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災後社區重建」的在地思考-冰凍的暴力(瓦歷斯‧諾幹)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0/05/10┐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south.nsysu.edu.tw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災後社區重建」的在地思考-冰凍的暴力(瓦歷斯‧諾幹)

寫完『關於「和平鄉公所『自由村雙崎部落重建規劃報告書』期中
報告」之檢討與建議』一文後,湧起的竟然是莫名的虛無,這種無以
名之的虛無來自於預見了公所版的重建規劃吻合了克里斯多佛‧亞歷
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 在 1982 年對傳統社區規劃的批評
:「在目前生產體系的組織方式下,大多數的決策屬於『遙控 (at
arms` length) 』」式,決策由那些不需要承擔決策後果的人制定。



◎尋找21世紀的學習媽媽(阮小芳)

當公民大學在策劃這次母親節的活動時,我提出了「學習媽媽」的
構想。其實,以公民大學學員男女的比例而言,一比二的比例,女生
幾乎要高出男生一倍以上,但這樣的比例,相較於許多社區學習課程
近一比四的比例而言,男女比已經緩和許多。而在女性的學員中,又
有近七成的女性具備有「媽媽」的身分。

=========================【人文活動、訊息】==========================

◎(台北)鄭豐喜文化教育基金會-愛心結緣5折義賣書展(5/5~5/28)
◎(台北 )金瓜石及九份五月活動 --May Day 五月山城展,另徵活動
工讀生 (5/13~5/28)
◎ (台北 )「 21 世紀黃金網路研討會暨應用展」 (5/16~5/17)
◎(新竹)「女人之夜」五月活動預告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action/00/05/000510.htm
閱讀詳細資料)

============================【人文書訊】==========================

◎黃碧雲:《烈女圖》

作者以近乎「拒絕交談」的方式,在撰寫著一部關於女人的紀錄片
。於是你對於作者的文字語言開始畏懼起來,因為沒有看過這樣的描
述,繁複細瑣一切生死交關的荒涼無情,淋漓在目;作者短短的文字
功力,道盡滄桑哀怨悲傷無奈不安。


※進一步的資料請至博客來網路書店查閱:
http://www.books.com.tw/exec/item/morning/titan/0702012

===================【其他電子報寄出最新文章摘要】====================

◎【人本教育電子報】發光的靈魂(顧玉珍)

今天濟南教會裡舉辦一場「發光的靈魂──為蘇案中受苦的人祈禱會
」,雖然在前兩天就發出活動消息,但是,說實話,並無把握有多少
人會來。朗朗週末,誰會放棄休假或野遊而尋覓陌路到教堂來?可是
,人就是來了,許多張陌生的臉,不同的樣貌卻透露相彷的神情,混
雜著對陌生之地的猶豫與救援的心切。


(以上文章請至
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welcome/welcome000510.html 閱讀)

===========================【主題文章1】============================

※以下文章由「瓦歷斯‧諾幹」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如需
 轉載,請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回應與挑
 戰。

──────────────────────────────────
標題:「災後社區重建」的在地思考-冰凍的暴力
作者:瓦歷斯‧諾幹 [nogang@ms2.hinet.net]
來源:投稿
──────────────────────────────────

寫完『關於「和平鄉公所『自由村雙崎部落重建規劃報告書』期中
報告」之檢討與建議』一文後,湧起的竟然是莫名的虛無,這種無以
名之的虛無來自於預見了公所版的重建規劃吻合了克里斯多佛‧亞歷
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 在 1982 年對傳統社區規劃的批評

「在目前生產體系的組織方式下,大多數的決策屬於『遙控 (at
arms` length) 』」式,決策由那些不需要承擔決策後果的人制定。


想想看,在地人民在災後依然留在自己的土地上辛苦的謀生,他們
面對著殘破的家園,在逆亂的日常中談出對於未來的想像,在地人民
或許並沒有「專業知識」,但是他們依然了解一條街道的生命史,他
們對部落的幾棵老樹懷有深厚的情感,年輕人對國小操場的籃球場留
有深刻的記憶,老人家對部落通往果園的產業道路烙印著狂放的山中
歲月,這些都足以鑄造一座貨真價實的人文社區。現在,建築師與營
造顧問從遠端的都城代替在地人民做了大部分的決定,但我們卻很難
看見他們來到部落傾聽人民的聲音。建築師與營造顧問代替在地人民
規劃了新街道與住宅空間,卻恐怕都沒有聞一聞泥土的味道。官員以
上對下的行文決定了土地的使用、區分與收購程序而自稱為民主程序
,卻忽於理解地主的慾望以及社區住民對土地的記憶。官員與規劃者
即使來到了災區部落,卻總是「來到」而不是「在」部落。

我還記得公所規劃團隊的建築師來到組合屋空地時,匆匆問了幾個
問題,快速的拍照「存證」,我邀請他來到組合屋希望能夠詳談部落
重建規劃事宜,建築師卻推說接著還要到台北開會,估計建築師前前
後後停留部落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四小時,三個月後,我們就必須成為
重建規劃中的「資料」,我們親領親受、未來將一輩子存活的土地,
就是交給停留部落不到二十四小時的「專業規劃團隊」。我們其實可
以感受到鄉公所官員與重建規劃團隊 (本鄉是以某「工程顧問公司」
為重建主體 )致力於完成一本一本的規劃報告,致力於實踐自己的專
業,也滿足於自我肯定與自我利益等目標,但不幸的是,卻遠離了他
們原來應該要致力服務的對象--在地人民。

換句話說,是不是在社區營造變得愈來愈官僚化與專業化的同時,
社區營造的消費者 (在地人民 )卻被養成了去技術化與去教育化,使
得在地人民無法、無能藉由參與及溝通表達自己對環境的欲求,在地
人民是不是逐漸喪失了透過民主程序逐步解決困境的能力?這樣惡性
循環的結果,恐怕就是英國德利內城計劃主持人派翠克‧道赫堤
(Patrick Doherty) 所發出的警訊:冷漠是一種被冰凍了的暴力!


===========================【主題文章2】============================

※以下文章由「人本教育電子報」提供,不代表「南方」立場。如需轉
 載,請直接與提供單位聯絡。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回應與挑戰
 。

──────────────────────────────────
標題:尋找21世紀的學習媽媽
作者:阮小芳
來源:人本教育電子報[eeditor@hef.org.tw]
──────────────────────────────────

為了慶祝母親節,本來就是要寫這樣的一篇文章的。但是,就在提
筆之際,卻面臨了生命中重要的一位親人-外婆去世的消息。

和許多人一樣,「回外婆家」一直是我童年記憶裡的一個致命鄉愁
,由於父親自幼喪母,沒有奶奶的我,生命中最親近的女性長者,就
是外婆了。一手帶大數十個兒孫的她,也與許多傳統的台灣女性一樣
,從艱困的生活中一路走來,為家庭、子女犧牲了她所有的一切-包
括健康。而當子孫輩得以好好奉養天年時,卻不時為病痛所苦。

目睹外婆這幾年纏綿病榻的痛苦,除了心中萬般的不捨與心疼,也
同時見證了外婆這一代台灣女性相同的宿命。在傳統的價值觀裡,粉
紅色的訃聞列上近百位的子孫,外婆是好命的,而我也相信,眾多子
孫們的成就給予她相當大的滿足,但是,在外婆慈祥的笑容裡,除了
一逕的好脾氣與寬容,真正的「她」到底在哪裡呢?台灣傳統的女性
,為什麼總是要透過子孫的成就來定義她自己呢?我不知道,而我也
一直在尋找答案。

當公民大學在策劃這次母親節的活動時,我提出了「學習媽媽」的
構想。其實,以公民大學學員男女的比例而言,一比二的比例,女生
幾乎要高出男生一倍以上,但這樣的比例,相較於許多社區學習課程
近一比四的比例而言,男女比已經緩和許多。而在女性的學員中,又
有近七成的女性具備有「媽媽」的身分。

所以,當我提出這樣的一個構想找一些女性團體合作時,所面臨的
第一個疑問就是:已經有很多媽媽們在學習了啊,媽媽學習的比例本
來就比爸爸高,所以,該提倡的是「學習爸爸」吧?

我想說的是,提倡「學習媽媽」並不表示就不主張「學習爸爸」,
這並不是兩個相斥的概念。把參與社區學習課程的高女性比解讀為女
性比男性喜歡學習,應該也只說對了一半。

仔細分析,這是另外一種男女不平等現象的表徵,社會上大部分的
男性還是可以在職場上及眾多公領域求表現,而許多女性只能在一個
又一個的課程或講座中找寄託。這從許多人參與許多課程或講座的動
機分析中都得以窺之一二:「不想落後於時代的潮流啊」、「想多交
一些朋友、擴展自己的生活圈啊」是參與這些課程的人們最常提出的
兩個說法。

也就是說,男性或主流價值創造了潮流,而許多女性只能透過一些
課程才能獲得「參與其中」的感受;男性本來就被鼓勵透過各種方式
擁有較大的生活圈,而女性只能透過「上課」這樣似乎比較安全的方
式來拓展。

經營社區大學到公民大學以來,我對於這些現象有著很深的體會,
曾遇到許多丈夫陪著妻子一起來公民大學報名,結果只有太太報名,
丈夫則在一旁得意的說:「我一直很鼓勵太太出來學習喔,反正多見
見世面嘛。」問他自己為什麼不報名,「工作忙啊…」、「她比較需
要啦,這些我都懂了啊…」的說法都紛紛出籠。

仔細想想,如果不去體會女性為什麼要來上課,以及男性應如何看
待這些學習課程的心態,並進一步破除這些迷思的話,「女性學習」
反而會成為助長社會男女不平的幫兇,結果你會發現:女性越學習,
便離權力越來越遠,最後才終於發現,又是掉入了父權社會的另一個
陷阱。

因此,我想說的「學習媽媽」,應該是一個象徵性的想法,更準確
的來說,這是為了顛覆傳統「媽媽」形象所提出來的一個概念。長久
以來,媽媽們多是「家庭生活」的重心,儘管時代改變,職業婦女較
過去增加許多,但媽媽幾乎仍與「做家事」與「照顧小孩」的形象糾
葛在一起。

可是,在這樣一個多元與多變的新時代,媽媽們不應再只屬於廚房
、不應再只是屬於家事,她更應該活出「她」自己,以一個獨立個體
的身分,與丈夫、孩子、公婆進行互動,二十一世紀來臨,我們要為
媽媽們塑造一個不一樣的新形象。

新時代的媽媽形象,應該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姑且先稱為「學
習媽媽」。為什麼要叫做『學習媽媽』呢?其實,媽媽和我們一樣,
也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在的生活空間、自我的想法,在這
樣一個科技、資訊、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媽媽們的主體性、自主性
、思辨力應該受到肯定與正視,因此,我們用「學習媽媽」傳達這樣
的想法,「學習」,重要的並不是學習的方式,而是內涵,媽媽們可
以透過這樣的「學習」進而「解放」,這才是我真正想說、想做的。

所以,二十一世紀的學習媽媽,我們只是試著列出十個指標,透過
這些指標我們希望媽媽們可以發展出自我學習、思辯的能力,透過自
己的思考,才可能轉化成解放自己的真正行動。而關於「二十一世紀
學習媽媽」的全國尋找活動,刻意使用「尋找」兩個字,源自我們希
望「學習媽媽」是一個開放的概念,透過全民書寫的方式,大家一同
來討論、塑造二十一世紀學習媽媽的形象,希望透過社會大眾的參與
論述,真正的把「媽媽」形象給翻轉過來。

二十一世紀學習媽媽的全國尋找活動即將展開。也僅以本文來紀念
我的外婆,因為她得以讓她的孫女對於生命有著更多的體驗,並可以
透過文字及行動,讓更多人分享她的思考與感動。


====================================================================
■ 負責人:陳豐偉 (roach@esouth.org)
「南方電子報」主編:張育章 (tm@esouth.org)
■「南方」編輯部 (TEL: 07-3878717, FAX: 07-3878706,
Email: south@url.com.tw, 通訊信箱:高雄郵政第 23-16 號信箱宋明珠收)
■ 訂閱∕退訂請到:https://enews.seed.net.tw
或到智邦生活館(http://www.url.com.tw)申請 free email 後訂閱
從智邦訂閱者欲退訂時,請回到智邦進行。
■ 「南方」需要您的贊助,請劃撥 41830863 陳豐偉帳號
或至 http://www.mall.net.tw/south/ 以信用卡捐款
■ 系統支援:中山大學網路組/智邦生活館
電子商務系統由亞特列士 (http://www.atlas.net.tw/) 贊助
====================================================================

===================================================

【智邦生活館】負責協助發送本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

【電子報訂閱】用戶要訂閱或取消本電子報請到
(http://www.url.com.tw/E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