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0/03/10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south.nsysu.edu.tw ────┘ =========================【 編輯室手記 】========================= 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南方」第一代工作人員 whitebeach 在簡 陋的辦公室裡辛勤地 scan 文章。她對剛從醫學院下課的 ROACH 說 :中山大學 BBS 為「南方」開設的留言版做好了。於是 ROACH 寫一 篇公告放上網路,whitebeach 開始把累積數十萬字的文章,用原始 的 Te ix 程式一一上傳到 BBS 上。這就是「南方社區文化網路」的 第一天。 五年來,在讀者長期支持下,「南方」在困厄的環境下不斷成長。 雖然「南方」得到許多人肯定,但網路外在環境也不斷在改變。五年 前膾炙人口的吶喊:「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雖然在「南方電子報」實踐了一小部份,但對比起商業邏輯吞併網路 的巨大規模,尋求自由、平等的理想遠遠落後,追趕不及。 在「南方」五週年的今天,「南方」的工作人員已經累積一些新的 想法,完成一份七千多字的宣言「我們的仙那度」初稿,具體的工作 方針則仍在思索、研擬中,計畫在總統大選後與正式的宣言一併發表 。宣言初稿目前已刊登在 http://www.eroach.net,希望熱心的讀者 您能上來看看,給我們更多的批評、指教。 今天的主題文章是選自 ROACH 的新書「網路不斷革命論」中的序 言:「網路時代的失語震撼」。這本書的內容也已完整刊登在 http://www.eroach.net 上,也歡迎您來細讀與提供意見。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網路時代的失語震撼 (陳豐偉) 大約在四年前,我也曾借用楊照的概念,以「失語震撼」四個字, 形容台灣本土面對網路時代侵襲,卻因為不熟悉網路,無法針對網路 議題發言的文化人。當時,台灣的網路才剛開始大眾化,大多數文化 評論家根本不對網路發表意見。如果提到網路,也常充斥著對網路負 面、刻板的印象,嘲諷網路上的匿名文化、譏笑網路上的言論空洞、 浮濫。 ========================【人文活動、訊息】======================== ◎苗圃計劃(3/25, 3/26) ◎文化環境基金會簽署書 ◎荒野保護協會近斯活動一覽表 ◎(宜蘭)阿蘭城社區願景活動(3/12) ◎(台南)古都廣播電台【社區新故鄉預告】(3/12, 3/19)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action/00/03/000310.htm 閱讀詳細資料 ) =========================【人文通訊】============================= 【災盟快報】 2000.03.10 凌晨 5:00 感謝各界關心災民及災盟三一一遊行的朋友,由於你們的關心, 以及災盟幹部的努力斡旋,經過了一天的等待與努力,警方終於在下 午鬆口同意核准災盟 11 日的請願遊行。但是這樣的一個協議的達成 ,卻是以被迫更改遊行路線,以及同意不妨礙連蕭造勢晚會之進行為 原則下才獲得的成果。從這裡我們看到了當局的態度,以及我們的處 境。因此我們雖為遊行的核准而鼓舞,但也為這過程中台灣民主與人 權的死亡而悲泣。 目前我們已經結束了在連蕭競選總部前的靜坐,全心為十一日的遊 行做準備,屆時歡迎各界關心災民,關心台灣住安問題,以及關心台 灣未來的朋友們,一同來共襄盛舉。 三一一!我們台北街頭見! 九二一受災戶聯盟 災盟『許我一個家』行動 集合時間:三月十一日(六) 下午一點鐘 集合地點:勞委會 =================== 【其他電子報寄出最新文章摘要】 ================= ◎【人本教育電子報】一個人只有十張卡片的配額(黃雅玲) 為了讓他們面對攝影機時,可以輕鬆一些,我特意跟他們說:「唉 呀!蘇建和他們今年都沒有寫卡片給我!讓我眼巴巴的等了好久!」 莊媽則趕忙解釋,她有特地問莊林勳寫卡片給哪些人,怕對關心他 們的人不夠周到,才知道原來看守所規定一人只有購買十張卡片的限 額。 ◎【生命力電子報】泰國風情畫 紓解泰勞工作壓力( 游銘宗) 來台工作的外籍勞工因為語言不通,加上人生地不熟,在休假日所 能做的休閒活動十分缺乏,也因此極需要休憩娛樂的空間。由行政院 勞委會職訓局贊助的七個泰語節目中,就有一個名叫「泰國風情畫」 的節目,在每週日下午四點到五點的漢聲廣播電台,提供了沒有空間 限制的廣播頻道,讓全台灣外勞中占最多數的十四萬泰勞人口,有一 個紓解工作壓力的管道。 ◎【同位素2000】《熟悉城市中的陌生人》專欄:松林的低語 ( Cubs ) 「總有一天,我要讓東海因為開除我而感到遺憾!」我曾經這樣意 氣風發的對赤松說,這樣一句話對當時的他而言恐怕只是某種程度的 小孩子氣的狂言狂語罷了,只是我依然努力去做到,就像三年前的約 定對赤松而言或許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此刻我卻一步一步走在這個校 園裡面,守著約定,等待一個必定失約的人........ (以上文章請至 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welcome/welcome000310.html 閱讀 )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由「陳豐偉」提供。如需轉載,請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 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回應與挑戰。 ─────────────────────────────────── 標題:網路時代的失語震撼 作者:陳豐偉(roach@esouth.org) 來源:《網路不斷革命論》[www.eroach.net] ─────────────────────────────────── 楊照曾以「失語震撼」形容日據末期的台籍作家如葉石濤,在面臨 政權變更、新的語言(「國語」)強行進入媒體版面時,已經熟嫻舊 統治者語言的作家們,如果學不會新統治者的語言,就無法延續創作 生命的創痛。 大約在四年前,我也曾借用楊照的概念,以「失語震撼」四個字, 形容台灣本土面對網路時代侵襲,卻因為不熟悉網路,無法針對網路 議題發言的文化人。當時,台灣的網路才剛開始大眾化,大多數文化 評論家根本不對網路發表意見。如果提到網路,也常充斥著對網路負 面、刻板的印象,嘲諷網路上的匿名文化、譏笑網路上的言論空洞、 浮濫。一九九六年六月,評論家楊照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 集」專欄批評 BBS 文化,引發同報社「資訊專刊」上數名網路寫手 的反擊,在台北文化圈餘波蕩漾數月之久,是台灣網路發展初期,最 引人注目的一次「網路世代」與傳統媒體評論家之間的論戰(雖然論 戰規模很小,論戰內容也談不上深刻)。 四年後,台灣的網路產業已相當蓬勃,無數年輕人懷抱著網路致富 的夢想,許多資深的媒體工作者也因為轉戰網路得到更高的收入。原 本我以為台灣文化人對網路的「失語震撼」已經結束。直到一九九九 年底,我從台灣的 Linuxer 雜誌上看到介紹理查‧史托曼創辦的「 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以及自由軟 體基金會所發佈的「通用公共授權」 (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 和 GNU 計畫。我和「南方電子報」編輯張育章研讀一遍 GPL 後,張育章又將 GPL 文件帶回台北。結果我們發現,雖然 GNU 和 GPL 所衍生出的 Linux,現在正如火如荼地在世界各地燃燒,台北文 化圈對於這些字眼仍很陌生,只有 Linux 社群在討論 GNU 和 GPL。 之後,在中國時報介紹 WWW 發明人提姆‧柏納斯李 (Tim Berners-Lee) 的新書「一千零一網」 (Weaving the Web) 的書摘上 ,我看到柏納斯李介紹網路先驅泰德‧尼爾森 (Ted Nelson)。泰德 ‧尼爾森是最先提出超文字 (hypertext) 概念的人,他領導的「仙 那度計畫」 (Project Xanadu) 三十五年來不斷在嘗試建立一個比現 今 WWW 更好的網路連結方式。我以 xanadu 為關鍵字在網路上不斷 追索,整理出仙那度的來龍去脈。我為自己的後知後覺感到懊惱,但 我也發現,在台灣網路上,只能找到一篇取自「仙那度」澳洲分站, 充滿錯誤的中文翻譯。在一些網路文學網站,同樣找不到從「仙那度 」的角度來探討超文字的文章。在西方網路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泰德‧ 尼爾森,並沒有得到台灣文化人的瞭解,不管在傳統媒體還是網路媒 體。 從台灣的網路發展史來看,就不難理解台灣社會對網路的「偏食」 現象。雖然台灣是資訊設備出口大國,但直到一九九○年代,台灣學 術網路才開始運作,距離 Internet 的始祖「先進研究計畫局網路」 (ARPANET) 已經二十年。當柏納斯李籌畫圖文整合的 WWW 協定,當 理查‧史托曼為了人類更美好的未來提倡「自由軟體基金會」時,台 灣的工程人員才剛開始架設網站。美國人已經將網路上所需要的一切 都發展成熟時,台灣才開始介入網路世界(比中國、南韓、日本都還 慢好幾年)。於是,台灣略過網路發展初期的理念探討、思想激盪, 直接由工程人員安裝現成的 mail server (郵件伺服器)、news server (新聞伺服器)、BBS (留言版系統)、DNS (網域名稱系 統)等軟體,並且快速地跳躍到 WWW 的多媒體介面。網路發展初期 對於塑造網路社群相當重要的的 mailing list 文化、news 文化、 IRC 文化,在台灣並沒有發展成熟,就直接跳躍到 WWW。人文領域的 工作者還來不及介入,台灣的網路就急速發展,很快地進入電子商務 時代,造成重商業、輕人文的負面影響。這使得網路上極端缺乏中文 資料庫,和英語世界已成天壤之別。 就像台灣社會在不到百年之間,迅速複製西方四百年的民主化、科 學化過程。台灣的網路,同樣是在十年內快速複製西方耗費五十年發 展出來的 Internet。柏納斯李發明 WWW 的概念可追溯到一九四五年 ,領導美國「戰時科學研發辦公室」的麻省理工學院副校長布希 (Vannevar Bush) 發表「我們可以這麼想」 (As We May Think),在 電腦還笨重得像倉庫一樣大時,就提出總有一天,我們的書桌上會擺 著儲存人類所有資訊與思考軌跡的機器 Mem x,協助人類的生產力和 創造力蓬勃發展。一九五七年,在蘇俄發射衛星、恐懼核戰的威脅下 ,美國總統艾森豪聚集民間科學家,組成「先進研究計畫局」,「建 立核戰下仍可生存的分散式通訊系統」為其主題之一。一九六○年, 麻省理工學院的心理學家黎克萊德 (J.C.R. Licklider) 發表「人與 電腦共生理論」 (Man-Computer Symbiosis),認為未來人類與電腦 可以緊密結合,用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式和資料蒐集方式,提高人類的 工作效率和決策能力。之後,黎克萊德並領導先進研究計畫局和美國 頂尖大學合作,建立網路的基礎。一九六五年,主修哲學、社會學的 哈佛碩士泰德‧尼爾森正式發表超文字概念,並促成日後許多網路服 務(包括 WWW)。一九六九年,ARPANET 成立。 從歷史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 Internet 創建的過程,經歷過政治 家、科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等各方面菁英的投入,經歷過理論 的萌芽與實踐的過程。即使是發明 WWW 的柏納斯李,他大學時研讀 物理,至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 (CERN,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 工作後在高能物理社群中發展出 WWW 的雛形, 這證明網路的發展,並不只是由技術人員主導,而是包含了許多領域 的共同參與。Internet 初期的發展,往往是先有一個宏觀的架構, 先有一個清晰的理念,再去構思如何在技術上實踐。台灣的網路卻一 直缺乏社會各階層的介入,把網路矮化成為技術人員的工作。對網路 史不瞭解,缺乏清晰的網路觀,即使現在全民上網,還是無法讓網路 的生命力在台灣社會鮮活地爆炸出來。 即便是 ARPANET 成立,到網路邁向大眾的九○年代,也還有二十 年的時間,可以在西方不同社群、不同階層中滲透出各自歧異的網路 文化。譬如一九七五年時,ARPA 的專案經理史提夫‧沃克 (Steve Walker) 設置第一個 mailing list (郵遞名單,按照名單寄電子信 件的系統)MsgGroup,讓發展 Internet 的相關人員可以透過 MsgGroup 傳遞訊息,最多曾聚集一千人。很快地,科幻迷、網路遊 戲迷等等各式各樣的小眾 mailing list 紛紛成立。台灣第一個受到 重視的 mailing list 「南方電子報」遲至一九九五年才出現,已經 落後西方二十年。一九九六年 PC Home 電腦報創刊,商業性的 mailing list 很快就席捲台灣。西方利用 mailing list 強化小眾 社群的過程,在台灣被歷史的快速進展碾碎。台灣電腦科學領域的學 者、研究生辛勤地建立台灣學術網路,還來不及沈澱、還來不及讓各 階層(尤其人文領域的研究者、創作者)熟悉網路,商業網路就迅速 凌駕非商業網路之上,讓大眾的焦點只剩下電子商務和飆漲的網路股 。 一方面是台灣網路的爆炸性發展,一方面是台灣人文領域對網路的 輕忽與陌生,造成台灣人文領域對網路的「失語震撼」十分嚴重。試 想,像南方朔、楊照、平路、王浩威這些為眾人信賴的知名文化評論 家,沒有辦法深入地為網路世界的亂象提出批判,真正瞭解網路的年 輕文化人又因為「人微言輕」不受重視時,台灣網路的發展趨勢,就 會越來越失去平衡。又如一些網路民權事件,譬如抓錯人又妨礙言論 自由的「軍火教父」案、充滿性別與身體歧視的「胖妹事件」、違反 網路使用習慣的「網路蟑螂案」、道德凌駕法律的「一夜情管制」, 或像爭取解除 DVD 鎖碼管制的 OpenDVD 運動,我們很難聽到台灣人 文社群的精闢言論。MP3 狂潮對網路著作權的挑戰、Linux 背後 GPL 與 GNU 對人類社會的長遠影響,如果只看研究生在民意論壇發表的 言論,總有點隔靴搔癢的遺憾。而更重要的是,Internet 本身所蘊 藏的對人類社會生產方式與生產關係的顛覆力量,是否有可能實現, 還是會被全球化的大型資本集團吞沒?許多問題需要更多人來思考。 理查‧史托曼為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工作,描繪令人感動的烏托邦遠 景:「在那世界裡沒有人需要為了生計而辛勤的工作。在每個星期花 了固定的十小時做些必要的工作,如立法、家庭會議、修理機器人和 探索小型星後,大家會有時間從事些有趣的活動,例如寫程式‧‧‧ ‧‧‧」科技的發明,應該是要讓人類能享受更人性化的生活,更能 發揮自己的興趣與專長,而不是讓科技來使我們的生活更緊湊、更競 爭。台灣網路的「失語震撼」,讓我們只著重網路的商業化、中心化 、大型化,卻忽略了網路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性的生活。如果繼續輕 忽網路失衡的發展,很可能網路下一步帶給我們的將會是更大的剝削 、更大的壟斷、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少數站在雲端的百億富翁。 這是一本意圖「喚醒」讀者的入門書,內容其實很淺顯,細節上也 顯得粗糙,但希望能以這本書做為起點,讓更多人思考網路的本質和 網路的未來。希望這本書能解開台灣文化人對網路的「失語震撼」, 從這本書提出的概念,重新思考自己對網路的定位。也希望這本書能 鼓舞所有的讀者,在 Internet 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Internet 不屬於任何國家、集團,Internet 屬於網路上的每一個人 :這不是事實,但這是一個值得我們花費一生去追求的理想。 ================================================================= ■ 負責人:陳豐偉 (roach@esouth.org) 「南方電子報」主編:張育章 (tm@esouth.org) ■「南方」編輯部 TEL:07-3878717 FAX:07-3878706 Email:south@esouth.org 通訊信箱:鳥松長庚醫院郵局第 27-70 號信箱陳豐偉收 ■ 訂閱∕退訂請到:https://enews.seed.net.tw 或到智邦生活館 (http://www.url.com.tw) 申請 free email 後訂閱 從智邦訂閱者欲退訂時,請回到智邦進行。 ■ 「南方」需要您的贊助,請劃撥 41830863 陳豐偉帳號 或至 http://www.mall.net.tw/south/ 以信用卡捐款 ■ 系統支援:中山大學網路組/智邦生活館 電子商務系統由亞特列士 (http://www.atlas.net.tw/) 贊助 ================================================================= =================================================== 【智邦生活館】負責協助發送本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 【電子報訂閱】用戶要訂閱或取消本電子報請到 (http://www.url.com.tw/E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