928當天他在南部地區有事情,所以無法參加,但是他支持教師遊行活動。他認為,唯有透過社會運動的形式,中華民國政府才會重視基層的聲音。

 

范織欽長期在原住民地區學校服務,對於國小基礎教育遭漠視,感觸良多。他表示,目前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呈「倒三角形」,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卻越不被重視。他說,小孩子是從國小開始真正開使用正確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他在這裡成長茁壯,這裡幾乎決定了這個孩子的未來發展。但是「政府是反其道而行」。

 

范織欽說,目前教育資源大部分都分配在高等教育上,但是大學生其實是已經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為何還要投注大量的政府資源,卻不願正視國小教育的困難?這對國小老師極不公平。尤其是對偏遠山區的老師,雖然有「加給」,但是依距離分等級來計算,在山地鄉,即便距離短、或有公車,也是好久才來一班;有的平地老師大老遠開車上來,「加給」根本都不夠油錢和維修費,加上沒有再進修的機會,也難怪,很多平地的優秀的老師不願到山上來教。是條件根本不符合實際需要。

 

他表示,原住民地區各項條件都不如人,專任教師如英語、美術、音樂老師,多納國小到今天都還沒有請到。一次又一次貼公告,最後還降低門檻,只要求「大學畢業」即可。他說,政府在各項資源分配上,不僅忽略了基礎教育極基層教師的權益,對於原住民地區的困境,也未予以正視。

 

他強調,教師權益未獲保障,直接影響的就是學生的受教權。例如沒有充足的員額,老師就要身兼數職,或是學校要勉為其難,對教師甄選要退而求其次,降格以求,這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上述的例子都造成原住民的學生輸在起點上。范織欽說,這些都在在顯出政府對基礎教育的偏廢。

 

范織欽強調,教師走上街頭,很多人都批評老師吃相難看,但他們為的不是反課稅,而是對政府長期偏廢基礎教育、漠視基層教師權益提出針砭。

 

教師遊行是否為「反課稅」,任職台北市桃源國小原住民籍教師胡寶珠則有不同的看法。胡老師表示,在我們考師專之前,政府就以「有穩定工作、收入及免課稅等」的優惠條件吸引我們就讀師專,現在卻說要課稅,是違背了當初政府對我們的承諾。

 

往昔,在原住民社會,教師、公務人員、軍人、牧師,其社會地位尤其崇高,很多原住民的父母多會鼓勵子女選擇讀師專或是考公務人員,要不就是從事神職,理由無他,因為有穩定的收入,是「鐵飯碗」。至於「傳道、授業、解惑」,那都是飄渺模糊的理想。難怪胡老師要說,「早告訴我們要課稅,我們也不會讀師專,當老師」,「沒讀師專,也許今天會更好」。

 

胡寶珠老師表示,過去景氣好,企業年終獎金分紅可以領3個月以上的月薪,沒有人想到教師薪資的問題,年終獎金永遠都是1個月。現在景氣不好,政府卻要找老師開刀,極不合理。他表示,政府政策的急轉彎,形同剝削法律所賦予教師的權益,他會前往參加遊行,爭取自己的權益。

 

范織欽則認為,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基於公平正義原則,他贊成取消教師免稅的優惠,但是他也強調,教師要課稅,應該要有配套措施,例如提高鐘點費、減少教師上課節數及增加員額編制等,才屬合理。

 

至於教師是否應組織工會,爭取勞動三權,范、胡認為,教師權益無法保障,就應該要組織屬於教師的工會,作為政府與教師協商的對口。

 

同樣長期在原住民地區學校服務,目前任職於花蓮縣壽豐鄉陳姓國小校長則對教師遊行不以為然。他說,作為一個教育者,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我給孩子們什麼?這樣的行為會否影響孩童的思考與日後的行為。他說,國小階段是小孩子社會化最重要的階段。教師選擇社會運動走上街頭的形式,下一代處理問題的模式相信會有樣學樣,尤其是原住民的教師。他強調,理性對話勝過激情抗爭,越是弱勢者越沒有條件採取激烈的抗爭,因為人數永遠比人家少。他認為原住民教師應多充實自我,給下一代樹立典範,下一代才有可能藉著良好的教育,超越這一代,甚至超越一般人。

 

 

(回目錄)

 

女性看928 校園聖殿的性別迷思

 

記者黃春菁專題報導

 

孔子是數千年來的至聖先師,不過,就算他貴為儒家道統的創始者,卻說錯了一句話,讓中國代代的女性都被家庭這甜蜜的枷鎖給禁足了數千年。這句話就是:「君子遠庖廚。」

 

雖然這句話背後意義,是想敬告自古以來只代表「男性」的君子們,別進廚房殺牛宰羊,但無論其背後意義是否為後世子孫所了解,就因為這句話,讓男性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從廚房解放。

 

「君子遠庖廚」流傳到21世紀,女性教師也不免受牽連的要家庭、學校兩頭忙。在目前各級學校中,女性教師受制於傳統價值觀下的社會期待,必須兼顧家庭的照護責任,導致現今無論是國中小學、高中,乃至大學體系的行政權力核心,都輪不到由女性來擔綱,其女性校長所佔比例,時至今日仍不到2成。

 

社會期待大不同

 

可曾想過,為何各師範大學、師院中的女學生永遠比男學生多上好幾倍;國中、小學內的老師一字排開,也都是陰盛陽衰的局面?但反觀大學校園內的教授性別比例,卻反倒是陽盛陰衰?另外,再看到各級學校內的教師兼行政人員,坐在校長、主任高椅子上的,絕大多數是男性。

 

面對這種種性別比例明顯不均的況狀,長期研究性別教育的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楊佳羚,開宗明義就點出其中關鍵:「就算在教育生態中,還是免不了存在著男尊女卑價值觀所衍生不同的社會期待。」她指出,即使是面對「教師」這個每年有寒暑假可放、上下班穩定的教育工作,社會對於兩性的期待還是不同。

 

楊佳羚表示,首先就女性教師來說,中小學教師就是一份穩定、「適合」女性的工作,因為除了可空出時間兼顧家庭外,照顧校園裡的孩子,也是接近母職的作用,可充份運用女性的溫柔與愛心。再說,幾年前接任行政工作仍必須通過考試,且行政工作是沒有寒暑假可放的,對一個必須兼顧家庭的女性來說,勢必要冒著家人反對的危險去考試。

 

不過,社會期待之於男性教師,可就觀點大不同了。她說,社會期待男性必須作大事業,在教師這個職業,就較「適合」接任主任、乃至校長這等手握權力、發號施令的位子,才叫「有前途」。畢竟,「一個大男人來帶一群小孩,這像話嗎?」楊佳羚以一句常常有人對男性教師說的話來表明一切。

 

女校長難為

 

幾年前教師若想兼任行政工作,必須通過筆試、面試才能過關,目前則是以「遴選」的方式,直接由上級指派。面對這種行政遴選新制,楊佳羚表示,目前教育體制正面臨新舊交替的階段,甚至在校長遴選過程中,也加入「性別名額保障」的非明文規定。儘管如此,女性要擔任校長一職,必須作到「加倍好」,才可望進獲得上級任用。

 

因為,她進一步解釋,就算分別有一男一女的校長候選人,在其各方面條件一樣好的情況下,決策者還是會考慮到女性必須兼顧家庭,無法全力為校務努力為由而選擇男性擔任校長。

 

另外,她指出,「女校長甚至還更容易動輒得咎」,例如有位傳奇人物,即是擔任北一女中好幾任校長的未婚女性,就被旁人冷言攻擊:「就是因為沒結婚才這麼怪!」這也與社會關注的性別角色不同有關,同樣對於一個校長職位,旁人對女性專業的檢視眼光總是會再加上「家庭」層面;對男性則就單純只以專業度來審視,因為「一個偉大的男人,背後總是有個更偉大的女人支持」。

 

學習楷模性別不均

 

若單純檢視校園裡的性別教育,學校老師的性別不均是否會造成學生在學習環境的影響?對此疑問,楊佳羚還是表以肯定的語氣指出,在學習楷模方面,學生習於男性校長發號司令;女性教職員遵從配合的景象。再加上與學生紀律息息相關、常扮黑臉的男性訓導主任;溫柔善解人意的女性輔導老師,會讓學生們很容易把社會間男女地位的不平等視為理所當然。

 

因此,即使是在神聖的學習殿堂,師者也還是無法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在校園內無論是教師或學生,往往還是擺脫不了傳統性別刻板的壓制。對此,楊佳羚下結論表示,基本上「基於社會期待的不同,連校園間都存在著相當多的雙重標準」。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