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37 █▇▆▅▄▃▂▁╴
2002.10.31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回歸現實的族群頻道

文/管中祥

在行政院長游錫堃指示下,原訂於九十六年底完成「營造英語生活環
境行動方案」中的廣電新聞及節目雙語化計劃,將大幅提前於九十三
年完成。要不是猛哈「全球化」的心態作崇,這種快速變革與決定的
傳播政策在台灣倒是少見。

雖然不像廣電新聞及節目雙語化計劃般的劍及履及,新政府對於族群
專屬頻道的推廣或相關節目的製作卻也不餘遺力,九十二年度「原民
會」及「客委會」的預算中,就各自編列三億多台幣作為這項政策所
用,其中包括節目製作與推廣、人才培訓、收視改善等多項業務。

這項政策是該給予肯定,相對於過去傳播政策對於族群語言的歧視與
忽視,如今有了些許的改變,不過,政策推廣不能便宜行事,仍需置
於現實脈絡思考配套作法,否則再好的政策都只是空中樓閣,意義不
大。

編列經費製作節目、培養人才並不困難,重要的是製作完成的節目如
何能被看到或聽到,換句話說,族群的專屬頻道即使設立,如果無法
收視幾乎等於白作。

依照目前台灣電視節目的主要的傳輸管道可區分VHF、UHF、衛星、有
線電視等幾種類型,前三種透過無線電波傳送,容易受到地形、地物
、頻率的影響,如果以此傳送則需配合相關接收器材的提供,否則部
分居住於山區的族群仍然無法收視。

有線電視的普及使得線纜傳送成為另一種可考慮的方式,不過,得先
突破目前財團壟斷有線電視的現實。

族群頻道是以公共服務為經營目的,能否獲利不一定是頻道業者關心
的問題,但卻是壟斷式的有線電視系統唸唸不忘的金科玉律。未來的
族群頻道如果打算經由有線電視播出,將可能發生因其不具利潤而遭
系統業者抵制的情形。因此,修法增加有線電視系統必須播出(must
carry)的頻道數量是最基本要求。此外,政府也需要協助偏遠地區
的線纜架設以及經濟弱勢者的收視補助。

事實上,近用媒體不僅是一種基本人權,也是「文化權」的表現,聯
合國人權委員會《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強調,「人人都享
有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使大眾傳媒及通信媒體對促進參與文化生活
起作用」,亦即,「文化權」指的是透過公共基礎建設的設置,甚至
是法規的建立以保障傳播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展演,同時也強調大眾
媒體應當作為其中的通道,以進促成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與欣賞,或
者是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媒體的族群頻道政策其實才剛起步





《流行開講》

全球化.籃球.國族

文/魏玓

美國職業籃球NBA的新球季又要開始了。為了配合中國籃球明星,本年
選秀冠軍姚明正式加入NBA,這回新球季開幕戰請到華裔女星李玟擔任
表演歌星,演唱美國國歌。許多台灣媒體也大幅報導,認為這是華裔
之光。

其實,從十幾年前起,NBA為了擴大全球市場,就已經開始採取包括推
銷比賽的衛星轉播、設立海外分公司、前往海外舉行單場比賽、個別
明星訪問海外市場等等策略。近幾年則是積極引進外籍球員,以進一
步拉近海外觀眾的認同感和參與感。目前已經有不少歐洲球員和拉丁
美洲球員在NBA打球,上一個球季中國的兩大中鋒王郅治、巴特爾(蒙
古裔)也跟進,而今年姚明進入火箭隊的過程更是聲勢空前。前一陣子
台灣的陳信安也到國王隊季前訓練營走了一回,雖然行前許多專家分
析都顯示,以國王隊的需求和陳信安的狀況而言,陳信安被錄取的可
能性非常低,但是NBA硬是作了一個人情給台灣這個重要的市場。

很多論述都說這個引進各地球員的動作,是NBA全球化的過程。不過,
這個說法只符應了全球化的經濟面向,NBA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圖取
海外更大的市場。矛盾的是,這個動作其實並不符合全球化論點中所
講的,基本上國族認同會因為全球文化交流和互動而趨向模糊,重要
性也會下降,取而代之一種全球的認同。然而,NBA積極爭取外國球員
加入的動作,卻恰恰是不斷地複製和強化特定的國族認同。如果說NBA
真是個全球化的(觀賞)運動,球員的國籍也就不會被賦予這麼重要的
意義。事實上,我也相信,NBA在中國市場必然會吸引更多觀眾的投
入。

話說回來,正因為有這樣的認同感情存在,我們也就有理由相信,扶
持維護國家性(而不是全球性)的運動活動,對本地社會有多重要。將
這個想法暫時先放一邊,看看球賽爽一爽,也還過得去。至於要將華
裔球員的增加,甚至是李玟的登台演唱說成是「華裔之光」,則未免
等而下之,太過沉重。說白了,李玟唱的也還是「美國」國歌,你說
美國人是支持全球化,還是美國化?



《硬是NET》

高科技勞工的藍領制服

文/劉昌德

剛出爐的美國勞工統計調查報告指出,與去年同時期相較,今年上半
年的高科技工作數量又減少了11萬3000份、約衰退了2%;在過去兩年
來,美國的高科技工作總共減少了33萬6000份。同時,曾經風光一時
的網路相關工作,也在不斷地減少當中。以去年來說,網路相關工作
就裁減了10萬份。達康泡沫化之後,這些商業網站的裁員潮始終沒有
停過,雖然今年的裁員數量比去年少——大概因為去年已經裁減掉大
部分的工作,然而今年七、八月仍連續兩個月份出現單月超過1000人
以上丟掉飯碗的紀錄。

包括網路等高科技工作數量的降低,當然與美國及國際整體經濟景氣
的持續探底有關。不過,另一方面,美國高科技勞工的艱困處境,卻
也與勞動市場全球化,使得美國高科技產業因為相對低廉的勞工而外
移的趨勢脫不了關係。以個人電腦產銷通路大廠戴爾(Dell)為例,
去年其德州廠就一口氣裁縮了5700名員工。與此同時,戴爾在印度
Bangalore的分廠卻不斷擴充,從去年六月的180名、急速擴編到目前
超過1000名員工;因為根據統計,相同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量,印度高
科技勞工的薪資只是美國勞工的四成到七成。

所謂後工業社會或資訊社會的流行論調中,一個重要的論點就是白領
的專業工作者、特別是擁有高科技知識與管理技術的經理階層,將取
代工業社會的資本家、而成為這個新型態社會的中堅階層甚至是統治
階級。只是從如今的狀況來看,這些新社會的君王一點都不威風、甚
至地位還有些風雨飄搖之勢。

被裁員的戴爾公司員工就表示,過去以為只有那些「低度技術」的藍
領黑手,才會因為產業外移到第三世界國家而失業,怎麼也沒有料到
,這種命運也會降臨到他們這些「高科技專業」的專業人士身上。不
只戴爾如此,中央處理器大廠英代爾(Intel)也正計畫要在美國本土
裁減4000份工作,同時卻在印度分公司增加200份工作、並且計畫要逐
漸增加當地的工作人數到目前三倍的3000人。白領工作者的艱困處境
,在台灣亦然。根據一份調查,準備要在今年縮編人事的上市櫃公司
,把91%的裁員目標集中在四十歲以上的專業白領工作者。

對於資本家來說,所有的勞工,不分白領或藍領、高科技或勞力密集
工作、美國人或台灣人,都只不過是損益表上的「人事成本」數字而
已。包括眾多所謂「網路新貴」的高科技工作者,即便衣著光鮮、媒
體前受盡寵愛,其實也與藍領勞工一樣,隨時都有工作權不保的危機
,並不享有任何的特權。



【 回應 】

(編按:下頭這封是南方電子報陳豐偉針對《媒體小鋪電子報NO.36》
「給「網運」世代掌聲」一文的回應。如下:


謝謝劉昌德的文章,向「媒體小舖電子報」的讀者介紹「南方」。因
為「媒體小舖電子報」的讀者恐有不少傳播學領域的學生與研究者,
為求慎重起見,對於劉文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

「南方」目前進行中的媒體形式變化,以「交棒」來說並不恰當,這
並不是一種上一代交棒給下一代的權力轉移,而是編輯權力的分享與
擴大參與,企圖藉由網路的連結,將編輯權分散給不同的工作者。也
由於「南方」原本即是特定脈絡下無鮮明主題的媒體通路,恰恰可以
將編輯權分散給不同的編輯,按照個別編輯心裡想像的「南方」來進
行選稿與編輯,無礙於「南方」創辦時的初衷。

另:原先「南方」核心的自省,是推動編輯權移交的原始動力。隨著
年歲增長,「南方」核心也漸進入體制,成為某個程度上的既得利益
者。因此,讓原先「南方」核心退居第二線,負責機制(發送電子報
、成立 BBS )、財務(募款)、人事(現有兩位支薪編輯),讓編輯
群換血,或許是維持或增進「南方」批判力與自省能力最好的方法。


南方 陳豐偉敬上



《傳工在線》

沒有明天的媒體工作

文/Richard

經濟不景氣似乎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從媒體職缺的裁員、整併就
可以反映出這一點,但前一陣子有多家大報社、電視台大張旗鼓應徵
新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老實說,以前媒體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而且當時老三台、兩大報
的鉅額利潤憑藉的乃是解禁前的壟斷、獨佔所獲得,也因此,當時的
員工的薪資福利完全就像今天的聯電、台積電,不僅員工起薪高,各
類的津貼更是琳瑯滿目,在前景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公司也許可以負
擔這些開銷,但若遇到景氣低迷,高薪資的老員工很容易成為公司逼
退的對象。

這一批開路先鋒雖然其中不乏是依靠關係而進當時壟斷的媒體環境,
但也有不少人是依恃其才能而逐漸出人頭地,不過在許多公司瘦身的
政策下,許多人是帶著不滿及憤恨之心離開,雖然這促成內部升遷管
道的暢通,不過大規模的退休潮也形成人員、技術青黃不接的窘境。

以工程人員來說,過去進電視台的人許多都是台北工專、台大電機系
等名校畢業,但隨著時代演進以及台灣電子代工的發展,現在的電視
台已經吸引不到這些頂尖的技術人員,同時,低薪、約聘、外包策略
也讓許多有志之士望而卻步。至於編採部門,有的報社一直以培訓新
聞種子為名廣邀學生加入其「產業後備軍」,實則希望逐漸利用這些
便宜、好用、聽話的新記者來取代資深記者,以減低報社的人事成本


過去的職場倫理是只要不犯錯,公司一定讓你工作到退休,但是面對
未來激烈的變局,即使你競競業業地為公司賣命,公司仍有可能因為
組織變革或是不景氣而資遣員工,好一點的公司會有高於勞基法的資
遣費,惡劣一點的還會對外放消息抹黑是員工不上進、不願意配合公
司政策,完全不提媒體高層錯誤的各項投資決定。

傳播業也是一門產業,薪資待遇會決定吸引人才的好壞,如果老闆們
只想一味地降低這些成本,最終只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讓傳播業陷
入惡性競爭的環境,也許「蘋果日報」的高薪策略會是一個轉機。


作者網站: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dickchen/



《傳播是一種基本人權》

底層也有傳播權─閱讀何經泰《都市底層》 

文/李家騏

何經泰的攝影集子《都市底層》紀錄了45個被社會慣常忽略的故事,
他們以人像照的方式、就著他們每天生活的空間、伴隨著一至三行經
由作者與被攝者訪談而得來的簡短生命史,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些照
片,在一個貧富差距創新高、生育率創新低的台灣社會裡,有什麼意
義?

想談談傳統新聞學裡面的核心概念,新聞自由。新聞自由是新聞工作
者在執行工作時所應捍衛的權利,以往大家忽略的是,這些自由不只
是新聞工作者自己的,也包含了他所報導的對象的。新聞自由包括了
表達自由(freedom of express),也就是每個民主社會的公民都應
該享有的「正確詮釋自我而不被扭曲或刻意忽略」的權利。晚近傳播
學者更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傳播權」,也就是揭櫫了社會中每
一個個人或群體的真實境況都有為社會知悉及不被傳播媒介扭曲的權
利。從這本殊異於媒體主流價值的攝影集的存在,我們不幸看到的是
,新聞自由因為階級的不平等,而難以實現。

這些在這本集子裡被當作主體來呈現的人們,有著這樣的形象:大部
分超過五十歲、流落街頭居無定所、工作傷害卻沒人補償、老兵、用
酒忘卻現實、迷惘的眼神、無親無故……。遺忘,刻意地看不見,是
主流社會與媒體對待他們的態度,是他們不想被理解,還是這個富裕
溫飽的社會拒絕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人?

我們的主流媒體呈現了些什麼?名人、第一金孫、領帶與高跟鞋、五
星級飯店、拼經濟。當然也有「社會新聞」(也就是殺人放火、精神
異常、歇斯底里的場景),但這些新聞裡的人物通常並不擁有詮釋權
,而是由記者代為詮釋。於是,在這種媒體邏輯持續運作之下,有權
力講話(表達自我)的人愈來愈寡頭,寡頭的結果就是獨裁,這應當
不是我們所信仰的價值。

資本主義社會必然出現貧富兩極的生活面貌,可是為什麼我們只能看
見統治者觀點、大老闆觀點、專家學者觀點?何經泰花了三年時間貼
近底層人民的作品,卻只能以一次展覽加上以書的形式小眾出版。原
來貧富差距也存在於資訊的自由流通上,沒有社會資源、缺乏交際能
力的人,是不配享有新聞自由的。

在這層意義上來看《都市底層》,會發現它著實豐富了我們原本對這
個社會粗淺的認識,我們原本看不見或刻意忽略的,在這本攝影集子
裡,都以一種前景、作為主體、如同阿扁大多數時候佔據鏡頭的方式
,呈現出來。在何經泰的貼身採訪下,沒有人能曲解他們,他們有名
有姓,他們自己為自己說話。於是我們才知道,有個不被養老院所接
受的流浪漢,每天早上醒來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喝到一碗熱豆漿;於是
我們才知道,死了老公、兒子殺人坐牢、靠檢垃圾維生的婦人,這種
都市人眼中的荒謬劇情節是真實存在;於是我們才知道,有人因為惡
劣的勞動條件而導致工作傷害,卻因為沒有勞保而從此拮据;於是我
們才知道,有人因為受不了丈夫的暴力虐待而帶著三個小孩在街頭流
浪……。

民主社會根基於族群間相互的理解,惟有彼此理解,才能共同協商出
大家想望的社會。而在民主社會中,決定一般人民理解的關鍵就在於
媒體,我們透過媒體理解世界。如果媒體讓我們理解的,是一個片面
的、被曲解的社會,則前述的民主社會則沒有希望達成。

貧富差距創新高、生育率創新低,代表著台灣現在大多數的人們都已
經落入財富累積的後段班,原本家境尚可的人們,現在開始吃老本;
原本就難以為繼的人們,更活不下去。經濟大衰退的困境下,養一個
小孩平均要花掉三分之一的薪水,於是很少人養得起小孩。貧窮蔓延
,類似《都市底層》的故事,將會愈來愈多,不曉得主流媒體的新聞
工作者們,有沒有興趣看見?



《2002 秋鬥:反貧窮!要活路!》

反貧窮!要活路!國家對不起工人大遊行

集合時間:11 月 10 日(週日)中午:12:00

集合地點:行政院勞委會 (北市延平北路2段83號)

˙富者愈富 貧者愈貧 弱勢人民活不起!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去年我國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減少,有八成
家庭的所得水準倒退三至七年,只有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二成家庭所得
增加,台灣的貧富差距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 6.39 倍。百分之八十
家庭可支配所得縮水!

˙政府拼經濟 財團富人卯到死 工人一路窮到底

政府砸下一兆五百億的金融重建基金來為財團政客還銀行的爛帳!而
企業資本利得可以免徵所得稅,股票、期貨証券交易所得可免徵
稅......,當政府發現財政稅收不足時,竟然可以大喊社會福利預
算過高!

為反貧窮化而鬥! 為反失業而鬥!

1110 勞心勞力者作伙上街拼活路!....(



《想唸書,沒錢,怎麼辦?》

【我們要更美好的未來】連署行動

面對青年失學問題,我們的主張與訴求

在台灣,青年雙失(失學、失業)的問題,已是越來越多人面臨的迫
切危機。近十年來,台灣的教育持續向下沈淪,政府對教育的投資不
斷縮減,從80年度每位學生平均投資經費18萬8千多元到89年度的12萬
4千多元,降低超過三分之一!政府在教育政策的「鬆綁」-任憑學費
「自由」調漲-也使得各級學費快速飆漲,從幼兒到高等教育,學費之
高已使得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的家庭面臨無法供應孩子唸書的困境!

面對這些問題,政府的對策包括提供獎學金、就學貸款等等,不過很
顯然這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因此,台灣的年輕人若想擺脫失學的惡
夢,就必須跳出政府或主流輿論的思維模式、打破「學費」與「成本
」掛勾的邏輯,提出「人民的需要高於利潤」的原則。我們認為,教
育是基本人權、是人人都應享有的基本社會服務,若以「成本」來計
價,以牟利為原則,勢將損害、剝奪許多人的權利!

因此,在「教育是基本人權、人民的需要優先於利潤」的原則下,我
們提出以下訴求:

一、政府應無條件全面增加教育支出,並調整累進稅制,讓經費來源
由企業和富人的稅捐支應當前教育的根本問題就是政府投入的教育資
源嚴重不足,然而,近年來政府不斷以整體經費不足為由,縮減教育
預算,讓大學自謀生路,使得學費年年飆高。但是政府整天哭窮的原
因無它,正是其透過各種租稅優惠不斷為資本家減稅,使財政赤字不
斷擴大的結果。

假如要解決當前教育的諸多問題,政府首先必須立刻大幅增加教育預
算,倘若財政不足以支應,就應該向富人徵收累進稅,而不是為了資
本家的荷包犧牲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立即停止調漲學費,並逐年調降學費讓所有人可以負擔,最終目
標為零學費

針對目前高學費和高失業率,使得許多家庭根本無法負擔學費的問題
,我們認為,教育應視為基本公共服務,讓人民以最低價或是無條件
免費獲得,不應讓價錢成為受教的門檻!第一步是各級教育停止調漲
學費,隨後逐年降低,讓所有人都可負擔,最終以免學費為目標。

另外教育及訓練設施應該向學生外的各年齡層的民眾開放,讓所有的
教育設施都應是免費或低價的公共服務!

三、終止就學貸款制度;全面發放助學金,解決青年貧困問題

就學貸款不可能解決失學的問題,計較貸款利率高低也不是解決問題
的根本之道。因為就學貸款只是將問題延後、安撫人心,無法解決學
生沈重的學費負擔和畢業的龐大債務。

我們主張將低(免)學費和終止就學貸款配套,如果學費的標準降低
到讓人人無須借債唸書,就學貸款也無須存在。此外,不僅不應讓青
年舉債唸書,更不應讓青年舉債度日,或是被迫靠打工維持生計。我
們認為,接受高等或以上教育的學生,政府應發放一定的助學金,讓
青年無須因打工謀生而影響學業。

四、私立學校全面公有化,停止開放企業興學;學校民主化

私立學校的弊病近年來不斷浮現。因為企業辦學不是為了公益,而是
為了「利潤」,企業收取高昂的學雜費和諸多名目的費用,但品質卻
未見提昇,無法賺錢的系所更成為犧牲品,學生受教權受到無情的抹
殺。加上「私人」的學校更難民主管理和監督,弊端自然層出不窮。
因此,我們同樣認為台灣的私立學校應全面公有化,並且要停止讓企
業辦學,公私立學校的學生不應受到差別待遇!
  
不論公私立學校,都是少數人在掌控,然而教育事業不應由少數人壟
斷、不應讓少數人或企業決定學校的走向。我們主張公私立學校民主
化,讓教育工人(教師、職員、技工等)、學生和社區的代表民主地
管理學校,要在各階層的教育建立基層的民主體制,如此才能讓教育
真正契合一般人的需要。

假如社會要進步,人人都應享有全面而完整的教育,青年的失學問題
絕不是年輕人必須自己解決的個人問題,而是政府的「社會責任」!
上述四個訴求,都是身為公民所應享有的基本權利,然而,這些訴求
也僅能解決部分問題,唯有以集體行動來改變整個社會,教育的問題
才能獲得完全的解決,台灣的青年也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連結網站http://linkage.ngo.org.tw/

至連署版面http://61.222.52.195/current/sign/Sign_20021023.asp2002.10  

發起單位:連結雜誌社、工人民主協會籌備會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裏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用的。
訂報: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98&which=category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ategory.asp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iweb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endiva.url.com.tw/shirley/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