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10/0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美國幼教界裏的兩性議題(下)
◎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秩序
◎ 老師為什麼不該享受優惠?
********************************************************************
◎ 他山之石 美國幼教界裏的兩性議題(下)
文■宋嘉行
不用說,這是比第一種觀點更保守、更沙文的觀點,這種論調顯示出他們厭惡女性的心理(misogynistic)以及恐同症(homophobia),反映了白種男性優越的潛意識。不用說,這種論點完全得不到科學證據的支持。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只有男性會有這種論點,比較輕微一點的主張是很多媽媽們會說的:「我只是要給我的小孩一個性別平衡(gender
balance)的教育環境」,但這基本上仍然是出於本質主義者(essentialists)的出發點,而且忽略了第二種論點裡女性主義者提醒我們要注意的:男性在更廣闊的社會文化政治脈絡裡擁有潛在競爭優勢的問題。
觀點4 男性能使幼教呈現多元面貌
沒錯,我們是應該招募更多男性進來,第4種聲音說,但不是基於要讓小男生要有個模仿的對象,而是肯定男性有他自身的優點可以貢獻幼教界,而且也讓這個領域呈現更多元的面貌(注意不是更「均衡的面貌」,均衡隱含著對立制衡的邏輯,但多樣性隱含著互相協助的共生共榮的感覺),打破傳統性別角色的迷思,因而最終達到提升女性的地位(看來這也是出自女性主義者的聲音,只是比較同樣也是女性主義者的前述第2種觀點,你會發現,同樣是為女權理想出發,結果主張會是完全相反,第2種觀點似乎是對現狀比較悲觀,而對女性採取比較無力、男性又比較不會反省的假設;反之,第4種觀點則是對女性自身的能力充滿信心,也對男性採取比較正面的態度)。順帶一提,我們比較第1種與第3種觀點可以發現,雖然兩者主張完全相反,卻都包藏著鞏固男性中心領導地位的價值觀。女性主義者不總是將男性想成敵人的,這種觀點有點接近前述男老師的抱怨,承認男性與女性都是父權下的受害者,應該聯手起來推翻這種體制。
如何吸引男性投身教職?
那麼我們要怎樣讓男性願意投身幼教界呢?畢竟在這麼多年的隔離之後,在這麼充滿輕視與敵意的環境之下。馬丁和路瑟二世(Martin & Luth Jr., 2000)提供了答案,可笑的是,這些方法完全是當年女權運動者用來提升女性地位的方法:給男性組支援團體、為男性提供可供模仿的模範(role
model)、以及保障更多男性名額(例如Chilwinak主張要讓男性比例達到「關鍵的少數」,具體數字是12%),不過這點頗值懷疑,這樣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不管道德、操守、人格、品行、專業知識,只要是男性,就鼓勵加入幼教行列,是否反而會不慎招募到前述有性侵害傾向的男性?而且對女性是否又造成不公平?
另外一個解決之道是從專業主義的觀點出發,就是提升幼教界的專業形象,並且提升幼教老師的待遇,是吸引優秀男性投身幼教界更根本的方法,對女性也同時有利。不過NAEYC在這點上似乎有相反的思考邏輯,她們認為招募更多男性才能提高老師的待遇,因為男性比較有專業形象,立法機關比較願意撥更多預算給(專業的)幼教老師。
不過,其實我覺得更治本的辦法,是提倡中性人格(androgyny)的養成,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的心理學界對這種跨性別人格做了很多學術性研究,這種雌雄同體、陰陽兼具的混合性人格因為兼顧男女兩性的優點,其實更適合幼教這份工作,減輕男性在幼教界和女性在大環境中各自被邊緣化的危機。這可以說是第4種觀點的延伸,但其實超越了第4種觀點,因為招募更多男性,基本上還是侷限在「量化思考」的邏輯,還是多少植根於男/女二分的假設。我們如果把性別想成是一條連續光譜,那麼是否要招募更多男性或多少比例男性的關鍵少數(criticalmass
of men)就不是問題,取而代之的是保羅霍根(Paul Hogan)所說的,包含更多元的陽性(critical mix of male)。
新聞小辭典2
本質主義
essentialism
本質主義認為一種事物、現象、群體等等,有著一個單一的本質或者核心。
我們可以從「女性主義」入手,對本質主義加以說明。最初作為政治運動的女性主義,建立在一個本質化的女性群體之上;也就是說,所有的婦女都被一視同仁地當成男權中心社會的犧牲品。現在,女性的本質不斷受到挑戰,而女權主義運動的政治性也就相應在不斷地受到消解或轉化。(資料來源/田曉菲著《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近況》,記者張約翰整理)
◎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秩序
中國落後了50年的硬體建設,
北京在5年內已全部趕上,
而且是一次更新。
這城市就像是個不經漫長進化,
直接從猴子長成人形的大型智慧動物,
讓人迷戀又困惑。
文■魏宏晉
一家國際管理顧問公司日前在北京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宣稱中國已經超過美國,首度成為對外國最有吸引力的直接投資目的國。這份報告不論是在宣傳或者實際上,都對中國的形象有極為正面的影響,因此廣為當地媒體刊載。
對於中國的未來,抱持樂觀或者是悲觀態度者皆有之,而認為「形勢大好」者的聲音比較大,形成「樂隊花車(bandwagon)」效應,大家一窩蜂地往中國這個大花車上奔,造就了現今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是的,就拿首都北京為例,以天安門為中心,方圓10里,二環公路以內,主要道路無不是雙向、4到8線的設計,兩旁的商場、辦公大樓也都是最新穎豪華的現代大廈,國際名牌專賣店皆到位,每坪單價合台幣75萬元的「貢院六號」豪宅主人早已入住完畢……。單就靜態市容,北京不論是規模、氣派或者是外貌,不僅已不遜於任何國際都市,甚至有所超越。中國落後了50年的硬體建設,北京在5年內已全部趕上,而且是一次更新。這城市就像是個不經漫長進化,直接從猴子長成人形的大型智慧動物,讓人迷戀又困惑。
然而,在中國當前如此燦爛恢弘的外表下,是不是就表示前途就此一帆風順、萬世開太平了呢?似乎也不該如此樂觀。
中國最吸引外界的,無非就是它建基於人多的廣大市場,所有來這兒的老闆們都這麼算計著:「13億人民!每年從每個人身上賺1塊錢,1年就可以賺13億!!」13億的賺頭,不管是美金、還是台幣,就算是日幣,都是驚人的。
基本上,這樣的計算公式沒有錯,但問題卻非如此單純。開發中的中國,目前需要的是賺外人的錢,還不到外人賺錢的時機。現階段捧銀子來的,主要是為了養市場,當前中國的光鮮門面,多數就是外資養市場堆砌出來的,只不過社會實質內容的進展和硬體建設,並未同步成長。
就像開車一樣,要讓人學會開車,甚至買輛車,與建立一套讓大家能好好享受開車樂趣的交通倫理養成做比較,是相對容易的。舒適宜人環境的建立,需要有進步的思想、良好的管理、合理的制度,而這些正是中國當前發展過程的隱憂。
在北京,大家抬頭讚建設的先進之後,通常也會低頭嘆秩序的紊亂。拿交通來說,到處亂成一團,幾乎沒人管紅綠燈,人、車都一樣,能闖就闖,哪管他人方便和死活。快車道上除了機動車輛,還會有人、自行車以及三輪車,或正向、或逆向慢行,經常險象環生。以前我們開玩笑說能在台北開車的人,肯定到全世界都能開車;但我這在台北開了近20年車的人,至今沒有勇氣上北京街頭開車,看來開車天下第一的榮銜,當今可要移轉了。北京當局儘管能夠改造北京城、大修環城公路,但卻對闖紅燈等「小事」束手無策,這顯然是人的思想和制度沒有和技術齊頭並進的結果。
中國的優勢是人多,中國也成功地充分運用這個優勢,但是卻還沒有真正完全化負債為資產。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每1分錢都是為了賺下1塊錢而花費;僱用一個人,絕不讓他只做一個人的事,最好以一當十、甚至當百更好。但是在當今中國這個半資本主義、半社會主義的國家裡,盡量讓13億人充分就業、不出亂子,是國家的重責大任,也是穩定政權的不二法門,因此我們就可以看到許多不可思議的用人法則。
我住的這棟北京大學留學生4層公寓裡,大約有2百人進住,門房有3到4人24小時3班輪流,另有清潔員2人,上8小時班,所以這棟樓的「正式」工作人員最少就有6人。為什麼說正式呢?因為有許多不知道是什麼工作的人住這樓裡,他們領工資,卻沒人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北大這樣的情形到處都是,保安、電梯司機、看管不知道還用不用的建材的……,各種奇怪部門人員林林總總,領1人工資,卻只做1/4份工,或是做得很辛苦,卻不知道作用如何的人,不計其數。以資本主義社會的標準而言,這的地方充滿了「冗員」,早就該下崗了。
中國冗員的產生,肇因於社會尚未進化到可以有效安置這些人,大鍋飯的遺毒也多少導致畸形僱用的怪現象,只不過多數時候人多不僅辦不好事,甚至會形成阻礙。再以我的宿舍為例,門房每晚12點鎖門,可是學生哪會都乖乖12點回來睡覺,於是回來的就敲門、按鈴,而門房也不厭其煩地起床開門,平均20分鐘一次,直到早晨4、5點都還有人進出。門房反覆地開了門,又鎖上門,吵擾了自己和所有人的睡眠,為什麼不讓所有住宿學生都有一把大門的鑰匙就解決問題了呢?唯一的理由就是要有「門房」這個工作吧!
中國是在飛快發展中,挑兩千萬個有錢人和台灣兩千萬人比較,這些人平均資產可能是不少於台灣人的,但是國家的富與否是牽涉到整體內涵的。就算政府能蓋漂亮馬路給有錢開雙B車的,但路上老有人和自行車來來往往,除非雙B發翼,否則根本顯不出其價值來。所以,管理和制度是社會真正富足,以及創造軟硬體同步發達的根本;中國現在缺的就是管理和制度,大家都很期待中國在這方面迎頭趕上,這才是全世界共同之福。(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老師為什麼不該享受優惠?
一旦體認到自己要走入這行時,
就要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大愛,
以一生對教育工作的無怨無悔,
來換取無邊無盡需要被度化的冥頑靈魂。
文■陳淑青
老師不該享受優惠!為什麼呢?有3項理由,是老師不該享受優惠的原因。以下的論述將說明:教師是應該以物質及精神上刻苦自勵的方式來提醒大眾,社會上仍有一大群的傻瓜,仍在為教育的志業做執迷不悔的努力與堅持,相較於什麼都在變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教育情懷與風格顯得格外的可愛與動人。
一、教師是神聖的志業,應該有不同於平凡人的氣度與能耐,要忍人所不能忍,在生活的困境中,才能越見其清高和與眾不同之處。
自古以來,老師是知識與傳統的傳遞者,以懷著一顆無所求的心為芸芸學子服務,默默的付出與辛苦的耕耘,為的是想換來「道」的傳承,更想在每個學生的身上看到可以發光發亮的人之本性,進而貢獻服務於大眾。
學生從老師的身上要學到的是:如何正直且有智慧的立身處世,和如何在混沌的人世中找到永恆不滅的真理道路。這是從古至今,上天所賦予老師的沉重職責,所以,歷史上連貴為一國之君的天子對其師都要畢恭畢敬,而一般人更視教師為神聖的職業,擁有莫大的權威與崇高的地位。所以,教師應該要有身為上天使者的使命感,最好能不食人間煙火地展現出自己不與世俗同醉的異常清醒,才能不受外在名利的牽絆與約束。
二、教師的成就是在學生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所以來自於物質上的肯定和認同,應該被老師們視為一種錦上添花的裝飾品,不值得太過於在乎與爭取的。
教育這個行業一直是如人飲水而冷暖自知的,有時候全心全意的真心付出,在短時間是看不到真正的成效的,有時候更會常感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無奈與巧合。當過老師的人都能深切的明白,真正令你覺得「成功且有成就」的學生,其實是那些能堂堂正正做人的人,在自己行有餘力的時候,去回饋社會與國家,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心力貢獻,都會讓老師們感到無限的寬慰。
老師是在為國家造就有情有義的英才,以回報和回饋社會國家的,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默默付出,無聲無息的享受著心靈曾經失落又找回的感動。我想只有歲月才能明白老師心中無欲無求的真心期許。
三、從事教師工作的人,應該早就清楚的明白這個職業其實是「志業」的內容,是發自於內心而志願為學生犧牲貢獻的行業,所以,再多的犧牲只要是為了學生都是值得的。
教師是無法和律師、醫師、工程師等一樣有錢途,雖然同為「師」字輩,生活上的境遇卻是天淵之別,從事教師的工作,是絕不可能有大富大貴的機會,所以教師要甘於平淡的普通生活。一旦體認到自己要走入這行時,就要有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大愛,以一生對教育工作的無怨無悔,來換取無邊無盡需要被度化的冥頑靈魂,不問付出、不問收穫的默默堅守在崗位上,永遠像黑夜大海中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塔,靜靜無聲地指引著迷途的船隻找到歸航的方向。
老師,真的是不該「享受」優惠的,而是應該「擁有」適當且合理的優惠的,讓老師身為「天地君親師」中的神聖價值,能在這個社會上再得到應有尊重與肯定。
(實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