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10/07》═════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從漫畫看教育
深入自然世界 滲透鄉土教育
◎ 法蘭西視角
法國教師聘用制度大顯缺失
********************************************************************
◎ 從漫畫看教育 深入自然世界 滲透鄉土教育
文/舞雩三月
每年7月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宜蘭冬山河童玩節,您去過嗎?是不是可以感受到宜蘭政府那一種想要把「宜蘭好水」介紹給您的急切感呢?每年農曆正月有沒有去過平溪看放天燈呢?是不是可以在那種天燈緩緩上升的熱鬧中,感到平溪這裡的一股平靜祥和呢?每年的6月,去白河看蓮花可以一直看到8月底,有沒有真的感受白河蓮花的優雅呢?蘭嶼初夏的飛魚季,陽光、海洋與熱情,伴隨著飛魚躍然於海面上,這樣的夏季還裝得下除了小島之外的其他回憶嗎?黑鮪魚雖然貴,但是擁有黑鮪魚的屏東東港,卻在仲夏時節告訴了我們位居台灣尾的屏東榮耀。根據統計,每年台灣各地從北到南,由西而東,不論春夏秋冬,共有73個節目,因此有人宣稱台灣是個「嘉年華之島」,好玩的不得了!每個地方每年定期舉辦的大型活動,都深深的展現出該地的特色,甚至連心裡的悸動都和這裡的風俗民情緊緊呼應著。
現在的國一小朋友們,甚至是國小的學童,都有鄉土教育的課程。可是鄉土教育卻常常讓孩子、家長甚至老師苦惱萬分,到底課本上的內容該如何和實際相互配合呢?要是自己所在的鄉鎮,沒有陀螺、扯鈴等傳統童玩,沒什麼著名的古蹟,那該怎麼辦?總不能每次上鄉土教育時,都只能在教室欣賞課本圖片或是在視聽教室看影片吧?所以,如果鄉土教育一定得拿出什麼東西來給孩子看,倒不如讓孩子深入瞭解自己所生長這塊土地的風土人情。問題是這些無形的風土人情該如何介紹?也不太難,最關鍵的就是教師自己一定要能融入所在該地的人情及風土中。如果教師沒有這樣的自覺,上鄉土課程時就會像是面對著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卻拼了命的對他說「我愛你」一般的尷尬。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將自己融入一個地方、對該地產生情感,絕對需要時間,也可以說時間是人們心中對自己故鄉的酵母菌,平常所見、所聽、所聞都將毫無保留的記載在心中,等待發酵。
台灣似乎每個地方在每個時間都有不同的美,但不可否認的,也有些地方人口越來越少。人口的移動其實一直持續進行,我現在所在的地方正是如此。有些位於海邊的學校,由於人口快速的外移,除了地方上特殊的節日之外,平時村子裡多半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有些父母因為故鄉謀生困難,更是連孩子一起帶出去,讓故鄉人不但少了,更寂寥了,有些地方學校的學生數甚至屈指可數,原本專屬於故鄉的特殊美景與文化風俗,正隨著老年人的凋零而逐漸消失。為了不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就這樣消失,鄉土教育成為了國中小學生的課程之一,希望藉著教育來紮根鄉土於下一代身上,讓文化的傳承可以繼續。
我們可以好好思考,該如何看待學校和地方鄉土文化的關係;但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參考日本的經驗。《光之島》正是一部有關學校與鄉土結合的漫畫。
故事場景是琉球一座名叫唄美島的小島,島上人口逐年減少,少到島上唯一的國小只剩下大濱由美一個女生。由美也即將隨著父母移出這座小島,如果學校裡一個學生都沒有,就必須廢校。這座島因為人口實在太少,所以在小學之前,醫院、郵局、中學……,幾乎所有的公共設施都已經廢除了,唯一的公共場所只剩下小學。小島有著足以炫惑雙眼的星空、柔軟細緻的沙灘、令人愛不釋手的貝殼、溫暖人心的傳統舞蹈、豪邁奔放的漁村文化,可是這些都可能隨著小學的廢校變成絕響。於是村子裡的有志之士便四處去找學生,由已經搬出這座小島的住民後代著手,希望可以將他們拉回這座小島上,藉此保留專屬於這座小島的一切。
照屋光的伯伯固守在島上,眼見島上唯一的公共設施即將被廢棄,和村長商量後,前往東京,向已經移居東京的弟弟(小光的父親)交涉,硬拉小光回島上拯救即將被廢的學校。小光踏上這座小島,歷經入學儀式、向原住民的爺爺奶奶學習傳統歌舞;他果然是繼承了父親來自小島的血緣,常常在夢境中出現大海展現它的迷人之處。小光的伯伯從唄美島帶來一本鄉土寫真集,小光看了之後,彷彿見到在夢中才能得見的景象,故事圍繞著他展開。
當然,這些島民們簡直是以作戰的心態來試圖維護這座小島的傳統,他們以最傳統的思維來思考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只要是為了這座小島,一切都可以妥協,但過程中卻忽略了一些事物,例如:因為相信可以幫已在外落地生根的人重新在這座島嶼上建立生機,硬生生拆散別人的家庭。我們也可以看到,主角小光雖然非常喜歡小島的一切,但對遠在東京的家庭情感雖被壓抑而難以割捨。當外在環境與內在情感相衝突時,我們看到這個故事的張力所在。看來,如何讓傳統文化走出原本的窠臼,使鄉土文化成為現代文化的根基,並讓當地人可以得到尊嚴與希望,正是這套漫畫所要傳遞給我們的概念。
透過《光之島》,可以了解人們對於故鄉的情感有多麼濃烈,故鄉的泥土味似乎時時刻刻都呼喚著遊子的心。但是要將鄉土融入教育之中,只有情感是不足的,必須再加上深切的思考,才能適當綻放出對於鄉土的熱情和力量,鄉土教育才得以落實。
課後學習單
1)畫畫看,最能夠代表當地精神的地標在哪裡?為什麼你會對「它」特別有感覺?它對你有什麼特別意義?
2)回想一下,你(或是跟著爸爸媽媽)出去旅行,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什麼會讓你感覺到:快家到了?
3)假設有外地的朋友來找你玩,他對你所居住的地方不瞭解,你想在最短的時間讓他瞭解故鄉的美好,你會帶他去哪裡?為什麼?
4)你會如何描述故鄉?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告訴我們就可以了。
5)如果你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而且在那裡待了很久;一旦有機會回到你生長的地方,你最想去哪裡看看?為什麼?
6)如果你所在的鄉鎮市公所曾經出版過介紹當地的刊物,把它找出來,看看裡面的內容和自己所認識的故鄉是否相同?有沒有還可以再添加的部分呢?
書籍資料
1)光之島,尾瀨朗著,呂相儒譯,日本小學館授權,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中文版目前出到第二冊。
2)數位時代雙週刊,vol.39,巨思文化發行,2002.8.1。
◎法蘭西視角
法國教師聘用制度大顯缺失
駐法記者陳美琳報導
法國高中階段以下的學校,開學已有一個月的時間,而大學部即將開學,隨即傳出的窘態則是,部份課程沒有敲定教師的名額,再不,則是課堂上授課的教師,是沒有教師文憑的老師,在此情形之下,各界要求改革的呼聲,自然四處響起。
多年來,法國境內擁有教師資格者,找不到正式教師的名額,退而求其次接受代課教師的工作飯碗;尚未修滿師資學分者,即堂堂在教室內上線,擔任教師一職,領取教育部的正式教師薪資、擁有博士學位者,到處碰壁。因為,教育部沒有其他經費增加專任講師的名額,多年前,這群博士接受兼任講師的工作制度,但今日卻無人問津。這些弊端長久存在,但從未被正式提上台面加以探討,日前因部份弊端從幕後走向幕前之際,造成相關人士關注的焦點,網路上各界人士熱絡地表示意見,法國各大眾傳播媒體亦爭相對此加以報導。
大學兼任講師一職無合適人選
法國大學生即將開學,但部份課程以及實習課程,卻沒有敲定授課的教授或講師(此情形尤其以各公立大學居多,私立的高等大學則較少出現),其中問題的癥結究竟為何?
大學教授、副教授、以及專任講師,只接受任內的一定時數(例如講師1學年158小時的授課時數),其他時間則作為研究之用;隨著大學生人數的增加,教育部卻沒有多餘的教育經費,增添更多的講師名額,因此,各大學皆採用「兼任講師」的聘用制度。
這些兼任講師每月不領固定薪資,而是按照教學時數領薪,且每6個月領一次薪資。兼任講師可能是博士班的學生、擁有博士學位但沒有順利申請到專任講師職位者、或是仍在進修博士文憑的高中老師,對教育部以及各大學來說,「兼任講師」的聘用制度,減輕相當多的經濟負擔,因為,和專任講師比較起來,這群兼任講師比較「便宜」!
截至去年為止,這個制度尚未引起太大爭議,因為,校方每年都可找到願意擔任兼任講師工作的人選,課程的薪資每小時約1千8百元新台幣,實習課程每小時約1千元新台幣,對於無法爭取到正式講師名額的博士、博士班學生、或是高中老師來說,都算相當不錯的薪資,但是,近年來,此制度難以繼續持續下去,原因如下:
1)大學教授、副教授,以及專任講師,先行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資深的教授,每年有權挑選已經重複教學長達10年以上的基本必修課程,課程內容不需換新,不用另花心思來準備課程,沒有教學負擔與壓力,因而有「老掉牙」課程之風。剩下沒有人挑選的課程(往往是最新的課程,再不,則是比較難教的課程),才由這些兼任講師來撿爛攤子。
2)兼任講師每年接受的課程大多不同,必須另外花相當多的時間來準備課程,以薪資報酬率的立場來看,自然減低候選人的意願。
3)兼任講師的時課表並不討好,因為大學教室出現嚴重不足的窘態,因此,必須隔開上課時間,且最合適的時課表早已被教授、副教授、以及專任講師挑走,在此前提之下,常常出現的授課時間是早上8點到10點、中午12點到1點半、下午5點到8點等時間,兼任講師們無疑將工作時間卡在不同的時間裡。
4)即使兼任講師的時薪不算低,但對於有家庭負擔者來說,整個月下來的月薪,實在無法養活一家人(除非有相當多的教學時數),而且,兼任講師沒有任何合約,下一學年度,很可能被淘汰出局,沒有任何未來的保障。
5)在現任法國政府法令之下,兼任講師並沒有退休金的保障,因為,他們不是領月薪的制度(法國退休制度中,必須不終止工作12個月,才可算是一年的退休點,而兼任講師寒、暑假不授課,故無法因此工作來保障退休金)。
因此,兼任講師制度不再吸引相關人士的興趣;換言之,大學各系越來越難找到兼任講師的人選,條件好者不願意將工作時間卡在某一時刻,寧願接受其他較有保障的飯碗,造成的惡性循環便是,開學前一星期,大學各系為了找兼任講師,常常被各方拒絕。為了不使講師開天窗的畫面上演,各系退而求其次錄用的兼任講師人選品質,自然受到負面影響,即使有人在最後一刻願意接受此工作,但僅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準備課程,亦是兼任講師感到匆促之處,而課程的內容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需求?著實令人感到疑惑。此外,大學各系主任是否僅以人頭交差了事?自然亦成為此制度倍受爭議所在。
鮮少人站在大學生的立場考慮講師問題,是大學生組織極為不滿之處。大學生除了必須配合學校教室安排、教授私人時刻表之餘,現在連部份課程的講師品質,亦呈現越來越粗劣的情形,年輕人是否值得花費時間、金錢(昂貴的住宿費、生活費、學費等),來接受大學教育?則為年輕人質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