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台灣立報教師節徵文啟事

═【立報】════════════════════════════

                                  

═══════════════════════《2002/09/30》═════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台灣立報教師節徵文啟事

 

   他山之石 美國幼教界裏的兩性議題(上)

 

    台灣立報928徵文(一)

 

【教育小報報】

********************************************************************

   台灣立報教師節徵文啟事

 

徵文題目:

 

老師為什麼不該享受優惠?或

 

老師為什麼不該適用勞動三權?

 

教師節快到了。對老師和準老師們而言,今年的教師節一定另有一番感受吧!退休潮、新課程實施、教師甄試重重險阻已在眼前,優惠存款、所得稅、子女教育補助等等優惠眼見就要被大砍特砍,而結社權、協商權,甚至罷教權都還沒個下落。說到底,都是因為教師這一行的身份未定造成的。為什麼老師不該繼續享受優惠?為什麼老師不該適用勞動三權?請將您的看法,提供給台灣立報所有關心教育的讀者們分享。

 

徵文時間:即日起至9/27止

 

徵文對象:教師(含代課、實習)、教育相關校系及教育學程學生

 

徵文字數:600~1200字

 

稿酬:來稿即贈台灣立報一個月

 

刊出者贈稿酬1000元,另贈台灣立報媒體識讀假日講座季票(價值900元,部份縣市可抵研習時數,講座內容請參考本報網站www.lihpao.com)

 

投稿信箱:johann@lihpao.com

 

聯絡人:張約翰(資訊專題中心主任)TEL: (02) 2236-7116 分機241

 

注意事項:可用筆名

 

請以電子郵件來稿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份、聯絡地址與電話、身份證字號

 

 

(回目錄)

 

他山之石 美國幼教界裏的兩性議題(上)

 

幼兒教育 女性的天下

 

幼兒教育 女性獨霸天下

 

文■宋嘉行

 

美國最大最主流的幼教組織──全國幼教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在數年前的雜誌上,曾經大力呼籲男性同胞加入教育幼童的行列;時至今日,這個話題仍在幼教界持續加溫。

 

百年前 幼稚園裡全是男性

 

為何這個議題是美國幼教界裡惹人注目的話題?我想我們必須從一個已經確定的事實出發,那就是:幼教界(不管在美國還是台灣)已經變成女性的天下(或者應該說早就是女性的天下),男性從事幼教工作的比例微乎其微。統計數字說明了這個事實:NAEYC在1985年的調查顯示,直接從事幼教工作的男性只占全美幼教界的5%;到了1993年,根據NCECW(全國幼教人力資源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Early Childhood Work Force),這個數字變成3%;2001年時,這個數字大概也在2%到5%之間。小學教育稍微好一點,1990年時,美國人口局的調查是,小學老師中有14.8%是男性,這個數字從1975年以來沒啥太大改變;但特殊教育中,男性的比例跟幼教情況一樣偏低,1991年時全美從事特教的男性不到1%;這些數字不斷的降低,例如King在1998的研究就顯示,初等教育中,男性的比例也降到不到1%。

 

弔詭的是,在1個世紀前完全不是這情況。福祿貝爾在1837年創建第一所幼稚園時,所有的員工都是男性,幼教界完全是男性的天下;直到福祿貝爾結婚,才開啟女性從事幼教之門(我猜是因為福祿貝爾太太夫唱婦隨的結果)。後來人們大力鼓吹「女性比較適合從事教職」的觀點(我想提倡者固然主要是男性,但後來女性也自認如此,認為男性比較會有不正常(atypical)的行為,而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因此不管男性、女性,兩性其實共謀了這種男女有別的想法,共同促成了現在幼教界裡這種陰盛陽衰的狀況。

 

這種幼教界女性化(柔性化)的傾向和歷史演變,其實很像「跳房子」這個傳統的遊戲。在1個世紀前的美國社會,這種在地板上畫格線,然後丟石頭跳格子的遊戲,被認為是男性的遊戲;但是後來社會觀點不斷改變,最後這個遊戲從「男女皆宜」變成是「女孩子才玩的遊戲」。玩跳房子的男生會被同伴笑是娘娘腔,就像從事幼教的男性會被懷疑是同性戀或有戀童癖(pedophilia),都給男性標上了不良的烙印,形成另一種性別歧視。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所謂的性別其實是一個會隨著時間、空間改變,流動性的觀念。在1837年與在2002年,當一個幼教老師,顯然會給男性帶來不同的利或弊(社會期望、性別傾向揣測、甚至犯罪的可能性等)。

 

大哉問 女性地位提升了嗎?

 

愈來愈多女性從事幼教業,代表女性地位比以前提升了嗎?或許那只是從數字的表面來看。從某方面來說,女性仍然是失敗的,因為男性都遵從卡普蘭(Kaplan)在1947年的建議,去從事「五年級以上的教學」了,而幼教這工作在美國來說,仍然是屬於薪資偏低、社會地位偏低、被人認為較缺乏專業,因而較不受尊敬的一種職業。

 

以上只是一種事實或一種現況,接下來要談的是價值判斷的問題,這種牽涉主觀的議題就開始進入複雜多元的階段了。那麼,究竟這種女性主宰幼教界的狀況,是好,還是不好呢?是不是一種需要加以改變的事呢?如果要改,又要如何改呢?改了一定會比現在好嗎?所謂好或對誰有利,真正是對誰而言呢?從這裡開始,社會大眾或不同身分立場的人出現分歧。這裡一定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採取某種立場的人就都同意某種方案,贊同某一種方案的就都是從同樣的動機出發;世人發表對某件事的看法時背後,都是揉合了個人獨特的興趣、動機與目的,作為立論的出發點,同一種主張背後,可能是南轅北轍的目的,這種複雜性才是真實的生活面貌。

 

觀點1 天性不同職業就不同

 

我想先從對性別問題採取比較傳統觀點的人的想法來看。這些傳統傾向的人(不管男性、女性),對性別或職業等概念採取的是比較二分法的觀點:人可以分成男人、女人(生物上的男人女人),職業也可以分成「比較適合男性的工作」和「比較適合女性的工作」。男人從事「比較適合男性的工作」、女人從事「比較適合女性的工作」,是符合「天性」,也符合社會的需要,對人人都有利。畢竟女性天生是比較愛孩子和擅於照顧人的;而男性在基因裡天生就比較魯莽、(性)衝動,讓他們照顧我們的孩子,不但要冒疏於照顧的風險,我們還要擔心受怕他們會性侵犯我們的孩子(美國人認為,幼教這工作待遇又低、工作又辛苦、缺乏成就感,除了能跟小孩子多接觸外,簡直一無是處,要養家的正常男人怎麼可能選擇這份工作呢?一定是有特殊問題!)。因此把孩子交給女人照顧沒啥不好,至少比較(性)安全。這是一種反對增加男性比例的人的理由。

 

觀點2 何必讓男性來搶工作

 

另外一種反對的人則是認為,女性終於也可以有獨霸一方的時候或領域,讓男性進入幼教界,難保不重蹈別的行業的覆轍──男性像乘坐透明電梯一樣,在管理職位中扶搖而上,最後男性還是壓在女人的上面。而目前美國幼教界其實已經有這種情況:男性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們比他們的女同事更快晉升到管理職,招募更多男性,等於是排擠更多女性出頭天的可能,因為大環境重男輕女或男尊女卑的價值觀,沒有那麼快輕易改變,招募更多男性,只是在幼教界裡複製社會上更多的兩性不平等罷了!

 

正反合  反對者提出尖銳質疑

 

在這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同樣是反對改變,主張的人卻從壓迫女性到女性主義者都有。但男性真的有那麼邪惡嗎?女性主義者是從比較宏觀制度面的角度,來排斥男性進入,傳統性別觀點的擁護者卻從微觀個體的角度──「那個男老師可能是罪犯」的角度,來排斥男性。詹姆士金恩(James King)在他的著作《不尋常的關心:從男性幼教工作者學習(Uncommon Caring: Learning from men who teach young children)》中,記述了一個膽敢在幼教界工作的男性,如何遭受旁人異樣眼光的猜疑(而儘管他本人真的是一名同性戀者);珍妮弗桑璇(Jennifer Sumsion, 2000)也紀錄一個平常頗受她景仰的男同事,因被人誣告性騷擾而含淚去職的真實案例。(不過科學界有另一套看法似乎為家長們的「被害妄想」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家長們擔心受怕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美國,有戀童癖傾向的人──多半是男性,確實較易選擇容易接觸小孩子的工作,例如校車司機。)

 

男性易快速升遷是不爭的事實,但男性易受到排擠和猜疑,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兩極化的矛盾待遇在美國當代幼教界同時存在,顯示了「跨性別」的人類活動,比固守傳統性別分類下的工作範圍,要更有困難度與挑戰性。第一種傳統主義者「男有分女有歸」的看法,我自然是不敢恭維,但對第2種看法「男人滾出女人地盤」,雖然我同意她們的疑慮,但是固守城池的結果,是否反而固守了傳統性別二分法的刻板印象?

 

整個40和50年代,美國大眾是用道德疑慮或道德恐慌(moral panic)的眼光來反對男性進入幼教界的(不過其實我想,他們也同時鼓吹男性去從事更高尚、更受人尊重的行業)。在這種保守的社會風氣下,不僅女性,連男性都是受害者。從犯罪數據來看,男性確實比女性有更高的犯罪率,但這是不是媒體刻意放大或推波助瀾的結果,則不得而知。總之,社會不鼓勵、已進入幼教界的也得不到支持。這情況在2002年的現在依舊如此。許多男老師都自認是父權體制下性別刻板印象的受害者,他們懷疑這是持第2種觀點的女性的陰謀,說她們口口聲聲要爭平等,可是當男性真的要俯身來從事她們的職業時,便把他們排拒在外,好讓她們有藉口繼續抱怨這世界男女不平等。這似乎隱含著女性的弱勢地位是女性自找和刻意營造的,真正弱勢的是這些得不到主流男性認可、又被女性同胞排斥的「不男不女」的怪物。

 

觀點3 單性教育戕害兒童身心

 

到了60和70年代,美國社會卻「反向思考」,開始唱起從軍樂……不……「教育樂」,鼓吹男性投身幼教業,證明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以及球是圓的的道理。這也是我在本文裡要說的第3種觀點──認為女多男少是不好的現況,一定要加以改變,但改變的理由是「小男孩在純女性的環境下成長,會有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待續)

 

 

 

新聞小辭典1

 

福祿貝爾

 

Friedrich Wilhem Frobel

 

福祿貝爾(1782~1852),德國人,為18、19世紀的幼兒教育家。福氏覺得幼兒教育即藉著有價值的遊戲與作業,使其內在的各項能力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應提供一個美好的道德的、宗教的環境條件,發展其社會性,陶冶其情操,他在1837年創設了第一所幼稚園(Kindergaten),世稱「幼兒教育之父」。

 

福氏為建全培養幼兒創造的本能,設計出具有發展性的、理想的玩具,並將其名為「恩物」(gaben,gifts),「恩物」為神所給予的「恩寵的賜物」之意。福氏是第一位闡揚「遊戲」功能及價值的人。目前坊間許多提倡「從遊戲中學習」的幼稚園,即以福祿貝爾為號召。

 

(資料來源/楊曉華著《福祿貝爾教學法》,記者張約翰整理)

 

 

 

編按:因稿擠,「法蘭西視角」專欄暫停乙次。

 

(回目錄)

 

台灣立報928徵文(一)

 

編按:為紀念928這個專屬於教師的節日,本報於9月中旬起,透過教育專題電子報向所有教師徵文,題目為「老師為什麼不該享受優惠?」與「老師為什麼不該適用勞動三權?」,今起將刊出老師們的來稿,與所有讀者分享

 

老師為什麼不該享受優惠?

 

教師不是為了反對納稅而遊行,教師是在向政府爭取一個屬於教師應有的權利。

 

在納稅的前提之下,政府應該制定合理的配套措施保障教師,

 

而不是將教師的福利剝削出來,去補強財經上的赤字。

 

文■林惠貞

 

在這個社會上,醫生、法官、律師、會計師等職業,社會上的人給予他們很高的評價,這是因為他們都是經過高考及格取得執照的,所以專業地位被社會肯定;而「老師」這項職業,雖然大家也很推崇,但是老師這一行的身分地位長久以來一直處於模糊地帶,是今日老師之所以被詬病不該享受種種優惠的原因之首。

 

從前教師是由官方派任,屬於公務員身份,而且軍公教三合一不分家,因此享有許多共通的優惠,但是現在教師是改由各校校長聘任,教師已經失去原有公務員的身分,轉變為類似私人公司行號所聘進來的員工,這樣的變革使教師淪為勞工階級,所以教師應改為適用勞基法的保障。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身分定位是不明確的,所以教師的身分可以說是「四不像」,既非公務員,也非勞工,因此教師的權益沒有保障。

 

到底教師的權益保障該適用何法呢?這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應該給全國教師一個明確合理的保障,才能使教師待遇不會動輒被拿出來批評。在社會上,不論勞工或公務員,都有法律明確保障他們的權益,那麼為何從前制定給教師的保障,卻在政黨輪替之後即將面臨被取消的地步?本來是當初政府為了鼓勵人們從事教職工作,所允諾給老師們的保障,老師們只是在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所以教師享受既有的優惠是應該的,因為相對地教師也盡了其應盡的義務;但是現在卻被有心人士解讀為:「別人寒暑假都要上班,教師為何不用上班,又不用繳稅?」

 

乍看之下,教師似乎在「理」字上站不住腳,實則不然。大家沒有考慮到當初制定那些教師優惠的時空背景,是因為台灣經濟高度發展,使得教師一職嚴重欠缺,政府才制定各項優惠,來彌補教師所失去的機會成本。「928遊行」不是為反對納稅而遊行,教師是在向政府爭取一個屬於教師應有的權利。在納稅的前提之下,政府應該制定合理的配套措施來保障教師,而不是將教師的福利剝削出來,去補強其在財經上的赤字。

 

最後要跟大家說的是,如果大家覺得老師這行業太輕鬆、太容易的話,那麼你們可以到小學的現場去看看,到底老師的工作和報酬的分配是否合理,你就會知道到底老師都在做什麼。教師除了要研習、進修、準備學年教學內容設計教材等外,還有一些無形的是大家所看不見的,如:給學生餵飯、包尿布、擦屁股,以及取得正式教師資格前所必須做的種種努力等(培養自己專業領域外的第二專長電腦、音樂、準備教師甄試的專業檔案、參加各縣市自辦或聯合的教師甄試(包含筆試和口試),這些都是社會大眾所忽略而不見的。

 

(國小實習教師)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