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33 █▇▆▅▄▃▂▁╴
2002.10.03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小二叨絮》

可能有很多朋友已經兩週沒有收到《媒體小鋪電子報》了,包括我在
內。我不只沒收到《媒體小鋪》在智邦訂的電子報也都沒收到,不過
,本週已經沒問題了。

智邦生活館最近幫代發的電子報開了「討論區」,當然《媒體小鋪電
子報》也在裡頭,討論區的位置就在:http://iwebs.url.com.tw/enewsv3/forum/subforum.asp?chid=298
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囉

(影印班長)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沒有道德的道德戰爭

文/管中祥

薛凱莉的新聞就像近年來媒體炒作的任何事件一樣,乍起乍落、謠言
與八掛齊飛。不過,和過去不同的是,這次事件牽涉到媒體本身。

明顯的,媒體在此次的立場有著極大的差異。薛凱莉的東家TVBS在事
情爆發後,一反過去見獵心喜的嗜血心態,反以一句「與公共利益無
關」停止了相關報導,一直到最後才遮遮掩掩的說了兩句,而邱復生
在接受聯合報訪問時,也語帶正義地「對於一些媒體捕風捉影不負責
任的報業,表達極度不滿」。

相較於TVBS的低調,極欲想爭奪新聞收視利潤王座的東森卻是緊追猛
打,甚至主動暴料給其它同業,只是不曉得為什麼平日性愛煽腥東森
後來也道德起來了,東森新聞報的一篇特稿便同情地的警告:「媒體
瘋狂嗜血的舉止,小心會『謀殺了』薛楷莉!」

商業媒體一反常態,突然以道德正義掛帥,不曉得是真心相待,或者
只是作態。不過,他們會有這種表現也沒什麼好訝異的。

「太陽報」(The sun)於1833年創辦後,立刻以低於當時報紙售價
1/6的價格開啟了美國報業割喉戰,3年後該報的發行量從創刊時1,000
份直衝到30,000份,銷售量持續領先20年,太陽報的熱賣除了低價策
略外,大量的犯罪新聞也是其獨霸市場主要原因。

不過,1835年才成立的前鋒報(The Herald),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
爭中殺出一條血路,雖然有不錯的國會新聞,但也採取犯罪新聞的腥
煽路線,並且以「人道主義」、「改革社會」等理由攻擊政客及其它
媒體的失德。雖然前鋒報的銷量在1960年代終於超越太陽報,甚至賣
到歐洲,但他的作法也遭到包括太陽報在內的媒體批評為沒有道德、
報界敗類。這種表面上以道德為矛、盾,骨子裡啖人血肉的攻訐行徑
,便成了美國報業史上著名的「道德戰爭」。

這無疑是最大的諷刺,不道德的經營者居然也以「道德」來批評別人
、以「道德」作為換取利潤的工作,此種「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說一套、作一套」的行徑,幾乎和台灣近年來的媒體媒體表現沒什
麼兩樣。不過,既然這些商業媒體都已經說出這麼嚴厲道德的批判,
也提出媒體報導尺度,那麼,我們就用這樣的標準來檢驗與成全他吧




《流行開講》

打開台灣電影的藍色大門

文/魏玓

導演易智言的最新編導作品《藍色大門》最近在國內上映,短短幾天
已經有不少影評人和觀眾認為,這部電影是近幾年來「最好看的國片
」。我個人認為此言不虛。

《藍色大門》講得是現代台灣都市中的、很簡單高中少男少女的戀愛
故事。易智言展現了遠比他第一部作品《寂寞芳心俱樂部》更純熟的
編導功力與電影元素的掌握能力,無論是對白、節奏、攝影、色彩以
及音樂等,都揉合到相當的水準。《藍色》同時也超越了《寂寞》片
中沉滯、灰暗和憂鬱的那種許多台灣電影帶給人們的印象,展現了清
新、流暢、陽光的年輕台灣都市和台灣人。而這樣的流暢和明快,並
未減損故事想要對當代青少年感情世界進行的探討和呈現。此外,新
生代演員陳和桂綸美的表現自然傳神,成功詮釋青澀少年,令人激賞
。可以說《藍色》有偶像劇的卡司和樣貌,卻提供了遠超過流行偶像
劇所能給予的內涵。

據說易智言當初即立意要拍出一部讓台灣年輕觀眾覺得好看的電影,
果真如此,那麼《藍色大門》應該距離這個目標不遠。近二十年來的
台灣電影,除了少數純商業性作品之外,大都在國內電影工業環境惡
化以及國外藝術電盛廠需求的一推一拉之下,漸漸走向曲高和寡的窄
路上去。儘管有不少作品深受國外影評人的肯定,卻不見得獲得國內
觀眾的共鳴,也導致了本土電影與本土觀眾漸行漸遠的惡性循環。這
種結果自有其複雜的歷史過程與結構因素,但是電影創作者的自覺不
足,確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事實上,一些台灣導演(包括王小棣、張作驥、等)近來都已逐漸意識
到必須要利用愈來愈稀少的製片資源,先拍出「好看的」(而不僅僅是
創作者自己認為的「好」)電影,否則不足以挽救崩潰邊緣的本土電影
。不過,或許是受限於惡化工業環境的物質條件,票房成績方面的表
現都還不盡如人意。如今《藍色》的成功,應該可以為電創作圈帶來
一些啟發。問題是,當電影創作者覺醒之後,我們的工業條件是否能
加以配合?總不能又讓《藍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例外,這需要政府
與電界共同來思考。讓台灣電影起死回生,此其時也。



《硬是NET》

十萬網民救魚蝦

文/劉昌德

位在瑞士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
最近透過網路積極進行一項抗議活動。為了保護歐洲地區的魚類生態,
WWF呼籲各國政府加強管制漁業。他們透過網路進行動員,鼓勵支持者
將相關主張製作成簡短的文字訊息、數位照片、與錄影帶等,由該組
織帶到今年底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歐洲十五國政府漁業相關首長
高峰會,進行一項他們口中「史無前例」的虛擬示威。

與過去傳統示威活動不同的是,WWF將在會議的會場前架起電視與電腦
,播放由其支持者製作的抗議訊息,「虛擬式」地聚集數萬名群眾集
會示威。同時,WWF也會把這些「數位化民意」製作成光碟片,散發給
十五個國家的漁業政策相關首長。WWF希望展示來自網路、排山倒海的
民意呼聲,讓過去關在辦公室內做決策的歐洲官僚,真正體察民之所
欲。

撇開WWF訴求本身的對錯不論,這項虛擬示威的確具有創意,並且克服
了一些針對跨國事務的抗爭困難度。首先,以大量的數位化影像示威
,滿足了主流意識型態盲目崇拜資訊科技的心態,並對習慣以「量」
算計的官僚也形成一些壓力。其次,在跨國性事務中,支持者難以跋
山涉水、親身參與千里之外的示威活動,這種虛擬示威是一種可行性
較高、成本較低的社會運動。在全球化時代中,網路是非政府組織與
個人針對全球性議題表達意見的利器。

不過網路與數位式抗議當然有侷限性。對高收入的歐洲公民與非政府
組織來說,製作數位訊息與影像、以及架設硬體設備來展示這些內容
,或許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對包括台灣等第三世界國家的團體與個人
來說,高科技示威的成本就顯得高昂而不可行。全球性數位落差,仍
然限制著新科技的民主實踐。另一個問題是,網路上的示威行動或許
可以展現一定程度的民意聲浪,但只有網路畢竟無法單獨成事,而必
須真正歐洲各國的相關政治運作中、例如與歐洲各國支持這項漁業改
革主張的政黨接觸,才可能改變政策的決定與執行。

二○○○年初,南韓人民在網路上揭發「爛政客黑名單」、掀起政壇
風暴,曾經一度讓人們對網路動員能力興起希望。但網路社群往往只
停留在「論述」階段、缺乏行動力的特質,卻讓這樣的希望倏乎熄滅
。無能介入實際政治運作,讓南韓政壇普遍存在的「伺從性政黨」依
舊腐敗如故。或許,網路上展現的力量,終究得在網路下的實際社會
才能完成。



《傳工在線》

解讀壹週刊

文/Richard

每到星期四的上午,各家電視台就搶著剛出版的壹週刊,爭相追蹤壹
週刊的專題,其中還有某個新聞台被喻為是壹週刊的附屬頻道,為什
麼大家都要追著壹週刊跑呢?

傳統大八開的美華報導、獨家報導、時報週刊等雜誌,內容不外是政
商名流的軼事、聳動的社會新聞報導或是影歌星的風流事蹟,但有許
多都僅止於影射、傳聞,而壹週刊的上場就標榜以狗仔隊跟監的精神
同時輔以照片為證據,所以儘管許多人恨不得告倒壹週刊,但在壹週
刊掌握確切證據後才「出手」,上法院只是讓事件更為擴大,而且也
佔不了多少便宜。

以前讀書的時候就有學過「調查性報導」,但是進入實務界之後,限
於每日截稿的壓力,實在難以寫出有深度的報導文章,而且工作一段
時間之後,與消息來源間的情誼越趨穩固,就越捨不得揭自己「哥們
」的瘡疤,另外,也是自己怠惰的問題,既然每天有應付交差用的新
聞稿,何必自找麻煩「調查」新聞呢?也因此,台灣新聞界便集體沈
淪,讓許多事件難以浮出檯面。

我的大學同學在歷經明日報、勁報的洗禮後,不可免俗地也進入壹週
刊,期間也曾遭受許多人質疑,但真正讓他難過的是社會上「鄉愿」
的心態。許多人儘管對於現況不滿,並將所知事蹟投書媒體,但當我
同學準備進一步蒐集證據時,這些陳情民眾基於本身立場考量多數會
打退堂鼓,這也讓人感嘆,既然覺得本身權益受到剝奪,為何又不肯
站出來舉證?我只能說台灣人還是生活在害怕報復的陰影之中,也因
此,就讓這些惡勢力更為所欲為。

最常聽到批評壹週刊的論點不外乎是八卦、揭人隱私,但是深究其內
容,八卦當然有,不過證據確鑿讓人無所遁形,揭人隱私則是對於「
公眾人物」監督。「公眾人物」當然也有隱私,但是因為他們的一舉
一動都影響社會,容易形成示範作用,所以更應該潔身自愛。當國外
的政治人物因為鬧緋聞而立即下台時,台灣的官員、立委還可以臉不
紅、氣不喘地說這是隱私而端坐高位,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媒體怎能
放棄「狗仔隊」監督的責任呢?

媒體被譽為第四權,原本就應當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但是當其他
媒體因為怠惰而淪為公關機器時,壹週刊的出現是不是落實媒體應有
的監督責任?而當所有雜誌都退出ABC稽核時,只有壹週刊敢加入並公
布其銷售比率,是不是更讓人覺得台灣媒體偽善的一面?壹週刊的出
現,只是反映出媒體集體沈淪的事實。


《鬥陣相挺》

重建區民族學院 部落教室設備募集

921大地震距今已經三年了
當大家一窩峰地討論硬體重建如牛步時
一群世居山林的原住民卻開始默默地在部落裡推動「重建區民族學院」
因為我們體認到:唯有創造部落的公共學習空間、培育在地的人才
轉型才有可能、重建才能完整

9月28號,重建區民族學院要開學了
我們想在自己土生土長的部落裡
向長者們學習祖先傳承下來的智慧
也學習如何與外面的世界接軌

如果您願意
請您協助我們募集部落教室的設備
無論新舊
都將成為我們推動草根學習的寶貴資產

聯絡電話:(049)242-1167
聯絡人: 金惠雯 0936-092391
李玟萱0912-705191
傳 真:(049)299-1605
地 址:545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25號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裏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用的。
訂報: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98&which=category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討論區:http://iwebs.url.com.tw/enewsv3/forum/subforum.asp?chid=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