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10.25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向李永萍委員致敬
【左右看】原住民自治
******************************************************
【社論】向李永萍委員致敬
立法院科技資訊委員會昨日審查公共工程委員會的預算,整個議程在李永萍委員的杯葛下,近乎全面癱瘓。其過程也適巧暴露了政黨輪替後,執政黨新貴如何為護航表態而違棄基本人道的政客嘴臉。
事情的起因是:「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郭瑤琪兼任了「921震災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做為災區工作的最高決策者,她理應出席排定於中午的《921重建暫行條例》修法的朝野協商會議,卻以參加公共工程委員會預算審查為理由而缺席,導致朝野協商破裂。不僅災區重建牛步化的癥結無從釐清,無數翌日即將被斷水斷電強制驅離的組合屋災民,更是因此得不到法律形式的保護,成為地方政府利益糾葛下的犧牲品。自地震發生以來,災區自殺的案例頻傳,這一波大規模的驅離行動,已有多位災民做了悲劇性的預言或遺言。
李永萍委員挺身而出,為災民請命。她在得知921重建修法協商破裂的原因之後,隨即衝進郭瑤琪在場的預算審查會議,以柔性與韌性兼具的態度,縱橫全場。帶有感性音調的理性說理,立即轉移了整個議場的焦點。她所提出的其實是很簡單的人道呼籲:郭瑤琪負責災區重建工作,手上尚握有近千億的預算,對於重建進度嚴重拖滯的弊端,迄今未見提出有效方案;對於組合屋的居民,未能落實「先安置後拆除」的承諾,卻在冬天即將來臨之際,放任地方政府不時以斷水斷電的威脅騷擾災戶,以達成其驅離而後拆除的目的。今年冬天,不知有多少地震災民,即將成為街頭流民!
李委員因此指出:郭瑤琪以政務委員身分擔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既無暇分身參加重建工作的朝野協商,又如何「兼任」921重建委員會執行長?她既無能也無心善用災區重建的龐大經費,又何必再將公共工程委員會的預算交到她的手上?
在我們一向吵吵嚷嚷、八卦當道的立法院裡,李永萍委員充滿人道溫暖的呼籲令人動容;她為悲苦人民請命的堅定態度,也必將成為國會的重要歷史紀錄。同時,在議場上,我們也看到民進黨號稱「學運世代」的立委郭正亮,對她的惡意嘲諷和抵制。在人道理念的對比中,一個政客的嘴臉竟是如此清楚地被辨識……
【左右看】原住民自治
【左看】哪一種發展
李亮
1992年10月12日是哥倫布「發現」美洲500週年紀念日,相對於歐美國家一片歡慶之聲,讚美哥倫布的事跡開創了世界文明的新頁,在拉丁美洲國家,首先在墨西哥發難的爭論,對於這段歷史的提法,卻從反對「發現」的提法,主張應稱其為兩個文明的「相遇」,繼而又拋棄了「相遇」的提法,針鋒相對地指出:沒有什麼假惺惺的「相遇」,有的是一個世界對另一個世界赤裸裸的侵略!正是因為對拉美的掠奪乃至於是對全球的掠奪,才造成了歐美幾百年來繁盛!因此,對於歐美的拒斥不僅僅是民族文化上的抗拒,更是對於歐美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深刻反省。
那台灣呢?從早期漢人來台墾殖與原住民之間的大小衝突,到日本殖民軍隊對霧社抗日行動的大舉鎮壓,到國民黨政府的大小明暗手法,400年來的台灣統治者,在肉體上、經濟上、文化上消滅原住民不說,甚至反過來歪曲、塗改歷史,製造類似「吳鳳」的神話;可以不誇張的說,台灣資本主義開展的歷史,就是原住民開始被打壓、驅趕、淪落的歷史。
這種發展模式下的社會的最底層——原住民,提出了建立原住民自治區的構想;這決不只是民族文化的追尋,更是對台灣至今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反省,值得吾人深思。(文字工作者)
【右看】發展與環境的兩難
王放
環境與發展歷來存在兩難。社會要發展,環境就難免成為必要的成本而遭到某種程度的破壞,世界各國、各民族的發展歷程無不如此。台灣的環境在這十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早就被破壞的奄奄一息,河川污染、山林消失、物種滅絕,到最後,生存在這裡的人類反過頭來,將因為破壞生態平衡而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台灣常見的土石流以及大大小小的污染病、癌症就是這樣。
有人說,那是你漢人的生活方式才這樣。的確,傳統原住民常居山林,在傳統的生活方式下,與生態環境是共存共榮的。但是,現在去哪裡還找得到這種原住民呢?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台灣的原住民在生活方式上早已被融進台灣的資本主義模式中,大多數離開部落進入都市,過著與一般漢人沒兩樣的生活,留在部落的,也被捲進資本主義的經濟中,或種高山蔬果等。總之,那種刻板的與自然和平相處的原住民早已不存。換句話說,讓原住民自治未必能更好地保育生態。
因此,問題仍回到發展與環境的兩難。或是制約部分的發展而保存生態讓大家能永續生存,或是在民族的大纛下放任發展而自食惡果,猶需要吾人共同的智慧。(政治評論員)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