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從幼教政策看教育的盲點 (陳信聰)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0/03/17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south.nsysu.edu.tw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從幼教政策看教育的盲點 (陳信聰)

這次總統大選,發放幼教卷及國教向下延伸成了各陣營難得的共識
,畢竟這是可立見的牛肉支票,然此政策背後並無深入的教育理念與
精神,這恐使教育陷入只重型式補助、不重精神內涵的窘境,同時也
無法更宏觀地來制訂其他教育政策。


◎從兒童虐待來談台灣欲簽署1989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上)(唐宜楨)

兒童虐待是對兒童人權的一種侵犯。從虐待的種類來談,無論是身
體上的傷害 ( Physical abuse) ,或者是精神上的無形虐待
(Psychological abuse),蓄意及違背兒童意願的行為所帶來的創傷
不僅使童年的經驗留下一個不可抹滅的記憶,更深遠地,或許是影響
整個成年後的社交生活與人際關係。


◎反黑金、再造民間力量 (彭明輝)

假如黑金藉這次大選再進一步坐大,台灣人即使積聚所有的積極努
力,會不會都將不足以抵敵社會的沉淪滅頂?這才是李遠哲提給整個
社會深思的議題!


========================【人文活動、訊息】========================

◎(九份)九份形象商圈LOGO徵稿活動(3/16~4/15)
◎(台北)中華民國居家及小型企業「非典型工作型態發展與勞動政
策」研討會 (3/16,23,30)
◎(災區)MIHU部落學院 徵求智工(3/20~6/19)
◎(台北)文山社區大學新課程 動力遊戲課程簡介(3/25~6/25)
◎(台北)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徵人啟事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action/00/03/0017.htm
閱讀詳細資料 )

============================【人文通訊】==========================

◎《921民報》與災區同在(林深靖)

土石流來了!《921民報》也出刊了。

大自然的憤怒與原住民的血淚挾泥沙而俱下,政客們的承諾、大話
、謊言瞬間被滾動的土石所淹沒。與此同時,一份集結民間社區力量
創辦的報紙,卻在劫難後的廢墟中崛起:在簡陋樸拙的組合屋中,在
由廢木箱和門板搭湊起的工作檯上,在印刷經費捉襟見肘的條件下,
我們出刊了!

也許,在浩瀚的資訊海洋中,多一份報紙,少一份報紙,並不重要
。但是,我們要說,《 921 民報》並不只是一份報紙。《 921 民報
》是災區工作團隊初步的整合,凝聚了災區重建工作的想像與願景。
《 921 民報》與災區同在,和災區的民眾呼吸同樣的煙塵和空氣,
它是災區民眾共同擁有的公共空間,是廢墟中的海德公園,可以議論
,可以泣訴,可以調侃,也可以痛快開罵。《 921 民報》讓災區民
眾互通聲息,彼此打氣,互助共勉,重建家園,同時也重建在金、權
至上的消費社會中逐漸淪失的社會連帶與團結意識。

《 921 民報》第二次的試刊號,以土石流為專題。在上一次的試
刊號裡,我們以「錢到哪裡去?」作為專題,探討龐巨賑災款項的流
向和運用,質疑重建大餅與災民無緣,卻有黑道民代虎視眈眈,垂涎
以待。豈知言猶在耳,即驚爆黑道圍標石岡壩工程的重大弊案。大地
震奪走了多少生命,摧毀了多少家庭,我們好不容易才化悲痛為力量
,渴望在重建的過程中找到重生的勇氣。然而,台灣政商結構中盤根
錯結的黑金勢力卻仍將無情地斲傷我們僅存的希望!在災區,民眾對
重建資源的分配原本一無所知,但他們一般仍願意等待,相信政府會
珍惜社會資源,善用善款。如今,大家所看到的卻是地方惡勢力坐地
分贓,災民依然居無定所,一陣春雨即迫使他們在土石流下倉皇逃命
。「要這樣的政府做什麼?」「我們還在等待什麼?」這是在災區逐
漸浮現的的聲音。

是的,很不幸地,「要這樣的政府做什麼?」「我們還在等待什麼
?」正是貫串《 921 民報》第二次試刊號各個版面的主題。我們所
收到的稿件固然是有關土石流的問題居多,卻即使是在最無助的控訴
文字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股因挫折、失望而滋生的自主行動欲望。
災民已不耐等待當權者空白的支票和空洞的承諾,他們要凝聚力量,
自主地走上重建的道路。失去房子的要找回安居的家園,原住民要找
回青山綠水中的部落,學童要找回教室,受辱者要找回尊嚴。災民從
無奈和無助中滋生出來的力量,《 921 民報》請您仔細閱讀。

《 921 民報》已發行兩期試刊號,預計在 2000 年 3 月底正式創
刊。試刊的用意就是要徵詢您的意見,我們需要您的批評與鼓勵,更
渴望您的參與。歡迎來稿,歡迎索閱,歡迎捐助。


E-mail: liwenchi@ms17.hinet.net
劃撥帳號:19407224 戶名:舒詩偉


============================【人文書訊】==========================

◎托爾斯泰:《智慧曆書》

智慧曆書》是托爾斯泰的最後重要著作。托爾斯泰投入很大的心血
創作本書,1904 與 191 年間,就出了三個修訂版。這也是他每天最
喜歡閱讀的書,去世之前幾年一直不斷地讀。

 托爾斯泰在 1880 年代中期萌生寫作本書的初步構想,根據 1884
年留下的最早紀錄,他的構想是「引述所有民族與所有時代的最偉大
哲學家,寫成可供一年中的每一天吸收的智慧思想。」本書英文本是
其第一個英文譯本。


※進一步的資料請至博客來網路書店查閱:
http://www.books.com.tw/exec/books/linking/17056-01

=================== 【其他電子報寄出最新文章摘要】 =================


◎【阿米巴醫學人文報】「醫療儲蓄帳戶」是否可以有效抑制醫療浪
費?(藍素禎 )

根據衛生署的醫療儲蓄帳戶方案,其目的有二:(1)抑制民眾因
第三者付費所引發的道德危機;(2)藉助個別保險對象來核對其所
利用的醫療服務(衛生署認為此方法是最有效的監督機制之一,因為
僅依賴保險人之審查效果是有限的)。換言之,即是為每位保險人設
立一醫療儲蓄帳戶,在法定範圍內,被保險人及其眷屬之特定醫療費
用由該帳戶支應,保險人定期通知被保險人其已使用的醫療資源。由
於該帳戶是屬於被保險人所有,保險對象自會撙節醫療費用,協助抑
制醫療濫用,同時也可以交互審查醫療提供者於費用申報的真實性。


◎【人本教育電子報】深度的想像談《那裡有條界線》 (林真美)

能夠毫無窒礙地穿梭在日與夜之間,是小孩的世界,也是大人或許
會有的幻想。當大人假想著「那裡有條界線」時,一個屬於夢與現實
、休息與活動、遊戲與工作……的兩立世界,就近乎神奇地,「同時
」存在於我們的面前了。


◎【全盟電子報】 組合屋也可以是人間天堂 (黃錦妙)

透過這次的實地採訪,我發現大部份的居民都滿意居住環境,外界
提供的援助也比想像的多,我覺得所有媒體工作者,不需要在不同的
村裡作比較,去挑起村民的比較心態,而是該去報導外界已經做的協
助有那些,我倒想呼籲,利用大家的韌性及感恩心都出來的時候,教
導災民學會對外界已經作用感恩的心去感謝;尚未得到的慾求,用理
性的方法去申訴。


◎【美濃愛鄉訊】國際反水庫日報導 (江文兟)

美濃地區反水庫團體昨天邀集環保人士,在東門城樓「庄頭伯公」
上香祈求反水庫成功,同時以竹葉船放在美濃河裡漂流,呼籲社會大
眾讓河川能夠自由自在的流,並將象徵美濃水庫高壩的氣球戳破,表
達打破政府興建美濃水庫的種種神話,拉起世界河流日布條以表達堅
決反建水庫立場。


(以上文章請至
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welcome/welcome000317.html 閱讀 )

==========================【主題文章1】============================

※以下文章由「陳信聰」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如需轉
載,請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回應與挑戰。

───────────────────────────────────
標題:從幼教政策看教育的盲點
作者:陳信聰 [g854821@oz.nthu.edu.tw]
來源:投稿
───────────────────────────────────

這次總統大選,發放幼教卷及國教向下延伸成了各陣營難得的共識
,畢竟這是可立見的牛肉支票,然此政策背後並無深入的教育理念與
精神,這恐使教育陷入只重型式補助、不重精神內涵的窘境,同時也
無法更宏觀地來制訂其他教育政策。

幼兒教育被忽視由來已久,雖然幼教卷及延伸國教確能解決資源不
足的問題,但一年一萬元補助及延伸國教雖能減輕家長部份負擔,但
這絕不等同於保障幼教品質,同時此兩種政策背後所依恃的均是功利
的補助邏輯,而非基於整體考量或教育理念,因此在思慮欠周、目的
短視的情況下,實在令人質疑此政策的可行性以及對教育理念的嚴重
扭曲。

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首先提出教育卷的概念,其
根本目的是為避免國家過度干預教育以及提高家長選擇能力進而提昇
私校教育品質,可惜的是這樣的討論從未出現在台灣,然台灣由於特
殊的歷史及現實環境,統獨及族群問題成了最大的爭議,但吊詭的是
所有的對立都引領企望教育能解決所有問題,在台灣,教育成了最美
麗的希望,卻也是最不切實際的安眠藥,暫不論教育能否真正解決這
些問題,但各種意識型態卻也因此變形藏匿在教育當中,讓教育成為
政治附庸而無法生成自身主體性,同時也因為教育與意識型態的糾結
不清,使原本對立一再地深化,讓論述常常淪於激情,甚至政策也隨
主政者而搖擺不定。

以此次大選的幼教政策為例,決策者忽略了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
未考慮幼兒提前接受制式教育 (或說是控制 )對人格發展的負面影響
,只是單向考量減輕家長負擔 (或增加選票利多 ),其決策過程之草
率實在令人詫異,第二是從未探討國家強勢介入幼教的正當性,僅以
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蠻橫說法就硬將幼教納入義務教育,更是讓人深感
不齒。

平心而論,無論幼教卷或延伸國教對幼教品質都沒有正面的保證,
但卻成了所有候選人的主要政策,這不但說明各教育政策輕率與功利
,同時也反映出台灣對教育與國家意識型態的關係的漠視骯; 更諷刺
的是,教育基本法雖早已接櫫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但無論是執政者
、候選人或是選民,總還是將教育當成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將教育視
做是一切問題的萬靈丹。


==========================【主題文章2】============================

※以下文章由「唐宜楨」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如需轉載,請
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回應與挑戰。

───────────────────────────────────
標題:從兒童虐待來談台灣欲簽署1989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上)
作者:唐宜楨 (itanga@essex.ac.uk)
來源:投稿
───────────────────────────────────

兒童虐待是對兒童人權的一種侵犯。從虐待的種類來談,無論是身
體上的傷害 ( Physical abuse) ,或者是精神上的無形虐待
(Psychological abuse),蓄意及違背兒童意願的行為所帶來的創傷
不僅使童年的經驗留下一個不可抹滅的記憶,更深遠地,或許是影響
整個成年後的社交生活與人際關係。

自從八 0 年代以來,因應台灣兒童虐待通報案例的增加,兒童虐
待的案例報導及兒童虐待的現象慢慢地引起大眾及傳播媒體的注意。
相對的,倡導兒童保護的非政府機構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紛紛成立以推行兒童保護的關念與實務工作。然而
,有個現象在此要特別釐清:兒童凌虐 (Child maltreatment) 並非
是一種現代社會才存在的現象。自人類有歷史以來,兒童被粗暴對待
的史實已存在於許多的社會中。然而,在 196 年代,兒童虐待
(Child abuse) 才正式被界定是一種社會問題,一種社會病狀
(Social illness) 。因此,當 80 年代台灣兒童虐待通報案例
(Reported child abuse) 明顯增多時,這並不代表台灣在 70 年代
或 60 年代沒有兒童虐待的現象存在。舉例來說,廣泛存在於台灣社
會的概念,「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在在地默許體罰
(Corporal punishment) 在子女教養中的重要性。相同地,父母視子
女為自身所有物 (Property) 的概念,一方面造成許多不幸的兒童過
度地被凌虐,甚至死亡的案件,另一方面,兒童人權 (Children's
human rights) 概念不成形地存在於父母的陰影之下,不僅使得兒童
免於虐待及剝削的權利受損。更嚴重的是,兒童的基本生存權也可輕
易地被剝奪。因此,唯一能用來解釋這個現象的是,兒童虐待確實存
在,只是兒童虐待的概念 (Concept) 尚未廣泛地存在台灣社會以及
人們未認可兒童的人格尊嚴以及權利的獨立存在而已。

另一方面,縱觀歐洲,因應兒童虐待現象而發起的兒童保護運動
(Child protection movements) 以及兒童人權運動的推展已有百年
歷史。更令人一提的是,自從 1989 兒童權利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Right of the Child) 誕生以來,諸多國家 (至今已有 191 個
)廣泛地簽署以及認同 CRC,使得兒童人權 (The right of the
child) 明確地被認可於國際人權法之下。相對之下,無論是法的制
定或是實務發展,台灣對兒童保護尚在草創時期。然而,鑑於台灣兒
童虐待的一連串事件以及兒童權利的不普遍認同於大眾,近年來,除
了積極地倡導兒童保護的概念,一系列地兒童保護實務推行與法令的
修改與落實,漸漸地,民間發出聲音要求政府與大眾對於兒童權利的
重視與認同。舉例來說,自從 1997 年,兒童人權指標的調查已於中
國人權協會的每年人權評估調查之中;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也於
1999 年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兒童進行一份「跨世紀兒童生活狀況調
查」,調查以各項兒童人權指標,例如基本權利,受保護權利,對權
利的認知,為指標。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台灣人權協會的行動方案中,
催促政府簽署兒童權利公約是其使力爭使命之一。相同地,前陣子由
數個民間團體所成立的「台灣加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推動聯盟」也
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主題文章3】============================

※以下文章由「彭明輝」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如需轉載,請
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回應與挑戰。

───────────────────────────────────
標題:反黑金、再造民間力量
作者:彭明輝 (mhperng@mx.nthu.edu.tw)
來源:投稿
───────────────────────────────────

仔細觀察李遠哲辭職前後的言行,不難發現:他的主要訴求,是反
黑金與再造民間力量。而出任扁陣營顧問,只不過是「反黑金」立場
的自然延伸。不幸的是,整個事件被選戰的激情窄化成「挺扁」的議
題,反而忽略掉「反黑金」與「再造民間力量」這兩個更值得我們關
注的議題。

在政治現實上「容忍黑金」,絕不等同於接受「黑金治國」。但這
個絕不容模糊的界線,卻正面臨著即將消失的緊迫性危機。黑金確實
是所有開放社會無法排除的必然之惡,國會也必然是利益團體遊說、
角力的場所。但是黑道高居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召集人,而財團則在執
政黨中常會屢次申斥行政院長,這種「黑金當權、不見天日」的惡質
程度,早已遠超出民主政治所能容忍的極限。假如黑金藉這次大選再
進一步坐大,台灣人即使積聚所有的積極努力,會不會都將不足以抵
敵社會的沉淪滅頂?這才是李遠哲提給整個社會深思的議題!

知識份子接受社會供養,就有責任提醒社會大眾現實不可容忍的極
限,並告誡政治人物不得踰越的底線。李遠哲表態反黑金,表達的是
知識份子的擔當與道德勇氣。其次,李遠哲堅持不入閣,只願以民間
身分擔任國政顧問,此舉正表明他對扁陣營「政清則合,政濁則貶」
的期許與保留。因此,觀其前後言行,與「挺扁」或無條件背書,還
有著極大的距離。苛責李遠哲要嚴守「學術中立」的人,如果不是忽
略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以致斷章取義;就是刻意曲解,以便脫離
真正的議題。

李遠哲事件另一個重要的議題,是民間部門的力量與民主社會間的
辨證關係。英國著名史家科靈烏曾說:「民主的基礎在於民眾對政黨
的有效監督,而媒體對實況的告知則是民主政治最後的保障。」因此
,獨立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被公認為英國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礎石
。美國的媒體已被資本市場嚴重壟斷或扭曲,因此民間部門的非營利
組織扮演著極重要的監督角色。然而,台灣的民主還在學步階段,媒
體的獨立性與公正性無力抵敵政治與市場力量的操控,她的民主前途
只能靠民間部門的力量。

經濟的發展,必然會破壞原有的社會組織與自然環境,這是歐美自
工業革命以來一直無法逃避的命題。台灣過去五十年來的經濟起飛,
造成了歐美積兩百餘年才有的社會變革。不幸的是,歐美有兩百餘年
的時間,可以隨著經濟的發展去修補社會結構與自然環境的破損;台
灣卻只有五十年不到的時間,去面對同等嚴重的衝擊。因此,整個社
會到處充滿斷層。

台灣社會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儘管政府部門與民間產業的運作效
率不及歐美,畢竟還是儲有整個社會最優秀的人力;但是,民間部門
的社會組織一再遭受城鄉人口流動的重創,卻一直只有極微薄的民間
力量。摧殘的速度與動量遠超過社會再生與修補的能量,結果是情感
支援的人際網絡崩解,家庭問題四起,對社會的關懷與愛心欠缺有組
織的溝通管道,教育的理念無法在社會底層落實,甚至連良性的政黨
組織都無從生根發展。九二一救災期間民間力量的盲目匯竄,供需的
嚴重失調,政令的無法貫徹,再再都說明了台灣社會的斷層已經無所
不在的殘酷事實。

黑金還只是社會的急性病癥,真正的病源來自於民間正面力量的無
從凝聚。慈濟訴諸溫情的龐大組織,反映的是社會急迫而又長遠的需
要;但要把整個民間力量提升到自我成長與自我昇華的層次,需要的
是一個能獲得社會所有階層信賴的領導者。毋庸諱言,當今台灣,除
了李遠哲外沒有人會被期望去擔負這個艱辛的十字架。因此,李遠哲
的辭職不是為了特定的政治立場,而是為了正面回應民間對他的厚愛


從執掌中研院、推動教改、發行新故鄉雜誌,到出任全盟總召集人
,李遠哲一向關切的是整個社會跨世代的根本改造工程,而不是特定
政治人物的勝負,或個別政黨一時的興衰。我們期待中研院與學界不
要以誤會或曲解來加重他的負擔,更期待中研院的學者不要當李遠哲
出走時的隨從,而能以更貼近台灣本土需要的學術研究,來當他改造
社會的後援!


=================================================================
■ 負責人:陳豐偉 (roach@esouth.org)
 「南方電子報」主編:張育章 (tm@esouth.org)
■「南方」編輯部 TEL:07-3878717 FAX:07-3878706
  Email:south@esouth.org
  通訊信箱:鳥松長庚醫院郵局第 27-70 號信箱陳豐偉收
■ 訂閱∕退訂請到:https://enews.seed.net.tw
  或到智邦生活館 (http://www.url.com.tw) 申請 free email 後訂閱
  從智邦訂閱者欲退訂時,請回到智邦進行。
■ 「南方」需要您的贊助,請劃撥 41830863 陳豐偉帳號
  或至 http://www.mall.net.tw/south/ 以信用卡捐款
■ 系統支援:中山大學網路組/智邦生活館
  電子商務系統由亞特列士 (http://www.atlas.net.tw/) 贊助
=================================================================



===================================================

【智邦生活館】負責協助發送本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

【電子報訂閱】用戶要訂閱或取消本電子報請到
(http://www.url.com.tw/E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